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番外合集】(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r />     皇帝令禁卫核实此事,本想劝薛理息事宁人,结果禁卫带回来的消息是“薛大人忙着带娃。”

    皇帝又怀疑别人。

    满朝文武被他怀疑一半,都不曾怀疑过王慕卿。

    皇帝想不通:“舅父何时得罪过你?”

    王慕卿朝老皇帝看去:“他欺人太甚!”

    颜家何时欺负过太上皇?皇帝想起来了,去年他登基第二天,颜大人就迫不及待地令太上皇移宫。

    皇帝看向他爹:“父皇也知此事?”

    太上皇不知。太上皇是叫王慕卿查颜家,用正大光明的手段把颜国舅撵出去。王慕卿觉得查他和打他不冲突,就先打一顿出出气。

    王慕卿半真半假地说:“陛下自然知晓。因为微臣用的是陛下的人。”

    皇帝怀疑他听错了:“父皇的人?”

    王慕卿问皇帝:“陛下听说过暗卫吗?”

    很早以前皇帝听说过宫里有暗卫。去年宫殿大修,下水道都被翻开,皇帝也没找到暗卫:“不是坊间话本传说?”

    王慕卿:“西市有一家店,一半卖盐一半卖酒,后院便是暗卫府衙。暗卫有男有女,平日里和常人无异。太平年景半年才去一次暗卫府衙证明自己还活着。上次用到他们所有人,是你被废的第二年太上皇查当年的贵妃一脉。再次用他们就是前些日子查颜老——颜大人和颜家公子的踪迹。”

    皇帝冷不丁想起薛理对他父皇的态度。用他舅的话说,人都不能动了,你怕他作甚。薛理好像知道他父皇有后手。

    比起暗卫的存在,皇帝更想确定这一点:“薛通明也知道?”

    王慕卿脱口道:“他知道?”

    皇帝愣了一下:“不,朕问你,”皇帝糊涂了, “你是说他不知?”

    王慕卿不假思索地说:“他怎么可能——”转向老皇帝, “这么隐秘的事您也告诉他,谁是您外甥,谁是您儿子?”

    老皇帝一脸无语地闭上眼睛。

    王慕卿见状不禁问:“他不知?”

    老皇帝睁眼,很是无力:“他谨慎!”

    二人听出他言外之意,薛理是宁可猜错,也绝不心存侥幸。

    王慕卿想想薛理的秉性,感觉他不是这样的人:“薛通明有如此心机?他不是一言不合就动手吗?”

    老皇帝慢慢说:“他是农家子,他是薛探花。”

    王慕卿瞬时明白这两句话意味着什么,农家子请不起名师,薛理能被点为探花靠的是苦读,他能耐得住寂寞且顺顺利利参加春闱,就不可能是个口无遮拦张狂之人。

    王慕卿又想起那一年的“江淮大案”,从五月到八月,薛理像消失了一样,各地官吏都查不到他的踪迹。去年四月他日日到两仪殿探望太上皇,跟他在两淮的三个月比起来好像不值一提。

    王慕卿:“去年就知道薛通明日日探望您的真实目的是查传说中的暗卫?”

    皇帝听呆了。

    太上皇微微摇头。

    王慕卿糊涂了:“薛通明没查过?臣想起来了。先前臣问他为何要把兄长骗到宫里。他的意思兄长固然不会趁着陛下登基之日作乱,但他也要防患于未然。”说到此很是无语, “他怎么这么多心眼子?”转向皇帝, “这就是您看重的人!”

    皇帝心说,薛通明果然没叫朕失望。

    “薛通明是父皇钦点的探花!”皇帝笑着提醒。

    太上皇盯着儿子说:“不要告诉他。”

    皇帝:“父皇觉得薛通明在意吗?”

    薛理不在意。

    太上皇顿时感到憋闷。

    皇帝见状又想笑,他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先前小薛林满月那日,皇帝令心腹送去丹书铁券后一度很后悔。薛理才三十出头,四十岁以后他变了可如何是好。

    后来薛理劝他放宽心,不要总觉得对不起太上皇,皇帝又坚信薛理日后也不会叫他失望。

    此刻皇帝觉得即便十年后薛理变了,用丹书铁券逃脱罪罚,他也不后悔!

    太上皇看到皇帝笑得见牙不见眼,没好气地哼一声。

    王慕卿打量皇帝:“你给薛通明灌了什么迷魂汤?”

    皇帝敛起笑容:“通明二字是朕取的。”

    “只是为他取字,就值得他为你用尽心机?”王慕卿皱眉, “颜老头还是你舅!”

    皇帝直接忽略“老头”二字, “有人滴水之愿涌泉相报。有人贪心不足!何况薛家和颜家不同。薛家人丁单薄,宅无两处,田无二亩,光脚不怕穿鞋!颜家家大业大,他牵挂太多,私心越来越重。”

    王慕卿挺意外:“陛下知道?”

    皇帝假装没听见,对太上皇说:“儿子暂时用不到那些人,还是交由他管辖。”

    太上皇颔首。

    王慕卿找皇帝要去年俸禄。

    皇帝带他去太极殿,令内侍宣少府监。

    虽然皇帝觉得他用不到那些暗卫,可是正如薛理所言,防患于未然。再说了,朝廷也养得起。

    自从士大夫地主官吏也要交税,即便今年春皇帝减免了一些地税,今年的税也比五年前多一倍。

    也是因为国库有钱,薛理撺掇皇帝检验火/炮时,皇帝从未考虑过火炮造价贵,试坏了将会损失多少银钱。

    与此同时,因为皇帝把弹劾薛理的五人都交给刑部处置,大理寺卿找到薛理,问他对此怎么看。

    薛理:“大人希望卑职做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番外合集】(第9/36页)

    “他们弹劾的人是你不是我。”大理寺卿提醒, “如果你想火上浇油,就挑几人查证,查到证据我交给刑部侍郎,令其严惩!”

    薛理:“不必!”

    大理寺卿:“什么时候变成君子?”

    “卑职也不是睚眦必报的人啊。”薛理一副您怎么能这样冤枉我的样子,令大理寺卿不禁打个寒颤,忍不住挤兑, “你不是谁是?”

    他们都是马前卒。不值得薛理费心算计。薛理指着卷宗:“卑职要把颜家变成光杆将军!”

    大理寺卿:“自从十多年前陛下被废过,颜家和其亲友就变得异常低调。这些年没人犯事。我在大理寺多年,从未见过颜国舅为谁求情,你查也是白查。”

    薛理没说他前几年查到过一次:“不试试怎么知道。”

    大理寺卿帮薛理并非有别目的,而是觉得颜家欺人太甚,压根没把薛理的上司、他这位大理寺卿放在眼里,屡屡欺压他的人。

    大理寺卿闻言便说:“我找几人帮你查。”

    薛理微微摇头:“卑职一人便可。此事不急。颜国舅在家养伤,即便查到跟他有关的案子,请他过来协助,他也可以拿养伤当借口避而不见。”想起什么,“颜家以前深居简出,不等于这两年也是如此。” 这两年颜国舅恨不得用鼻孔看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颜国舅如此高傲,他的儿子侄子女婿不可能个个老实巴交。

    大理寺卿明白他的意思,立刻叫人把这两年的案子找出来,尤其近期发生且尚在审理的案件。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颜家人多,不可能个个循规蹈矩。薛理也颇费了一番功夫才查到颜国舅的侄女婿。

    此人现在蜀地出任巡抚,而案子跟他关系不大,成都府丢失了一批官银,经查实乃守卫在外面挖地道,监守自盗。

    薛理看到这个案子就笑了。

    要说粮仓守卫监守自盗,他信。朝廷担心百姓家中走水烧到粮仓,多把粮仓设在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在无人察觉的地方挖十条地道也无人知晓。

    银库不同,银库在府衙之中,日日人来人往,云无影出手怕是也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

    本案中涉及到百万两官银。这么多钱守卫是怎么运出去的。如蚂蚁搬家一般吗?可是钱运出去他们竟然不跑。

    窗外飘着雪花,薛理披上大氅,尽可能不让自己缩脖,大步流星前往大理寺卿办公室。

    薛理把卷宗递过去,大理寺卿很意外:“真有?”

    “不在京师。兴许是仗着天高皇帝远。”薛理指着官银, “看这里。”

    大理寺卿:“这是去年的税收?今年春天才发现丢失?一百三十万?只是几个守卫?糊弄鬼呢。他是不是以为大理寺没有库房,我们不知道银钱放在何处?一百三十石粮食还有可能监守自盗!”

    薛理:“重点是一百三十万少了一百万。吃喝肯定用不了这么多钱。倘若换成瓷器,收缴上来可以拍卖。要说被他们换成衣物,即便蜀锦十分昂贵,短短半年也用不了这么多钱。”

    大理寺卿:“即便换成蜀锦穿在身上,破案后那些衣物也可以卖掉或当了,多少可以弥补一些损失。”

    薛理:“卑职有两个猜测,一是监守自盗,找回来一百万,而办案人员起了歹心昧下七十万。第二个猜测便是这些人是马前卒!”

    “今年春太上皇已经可以起来走几步,颜家应该担心被太上皇分权,不敢这个时候犯案。我倾向黑吃黑!”大理寺卿话锋一转, “虽然颜国舅被陛下撵回家养老,可他毕竟是皇帝亲舅舅,御史台不一定敢查。”说到此看向薛理。

    第195章 番外4

    薛理明白他的意思:“卑职是不怕。可是卑职出面查此人,会令不知真相的百姓认为陛下忘恩负义,登基大典才结束就对亲舅舅下手。”

    大理寺卿指着知府的名字:“那就查他的姻亲。牵扯到他身上,外人只会认为颜国舅的侄女婿倒霉,被这等贪官连累!”

    薛理:“不会查到大人的亲戚吧?”

    大理寺卿一愣,随即笑了:“每年经手那么多案子,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我的亲戚真有徇私枉法之人,轮得到你查?早被人告到太极殿!”

    薛理:“明日卑职就挑几个人专办此案。”

    大理寺卿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此事。

    着手调查之前,薛理打算先去拜访皇后的父亲,吏部尚书李大人。

    前些日子薛理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李大人和颜国舅在御书房吵过几次,有一次因为李大人嘴拙急得险些动手。

    薛理不是李家人,也不吃颜家饭,听到此事轻笑一声就抛之脑后。

    如今他查蜀地官员,借用蜀地官员档案,想来吏部尚书很愿意帮他借阅隐瞒。

    薛理随便挑一个案子就拿着卷宗前往吏部。

    鹅毛大雪也没能阻挡他的决心

    大雪改变了吏部尚书的出行计划,薛理到吏部就见到李大人。

    李大人可不信一个小小的案子值得他从城西到城东,就劝薛理有话直说。

    薛理递过去一张纸条,纸条上三个字,正是成都知府的名字:“下官想查他所有亲友!”

    李大人收下纸条,送走薛理,他亲自前往档案室。

    最初李大人很好奇,此人怎么得罪了薛理。蜀地官吏案卷在一处,李大人不经意间翻到巡抚的卷宗,想起前些年到颜家参加婚宴,颜国舅的侄女婿与其同名,瞬间明白薛理的真实目的。

    上个月他儿子李珩还疑惑过,颜国舅的人几次三番弹劾薛理,薛理竟然按兵不动,这可不像他的做派。

    原来在这里等着。

    薛通明还是十年前的薛通明,不出手则已,出手就令敌人毫无招架之力。

    原本李大人对此还有几分漫不经心,此刻他认真查阅。

    李大人以自己的名义把卷宗借出去之后先放在他办公室。隔日早朝碰到薛理,李大人同他使个眼色。

    薛理在大理寺用过早饭就去吏部。

    幼时薛理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少时看的书多了,有的时候为了节省灯油,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不知不觉过目不忘。

    薛理在李大人办公室把所有人名记下就拿着一份卷宗告辞。那份卷宗正是薛理先前随便选的小案子涉及到的审判官吏的档案。

    回到大理寺,薛理把人名籍贯以及官职记下,找几位评事帮他翻找。

    早年间的“江淮大案”牵扯到许多人,朝中先后贬罚十多人,多出七八个空缺,颜国舅借机安排他的人。而其中一位京官正是颜国舅侄女婿的姐夫的弟弟,如今还在京师。薛理令两位评事详查此人。 薛理不着急出结果就提醒两人慢慢查证。

    十年前可没人把薛理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薛理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为他做事他不会卸磨杀驴。评事自然把他的意思奉如圭臬。

    评事认真对待,薛理便放手让他们去查,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