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登位 > 正文 90-100

正文 90-10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想着的时候,陈王的寿礼无了,字面意义上的。

    陈王花费大力气寻的一米左右的极纯正的血红珊瑚就这么消失在了原地,再不见踪迹。

    陈王绝不是吃素的,他的寿礼丢了,他自然要去找,这么一找就找到了赵王头上,虽然还没有确切证据,但彼此谁不知道谁啊,还要什么证据。

    魏王旁观了陈王一系疯狂针对赵王一系的场景,心中下了结论,不会是赵王,若是赵王搜集全了他们所有人寿礼的消息,那遭殃的绝不会只有陈王的寿礼。

    最起码,他们的寿礼都要有些破损才对,毕竟,他们兄弟什么关系,能顺手让其他人头疼那就顺手做了,毕竟,都是奔着让彼此倒台的人还装什么。

    但赵王只搞了陈王,足以证明他只知道陈王的寿礼消息。

    那,又会是谁?

    排除赵王,排除顾丛嘉……魏王将目光放到了七皇子顾尚身上,毕竟,探查皇子们的寿礼这一目的本就将人选缩小在诸位皇子之间,有能耐的,有实力的就那么几个。

    当天命令下去,晚上的时候魏王便拿到了顾尚的母族消息。

    他看着其中的‘疑有市舶司关系’这几个字,笑了,笑得阴森。

    市舶司,那边钱财开路,三教九流是什么都沾点的,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顾尚的母妃安嫔目前是暂掌宫务的。

    宫中的消息再加上市舶司的路子,这样,顾尚能拿到他们的寿礼消息就不意外了,毕竟,他们又不是一个人准备寿礼,经手的人那么多,且有些寿礼还要路途遥远的运来,说是保密,但实际也没有那么秘密。

    魏王嘴角扬着笑,但这笑,怎么看怎么冷。

    七皇子,顾尚,他倒是一时没注意这个有心机的,不过没关系,他现在注意到了。

    魏王想,给赵王递信,给他递信,想让他们互相攻讦,好坐收渔翁?想的挺美,但是,做梦!

    翌日,一则关于赵王寿礼的消息传入了陈王的耳中,雍郡王和楚郡王的消息也各自传到了彼此的耳中。

    魏王此前没有出手,是因为忌惮身后不知是何人出手探查的,现在既然知道了,虽然恼怒于顾尚的狂妄,让他们按着他的走向,但,消息该利用还是要利用的。

    顶多是在万寿节临近的时候给顾尚来一个大的。

    ……

    “就是可惜,三皇兄还是出手出早了,不然其他人没生起警惕心,不转移寿礼的话,这场戏会更精彩。”

    顾丛嘉叹息。

    自陈王之后,赵王,雍郡王,楚郡王,魏王都心生警惕,秘密转移了位置,所以,现在有确切损失的就只陈王一人。

    昭武帝:“你又怎么知道这样不会更好看呢?”

    顾丛嘉:嗯?

    第97章 第97章万寿节(6)

    顾丛嘉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像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黑宝石,流光璀璨,漂亮极了。

    听着父子俩对话的苏禾这一次坚强的管理好了表情,并没有失态,但,听着这话,苏禾还是眼角抽抽,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或许,陛下您还记得,这场争斗的缘由是皇子们给您准备的寿礼呢?

    寿礼每一件都价值千金,您就这么看着?万一损毁了,您不心疼吗?还点评他们转移寿礼更精彩?

    苏禾只觉得眼前的陛下很陌生,陌生的可怕,连价值千金万金的寿礼都不在乎了。

    以往昭武帝对于这种平白来的寿礼(钱),是抱着期待的,但现在……苏禾看着昭武帝和秦王殿下兴致勃勃讨论这场戏会怎么怎么好看,也是,陛下现在坐拥天下,自然不如以前那么期待寿礼也是正常的。

    事实上,昭武帝依然期待寿礼,平白得来的钱谁不喜欢,但是,昭武帝看着顾丛嘉,那一双流光溢彩的眼睛好像比钱来的更让他开心,看着顾丛嘉这样,他的唇角也不自觉上扬。

    看戏就看戏,就算是他们因为寿礼而争斗,难不成还能不给自己送礼吗?那礼依然是自己的,那看一看这场戏又如何?

    昭武帝如此想着,同顾丛嘉兴致勃勃的分析起来。

    昭武帝从来不会因为旁的让顾丛嘉扫兴。

    正如昭武帝所说,只有陈王的寿礼遭了殃,那这场争斗立马就上了一个台阶。

    赵王对陈王的寿礼动手,距离万寿节这么近,再想去寻其他寿礼,寻是能寻到,但肯定不如别人提前几个月精心准备的礼物好,丢脸是小事,倘若因此影响了昭武帝的观感——陈王因为自信储位是囊中之物,所以给昭武帝的四十大寿的寿礼也来的敷衍,那就非常不妙了。

    此仇,怎能不报?!

    而与此同时,雍郡王和楚郡王放置寿礼位置的消息传入彼此耳中,他们便不会什么都不做……目前动不了陈王他们,还动不了与我同一位置的你吗?

    再说了,人嘛,最怕对比。同样,送的寿礼也是,想想看,若是雍郡王/楚郡王的寿礼出了问题,自己的寿礼没问题,那届时有了对比,说不准昭武帝会因为有了对比,对他更生气,然后对自己更和颜悦色,一下子恢复了爵位呢?

    这都是说不准的,反正都是敌对了,死贫道不死道友,消息传过来了,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也不碍事。

    于是,雍郡王原本放置寿礼的地方出现了楚郡王的人,而楚郡王原本放置寿礼的地方出现了雍郡王的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两人不约而同咬牙切齿:“顾砚/顾书!”

    这边,楚郡王和雍郡王开始缠缠绵绵,而赵王和陈王的战况则是越发升级。

    魏王这边,则是命令麾下势力煽风点火,恨不得他们就此打生打死,要是彼此能两败俱伤就更好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90-100(第9/13页)

    他自己嘛,则是安安分分,不,准确来说,魏王已经开始了偶遇璃国公主的道路,但无人在意,所以他看着挺安分的。

    顾丛嘉脸上的酒窝深深,眼中闪着狡黠,灵动无比,看着是好一幅皎皎仙童的模样,但开口锐评:“他们就是闲的。”

    陈王前不久还忌惮他,暗中探查他的寿礼消息,赵王还助推了一把,但现在距离昭武帝万寿节是越发近了,顾丛嘉这边已经好久没见到陈王的人了,赵王的人也是同样。

    归根结底,还不是闲的。

    现在顾墨和顾纸对上,谁都没空来骚扰顾丛嘉了。

    昭武帝不理解*为什么花都与教了顾丛嘉这么些时候了,顾丛嘉说话还这么粗糙直白,虽然是这么个意思吧,但,昭武帝认真的看向顾丛嘉:“你以后对那些年龄大的老臣克制一点,懂?”

    他是真怕顾丛嘉这个嘴把人气死啊,毕竟,有时候真诚的一击才最戳人心,顾丛嘉的锐评在周朝这个文质彬彬的古代还是太超前了。

    那到时候顾丛嘉的名声变成什么样,他都不敢想……

    顾丛嘉打量了一下昭武帝的神情,颇为谨慎的点了点头:“放心,我会装,不是,我对老大人们很尊重的。”

    昭武帝放心了些,他也没想着让顾丛嘉变成什么芝兰玉树的翩翩公子,只要他别气死人就很好了。

    昭武帝如此想着,底线放的何其低。

    满脑子都是担忧顾丛嘉名声的昭武帝并不理会陈王和赵王的打生打死,也不理会雍郡王和楚郡王的缠缠绵绵,或者说,昭武帝不在乎,也没有多少精力和情绪分给他们。

    昭武帝不在乎,有人在乎。

    朝中有人弹劾了,这倒是不是魏王一脉的,虽然说魏王也想,但陈王和赵王纠缠,楚郡王和雍郡王纠葛,他这边的人一旦开口,那就会把他那几位皇兄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他的计划目前在稳中推进中,最好还是不引人注意。

    得不偿失,所以,此次开口弹劾的并非魏王一系的人。

    而是上次捅出张天择科举疑云的御史大夫。

    明德殿。

    朝会上,他脸上一派怒容,言,“眼下陛下寿诞在即,京城来了不少外邦使团,陈王他们此举,非亲王所为,有失我大国颜面。”

    谁都知道陈王他们之间是必须要分出个输赢的,但问题是,搁自己家里打生打死和当着外面的人针锋相对,这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前者,是家里人知道,后者,是丢人丢到了外面。

    这是亲王能做出来的事吗?一点都不为大局考虑!

    这是一口气弹劾所有人啊!朝中有人倒吸了口凉气,最近的朝中乱象谁不知道,但没人开口,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此事涉及五位亲王。

    御史大夫果然悍勇。

    昭武帝其实不怎么在乎,自他一战灭了赫塔尔部落后,周围的任何国家想或不想都要奉他为尊,奉大周为上国,这点不会因为任何东西而改变,因为大周的军队还在外驻守,一战灭了赫塔尔部落的皇帝和将军还正当盛年。

    他们难道敢因为陈王他们的事而嘲讽大周吗?

    再说了,那些来为他贺寿的使团哪个不是自己国家里的人精,他们现在看到了陈王他们的针锋相对,难道第一时间是嘲笑大周,而不是分析周朝这几位继承者之间的暗流涌动,看有没有什么能撬动好为本国谋求利益的地方吗?

    昭武帝有些不耐,也懒得理,他不说话,御史大夫语气激昂起来:“陛下!”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昭武帝敷衍,但御史大夫非要拼个处理结果,在他看来,这可是大为丢人的事情,陛下怎可如此轻易放过,最起码也要口头警告一下陈王他们,让他们安分点吧?

    一时间,除了御史大夫越来越激愤的语气,满朝文武无人说话,朝堂静默。

    顾丛嘉左右看看,余光瞅瞅陈王他们,脸上是被弹劾的隐忍和对彼此的不耐,顾丛嘉突然就觉得荒谬,不是,你们还真把这弹劾当一回事了?

    差不多阶层,这种事是会被人嘲笑,但,现在是大周为尊啊,其他小国敢说什么啊?这又不是像科举舞弊那样的赤裸裸的,不会被明面上说,但会被暗地里蛐蛐的丑闻。

    虽然他蛮乐意见到陈王他们被弹劾的,但是,不是因为这个啊——要是陈王他们因此被罚,那不就证明他们很看重这些来贺寿的国家们?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顾丛嘉悍然出列:“这位,御史大人,请恕本王不能理解你之所言”

    还不等御史大夫与他辩,顾丛嘉脊梁挺直,姿态优雅大方,巡视了一圈:“我们大周不久前剿灭了赫塔尔部落,这个一直窥伺我们的强敌,现在,这方圆千里,我们大周便是最强的国家,我们做什么有必要去担心二皇兄他们的交锋会让大周丢面吗?”

    就像蚂蚁不会因为人类哭泣而觉得人类丢脸,它只会觉得这庞然大物过于骇人,虽然有些夸张,但大周于前来为昭武帝贺寿的国家而言就是如此,不然,他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为一个别国的君王贺寿?路上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消耗难道很少吗?

    还不是畏惧这位大周的君王,以至于做到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不敬,赫塔尔附近附近的草地被血晕红的一片还没消呢。

    御史大夫张了张嘴,“可,之前科举疑云的时候……”

    顾丛嘉:“那不是一回事,科举疑云那是我们内政的丑闻,但这回是二皇兄他们的争锋相对。”

    内政丑闻和继任者之间的刀光剑影,这两者本质上就不一样好吧。

    想必他们那些小国都调查过大周的情况,那自然会知道这一届大周继任者的事情,现在陈王他们这样不过是把他们调查来的几个皇子争储的敌对摆在了明面上,证明他们调查的正确,皇子们之间的确是很敌对的关系。

    他们分析还来不及,怎么会因此嘲笑,嘲什么?对昭武帝嘲他不立继承人,让他儿子们打生打死吗?

    顾丛嘉不理解,并大为震撼,就像他在给赵王和魏王递消息,并期待他们搞事的时候都没将这些小国放在心里,怎么,现在这还能拿这个弹劾陈王他们丢了大周的面子?

    那怎么,要为了那些小国让陈王他们装出兄友弟恭的模样吗?

    这又不是什么丑闻。

    顾丛嘉不理解的神情展现在每个朝臣眼前,不少老大人立即红温,羞的。

    能上明德殿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臣,即就是他们经历过先帝时期——大周国力衰微,周围群狼环伺,虎视眈眈,以至于每逢有其他国家的使团出使,他们都要尽善尽美,生怕做错一点堕了大周的名声。

    究其根本,还不是因为大周处境什么样他们心里明清,国力不行,那就得从其他方面找补……到现在,他们潜意识里还带着这样的想法,害怕丢人,将他国使团的看法看的那般重。

    科举疑云里不同意处罚怕让外人看了笑话,此事也是如此,只不过因为涉及五位亲王所以一时间无人开口罢了,但要是再闹下去,不少人家里弹劾的奏折已经写好了,只不过,现在这,被顾丛嘉直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