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登位 > 正文 70-80

正文 70-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乏不太正常。

    苏府,苏丞相有些眼前发黑,苏盛猛的站起来:“康王此次也太过鲁莽了!”

    语气中竟带有些怨怼之意。

    “住口!”

    苏丞相开口训斥,但苏盛此次没有闭嘴,他不仅对康王不满,甚至他还道:“陛下也太过无情,他就不担心落得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吗?!”

    啪——

    苏盛捂着脸,不可置信的抬头,他都不知道多久没被苏丞相打过了,时至今日,都到这把年纪了,他没想过居然还能接到苏丞相的打。

    虽然苏丞相年老,力气没有多少,这耳光也不重,甚至没有多少力道,但,这是耻辱。

    苏丞相冷淡的看他:“清醒了吗?”

    知道苏盛和苏昭仪感情好,自从知道苏昭仪的死是他设局以后,苏盛这几天叛逆的不行,看人看事的嘴都像是淬了毒,平等的攻击每一个人,尤其是苏丞相。

    这些,苏丞相都忍了,但,他万万忍不了的是,苏盛都到而立之年了,嘴还没个把门,隔墙有耳,他不知道吗?不仅怨怼康王,甚是还怨上了陛下,怎么,这是想把整个苏氏拉下来同苏昭仪陪葬吗?

    “你要是和苏昭仪感情那般好,现在你就一头撞死,我不拦着你。”

    苏丞相冷冷道,看着苏盛没动作,“不过你要是不想死,纯粹想报复我,你来现在来杀了我,不敢你就闭嘴!族人无辜,他们不该承担你的口出无状。”

    苏盛静默,瘫倒在地。

    看着自己的长子有些无助的样子,苏丞相有些心软了,他低声宽慰:“待康王登上那个位置,苏昭仪会被追封的。”

    苏盛呆呆的坐在那里,没给出反应。

    他犹记得苏昭仪,他,和苏丞相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可现在,苏丞相一手策划了苏昭仪的死不说,就连她的死后追封都不在乎了吗?

    康王,就康王那个样子,将自己母妃的追封求没,他是周朝第一个,他这样,也能登基吗?他也配登基?!

    苏盛此刻心里升起了一点微妙的,他也不清楚的恨意和恶意。

    还有陛下,他就不怕落得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头吗?!

    苏盛此刻心里恨意翻涌,最该恨的是苏丞相,但又因为是亲生父亲,恨也恨的无力,其他人,心里恨,但他又做不了什么。

    毕竟,世人皆知,苏丞相狠辣老练,而他的嫡长子,吏部侍郎苏盛为人和气,这是好听一点的说法,其实就是软弱,没什么脾气,要不是苏氏,苏丞相在他身后,他早就被吏部尚书给搞死了。

    吏部尚书怎么可能容忍苏盛这么一个人杵在吏部。

    吏部尚书一向视苏盛为眼中钉,哪怕苏盛在吏部兢兢业业,脾气老好,在他眼里,苏盛就是苏齐贤那个老匹夫放在吏部的眼线,明摆着不安好心。

    但最近,他却又觉得,苏盛这个人来的妙啊。

    第76章 第76章科举(23)

    苏盛一向被苏丞相保护的很好,底下的阴暗不会到苏氏嫡长子的眼前,按照苏丞相的设想,当苏盛成为苏氏的掌舵人的时候,康王已经登基,他们苏氏在他走的时候已经成为了皇帝不能动的根深大树,所以,掌权人也不必那么强硬老辣。

    毕竟,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天子……所以,苏盛的心念坦荡,为人和气,这也是苏丞相的特意培养。

    为的就是保苏氏的长久富贵,但现在这样的特意培养却是苏盛的痛苦之源——他的人生何其坦荡,纵然在吏部被吏部尚书针对,那也只是一般的口角之争又或是工作量的增加,哪像现在的残酷——苏丞相亲手策划自己姑姑的死亡,以此做局,对其的死后哀荣也漠视之。

    这对苏盛来说,太超过了,心底的愤恨不解越发汹涌,但现实是他做不了什么,也不能做,苏盛近来变成了各大酒馆的常客。

    偏生,他是有官位在身的,每天当值时精神萎靡,酒味冲天,这很难让人不关注,尤其,苏盛可是苏氏铁板钉钉的继任者。

    无论是出于上司对下属的关怀之情,还是对苏氏情报的打探,吏部尚书都理所当然的派了人去盯着苏盛。

    但苏盛这样子,苏丞相又怎么放心,他当然也派了族人去看着苏盛,提醒他好好想想,少言,免得连累族人。

    苏盛当然明白,正是因为苏氏族人,他才只能喝闷酒,不能口出无状,连累他人。

    程尚书派人盯了苏盛几天,发现苏盛那小子就只顾闷头喝酒,喝的满身酒气,但嘴倒是严实,什么也不说。

    这样几天后,程尚书便示意底下的人继续盯,有结果了再汇报他,现下有另一件事更为重要——不知何时,京城流言四起,说是苏昭仪之死有隐情,乃是秦王殿下所害,陛下偏袒秦王,所以苏昭仪死后连追封都没有,这是陛下为了让苏昭仪之死尽快平息之故。

    毕竟,调查苏昭仪之死和调查正一品妃位之死的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程尚书初听这流言只觉一阵心惊,陛下偏袒,秦王害死苏昭仪……句句都在昭武帝的雷点上,如今再看到流言已传播至此,他敏锐的察觉到一种风雨欲来之感。

    苏昭仪的追封怎么没了的,朝中都有所耳闻,但碍于康王之尊,无人多说,但现在竟然成了陛下包庇秦王之罪证……这后面要是没人推动,他是半点不信的。

    还有传陛下偏袒的……谁这么勇?是苏齐贤那个老匹夫吗?

    程尚书细细思索,不管是谁,这些流言都是要命的,他得好好看,不能被牵扯进去,也要小心谨慎,看能不能从中获取好处……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分得出精力再去听苏盛那小子每天喝闷酒怎样怎样。

    恰好,苏丞相也是这么想的,大理寺查案实在是太慢了,就算查到线索指向秦王,也要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70-80(第9/16页)

    虑甚多,甚至可能直接放弃这个方向——秦王殿下,独一份的圣宠,他们又不是疯了,苏昭仪又算老几。

    所以,需要他去推动,当民间流言大到一定程度之时,不管怎么样,大理寺都要上宫中查查的。毕竟,民间都传到这地步了,你不查,那不更证明你有鬼吗?

    大理寺查了,那更好了,他们查到的证据一定会指向顾丛嘉,到那时……哪怕时间流转,大理寺会还顾丛嘉清白,但,时间太久了,顾丛嘉的名声已然不干净了。

    这样一来,康王身上的两个名声都能洗白,关于弃母,他丧母的悲痛那么真心实意,弃母,朝中势力繁杂,他一定是有苦衷的。

    关于为兄不悌,秦王可是害了苏昭仪的,康王一早就看出来秦王的恶毒,所以对顾丛嘉才不友善。

    苏丞相脑海中的思路越发清晰,在那天木雅的尸体没有抬出来之后,苏丞相就知道事情可能不会像他预想中的发展了,但只要大理寺去查顾丛嘉,然后超过两天没给出结果,那顾丛嘉的名声就是可以破坏的。

    当然,光凭苏氏肯定不行,昭武帝把秦王护的很严实,但,你以为其他人不会下手吗?

    顾丛嘉现在的名声可太耀眼了,哪怕碍于昭武帝,也因为和顾丛嘉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其他人不会主动朝顾丛嘉下手,但,苏丞相相信,只要他做这件事,其他人也一定会顺水推舟,添把火的。

    毕竟,其他王爷也不见得乐意见到秦王有如此名声——要是到时候登基,在民间名声这么好的王爷,还是嫡子,可不好下手。

    那么到时候,康王名声被洗刷,秦王的名声上却黏着这么一桩丑闻……嫡子和长子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毕竟,嫡长子没有,他们两个便是平分礼法正统的二人。

    这样,哪怕陛下在偏向嫡子,那些老大人们也不会随陛下一起漠视长子。

    至于陈王他们,再怎么说,那些老古板对于礼法还是很固执的,除非他们能以绝对的政绩或者拿出康王犯得无法挽回的罪证,他们才会转变念头,让庶子登位。

    要不然陈王他们怎么会联合针对康王呢?

    实在是周朝礼法观念太强悍顽固了,截至目前,周朝君王,没有一个不是嫡长子。

    也就是陛下,当年与皇后成亲多年,都没有子嗣,导致当年的大人们齐齐上书,在昭武帝击退了赫塔尔部落的一场战争后,嫡长子没有后代,这是一种何其可怕的事……声势太大,以致于先帝不得不做出妥协。

    给昭武帝赐人,苏丞相眼光锐利的将苏昭仪塞了进去,其他世族也是一样的动作,那时,虽然还支持英王,但,世族总要有些退路的,当时先帝的身体已然不太好了。

    也因此,昭武帝同世族和解的才那么快——支持过其他王爷的世族只需要出一大笔钱就可免夷族流放之苦。

    当然,这也是世族发现事不可为之后的决断——是真的无法成为外戚,再加之当今后宫还有自家血脉的皇子,所以,下次再战。

    毕竟,在昭武帝那里,他们差点就成功打破周朝嫡长子的礼法了,当时先帝可不喜昭武帝了,要不是昭武帝在边疆立大功,再加之朝中老大臣们的鼎力支持,先帝又突然崩逝,昭武帝能不能登基还不好说呢。

    曾经的苏氏也是这样的,但现在不是情况不一样吗,长子出自苏氏,那他们就不能动这礼法传统,反而要下大力气维护。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陈王他们如此来势汹汹,实在是上一次差点就成功了。

    这一次吸取教训,矛头首先对准康王这个长子和苏氏。

    当然,他们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成功的,哪怕有京畿第一世族苏氏的支持,康王也迟迟没能坐上储位。

    苏氏的实力也大减,以致于苏齐贤将主意打到了顾丛嘉身上。

    到底嫡长子才独一无二,两个人分,还是不够有力。

    在有过之前康王弃母流言的传播经验之后,苏丞相此次的行动就顺畅多了,但也需要人盯着,为保隐蔽,这计划也只能是苏氏族人去做。

    盯着苏盛几天,见他只会喝闷酒,也不会有什么酒后吐真言,苏丞相想了想,便将负责盯着苏盛的人撤了回来。

    今日苏盛进酒馆,同往常一样扫了一眼,哦,堂弟他们都回去了啊……苏丞相派来盯苏盛的人自然也是同苏盛认识且有几分感情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苏盛闭嘴——怎么,你同苏昭仪有感情,和其他族人就没感情了吗?

    苏丞相的意图直白的摆在明面上,苏盛自然也知道,他倒是牢牢地闭上了嘴,只不过,喝酒喝的更凶了。现在看到堂弟他们都回去了,他眼中的嘲讽更盛,只不过这次是对自己的……想必是苏丞相还有其他筹谋的大事,自然看不上他这个窝囊只敢喝闷酒的家伙。

    苏盛坐下,像往常一样,一杯接着一杯,仿佛他喝的不是烈酒,而是水一样。

    往常所有的苦闷再怎么样苏盛都无法对人言说,他还是牢牢的记得,不能口出无状,牵连族人,但,今天又不一样。

    苏盛旁边坐着两个书生打扮的人,眼瞧着也是喝多了。

    无所忌讳,就开始了。

    “要我说,这流言保不齐就是真的呢,毕竟,咱们那位陛下对秦王的圣宠那是都,都有目共睹的!”

    “就是,就是啊,苏昭仪曾经可是京城双姝之一,如斯美人,若是陛下不偏袒秦王,他怎么可能如此凉薄,追封苏昭仪都不肯呢?!”

    两个醉醺醺的书生说这话其实也没多少人关注在乎,苏盛的耳朵动了动,‘凉薄’,那位陛下可不就是‘凉薄’!

    他开口了:“两位兄台说的有理,我,我敬你们一杯。”

    苏盛说着,摇摇晃晃的转过身来,举起酒杯。

    喝闷酒越喝越闷,再加上苏盛长久积蓄在心中的无可诉说,现在他听别人说,终于忍不住了,敬了两人一杯。

    他还保留一丝克制,他不能口出无状,连累族人,所以他从来不说,但别人说,他敬他们一杯,这总可以吧?

    他这一丝克制,保留了还不如不保留。

    原本酒馆两个醉鬼书生的话无人在意,哪怕他们是口头不敬亵渎陛下,京城的巡检司也不会知道——京城百姓这么多,他们怎么可能知道两个寻常醉鬼说什么。

    但,苏盛这一开口,就不得了。

    吏部尚书派来盯着苏盛的是两个人一见有情况,非常机灵的一个人跑去给程尚书报信,另一个人继续盯着,手下刷刷的写。

    三个酒鬼碰了一杯便又各自继续喝了,仿佛没什么事,但,这事可没完。

    谁让苏盛是苏丞相的嫡长子,吏部右侍郎呢,盯着他的人可不少。

    不过现在的苏盛是想不起这些的,他如同往常一样踉踉跄跄的回去了。

    他走了,盯着他的人也随之走了。

    暗处有三个人现出身影,金源,庄闻明,还有一个,手上青筋暴起,眼神里满是怒火,“他们怎敢不敬陛下?!”

    第77章 第77章科举(24)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