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是万分赞同的。”
其他人眼眸一瞪,嗯?让我看看这朝中还有谁这么快的直接应和陛下?
看到人,好,其他人又把话憋了回去,金成刚被陛下从军需案里保下来,他坚定站陛下,好像也挺合理……不对!
其他人摇摇头,不同于一直以来昭武帝绝对的心腹兵部尚书,金成这次站出来,态度这么显明,固然有陛下上次保他的原因,在此之后,他便是绝对的保皇派,必须要跟着陛下走的。
不然下次,他是绝对要遭殃的。
但,金成这人精此次这么快站出来表态,自然还有庄文君和他一样,同是寒门的原因。
在世族势大的朝堂上,他们,是可以抱团取暖的。
要是庄文君此次担任科举主考官,那么朝堂上,寒门的势力是一定会增加的,科举学子和主考官可是有着天然的师生之谊的。更不用说,庄文君年底吏部考核过后还会升至正二品。
现下朝堂正二品没空缺的,不知道陛下会给他升到哪,还是继续叠加官职……但不论怎样,要是此次不阻止他,到时候,寒门在朝堂的高位官员有庄文君和金成顶着,下面又有着以师生之谊为纽带的底层官员,不说与世族抗衡,但朝堂届时肯定不是世族如此势大的模样了。
其他人想着这些,再次沉默,世族是绝不愿意让寒门崛起的,但,陛下推荐的人选,他们没有这个胆子去反对陛下,也没有合适的理由说庄文君担任不了此次主考官,无论是学识,品行,官职,谁也不能说庄文君不行。
其他人悄然把目光投向了苏丞相和其他几位尚书,高位官员中,户部和兵部旗帜鲜明是支持的,苏丞相和吏部工部等还没有表态。
重要的是,没表态的这些人无一例外均是世族体系中的。
后面投向的目光那么多,那么炙热,苏丞相当然不会没感觉到,只不过,他眼底掀起一抹嘲讽,之前说世族一体,找他们帮忙求情没一个肯的,现在想让他出头,拒绝陛下的提议,晚了!
他是什么冤大头吗?还是说自己在他们看来就那么蠢,将其他人拖下水,和其他世族对立之后,刚拿下副考官的位置,现在为了世族的利益去反驳陛下的提议?
笑话,他苏齐贤是那种会为了世族一体利益而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吗?!
看着苏齐贤动都不带动的,其他人眼底晦涩一闪而过,他们望了眼几位殿下,静住了。
苏氏是京畿第一世族,苏齐贤都不站出来维护世族利益,他们又何苦为此触怒陛下。
再说了,康王一脉刚拿下副考官的位置,他们还什么都没有,再出列反驳陛下……他们也有支持的皇子啊。
所以,在无数人热烈的注视下,明德殿上高位官员没一个动的,也就是在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明确表达了支持之后,其他人沉默了。
支持肯定开口,现在沉默的模样肯定是不支持的,但,就没人开口反驳昭武帝。
那昭武帝就,“看来诸位爱卿都不反对,那此次科举主考官就定下了。”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庄文君眉眼清俊,神色坚定。
昭武帝在上面看的特别清楚,有些人的脸色不太好看,但,帝王并不关心。
刚才给机会说话反驳,沉默,行,那你就沉默着,我就认为你是赞同的。
我管你是因为什么顾虑不说话的,反正你不开口,不开口那就帝王独断。
虽然开口了也不会改变帝王的意志,但朝野一片赞同的景象还是让昭武帝心情愉悦,没人唱反调给他找茬,他心情不错。
看得出昭武帝心情不错,赵王率先出列,“主考官和一位副考官都定下了,儿臣斗胆推荐另一位副考官。”
“殷硫殷大人,太宇书院学正,主掌教育,有着多年阅卷经验,而且,品行端正。”
周朝科举一般设一位主考官,两位副考官,主考官是最重要的,对科举诸学子有着直接的师生之谊,要求也是最严苛的,学识渊博,品行优秀,官职足够,只要有一项能被人反驳,那么你就当不了主考官。
庄文君,着实是优秀的过分,无人能反驳出个什么,再加上是陛下属意,所以定下主考官的速度很快。
往常争科举主考官,不争个一个时辰以上,都是朝臣们的攻击力减弱了。
相比于主考官,副考官的优势没主考官那么明显,但,要定下副考官的条件也没有主考官那么苛刻。
最主要的,就是了解学生,品行端正罢了,毕竟,设副考官主要是为了辅助主考官的。
所以,副考官的人选也比较好定下,一般就是在几大书院里找。
只不过,那是之前。
秦风副考官位置定的容易,是因为刚才朝臣们都在争主考官的位置,且苏丞相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但现在又不一样了,主考官没戏了,那副考官他们肯定要插一手吧?
太宇书院是世家联合所开的书院没错,先不说之前书院里的人就有所偏向,就说现在世族都差不多掰了,各自都有支持的皇子,那凭什么让你的人上去,得到这好处?
副考官没有主考官优势大,但还是有优势的,蚊子再小也是肉,他们不嫌弃的。
主考官是父皇定下,他们没办法反驳,另一个副考官是苏齐贤这老狐狸当了这么多年丞相,对揣测圣意还是有一套的,摸到了昭武帝的一点想法,取巧,提前抢先定下。
那科举捷径的三名官员,不就剩这一个副考官的位置了吗?
争!这必须死争啊!
不争的话,对于此次科举,他们拉拢学子就比较困难了。
对于出生即为皇子的他们来讲,有捷径,谁跑去挑战困难模式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40-50(第9/14页)
不,还是有的,陈王和雍王。
陈王那里,有人偷瞄了一下吏部尚书,被那浓黑的像鬼一样青黑的眼圈给吓到了,巡视一圈,好,吏部官员都是这个鬼样子,有些都悄咪咪闭上了眼。
怪不得不争,没这个精力。
雍王的话,顾砚听着兄弟们的唇枪舌战,老神在在,他刚抢下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再抢,就要犯众怒了。
而且,还不一定能抢得到。
所以,他一开始就放弃了科举主考官和副考官的争夺。
六个人,哪怕顾笔,顾墨和顾砚都不争,只剩下三个人争,那也很吵。
昭武帝本来心情还蛮好的,听着左一句“太宇书院的……”右一句“太宇书院的……”
唇角逐渐拉平,不得不说,因为太宇书院是各大世族联合开的书院,所以,除了张天泽明确偏向康王之外,让顾笔有了其他选择。
剩下的陈王他们,手中有书院方面的人脉基本上都是太宇书院的。
没办法,能拉拢的明正书院花都与那老头实在是油盐不进,绝对的中立保皇派。
所以,他们只能在太宇书院里选人了。
不一样的是,选的到底是偏向你的人,还是偏向我的人。
昭武帝忍了又忍,他本就喜静,现在这么吵,看起来又要吵很久的样子,他实在是忍不住了,“朕倒不知,明德殿什么时候变成了菜市场。”
昭武帝嘴毒的,争吵的最激烈的几位脸一阵青一阵白的。
但还是迅速的跪下,不仅仅是他们,包括没开口的其他人,“陛下/父皇息怒。”
昭武帝说这话的语气其实很平静,就这么嘲讽一句,但,就是太平静了,平静到让人心慌。
帝怒,朝中皆跪。
昭武帝身后的起居郎笔下记录的飞快,给此事盖笔定论。
第47章 第47章皇权
“那另一位副考官定的谁啊?”
昭武帝同顾丛嘉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经过上一次昭武帝给顾丛嘉讲过帝怒的水分之后,顾丛嘉已经不关心起居郎记载的帝怒了,他眼睛亮闪闪的,明晃晃的带着好奇,那么多人吵,被昭武帝嘲讽成了菜市场大妈。
那到底,谁抢到了这个位置呢?
昭武帝默了默,看着顾丛嘉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桃花眼,漆黑的瞳孔里带着好奇,有着期待,全然没有会被拒绝的忐忑。
事实上,也对,昭武帝永远不会拒绝顾丛嘉,“太宇书院,殷硫。”
他道,嗓音平淡,但愿意给顾丛嘉解惑。
事实上,到现在,敢直白向帝王发问并且一定会得到回答的,只有顾丛嘉。
顾丛嘉尚且不知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殊荣,他满足了好奇心之后就停了,知道是谁抢到了另一个副考官的位置之后他就没兴趣了。
哦了一声,示意昭武帝教他,今天的大字还没写呢。
昭武帝无奈的摇了摇头,大手覆上小手,声音里带着些许笑意,“怎么,这就满足好奇心了?”
“就不好奇为什么起居郎那里帝怒的频率那么高吗?”
顾丛嘉停下笔,昭武帝顺着他的力道也停下,眼底说不准是什么情绪,期待,疑惑……眼中的笑意柔和,等着顾丛嘉的打量。
顾丛嘉扭头,看了眼昭武帝,他觉得昭武帝其实是个情绪蛮稳定的,大部分时间都见不到他有情绪波动。
这样的人,怎么会动不动就怒,上一次,是有做样子的成分,让朝野看到帝王对军需一事的重视,这次,顾丛嘉想了想,“是因为皇权?”
因为皇权下,君王至高无上,所以,帝王的每一次情绪变化,对其他人而言不仅是他自己的情绪,还有他所代表的生杀予夺的大权。
昭武帝生性寡言,一下说那么多话,虽然只是嘲讽,但,其他人也害怕啊,在朝中皆跪的情境下,总不能写帝嘲讽,众人皆跪吧,这太离谱了。
为了后世传的好看,也为了周朝诸位朝臣的面子,当然写帝怒了。
他的声音同另一个人的声音意思相近,不同的是,他说的话,迎来了昭武帝一个骄傲欣慰的温柔摸摸头,并包括后续细致的讲解。
而楚王这里,则是瞥了一眼礼部尚书,既然知道,还有什么好说的。
就算知道父皇只是单纯的嘲讽,没怎么生气,但,昭武帝君威赫赫,谁敢不把他的话放心上?
谁又敢在那种时候继续迎上,说臣有推荐人选呢?
“就是让赵王殿下捡了这个便宜了。”
礼部尚书还是有些遗憾的,此次康王一脉已然得手一个位置,不会再争,陈王不争,雍王不争,就只有赵王和魏王和自家争……三分之一的概率,胜算不小。
只可惜,“你是觉得我没赵王果断吗?”
果断的第一时间站出来,推荐殷硫。
礼部尚书还没陷入思绪中,就被楚王这发问弄的一个激灵,“臣万万没有此意。”
直接站起,行礼。
他被吓到了,他知道的,当时楚王也想要站出来的,但赵王再怎么说也是楚王的兄长,在前头兄长没把话说完之前,楚王最好不插嘴。
不是说不能插嘴,就是为了自己的好名声,最好不要。
所以,楚王默默的缩回了脚,不仅是他,魏王也是这样。
但,谁又能想到陛下最后被吵烦了,就因为赵王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推荐的,就定下了殷硫呢。
直到现在,想起这事,礼部尚书还是觉得心塞。
“没有,那就是,你觉得当时你可以出面和父皇争辩,觉得我们这边的人更好,更能胜任科举副考官?”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的头摇的很快,当然不是,他可没这个胆子。
楚王瞥了一眼,礼部尚书奇异的理解了他的意思,既然这没有此意,那不行的,人选已经定下了,现在就不要在他耳边叨叨了。
不然他会觉得,要么你在嫌弃他当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不够果断。
要么就是,你很后悔,当时可以站出去,但没有站出去和昭武帝争辩。要是这样,他可以现在送你进宫,同昭武帝争辩,让昭武帝改变主意。
要是两者意思都没有,那就闭嘴。事情已经定下,他并不想听礼部尚书的絮絮叨叨。
现在还是多想想该怎么样接触京中学子,让其投效,又让昭武帝觉得他不是在结党营私,收买人心吧。
没了科举考官这一层捷径,想要接触科举学子,让他们投效,还是蛮有难度的。
首先就是昭武帝还在那看着呢,其次,自己的那些好兄弟也看着呢,他们绝对很高兴能给自己定下结党营私的罪名。
所以,接下来的动作要好好想。
楚王这边已经进入了下一个议题,陷入了头脑风暴。
而顾丛嘉这边,依旧在讨论这件事,气氛很是温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