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登位 > 正文 90-100

正文 90-10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90-100(第1/13页)

    第91章 第91章科举(38)

    现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说张天择舞弊了吧,证据有些不足,说他没舞弊吧,又实在太巧了。

    就卡在了那个临界点上。

    若是定下张天择舞弊,那么清风书院是要被洗牌的,这样的有着源源不断中坚力量输送到朝堂的地方,总会有人心动,而且,张天择可是明牌支持康王的,虽然现在康王已不复当年的模样,翻不起什么风浪了,但是,只不过顺手针对一下,为什么不呢?

    削康王一系的势力,而且,这定罪下来削的可不止是康王,陈王,赵王,雍郡王,楚郡王,秦王,有一个算一个,都跑不掉。

    如此巨大的收益,魏王不经意与刑部尚书对上了眼,随后又看向别出,仿佛刚才只是随意一瞥。

    虽然此时看似是魏王一系对陈王他们几人显得势弱,但,魏王并非没有帮手——在被昭武帝警告过,不再支持康王的,随后也不怎么愿意插手几位王爷夺储风波的老臣,他们是不同意张天择无罪的处罚的,太巧了,而且清风书院的学子还均取得了好成绩……这要是无罪,那以后要是有人也这么‘巧’,以他们作为先例,来一句‘自古便有之’也无罪,那他们便是罪人!

    科举,不容许过于巧合之事!必须以实力定基。

    而且,此事还*牵扯了昭武帝想要给此届学子从五六品官位授起。

    这,更不可以了……如此存疑。

    但是,这件事属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先不说,这个证据属实不能支撑的起“张天择科举舞弊”这个结论,然后,你非要给张天择处罚他是吧,好,那就罚,那你拿什么罪名罚他以及清风书院各个学子?

    科举舞弊的证据不足,是不能拿这个定罪的,除非他们想千年以后得一个昏官的名头。

    再说了,现在正值陛下四十岁寿诞之际,小国陆陆续续来贺寿了,他们丢不起这个脸!也绝不能丢!

    不拿科举舞弊罚,有什么罪名是张天择连同已经过了殿试的学子一起罚的罪名?!

    这恐怕一罚下去,所有人便心知肚明了。

    “到时候其他落选学子闹起来,谁负责?”

    此话一出,场面一下寂静,无人搭话,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处理这件事,还处理的完美,没有错漏。

    毕竟,这要是真的去罚,那些学子闹起来便是因前途,毕竟,见朝廷罚了清风书院的,那就证明此届科举有污,既有污,谁能说没有其他人另顶了自己的位置呢?

    可能除了被罚的清风书院真的没有,但,人心如此,届时的学子暴动不会好处理,除非他们再重启一次。可这个脸,昭武帝丢不起,朝廷也丢不起。

    一时寂静,但,那些老大人们并没有被说服,他们坚持张天择必须被处罚,一来,张天择这证据不能证明他无罪,若是轻飘飘的放过,便是在掘朝堂根基,二来,让后来者——真的科举舞弊者,拿到科举题目的,不能以先例张天择无罪处理。

    朝堂在此刻分成了两派,各有道理,又各自无法说服。

    吵吵嚷嚷的……明德殿真的很像菜市场。

    昭武帝按住额角,有些头疼,察觉到一道强烈的被注视,昭武帝看下去,果不其然,对上了一双满含期待的桃花眼。

    虽然昭武帝不知道顾丛嘉想要干嘛,但,对上顾丛嘉期待的眼眸,昭武帝还是舍不得让那双漆黑的,仿佛蕴藏着星星般亮亮的眼睛暗下去。

    反正,按照朝堂上这你有理,我也有理的架势,一时间是论不出个什么了,那还不如让顾丛嘉说点什么。

    这样的场合,顾丛嘉不会胡闹的。

    “够了。”

    昭武帝斥,朝堂安静了。

    “秦王你有想说的,说吧。”

    听着这话,众人脸色有些扭曲,不是,陛下,宠孩子也不是您这样宠的啊?!

    这是明德殿!不是您宠孩子的地方!

    本来,昭武帝搬出顾丛嘉也是苏氏,苏齐贤受害者的名义让顾丛嘉硬生生以稚龄的年纪登上朝会,参政议政并到现在也没说让秦王回去已经很不满了,现在更甚,所有人都在讨论朝政的时候,陛下竟硬生生的让所有人闭嘴,听秦王说。

    不是,这对吗?合适吗?

    顾丛嘉没管落在他身上或复杂,或看奸佞的眼神,他立于中央,落落大方,零帧起手:“诸位大人,本王认为,你们的处理意见都不太妥当。”  ?  ??  ??!

    虽然用的是‘不太妥当’,但是,你以为你这样说出口的话就很委婉吗?!

    这简直是直直的挑衅,昭武帝有些无奈,却没有打断顾丛嘉,且做好了给顾丛嘉收拾摊子的准备。

    这便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但昭武帝没想到,他并没有给顾丛嘉收拾上摊子,反而是顾丛嘉给了昭武帝一个惊喜,或者说,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最开始,朝臣们没反应过来,待反应过来,便是气血上涌,面红耳赤,怒气冲天。

    秦王才几岁,他们又年岁几何?倍长秦王那么多,处理政事时秦王恐怕还没出生呢!

    结果,秦王现在却一言否定他们所有人。

    若是眼神能杀人,顾丛嘉的身上估计会被戳出好几个洞,顾丛嘉确信,若不是昭武帝就在上面盯着,他说出这句话的瞬间就会被打。

    感受到投注在自己身上火辣辣的目光之时,顾丛嘉如此想。

    但,他没有在如此场合下怯场,相反,他依然落落大方,从容不迫。

    “罚,不管以什么名义,同一时间罚清风书院的院长和中举的学子,这就是明晃晃说他们有问题,会引起学子暴动,而不罚,张天择不一定没问题,如若因此,后世真有人舞弊,却以先例为由不罚,此乃灭国之道。”

    其他人先是碍于昭武帝,安静下来,抱着我倒要看看听听秦王能说出个什么来,对他将此事作为一场玩闹,他们一定会疯狂上奏参秦王的!并劝谏帝王少近奸佞(秦王)!

    但,随着顾丛嘉这番话说出口,朝臣的目光变了……虽然只是总结了朝堂你不同意罚,我不同意不罚的缘由,这样的,在场的大臣都能总结出来,但问题是,秦王今年堪堪不过五岁。

    哪怕之前他们听说过秦王同陛下献策——边关互市之计,但那时陛下对秦王是何等圣宠,他们怀疑这是陛下同吴武将军商议出的计策,而将秦王的某几句话夸大,从而为秦王的名声造势一点都不过分。

    而且,互市还没建成,他们还不知道互市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远不如今日亲眼目睹秦王思路清晰总结的冲击大,无他,一来,是他们被秦王这般年岁的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给震到,二来嘛,当然是做给昭武帝看的,换位思考,若是自家有个聪慧至极的后辈给别人带来了冲击,那看他人脸上呆滞的表情肯定很爽。

    他们就稍稍的延长一下,让陛下开心一下。

    只不过,他们这样的想法在顾丛嘉的逐渐讲述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脸上最真实的表情,惊呆。

    实习授官?考察一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90-100(第2/13页)

    ?能者上?

    秦王的脑袋是怎么长的,他的每一个字符他们都知道,但就是组合成了他们不太认识的模样。

    被惊到的朝臣开始思考,实习授官,也就是没有正式授官,那么这样的话,清风书院的学子也算是得了处罚,毕竟,他们不似往届,直接被授官。

    考察一年,能者上,朝堂给予这一届有着科举疑云的学子们任职为官的机会,在日常中,观察他们的行为做事,这样能筛选出有能力的人,减缓朝堂的用人压力,达到他们原本开恩科的目的。

    而且,这还有助于提拔更能做事的官员。

    要知道,会考试会读书可不意味着能做事,能成为一个好官。

    不管从哪个角度想,秦王殿下提出的这一计策简直是妙啊,妙极了。

    想通了关卡的朝臣望着顾丛嘉的目光一下子就和蔼和怜爱了起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想必就是因为秦王如此聪慧,所以才有了出生便身患怪症吧。

    陈王他们从对昭武帝让朝堂都闭嘴听顾丛嘉说话的恼怒与愤恨,变成了现在焊死在脸上的微笑,他们脸上的笑意如出一辙,只是心里在想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此刻,顾丛嘉站在朝堂中央,面对的不再是看奸佞的眼神,而是和蔼,惊叹,赞赏的目光。

    而其中,来自上首的目光最为热烈,也最为温柔,顾丛嘉脸上的笑容大大的,酒窝深深,仰起头,对上了来自上首垂下的温柔赞赏,对象,正是顾丛嘉。

    从省钱的角度,昭武帝满意,很满意。

    原本要授予官位的一批人变成了实习官员,朝堂需要发放的银钱减了一半,这怎么能不让昭武帝高兴。

    而且,这计策还是顾丛嘉想出来的。此时此刻,朝堂上所有人都会正视顾丛嘉,秦王殿下,不再是昭武帝最宠爱的幼子这一单薄形象,印象深刻的还有秦王殿下的聪慧,和慧极必伤。

    以至于后来的明文帝不时的便会收到来自大臣的人参之类的,或是一些深藏于自家的补身体的药方。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对上老父亲的骄傲自豪的模样,顾丛嘉的笑容更盛,他神采飞扬,明媚自信。

    昭武帝心中一动,有了一种园丁辛辛苦苦栽种,细心照料的种子生长开来,摇摇摆摆给他这个园丁遮风挡雨的意味。

    顾丛嘉还没有长的很高大,但却已经变得高大,为老父亲排忧解难,一起分担。

    “张天择科举疑云之案,昭武帝之九子创造性的提出实习授官,这是转变官制的第一步,亦是明文帝辉煌内政之始。”

    ——《周朝记事》

    第92章 第92章万寿节(1)

    此时的人还不知道顾丛嘉提出的实习授官会成为他辉煌内政的起始,现在的他们赞叹于秦王的聪慧,一句接一句不重复的夸赞不绝于耳。

    顾丛嘉站在明德殿中央,周围都是夸赞他的声音,上首的昭武帝垂下而目光又是那样骄傲温柔,为他的幼子。

    这一幕,深深的挑动着陈王他们的神经。

    在怎么说昭武帝不会让顾丛嘉继位,但,不能否认,在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一个深受圣宠的王爷,又聪慧至极,提出了让朝野赞叹的计策,即便顾丛嘉身后无母族,但他的身后又不是没有势力,武学师傅吴武,文学师傅花都与,还有一个户部尚书的幼子是他的银账总管……这一切带给陈王他们的威慑力太大了。

    尤其,他们还是顾丛嘉计策的间接受益者,若是没有顾丛嘉提出的办法,有二之一的可能,张天择会被定罪,为了朝廷的名声,这一批学子不会被处罚,但他们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那陈王他们所做的一切成了无用功不说,他们之间拉拢学子的行为也会被迁怒,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被罚了俸禄。

    按理说,他们避免了大的处罚应该感谢顾丛嘉才是,但,正是因为知道没有顾丛嘉提出的办法,他们会有什么后果,才更忌惮——顾丛嘉太聪明了,他还是嫡子。

    比起康王来,他争夺储位都更有优势,若非他还小,这储位怕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可即便他还小,陈王已经没有了此前觉得顾丛嘉不会登上帝位的笃定,昭武帝宠他,他又向朝野展示了他的聪慧,自身还是嫡子,待边关互市落成,这便是政绩,若是昭武帝临终想要让顾丛嘉继位,朝中真不一定会有多反对。

    看着自家王爷慎重的神情,麾下谋士开导他:“王爷何必如此忧心,如今秦王殿下不过五岁,那位怜惜秦王丧母,宠他是寻常,但若是秦王长大了呢,又聪慧,又健壮……已经年老的雄狮会不会忌惮正在长成的身强体健的狮子夺取他的位置呢?”

    谋士意味深长。

    陈王眉梢微动,帝王亲自抚养是一件好事,但反之,也不是那么的好。

    想想吧,帝王一点点看着自己抚养的孩子长大,变得健壮,随之而来的是自己一点点衰老,变得虚弱,这样的对比,那位九五之尊真的能接受得了吗?

    史书记载的帝王年老时看寻常长大的儿子都不顺眼,何况是自己亲手抚养的,这样明显的对比,自己渐渐虚弱,儿子却渐渐强壮,还离自己这样近。

    可……陈王转动着手上的扳指:“父皇万寿节快到了,你去查我那九弟准备送什么东西。”

    虽然史书是这么说,但也有可能昭武帝还如往昔一样爱惜顾丛嘉,毕竟,史书上也没出现过昭武帝这样亲手抚养皇子的帝王啊。

    能扼制就下手扼制。

    陈王不会对顾丛嘉出手,那样只会激起昭武帝对顾丛嘉的怜爱之心,毕竟苏氏及康王多次失败的下场已经摆在那里了,陈王必不可能和他们犯一样的蠢。

    陈王打算加大力度离间昭武帝和顾丛嘉,寻常人付出感情都会期待想要回报,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呢?

    昭武帝宠顾丛嘉是不掺一点假的,他爱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