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70-80(第1/17页)
第71章
一大清早,圆娘特意穿了一件淡灰色的襕衫,与前几日的盛装打扮截然不同。
辰哥儿见状问道:“今日不去蜀国长公主府了?”
圆娘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辰哥儿目露疑惑,顿了顿,恍然大悟道:“今日去吴相公家?”
“然也!”圆娘笑道,“二哥和我一同去!”
辰哥儿点了点头,亦回房换了行头,拿了名帖。
圆娘道:“今日咱们不用苏府的名义去拜访人。”
辰哥儿道:“你的意思是?”
圆娘道:“那吴相公是王安石的拥趸,言行举止之间处处以王安石为榜样,王安石罢相之后他继任相位,一直兢兢业业的,并不参与朝中这些斗争。如果我们用苏府的名号,想必连吴公馆的大门都进不了。”
“而如今时机已经成熟,官家需要一个台阶,吴相公正好可以做这个台阶,所以我们不能用苏府的名义去拜访,只说自己是从金陵来的即可。”
辰哥儿点了点头道:“还是圆妹儿想得清楚,就这么办。”
二人收拾整齐,估摸着时辰,大概吴相公快下朝的时候,才动身前往吴公馆等候。
汴京,吴公馆。
吴充下朝回家后,终日的政事消磨令他身心俱疲,此刻正躺在书房的短榻上闭目养神。
乍见有人携王安石的引荐信前来拜访,他连忙直起身来整理仪表,命人快快将人请进来,要恭敬些!
圆娘和辰哥儿被吴府的下人引进书房,他们要见的人正在握卷阅书。
辰哥儿与圆娘对视一眼,见圆娘冲他微微点了点头,他这才上前自报家门道:“苏轼次子苏遇见过吴相公。”
他话音刚落,吴充猛然抬头,眸光锐利如刀,仔仔细细的打量了辰哥儿一番。
圆娘亦开口道:“苏轼之徒林浦圆见过吴相公。”
吴充将手中的书卷置于案头,意味不明的笑道:“能求到我这里来,也算你们有几分本事。”
辰哥儿冷静道:“晚辈确是从金陵过来的。”
吴充沉默半晌道:“未曾料到苏轼的子嗣会去金陵半山园。”
圆娘清了清喉咙说道:“荆公渊渟岳峙,握瑾怀瑜,我们前去拜访也很正常。”
吴充冷笑道:“你师父可觉得荆公是窃公肥私的无耻小人。”
圆娘与辰哥儿尬了一下。
辰哥儿温和道:“家父论事不论人,荆公亦是如此,所以才在金陵写了这封推荐信给我们。”
吴充又道:“哼,不愧是苏轼的儿子,确有
几分苏轼的口舌之能,照你这么说,本官不答应你们的请求便是个论人不论事的小人了?”
圆娘连忙摆手道:“并不是,是荆公觉得您是大公无私之人,才指引我们来求您。”
吴充仔细看了圆娘一眼,见她肤色白皙吹弹可破,眉眼秀美,举止之间不似男子之态,想起之前京中风闻苏轼收了个女弟子,如珠似宝的宠着,可见是此人了。
听她话藏机锋,不似寻常之人的俗见,忍不住又多看了她一眼。
圆娘见吴充还在犹豫,她抿了抿唇,扬起一抹淡笑道:“吴相公应该比我们更清楚,构陷师父的人不仅想置师父于死地,更是防备荆公复位。”
言外之意是防荆公便是防着你呢,苏轼不死的话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轼身上,一旦苏轼被处以极刑,那他们接下来会打压谁,不言而喻。
吴充目光一凝,深深的看了圆娘一眼,这小娘子一句话鞭辟入里,想他在朝中素以纯臣、孤臣立身,并不似苏子瞻那样交友广泛。
苏子瞻尚沦落到锒铛入狱的下场,数位位高权重者为他求情,这判词才迟迟没下,轮到自己的话,定会比苏子瞻惨上十倍百倍,说是死无葬身之地亦不为过,宦海沉浮,永远是胜者笑到最后。
他凝眉思索片刻,对圆娘和辰哥儿说道:“此事我需慎重考虑,不保证能做到什么地步,或许结果不如你们期待的那样。”
圆娘和辰哥儿深深拜道:“有劳大人了,若大人肯为家师(父)美言,晚辈感恩不尽。”
二人从吴公馆出来之后,辰哥儿眉头紧蹙,忧心忡忡。
圆娘道:“放心吧,师父定会平安无事的。”
辰哥儿道:“这是咱们手中最后一张牌了,若还是不起作用,该如何是好?”
圆娘道:“一根竹箸容易折断,一双竹箸亦容易折断,折断十双竹箸就该费些力气了,若是百双千双,那就更折不断了。一个两个为师父求情,可能会被降职贬谪,若朝廷里除了那几个跳梁小丑,都是为师父说情的人呢?”
寒天腊月,北风呼呼的吹,鹅毛大雪纷纷落下,圆娘紧了紧身上的披风,拉着辰哥儿去茶馆要了两碗七宝擂茶。
在等茶的过程中,圆娘抬眸打量了一眼店里的布置,这座茶馆不大不小,看桌椅摆设已然有了些年头,桌面都略微有些包浆了,被抹布擦的锃亮!
圆娘见茶馆墙壁上竟然挂着苏轼的字,不禁诧异的问店里的跑堂道:“苏公已然入狱,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缘何店家还会悬挂他的字画。”
店里不忙,跑堂亦有站脚的空隙,见客官好奇,遂说道:“这幅是假的。”他稍稍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道,“我们这样的小门小店哪里挂的起真迹呢?!”瞧他说话的这神态,不像没有真迹的样子。
圆娘好奇道:“听闻苏公的案子不小,不少贵人都被牵连着贬官贬职了,大理寺派人搜了不少人家,店家就不怕引火烧身?”
跑堂道:“我们东家虽然是个屡试屡败的秀才,未曾攀附过什么权贵,但他为人正直,眼明心亮,分得清是非曲直,听客官的口音是外地人吧。”
圆娘点点头道:“打南边来投亲的。”
跑堂这才道:“难怪呢,你不了解苏公的为人,所以才有这些疑问,上面的弯弯绕绕我们这些小民也不懂,只是依然记得十年前苏公直言极谏官家欲贱买浙灯之事,我们东家便是苏公那场谏言之下的受益者,于是从那时起就倍加推崇苏公,苏公为人正直慷慨,在汴京为官时也不拿乔拿派,常来小店喝茶。”
辰哥儿问道:“他长点什么茶?”
跑堂道:“夏天点紫苏饮子,冬天点七宝擂茶,无论春夏秋冬每次都点一碟蜜煎樱桃。”
辰哥儿笑道:“给我们也来一碟蜜煎樱桃吧。”
“哎,好嘞!”跑堂喜滋滋的去后厨传话。
圆娘单手支颐,望着辰哥儿说道:“二哥,你看,公道自在人心。”
辰哥儿点了点头道:“公道自在人心。”
一盏茶的功夫后,跑堂端来一方红漆木餐盘,上面放着两盏热气腾腾的七宝擂茶,一碟红彤彤的蜜煎樱桃,看樱桃码得很高,分量十足,圆娘惊了惊。
跑堂见状,笑道:“二位也觉得苏公是无辜的吧,这蜜煎樱桃是我们东家特意吩咐要加量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70-80(第2/17页)
圆娘被跑堂那副“你们是东家知己”的模样逗笑了,点了点头道:“英雄所见略同。”
这家店在汴京城存活这么长时间,必定有其独到之处,饮子茶食俱都用料扎实,七宝擂茶香浓可口,口味层次十分丰富,既有茶的清香,又有芝麻、核桃等坚果的干香,还有葡萄干、杏脯、桃脯等蜜饯的甜香,吃一口酥香浓郁,叫人难以忘怀。
圆娘满足的叹道:“不愧是汴京城的茶馆!”
二人吃过七宝擂茶后,辰哥儿将她送至蜀国长公主府门前,犹疑道:“就穿这个……无妨吗?”
圆娘摆了摆手道:“无妨,无妨,我是怎样的人殿下能不知道?天天盛装打扮反而才是生分了。”
辰哥儿点点头道:“那好,你去吧。”
圆娘利索的跳下马车,长公主府守门的内侍都认得她了,故而省去了通报的环节,直接将人放了进去。
今日府里颇为……嗯,热闹,热闹到鸡飞狗跳的地步。
圆娘还没走近,就听年长的女官在喊:“成何体统,成何体统,赶紧披块严实的布,待会儿林小娘子要来的,省的你们辣了小娘子的眼!”
园子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撒娇声:“太皇太后娘娘都说奴这样穿没有问题,小伙子火力壮,多穿累赘,姑姑就放过奴吧。”
女官扶额道:“这是冬天,一个两个身子冻得黢青发抖的,还没问题吗?”
有那大胆之人试探道:“暖阁里烧着炭呢,奴去暖阁伺候便可,姑姑您就允了吧。”
“是殿下撵出你们来的!你们且都消停点吧!”女官无奈的说道。
恰在此时,有个路过的小内侍见圆娘躲在假山后面迟迟不肯露面,不禁纳闷道:“您怎么不去暖阁,殿下正等着您呢,说是有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您!”
他这一嗓子出去,众人纷纷引颈看来,刚刚还满园子作妖的漂亮少年们,一见圆娘瞬间感觉危机逼近,皆轻轻眯了眯眼睛道:“姑姑,为何他能面主?”
圆娘用衣衫袖子遮住眼睛,磕磕绊绊的往前走:“自然是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她一开口,众人便知她是个小女娘了,只是不知是何身份,一时也不敢造次,眼睁睁的见人入了暖阁。
圆娘进门后,抚了抚胸口,俏皮的眨眨眼,对蜀国长公主说道:“殿下这里今天热闹啊!”
蜀国长公主移开铺在脸上的书卷,生无可恋道:“好哇,连你也打趣我,瞅着吧,不出三日,御史们会把我骂死的。”
圆娘笑道:“可不能白死!”
蜀国长公主好奇的坐起身来说道:“我以为你会劝我……”
“劝什么?”圆娘轻呷一口热茶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你师父素与驸马交好,我以为……”
圆娘又道:“我却喜欢殿下您,自然希望殿下您能够开心快乐。凭什么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不能左拥右抱?”
蜀国长公主惊愕的张了张嘴,半晌后忽而笑道:“本来有个好消息告诉你的,如今却不知是不是好消息了?”
圆娘好奇的眨眨眼道:“什么?”
“你师父快被放出来了,今天吴充进宫进谏,官家已然松了口。”蜀国长公主顿了顿,看着圆娘又道,“你这样惊世骇俗,等你师父出来再被吓一跳,别说是我教坏了你!”
圆娘调侃道:“如今却是反过来了,师父必然不会怪你。”
蜀国长公主弹了弹她的脑壳道:“偏你会说。”
圆娘望着满园花花绿绿的男莺莺燕燕们,真觉得长公主府鲜活了不少。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是世人的期盼,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但实在没
必要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前方还有更广袤的森林呢。
第72章
寒风吹彻,半空中飘着鹅毛大雪,不消片刻便在地上积了薄薄的一层。
苏迈背着包裹领着弟弟妹妹们等在御史院门口,辰哥儿手里捧着一袭厚厚的狐裘披风,圆娘怀里揣着一个暖水罐子,罐子里装的是柚子叶煮的水,她手里握着数片碧绿的柚子叶。
一家子翘首以盼。
宛娘被冻的双脚失去知觉,靴子里像灌了冰碴子一样,她手中的食盒里盛了数张烙得滚烫的羊肉大饼,天气这么冷,不知肉饼怎么样了,有没有凉掉。
她跺了跺脚,不禁说道:“不是说辰时便放人吗?这都快巳时了,怎么还不见人影?”
无怪乎宛娘紧张,苏轼的案子几次更改判词,如今大家不见到苏轼本人,心里怎么也不会踏实的!
圆娘抿了抿唇道:“这次是蜀国长公主传的消息,她亲眼看着官家批的,九五之尊,金口玉言,想必不会再改,许是牢中有什么事耽搁了。”
她话音刚落,只听御史院旁边的黑漆门中一声轻响,门扉被打开。
苏轼和牢头缓步而出。
苏家几个孩子一拥而上,“爹爹!”“师父!”“伯父!”叫个不停!
苏轼用手遮在眼睛上方,惊诧道:“圆娘,辰儿,宛娘,你们怎么来了?”
圆娘迅速打开暖水罐子,用柚子叶蘸着水在苏轼身上淋了几滴,她边淋边哭道:“放心不下你,便来了。”
汴京的冬天很冷,圆娘迅速完成去晦仪式,然后将暖水罐子递给王适,她接过厚实的披风给苏轼披上,而后紧紧的抱着他大哭道:“师父,您受了大委屈!”
他腰间再无丝毫赘肉,人瘦的只剩一把骨头,即使披上厚实的披风都硌人!
苏轼叹息,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最后拍了拍圆娘的肩膀道:“吓坏了吧。”
圆娘只是哭,压根说不出话来,这些日子的小心谨慎,生怕事情会变的糟糕的提心吊胆,又担心师父在牢里吃尽苦头,诸多事情压在她心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