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娘找了个凳子坐下,开始怀疑人生,心道:师父和了元大师,他俩谁更不靠谱?
胡思乱想了半晌,毫无头绪,圆娘找了卷经书,仔细品读,刚读到要紧处,只听“嗷”的一声,了元大师从梦中惊醒,他拍了苏轼一巴掌道:“有答案了!”
第82章
苏轼迷茫的睁开眼,按了按发紧的额头,缓了一会儿开口问道:“什么?”
了元起身,整了整僧袍,围着圆娘转了三圈,若有所思道:“奇哉,奇哉。”
苏轼揉了揉双眼,吐出一口浊气道:“推演结果出来了?”
了元点了点头道:“有些眉目了。”接着,他又问了圆娘几个问题,圆娘一一如实答来。
了元颔首,对苏轼说道:“她是一人兼两世。”
“什……什么意思?”苏轼瞠目结舌道。
“字面意思。”了元道。
圆娘震惊了,她摇了摇头,问道:“可是说不通啊,我活在这一世时,另一世的我怎么办?是谁在活?”
了元道:“你或许并不知道,我不是第一次见你了。”
圆娘哑口无言,她虽然之前听说过了元大师的名号,但确实是第一次见到他!这做不了假的!
了元主动解释道:“熙宁三年,我路过杭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80-90(第3/16页)
,在净慈寺落脚,与你父亲相谈甚欢,那时你在昏迷着。”
圆娘彻底愣在了原地,她抿了抿唇,问出心底最大的疑惑:“两世的年龄并不一样的。”
了元解惑道:“无论在哪里,人都不可能长时间昏迷的,你只能继续当世的年纪。”
圆娘似懂非懂,低眉暗自琢磨。
苏轼突然问道:“那么,圆娘还会回去吗?”
了元摇了摇头道:“说不准,但只要碰到生死攸关的大事,可能会导致两世轮转,等闲不会?”
苏轼又道:“睡觉不会?做梦不会?”
“不会。”了元肯定道。
苏轼也觉得奇异,他故意寻了个借口将圆娘支开,直接问了元道:“为什么会这样?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了元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机缘,连天都算不准的,要说不好的地方,我倒没看出来,活得久?旁人活八十岁,她沾两面光一边一次八十岁。”
苏轼抚膺长叹道:“了元,你说这世上有神仙吗?”
“探讨这个还不如教你那手巧的徒儿再做一顿河豚来的实在。”了元含糊道。
苏轼点了点头。
了元道:“你若真心为了你那徒儿好,她的身世需要瞒着,也不要再让其他精通命理之人推演她的命数了。”
“我自然省的。”苏轼应道,“只是身有奇缘之人,恐怕背负天命而来,圆娘她……”
了元笑了:“何为天命?何为人命?于大道而言,我们都是蜉蝣,既然是蜉蝣,为何要操天道的心?”
苏轼仔细咂摸了一下,回道:“此言倒也有理。”
了元见苏轼心中疑惑消散,他凑过来暗戳戳问道:“那……那什么,你那徒弟还缺师父吗?你看我怎么样?”
苏轼转眸狠狠瞪了他一眼说道:“不缺!一点儿都不缺的!她有我就够了!!”
了元又道:“你会的我也会,我为什么不能当她的师父?”
苏轼深吸一口气道:“你那是缺徒弟吗?你是看上我徒儿炖河豚的手艺了!你不要脸!再者说,你能教她什么,教她念经吗?她最不耐烦念经了!!别的,你写字有我好看?你绘画有我好看?你写诗有我写的好?”
了元嘲讽道:“没有,但我写诗写不到牢里去,这点儿还是比你强的。”
苏轼闻言不乐意了,他道:“你炖河豚能毒人!这点也很要命!”
了元吃瘪和损友互相伤害完,仰天叹息:“我长得比你好看。”
苏轼挑眉:“你们出家人还在意这个?皮相不过一副臭皮囊,有甚好说道的,再者说,你哪里有我长得好看?!”
“叫你徒儿来评评理!”了元愤愤道。
“评就评!”苏轼也老大的不服气呢!
圆娘被人叫回了元的禅房,她还以为二位尊长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嘱咐呢,忙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结果,就这?!
都一把年纪了,比这个有意思嘛!
圆娘扶额,简直没眼看!
“照实说便是,不必给你师父留面子。”了元道。
“别不要脸,你才丑呢!”苏轼不甘示弱道。
圆娘左右为难,还真各有各的好,一个神清骨秀,渊渟岳峙,一个仙风道骨,气质高华,怎么还得让她评个高低?
圆娘无奈,抿了抿唇道:“我觉得还是二哥最好看!”两个都不选,好了吧!圆娘为机智的自己点赞!
说完她头也不回的跑了,远离修罗场。
苏轼哑然失笑!
了元道:“她口中的二哥是何人?”
苏轼得意一笑,看了他一眼说道:“正是犬子,与她年纪相仿,是出落的不错,眉眼像他娘,很得小娘子们的喜欢。”
了元点了点头道:“可做的一段好姻缘?”
苏轼摇了摇头,遗憾道:“做不得,圆娘有婚约在身。”
“嗯?林公不像这么草率的人。”了元疑惑道。
苏轼道:“先前我这徒儿的生母病重,遗憾见不到女儿长成,遂给她定了门娃娃亲,了却夙愿。”
了元叹息道:“是哪家的儿郎?我认得吗?”
苏轼说了张临、张远秋父子,了元皱眉道:“糊涂,糊涂,那林家娘子可谓是病
急乱投医了,这张远秋还小看不出什么来,张临可是出了名的能钻营,我见你那徒儿气质谈吐皆不俗,未必就看得上这家子人呐。”
苏轼苦笑道:“到时候再说吧,左右还有两年呢。”
了元道:“这是人家亲生父母给定下的,你能奈何?”
苏轼道:“圆娘若喜欢,高高兴兴的出嫁便是,圆娘若是不喜,我自想法设法为她退掉这门亲事。”
了元道:“看刚刚这情形,你这徒儿对你家二郎……”
苏轼道:“自幼青梅竹马的情分,别的还远远谈不上。赖就赖你这块老腊□□迫的紧,她只是随口说说搪塞你的。”
“哦。”了元点了点头,“那若是二位郎情妾意呢,你允还是不允呢?”
苏轼叹息道:“可能性不大,你也知道,她是身兼两世之人,想必那边与咱们这边规矩大有不同,不是我妄自菲薄,圆娘看上我家二郎的几率微乎其微。”
了元道:“我就说嘛,让她跟我出家多好,这些红尘俗事一概不理,清静自在。”
苏轼皱眉道:“我徒儿怎么得罪你了,你要咒她青灯古佛过一生。”
了元道:“你该不会盼着她飞上枝头变凤凰吧?”
苏轼“啪”的一拍桌子,怒道:“我若存此心,天打雷劈,形神俱灭!”
了元见苏轼真的跳脚了,这才慢悠悠的摆了摆手,说道:“行了,行了,知道你苏子瞻光风霁月,光明磊落,不屑于蝇营狗苟了,你再拍,我的桌子要断了,枣木的呢!”
他顿了顿又继续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打算拿她怎么办?还是让她跟我出家吧!”
“秃驴,你再打我徒儿的主意,我把你丢进江里喂鱼!”苏轼威胁道。
“说到鱼,待会儿还吃炖河豚?!”了元问道。
“叫你徒弟炖,我们要回去了,家里还在盖屋舍。”苏轼说道。
“苏子瞻,不是吧,用完就丢,早知道要多吊你几天了。”了元遗憾的摇了摇头。
苏轼道:“等家里的书房盖好了,有了落脚之地,你可以来家中寻我。”
了元道:“天黑了,略歇一晚,赶明儿再走不迟,况且我这没河豚了,累不得你的乖徒儿,这顿我掌勺。”
苏轼一想也是,自家小徒儿怕死了坐竹筏,这会回去准能吓哭她。
了元道:“就做寺里有名的豆腐馒头,如何?”
苏轼道:“再炒两个好菜,我们不醉不休。”
了元揶揄道:“要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80-90(第4/16页)
醉那可太简单了,只一杯的量说的这样豪迈。”
圆娘在石阶上坐了许久,见落日铺满江面,又缓缓沉下去,月亮升了上来。
她仔细思索了元大师的话,她一直以为自己是普通的穿越,没想到是来回穿,这也让她在这个世界多了一丝归属感和配得感。
先前,她总有一种占原身便宜的愧疚感,觉得师父待自己好是因为自己是故人之女,但他不知道已经换了芯子,这样一来,她总觉得自己的幸福是偷来的。
如今她的心结已解,眉梢那缕郁色已经烟消云散了,她整个人也彻彻底底的轻快起来。
她正想东想西呢,寺里的小沙弥说道:“施主,了元师叔备了晚膳请你去用呢!”
圆娘从善如流,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跟着小沙弥回去。
桌案上,有一碟豆腐馒头,一碟炙羊肉,一碟辣炒鸡丁,一碟白灼青菜,一盆豆粥。
圆娘拿了一只豆腐馒头,咬开却是满嘴香,香油放的很足,又添了肉粒,非常十分美妙。
她突然记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来,学校食堂也卖豆腐馅的包子的,具体馅料是土豆块、豆腐渣、前一天没卖完的水煮蛋切成丁,肉沫,总之成分十分复杂,味道却出奇的好。
她吃着吃着笑了。
了元道:“黄州豆腐不错,炖着吃,炒着吃,拌着吃都很好,但我觉得还是做成豆腐馒头最好吃!”
圆娘笑道:“里面添些白煮蛋丁,应该更美味!”
了元拍了拍光溜溜的脑袋瓜道:“妙呀,我怎么没想到?!下次一定试试!”
圆娘安静用膳,了元和苏轼觥筹交错,喝得高兴了还要击箸高唱。
她很久没见师父这样畅怀了,她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在杭州做通判的师父,呼朋唤友,醉书泼墨。
看来这次承天寺之游,不虚此行。
第83章
苏轼和了元醉卧一处,寺里的僧人将他们拖回各自的禅房。
圆娘也得了一间禅房休息,月色入户,她卸去钗环,支颐在窗边赏月,屋内烛火俱灭,倒是难得的静谧。
承天寺的月色,果然名不虚传。
庭院中有鸟鹊振翅的声音,圆娘正酝酿着略作一首小诗,忽而听到一声鸟叫。
她并未留心。
转而又是一声啼鸣,圆娘被扰了心思,心道:人失眠也就罢了,怎么鸟儿还失眠呢?
然而,鸟鹊又叫了!
圆娘探窗,扒了扒头,那鸟鹊叫的更欢实雀跃了。
圆娘:“……”
这哪里是什么鸟鹊?分明是不应该在此处的人!
她披了个褂子,急匆匆的推门出去,问道:“二哥,你怎么来了?”
辰哥儿道:“怕你睡不惯这里,我来看看。”
“都很好,师父今天也很开心。”圆娘回道。
辰哥儿却不这么觉得,都这个点儿了还没睡,不就是认床了嘛!
辰哥儿笑道:“出来走走?”
圆娘点头,回屋穿好衣衫,将头发挽拢在一起,用发带绑好,便随他出门了。
“今晚月色不错,我们去山门口赏月吧,那里有个高台,可以望见大山大江。”辰哥儿提议道。
圆娘从善如流。
二人登上高台,江浪拍岸声隐隐传来,山上松柏成荫,晚风一吹,松浪翻滚,两声夹杂在一起,亦分不清哪个是水浪声哪个是松涛声?
圆娘见他穿了一袭僧袍,脚上踏的是一双半新不旧的陌生草履,有些不大合脚,她不禁好奇道:“怎地这身打扮?”
辰哥儿道:“之前的衣鞋被江水打湿,刚刚洗了拿去烘烤,只好问寺僧借了一套行装。”
“你是怎么来的?”圆娘好奇道。
“绑了个竹筏划过来的。”辰哥儿回道。
竹筏圆娘是坐过的,坐的胆战心惊,竹筏随着江水悠悠荡荡,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