。
赵蒙:“陆大人,久闻大名,赵蒙我早就想一睹您的风采了。没想到今日见着了,您不仅是才华出众,年轻有为,容貌更是倾国倾城。”
陆珂礼貌微笑。
不得不说,赵大人这话有点太假了。
她穿越过来的这个身体,长得是真不错,也算小漂亮了。
但是倾国倾城,实在是谈不上。
光她认识的人里,长姐,璎璎,璎柠都比她漂亮多了。
就连她讨厌的陆夫人,从现在的容貌来看,陆夫人年轻时也比她漂亮许多。
赵蒙拉着陆珂聊天,从南岑和大梁的友好史,一路谈到两国边境百姓的友好通商,终于,赵蒙谈到了正事。
赵蒙:“陆大人,听说两广地区的银耳养殖的产量提升都是您的功劳?”
陆珂谦逊地说道:“不敢不敢,我只是提了一些改进的经验,银耳场的建立,百姓的配合,周边的运转等都离不开各位同仁的帮助。”
赵蒙:“您太客气了。我听说两广地区,你还提了许多关于养殖的建议,例如改进猪的品种,使其更适合两广的气候,划分河流海洋区域,进行人工养殖海产和珍珠等。”
鲍鱼,珍珠,和银耳一样,都是高附加值产品。
别说在现代都能致富,在古代,生产力低下,这些东西远远比现代更值钱,更昂贵,甚至一物抵千金。
若是真能成功,两广地区的经济富庶程度说不定不会弱于江南。
陆珂:“这些都是陛下的长远发展规划,我也只是在陛下的宏图上面添了一些微末的砖瓦罢了。”
赵蒙:“您太谦虚了。大梁有您这样的人才,以后国力一定蒸蒸日上。”
陆珂微笑。
一个时辰的会见,陆珂听赵蒙夸了她半个多时辰,剩下半个时辰,赵蒙提出希望陆珂能接受他们南岑派来的学习的使团,南岑和两广气候相似,极其需要经济发展。
陆珂继续微笑,没答应也没拒绝,只说一切听皇上的意思。
赵蒙立刻明白了。
经过一周的谈判,大梁和南岑谈好了经济条约。
再加上,南岑一直很乖,很听大梁的话,而大梁也需要南岑作为一个招牌,用以敲打其他不安分的国家,告诉这些不安分的国家,跟着大梁有肉吃,不跟,就是战斗。大梁答应了和南岑共同发展养殖业的建议,并同意南岑先期派一支二十余人的学习队伍,入京拜陆珂为师。
陆珂站在御书房内,整个头都大了。
她刚刚才把运司那群上蹿下跳,特别自信,特别有想法的大臣驯服,现在又来了二十个。
陆珂很头疼,很心累,但是皇帝很开心。
皇帝满面春风:“陆爱卿。”
陆珂低着头,眉目温顺:“臣在。”
皇帝:“你可真是朕的福星啊。”
陆珂:“臣不敢。”
皇帝:“夸你你就受着,朕难道还会夸错人?不仅仅是南岑,自从在你的建议下,晖阳养殖业发展越来越好之后,金国现在也有意议和了。”
陆珂猛然抬头。
金国?
也不是不可能。
完颜术和完颜弼打了一场内战,完颜术虽然赢了,但是金国长久地和大梁打仗,本就国力空虚,内战之后,情况就更严重了。
这个时候,完颜术愿意议和,对金国对大梁来说都是一桩好事。
皇帝让德福公公将奏折拿下去给陆珂看看。
陆珂翻开,确实和她猜测的差不多,金国阐述中,虽然没有明提,但是国库空虚的问题很明显。
尤其是,完颜术也提出了和南岑差不多的条件,甚至更为激进。
他要求陆珂毫无保留地教授金国畜牧养殖和副产品开发技术,并且每隔三年,要到金国待一年,传授金国百姓。
中间还附加了一系列条件,例如退兵的要求,边境线的划分,两国开通互市,大梁卖给金国的产品不得高于国内价格等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娘子说她会养猪和我》 90-97(第7/21页)
当然,这只是谈判前的条件,谈判后两国都需要让步。
陆珂拧眉。
这些条件里,全是国事,没有丝毫别的。
所以,完颜术到底知不知道,纳兰朵还活着?
第93章 金国来访
◎你让孤没了一个孩子。◎
和皇上商议完,陆珂忧心忡忡地回到沐阳王府。
彼时,原晔出去处理公务了,还没回来。
陆珂想了想,还是去了柏府,见原璎柠。
陆珂和原璎柠坐在荷花池不远处的小亭内。
原璎柠垂着眸子思索:“在晖阳的时候还能瞒一瞒,但是一旦回京,沐阳王府平反,我就必须以原璎柠的身份出来见人,估摸着瞒不了太久,他那边就会知道消息。
但是,两国议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商讨的东西很多,一般都是派遣使臣来京觐见。商议具体的议和细则。”
陆珂:“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金国到京城路途遥远,一来一回要一个多月,这中间的安全很难保证。”
所以,应该不是完颜术来京城。
就是不知道他会派谁作为使臣。
可是,万一呢?
陆珂看着原璎柠,不敢提这个万一。
她摇摇头,在心里安慰自己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哪有一国君主,去敌国京都的,这万一擦枪走火,这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吗?
大梁和金国议和,金国派遣使臣来京,这是大事,自然要谨慎对待。
因此两边陆陆续续官方通信了许久,制定了各种细则章程,来来回回谈判了许久,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磨合,这才确定了金国出使名单和大梁接待官员名单。
陆珂作为两国都看重的技术型人才自然在接待官员名单之中。
陆珂一颗心放不下来。
当初他们为了不让人起疑心,将小汤圆介绍给众人的时候,故意将小汤圆的年龄报大了几分,说小汤圆是在金国生下的,因为有三个月孩子容易夭折的说法,故而在晖阳时,一直没让孩子出来见人。
这要完颜术派来的使臣,将小汤圆的事情说给完颜术听了,而她当初在金国压根儿没怀孕,完颜术立马就能知道小汤圆是纳兰朵的孩子。
他们一直所依仗的是,金国不可能在大梁都城为所欲为。但是万一呢?
原晔安慰陆珂道:“无妨,是人皆有弱点,贪嗔痴恨,美色名利。金国使臣也不会例外。”
原晔的想法是从金国使臣的弱点入手,让金国使臣助他们将小汤圆的事情瞒着。
陆珂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点了点头。
确定了双方官员名单,礼部便要策划主持各种接待流程,与地方各级官员沟通好,一路如何护送金国使臣。
皇帝手拿着两份策划方案,一份是三皇子的,一份是小皇孙的。
三皇子办事素来牢靠,小皇孙么,年龄到底太小了,才十一岁多,方案并不严谨。
皇帝拿不定主意。
大梁和金国议和,结束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是大事。
交给三皇子,他放心。
但是他私心里,又想让自家小孙子多锻炼锻炼。
小皇孙的方案是纪梁和他斟酌许久后,共同制定的,详细之余,故意留下了许多“不严谨”。就是要让皇帝知道,小皇孙需要他,离不开他这个皇爷爷。
皇帝也确实如此,因为知道自家小孙子更不成熟,更依赖自己,反而心更偏。
晚上,到了就寝的时间,原本今日,皇帝该去虞贵妃的宫殿,却在起驾前,转去了嘉贵妃宫里。
嘉贵妃得知消息,立刻着人将皇帝喜欢用的茶具,喜欢吃的东西端来上,自己也换上了皇帝喜欢的衣服。
夜幕沉沉,云雨结束。
嘉贵妃趴在皇帝身上轻微地喘着气。
过了许久,两个人都缓了过来,嘉贵妃笑道:“皇上宝刀未老。”
皇帝捏了捏她的手:“你就哄朕吧。“
皇帝虽然嘴上这么说,脸上的表情却是对嘉贵妃的话十分受用的。
两个人打情骂俏了一会儿,嘉贵妃靠着皇帝:“皇上,刚才你进来的时候,臣妾瞧着您眉宇间有些愁容,可是有忧虑之事?”
嘉贵妃是妓女出身,皇帝对她的印象就是漂亮,温柔,善解人意,但是不懂宫廷险恶。
因此,对她一直比较轻视,也就少了几分防备。
皇帝:“老三和允正都写了一份和谈的接待策划……”
嘉贵妃:“那选一份不就好了吗?”
皇帝:“你呀,哪有那么简单?老三的比较稳妥,谨慎,允正的欠缺了一些经验。”
嘉贵妃垂了垂眸子。
皇帝这话表面上是说三皇子的策划更好,但是遣词造句上却是偏心小皇孙的。
嘉贵妃笑了笑:“那选小皇孙的。”
皇帝:“哦?”
他来了兴致:“来,你说说,为什么选允正的。”
嘉贵妃:“这简单啊,三殿下都那么大了,又有能力,又不缺经验,小皇孙还小,他是叔叔,叔叔让侄子一次,给侄子积累经验,以后陛下就有两个好儿孙了,这不是好事吗?”
皇帝点了点嘉贵妃的鼻子:“你呀,当了这么多年贵妃,脑子里还是只有民间几兄弟的那些事。”
嘉贵妃:“臣妾说错了?”
皇帝:“没你说的那么简单。”
嘉贵妃:“那给三殿下?”
皇帝眉头一下皱了起来,“老三,心思重,不如允正干净。”
嘉贵妃偷偷翻了个白眼,这不还是偏心小皇孙吗?
皇帝摸着下巴:“你说,老三和允正谁更能继承大统?”
这次到礼部主持和金国和谈的事宜,代表的是大梁,换句话说,这次的主持人选,将会和金国建立起一段深刻的友谊。
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皇帝的倾向,这份友谊也会成为这次主持人选的政治资本。
嘉贵妃毫不犹豫地说道:“小皇孙。”
皇帝略带好奇地看着嘉贵妃:“你这么喜欢允正?”
嘉贵妃:“小皇孙聪明有礼,还孝顺皇上,是顶顶的大孝子,臣妾自然喜欢。”
皇帝:“这不是实话。”
嘉贵妃:“好吧,那臣妾和皇上说实话,皇上不要生臣妾的气。”
皇帝:“你先说说。”
嘉贵妃:“皇上你舍不得小皇孙,太子府修缮好了,还是让小皇孙住在宫里,这相处的日子久了,臣妾自然和小皇孙更亲近。臣妾入宫时,三殿下都已经外出建府了,臣妾只和三殿下在宴会上打过几次罩面,压根儿不熟。”
皇帝:“还有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娘子说她会养猪和我》 90-97(第8/21页)
?”
嘉贵妃:“臣妾和虞贵妃不对付。以后三殿下继承大统,虞贵妃就是太后,肯定把臣妾迁到又偏僻又冷又没人气的地方住着,欺负臣妾,臣妾不愿意。”
皇帝白了嘉贵妃一眼:“你呀,心眼儿比针尖还小,又记仇。那是国家大事,和你老家乡下,三间土房妯娌婆媳的问题不一样。”
嘉贵妃:“那臣妾又不懂。反正皇上是帝王,谁当太子皇上心里自然有定数,臣妾就是随便想想,又影响不了皇上的抉择。”
皇帝无奈又宠溺地笑了。
小女人,心眼小,见识短,说不出什么有见地的话。
过了会儿,要熄灯了,嘉贵妃问道:“皇上,你考虑好了吗?”
皇帝:“听你的,选个孝顺的。”
嘉贵妃笑了:“皇上真疼臣妾。”
皇帝也笑了笑,没说话。
他就喜欢嘉贵妃这脑子不清醒,又容易满足的性格。
第二天,圣旨下来,令小皇孙去礼部主持金国使臣入京一事,三皇子脸色阴沉。
他看过小皇孙的策划奏折,十分不严谨且疏漏不少,因而他并没有设计阻拦,没想到父皇的心竟然这么偏。
在明显他更优秀的情况下,竟然选了小皇孙。
欺人太甚!
小皇孙只淡淡地扫了三皇子一眼,便带着礼部官员商议去了。
这一商议,商议了一上去,午膳时间,小皇孙抱着和礼部商议后的修改流程面见皇帝。
小皇孙一边跑一边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