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70-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中午,一家人吃得饱饱的,连日来的愁情都消散了许多。

    午后,王闰之在主屋里算账,她将家中的钱分成一份份的挂在房梁上,每天取一百五十文作为家用,每日可以有结余,但不能花超,饶是这样,这些家资也只够维持一年的。

    王闰之轻轻叹了一口气,合计来合计去,银钱还是不够花的,这么多张嘴等着呢,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趁着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早早打算才是。

    与此同时,圆娘也在抱着青瓷小猪数钱,透过窗子,她看见六郎在墙根下一点点吃切糕,连嘴都舍不得张大点,她看得心里一酸,想着,努力节流不如去开源,想办法有个来财的进项才是,据她所知,师父要在黄州待五年呢。

    只是,做些什么好呢?

    这个时代对商贾多有限制,容易赚钱的买卖早被皇亲国戚垄断了。

    所以,她也不好高骛远,先弄点可以糊口的买卖就行,将眼下的难关度过去再说。

    她一时也没什么头绪,师娘在家操持生计,朝云和任嬷嬷闲暇时做些女红,等黄州大集的时候拿出去卖掉补贴家用。

    只是,绣活也是讲究功底的,圆娘自己先前没学过这个,现在拿起针来也卷不过有多年功底的人们,摆摊卖字呢,她又卷不过以此为生的穷秀才。

    做点什么好呢,圆娘有些苦恼。

    宛娘端着一碗解暑的绿豆汤进来,见圆娘伏在床柱上兴致不高的模样,不禁问道:“圆娘,你怎么啦?”

    圆娘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在想怎么赚钱?”她把自己的盘算说了一遍。

    宛娘叉腰道:“这有何难?你不是很会做点心嘛?!咱们可以做些点心来卖啊!”

    圆娘道:“这个我其实也想过了,黄州偏僻,百姓生活贫困,大概不会买点心这些零嘴吃吧。”

    宛娘摸了摸下巴说道:“也不尽然吧,三日后是黄州大集,咱们先去集上看看黄州的百姓都爱吃什么?选那种成本低的,有改进空间的,这样的话,咱们的买卖才有出路,等手里本钱多了,再酌情添减,相信我,你在屋子里空想是想不出什么来的,得出门瞧瞧才能发现些什么!”

    圆娘一想也是,她赚钱心切,一时钻了牛角尖!

    宛娘将绿豆汤递给她道:“先喝两口绿豆汤解解暑,我本来说要湃在井水里的,任嬷嬷非是不让,说小娘子喝那么冰碴凉的东西不好,容易脾胃不和。”

    圆娘劝道:“你爱吃凉的习惯真要改改了,黄州潮湿闷热,咱们又离江边子这么近,本来体内湿气就重,再吃凉的更是雪上加霜,湿气排不出去就会变胖变丑的!”

    宛娘悚然一惊,摸了摸自己的小脸道:“我胖了吗?丑了吗?”

    圆娘笑道:“快了!”

    宛娘笑道:“好你个促狭鬼!”她伸手挠圆娘最怕痒的地方,两个小娘子瞬间扭成一团,满屋的欢声笑语。

    辰哥儿在外面敲窗提醒道:“还不歇午觉,任嬷嬷过来了!”

    两个小娘子立马脱鞋,爬到床上闭紧双眼开始装睡!

    没过一会儿,她们听到有脚步声慢慢走近,没有进门的意思,稍微停了停又缓缓离开。

    圆娘与宛娘睁开眼睛对视一眼,后知后觉冲窗户说道:“二哥,你是不是在故意捉弄我们?”

    “啪!”的一声,门被推开了,任嬷嬷虎着脸走进来,说道:“还不睡?!”

    两个小娘子立马吓得闭上了眼睛,他们甚至还听见窗外传来一声憋笑,心道:二哥,你!!

    第76章

    今日休沐,恰逢五日一轮的黄州大集,届时不仅黄州本城的人会来赶集,就连黄州下属的村镇农户也会挑着担子来赶早市。

    所以,今天黄州的横道大街上人很多,柴炭、青菜、瓜果、鸡蛋、粗布头也比平常便宜。

    辰哥儿一大清早将从官府领回来的酒囊打包搬到独轮车上,方伯推着独轮车,辰哥儿,圆娘,宛娘在后面跟着,预备去集市上将这些酒囊折成现钱,补贴家用。

    自从苏轼被贬黄州后,俸禄骤减,已经得不到米粮和钱帛了,有的只是官府用过的酒囊充当俸禄,每月初一,方伯就会将这些旧酒囊领回家,等大集的时候卖掉,偶尔有卖不掉的情况,这时候只能做死契押在当铺里了。

    当铺掌柜压价压的太狠,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方伯不会将酒囊押在当铺的。

    约摸走了半个时辰,他们隐隐看到横道大街上聚了不少人了,方伯连忙找了个岔道位置把独轮车停好,此处正好生着一株茂密的桂树,有树荫遮挡,要凉爽很多。

    方伯摘下斗笠扇了扇风,对辰哥儿说道:“老奴一个人看着摊子就行了,小郎君带着小娘子们各处逛逛吧,这里虽然比不上吴兴之地繁华,但也很热闹。”

    辰哥儿看了到处东张西望的妹妹们一眼,点点头道:“嗯,等会儿您卖完之后若我们还没回来,您就买点粟米回家吧,不必等我们。”

    “好嘞!”方伯满口应道。

    圆娘只逛过后世的农村大集,那时她还很小,被母亲领着,随着人、流往前挪动,看到的都是一根根蓝的、灰的、花的、绿的,胖的,瘦的,长的,短的,大腿。

    后来电商平台发展起来,集市上的人就渐渐少了,集市的规模也慢慢缩减,再后来,连村镇都变成城市郊区,城市新区,大集市便再无立足之地,慢慢消亡了。

    她还是很喜欢热闹的大集的,黄州虽然地处偏远,乡音晦涩,但集市上的热闹是不减的,而且有官府看着,集市一块一块的区域划分的十分规整,买菜的聚在一起,卖锅碗瓢盆的聚在一起,手艺人摆摊的聚在一起,卖点心小食的亦聚在一起。

    黄州城的贵价点心都是糕点铺在卖的,只有乡绅富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70-80(第9/17页)

    去光顾,人并不多,毕竟这里不怎么富裕,普通人家即便走亲访友也舍不得带那么贵重的点心,享用不起。

    只有来大集上摆摊的才是黄州普通百姓会光顾的地方,圆娘等人的目的地就在这些地方。

    点心摊子上摆放的都是些价钱极其低廉的点心,内里看不出什么,只在表面撒了几个糖粒,粗劣但胜在便宜,二十文钱能买一纸包,摊主讲究个薄利多销。

    圆娘观摩半晌,悟了。

    她要想靠卖点心养家糊口,首先要价格低廉,其次是量大,所以必须将成本压得极低才是,这还不算完,要想能挣钱得保证比这些摊位上的点心好吃。

    摊主见三人在摊位旁走来走去的也不肯买,不由搭讪道:“小娘子,我这的点心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要不买块尝尝?”

    圆娘抿了抿唇,他要说自己是最便宜的她信,说自己是出了名好吃的她不信,这一看就不好吃啊!

    摊主见圆娘露出怀疑之色,说道:“不信?不信的话,你尝尝!”说着,他捡起一块称剩下的点心残渣递给圆娘。

    圆娘接过来尝了尝,眼底划过一丝惊诧,这种不起眼的小点心,口感竟意外的不错,十分酥脆,还带有淡淡的回甜,那口感怎么形容呢?就像没反绵的拿破仑酥层,显然这个时代没有起酥粉,普通农户也用不起黄油,单单凭手艺及她还不知道的秘方做到这种程度,还这么便宜,难怪这一溜摊位数他家的生意最好。

    圆娘好奇的问摊主道:“小哥儿,你这点心叫什么名字?”

    摊主忙里偷闲道:“我也不知道,没名字的,我娘在家随便做做的,你若叫它酥饼也行,反正大家都这么叫。”

    圆娘垂眸看了看,显然此酥饼与后世的桃酥饼不是一回事,但貌似只能如此称呼了。

    她叹道:“你母亲真是个手巧之人。”

    摊主被她夸的不好意思了。

    圆娘道:“给我也来二十文钱的。”

    “哎,好嘞!”摊主手脚麻利的将点心给她封好,他做买卖敞亮,多给圆娘放了两块,满满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宛娘又从旁的摊位上买了几种摊位招牌点心。

    二人准备回去仔细研究研究。

    辰哥儿跟在他们身后,替她们提着点心。

    三人远远看见方伯的酒囊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卖出去。

    也是,城中人就那么多,酒囊又是耐用品,谁家天天没事儿买酒囊呢?

    圆娘摸着这些普普通通的旧酒囊,说道:“单卖酒囊不好卖,如果在里面盛点酒就好了。”

    宛娘苦恼道:“可是好一点的酒都是官府或者有牌子的大酒肆酿的,这些地方都是用酒坛子的,不大会用酒囊,而普通百姓只能酿造些口味低劣的私酒,连买酒都得偷偷摸摸的,又哪里舍得为酒囊出钱,白送还行。这里地处偏僻,也没有行人聚集,很少有人出远门,自然也就用不到酒囊了。”

    方伯安慰道:“小娘子莫急,这些酒囊一会儿就卖完了,卖不出去的可以放到当铺里抵,总归不会让小娘子饿肚子的。”

    圆娘道:“一个新酒囊二十五文钱,一个旧酒囊二十文钱,放到当铺里抵的话一只酒囊只能得十到十五文钱,并不划算。”她边说边摸了摸手边的酒囊。

    辰哥儿看着这些卖剩的酒囊,问方伯道:“现下卖的钱可够买粟米的?”

    方伯点头道:“够了!够了!”

    辰哥儿道:“你去买粟米吧,我们来看着摊位。”

    方伯

    有些犹豫,怕辰哥儿他们处理不来。

    “放心吧,方伯,我能看好。”辰哥儿道。

    方伯纠结了一会儿,看了看日头,便答应了下来,他去买粮,辰哥儿等人看摊。

    见方伯走远了,辰哥儿慢悠悠的说道:“咱们每集都来卖酒囊,大概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旧酒囊了。”

    “是了,我们再卖酒囊只会越来越困难。”宛娘说道。

    “所以,换个思路,这些旧酒囊便不能当成酒囊卖了。”圆娘说道。

    “然也,然也。”辰哥儿道,“等方伯回来咱们就回家吧,这些旧酒囊总归要换成新花样的。”

    宛娘仔细打量着酒囊说道:“啊?它们能变出什么新花样呢?”

    圆娘低眉沉思道:“任嬷嬷她们手巧,一定会将这些酒囊改成小娘子们背得包包,将背包装饰的漂亮些,要价可就不止二十文了。”

    “哎,好是好,可是会有人买吗?”宛娘问道。

    “当然!买卖买卖,有人卖就有人买。”圆娘信心十足道,“六郎是不是快启蒙了?听说师父已经为他找好了私塾,这小家伙能说会道的,等会儿回去拿两块点心哄哄他,他定能将此事办的妥妥当当的。”

    “好办法!”宛娘笑道。

    没一会儿,方伯就背着半袋子粟米匆匆的赶了回来。

    几人不由分说的,推着独轮车摇摇晃晃的往家走。

    方伯一拍大腿道:“哎呀,小郎君,小娘子,你们慢点,慢点!酒囊还没卖完呢!”

    辰哥儿笑道:“不急,不急,等下个大集再卖!现在先回家吃饭,大集上没什么人了,干耗着没意思,再把人晒中暑了,得不偿失。”

    “那……那也得老奴来推车呀!您慢点,别撞上树桩子!”方伯背着粟米边追边说道。

    “不会的,我长眼了!”辰哥儿少年心气,将独轮车推的飞快,边推边招呼,“圆妹,宛娘,你们坐上来,我推得动你们。”

    两个小娘子看他蛇形走位,骇的不轻,连连摆手拒绝道:“不了,不了,我们走得动。”

    几人正说笑着,忽然听见“啪,哎呀!”的一声,辰哥儿停了车,方伯急忙追上去,圆娘宛娘扒头一看,车前躺着个眉眼俊秀文气的青年,大概只有弱冠之龄,长的白白嫩嫩的,背后背着个书箱,他刚刚蹲在路边,辰哥儿只顾着跟两个妹妹说话,没着眼看路,书生又被大大的木书箱挡着,一时不慎,冲撞了。

    辰哥儿停了车,连忙上前查看,他将书生扶了起来,道歉:“这位壮士,真是不好意思,刚刚没有看到你,你没事吧?”

    那人摆了摆手道:“我还好,刚刚行路累了,坐在路旁小憩睡着了,没看到小哥儿推车来,不好意思啊。”

    圆娘缓缓松了一口气,心道:不是碰瓷的就好!

    辰哥儿点了点头,不放心道:“要不你走两步试试,看看我有没有撞伤你?”

    那人摆手道:“没事儿,还好你停的及时,我歇息好了,着急赶路。”他刚迈一步,便“哎呀”一声,苦笑道,“崴了脚!”

    辰哥儿将他放在独轮车上,问道:“你去哪里啊?我送你一程。”

    “城北,临皋亭。”书生说道。

    “哎,好巧,正好同路,临皋亭附近住了好几户人家,你是哪家的?以前怎么没见过你?”辰哥儿自来熟的问道。

    “我的姑祖母嫁到一户姓李的人家,我这次是来……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