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便听得夏松在廊下禀报,说是林太医、姜太医和陈医女来了。一大早一下子请来三位医者,她奇怪望向萧裕,萧裕只牵着戚淑婉去外间,而后吩咐夏松将人请进来。

    起初是林太医和姜太医为萧裕看诊。

    戚淑婉昨夜今早皆不曾发现他身体抱恙。

    然而太医已经在为他诊脉,她便忍下问萧裕哪里不舒服的念头。

    诊过脉,太医却什么也没有说。

    之后又来问戚淑婉诊脉,这一次那位陈医女也一并为她诊脉——可是她身上没有哪里不舒服的。

    她起初不解。

    渐渐回想起昨天夜里两个人才聊过几句孩子的事情,恍然大悟。

    王爷这是以为她着急孩子,干脆让夏松请太医来诊脉?

    戚淑婉有些哭笑不得。

    却依旧配合。

    由着两位太医、一位医女一一为她看诊。

    萧裕身体康健,诊脉的结果可想而知,轮到戚淑婉,两位太医连同一位医女皆有话说。倒也并不那么严重,只是她幼时多病,长大后虽有所好转,但这幅身子不过十六岁的年纪,于怀孕之事来说,尚有些勉强,便不宜太过急切。

    太医和医女说得委婉,各有角度,不过戚淑婉听下来大约是这么个意思。

    简而言之,她的身体须得平日细细调养。

    先前两次染上风寒,来为她看诊的太医也略提过两句。

    戚淑婉是知道的。

    不过她没有让太医专门开什么调理身体的药方,一来是药三分毒,日日喝着,也不是那么一回事。且她上辈子喝的药够多了,这辈子不想再药石常伴。二来,以食补作为替代,除去慢一些,一样有效。

    调理身子本不是能急得来的事。

    这点儿道理她懂。

    今日的两位太医、一位医女也没有为戚淑婉开调理身子的药方。

    这却是萧裕的意思,他不想叫戚淑婉成天捧药碗喝药,只让他们多写些能用于食补的菜肴。

    “这几个月下来王妃还是长了些肉的。”让太医和医女退下之后,萧裕摸一摸戚淑婉的脸,“府里不缺吃喝,比起开药方,慢慢滋补更为稳妥。”

    戚淑婉说:“不妨事,我也觉得这样好些。”

    萧裕却笑着道:“当真这样想?我倒怕你着急,急坏了身子。”

    “王爷不急,我便不急。”

    不好说自己没有那么在意这事,戚淑婉凑到萧裕面前,“且王爷更该记得林太医的另外一句叮嘱才对。”

    萧裕挑了下眉。

    他手掌定住戚淑婉的脸,也凑过去:“怎么?王妃要赶本王去书房睡?”

    戚淑婉笑,佯作一本正经考虑:“太医不曾提,应当不用罢。”

    萧裕便在她唇上轻咬一口。

    节制?

    他可没忘记当初有个小娘子非要留他在正院。

    食髓知味。

    现在来同他提这一茬,未免太迟。

    ……

    悄然至七月十五。

    入夜时分,萧裕应七夕之夜的诺,陪戚淑婉从府中出来,因祭奠故人,两个人皆穿得缟素。

    他们先去买好祭灯才去往放祭灯的河段。

    因是中元节,来放祭灯的百姓很多,河面上也飘着许多祭灯了。

    戚淑婉循着往年习惯,特地走得远一些至僻静无人处。

    萧裕陪在她身边,知她心情低落,没有专门寻个什么话题同她说话。

    暗处,崔景言遥遥看戚淑婉在宁王萧裕的陪同下慢慢地走过来。当他们靠得越来越近,他也愈往暗处躲一躲,不叫人立刻发现他的存在。

    他知道戚淑婉今日定会来。

    只是看着她同萧裕一起出现在这地方,不禁眸光微沉。

    与今日相关的记忆轻易浮现于脑海。

    曾经,在她初初嫁与他时,她也想让他陪她,但他那时忘记日子,没有应允,后来她独自出门。

    待他记起来,她已经放完祭灯。

    再后来,她再也没有同他提过这件事亦不再要他相陪。

    那个时候觉得她脾气大,一次没有做好,她便犯倔不给第二次机会。等到她去世多年他才懂得,她只是不喜欢一次次开口却一次次没有回应,徒增伤心与失望。

    但他本可以弥补。

    若非为着给他真正弥补的机会,为何会令他回想起前世的种种?

    偏是阴差阳错,竟叫她先嫁与旁人。

    所以,萧裕答应陪她?

    崔景言目光定定落在戚淑婉身上,看她蹲下身,将那一盏祭灯放入水中。

    戚淑婉立在河畔,望着那盏祭灯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萧裕揽过她的肩让她靠在自己身前,一时没有出声,只拿嘴唇轻碰一碰她的额头以作安抚。

    “其实我也不记得。”

    静默许久,戚淑婉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痛苦哀嚎,低声说,“娘亲走的时候我太小,什么记忆也没有。”

    “但是她为我提前准备一箱笼的衣物。”

    “所以我一直觉得,她若尚在人世,定是极疼爱我舍不得我受委屈的。”

    连同和崔景言之间婚约,戚淑婉也这么认为。

    至少在娘亲眼里,这门婚事不错,崔家那时并未衰败,又知根知底,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娘亲是对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和继妹换亲后》 30-40(第9/22页)

    除去崔景言冷待她之外没那么糟糕,只是她不想要了。

    萧裕指腹擦去戚淑婉脸颊的清泪:“岳母若在人世,想来也盼着王妃一切安好,开心顺遂,这便是最重要的。王妃这样哭,岂不惹岳母九泉之下也伤怀?”

    戚淑婉带着鼻音轻“嗯”一声,勉强止住泪。

    萧裕揽住她的肩,陪她又站得片刻,方欲带她离开河边回府去。

    然而一个转身,暗处便走出来一人。

    戚淑婉抬眼,数息之间,凭借身形认出这个人是崔景言,不禁眉头紧皱。

    不仅因她不想见他,更因在这个地方见到他。

    这个人,果真……不是也重活一世便是拥有前世记忆。

    之前发生过的许多事情,多少可以用“偶然”、“巧合”解释,唯独今日在此地遇到绝非偶然。她年年都来这个地方放祭灯,从未有过偶遇其他人的情况,哪里会那样巧,今日便碰上崔景言?但若崔景言有上辈子的记忆,那么他确实晓得她会来这里。

    可是崔景言专程来这里做什么?

    难不成真如王爷之前所言,他心有不甘?

    难道这不可笑吗?

    戚淑婉别开眼去,扯住萧裕的衣袖。

    见多崔景言许多次的萧裕也精准认出他。

    阴魂不散。

    萧裕抬眸直视崔景言,扯了下嘴角。

    随即数名暗卫现身,直接上前将崔景言拦在一丈之外。

    萧裕带着戚淑婉离开。

    他们走远后,暗卫才撤离,而崔景言平静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

    无波无澜将带来的祭灯放入河道中后,崔景言才离开。

    戚淑静坐在马车里,听小厮禀报崔景言的动向,听到后来,终是恼怒,将手中的茶杯掷在案几上。茶水倾洒几面,又顺着几面,滴落在马车车厢。

    戚淑婉,又是戚淑婉。

    难不成崔景言真惦记着他们那婚约?

    第34章 第34章这萧家人,当真一个赛一个的……

    回王府的路上,戚淑婉和萧裕各自沉默。

    马车车厢比以往任何时候安静。

    当今天夜里崔景言出现在她放祭灯的河道附近,戚淑婉没办法如过去那样认为是萧裕多思多虑。她不得不直面萧裕在这件事上比她更敏锐的事实。

    正因是这般,从前她对萧裕说过的许多话更无说服力。

    此刻便也说不出话来。

    而过去崔景言每在他们面前出现一次就要挤兑上她几句的人,闭口不言。

    她拿不准他碍着今日中元节沉默,抑或心情不快,却无意多说。

    戚淑婉认为是前者。

    是以,她没有刻意提崔景言、刻意解释——实在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她单纯悄悄握住萧裕的手,握得一路。哪怕回到宁王府、从马车上下来一样没有松开。

    她牵着萧裕的手回到正院。

    之后他们洗漱沐浴,安置歇息,似事事如常。

    翌日天未亮。

    戚淑婉随萧裕一道起身,同他洗漱梳洗,帮他绾发、整理仪容,最后送准备去上朝的他至廊下。

    几盏四角琉璃宫灯将檐下照亮。

    “时辰尚早,王妃再睡会。”萧裕微低下头看戚淑婉,“我走了。”

    口中虽然这样说着,但他的手没有松开。戚淑婉抬眼对上他的视线,见他目光灼灼,有意无意越低下头,她渐渐会意,学着话本里描绘的夫妻腻歪场景,凑上前飞快亲了下他的脸颊。

    廊下一溜儿听候吩咐的丫鬟婆子们。

    哪怕他们不会也不敢乱看多看,但戚淑婉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

    蜻蜓点水的一下已至极限。

    萧裕笑,揽住她的腰肢,在她唇上回以一吻,这才松开她转身大步而去。

    戚淑婉在竹苓藏不住揶揄笑意的眸光里迅速回到房中。

    她补了个回笼觉。

    睡醒之后,让竹苓带人去小库房取料子,挑好料子,她在为皇后娘娘做寝衣的同时捎带着也替萧裕做得两身。

    给赵皇后做寝衣是感念先前长宁县主的那桩事,赵皇后站在她这边。

    人心是偏的,戚淑婉领教过太多。

    有人愿意偏向她,她不无欢喜,也心存感激。

    何况那一桩事情惹得丹阳大长公主亲自回京。万寿节过后,丹阳大长公主身体抱恙,长宁县主侍疾深居简出,皇后娘娘也常去探望,她跟着去过一回,晓得皇后娘娘为此操心许多事。

    这两身寝衣她选的轻软的料子,穿着更舒适。

    同样没有绣太多花样,只在衣领与袖口处绣得几朵皇后娘娘喜欢的牡丹。

    进宫请安时,戚淑婉将做好的寝衣呈到皇后娘娘面前。

    大宫女将寝衣捧到跟前,赵皇后微笑摸了下料子,发现她特地先将寝衣揉搓过一番,如此新衣穿在身上会更舒适,唇边笑意更深,连声赞她有心。

    戚淑婉见赵皇后喜欢,也微笑道:“承蒙母后不嫌弃,儿媳便安心了。”

    闲聊间,宫人通传说长乐公主到。

    萧芸从外面进来,上前见过赵皇后和戚淑婉。

    “长乐今日

    怎得没带小猫儿?”见萧芸两手空空,戚淑婉笑问。

    萧芸抿唇笑说:“我想去看大皇嫂,便没带它出来。”

    “那当真是赶巧了。”

    戚淑婉道,“我也想着一会儿去探望大皇嫂,如此你我正好一道。”

    萧芸点头:“好呀,三皇嫂,我们一起去。”

    赵皇后听她们打算去东宫探望太子妃,不留她们陪自己说话,顺便让她们稍些新蒸好的糕点前去。戚淑婉和萧芸应下,待糕点送来,她们起身,福身行礼告退。

    太子妃近日孕吐得厉害,寝食难安。

    戚淑婉和萧芸皆因得知此事于是前去东宫探望,赵皇后也是因此下厨为太子妃做了些糕点。

    她们乘软轿至东宫承恩殿。

    两个人从软轿上下来,便见太子妃身边的大宫女弄月候在殿外。

    “见过宁王妃,见过长乐公主。”

    弄月上前同戚淑婉和萧芸行礼请安,又领着她们进殿。

    戚淑婉微笑同萧芸步入殿内,但经过廊下时,她目光在廊下摆放着的几盆花草停留过数息。入得殿内,太子妃正半坐在美人榻上,身后靠着只紫檀色绣金线凤凰大引枕,身上盖一床薄毯,面上虽有笑意,但瞧得出精力略有不济。

    “见过大皇嫂。”

    戚淑婉和萧芸又同太子妃见礼,太子妃谢雪晴莞尔一笑,只请她们坐下。

    两个人问起太子妃的身子。

    太子妃同她们说得几句,弄月在旁边细细解释太医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