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软软的,这就是他的父亲,明明是昭武帝一手坚持顾丛嘉上朝的,会有这个结果,首功应该是昭武帝的,没有昭武帝的坚持,哪怕顾丛嘉再聪慧又能怎么样,没到年纪上朝就是没到年纪,他不可能向诸位朝臣展示,从而获得了其他兄弟在这个年纪没有的优势与特殊,但是,昭武帝并未提起,他只是单纯的为自己的孩子自豪。
他的父亲,明明那些朝臣们期待他去只是因为有利可图——他们不必在昭武帝心情不愉的高压下战战兢兢,但是,昭武帝就是能说出‘谁人不爱丛嘉好’的话来,因为在他的眼里,这就是事实。
其实,从始至终,只有昭武帝,只有昭武帝会这样爱他。
或许因为有过上辈子亲情缘浅的感受,所以才会对这种藏在寻常里的爱意那么敏锐。
顾丛嘉不禁开口:“父皇,你是不是心情不好?”
没等昭武帝说些什么,顾丛嘉扬起了笑容,自信而骄傲:“等你看了我给你准备的礼物,你的心情一定会好。”
昭武帝挑眉,原本想说的话也不由得咽了下去,他还是对顾丛嘉的礼物更感兴趣,毕竟,这可是顾丛嘉忽视了老父亲好几天就差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100-110(第3/13页)
在尚衣局做的礼物啊!而且,顾丛嘉这么自信的样子,很难不让老父亲萌生兴趣啊。
“不过,明天才是我的万寿节。”
昭武帝提醒,虽然对顾丛嘉对的礼物很感兴趣,但是他还是要提醒一下,不是他不想今天要,主要是,顾丛嘉若是今日送了,那明天顾丛嘉送什么?
要知道,因为此次来为昭武帝贺寿的使团众多,明日的万寿节上可是要唱礼的,肯定不会光念外国使团送的礼,本朝的,也会念。
像亲王这类的,跑不掉,尤其,顾丛嘉还是昭武帝最宠爱的孩子,他的礼物必会受人关注。
现在顾丛嘉要是送了,明日怎么办?若是他拿不出贺礼……主要明天的寿宴上并非只有本国官员,还有外人。
昭武帝看着顾丛嘉,他是不会说‘秦王昨日给我送过了,今日就不送了’的话的,这一来,惯子如杀子,不是什么事他都会为顾丛嘉兜底,顾丛嘉必须明白,他要为他的所为承担起后果。
二来,这话要说出口,那些使团会惊讶于周朝秦王的圣宠,但也会蛐蛐秦王的做事轻浮,送礼,给尊贵者送礼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怎么能提前呢?顾丛嘉的名声会因此有波澜。
三来,对于昭武帝自身,他现在能理解顾丛嘉辛辛苦苦勤勤恳恳这么久,好不容易做好了,就迫不及待送给他的心情,但是,昭武帝他自认并不是个很大方的人,他以后一定会不可避免的想,为什么顾丛嘉会连他的万寿节都等不到,就迫不及待的给他送礼呢?是想要让他看顾丛嘉的辛苦,还是根本不想等呢?
万寿节那么多礼,想要出挑,让皇帝记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万寿节前一天送,想让皇帝记住,那就是简易模式了……昭武帝他会猜疑,是不是因为顾丛嘉准备的寿礼不怎么好,所以才打算在万寿节前一天送……昭武帝预言不了以后的自己,但他明白自己的猜疑之心有多重。
所以,不管是出于哪种考虑,昭武帝都提醒,希望顾丛嘉清醒点,别这么冲动的就把寿礼就这么送了。
对于顾丛嘉想让他开心的心意他接受了,但是这个还是要慎重一点考虑的。
对于老父亲表示他可以等明天的建议,浑身上下皆是反骨的顾丛嘉选择,他上手拉住了昭武帝的手,拖着他往前走。
拖……拖不动。
昭武帝:“你确定吗?”
他很认真的问。
顾丛嘉点头,废话,他送的这个礼昭武帝今天收不到,那他的礼最起码要打一个折扣。
昭武帝必须今天收到。
看着顾丛嘉坚定的目光,昭武帝也终于是被顾丛嘉拖动了,懒散的往前走。
看着眼前这件衣服,昭武帝挑了挑眉,“这就是你要那么多羊毛的理由?”
顾丛嘉在准备寿礼的过程中虽然说是保密,但皇宫之中根本没什么能瞒得住昭武帝,他知道,顾丛嘉要了很多他灭赫塔尔部落的战利品——羊毛,说实话,在得知顾丛嘉要了很多羊毛又跑到尚衣局的时候,昭武帝都想好了,看见奇形怪状的衣服的时候一定要微笑的对着顾丛嘉,不能骂孩子,多少是孩子的一片心意。
要是届时有人讽刺这件衣服的话,昭武帝也打算捂着良心开口的,主要是孩子的一番心意,顾丛嘉就差睡尚衣局了,不能骂。
这也将是今后昭武帝会生出猜疑的缘由之一——顾丛嘉的寿礼确实不出挑,不站贵,不站美,不站静,不站巧,只站一个奇,奇特的奇,奇的发丑,再加上顾丛嘉提前一天送的举动……
当然,若是顾丛嘉的寿礼真如昭武帝想的那样,那么以后的猜疑种子便会生根发芽。
第103章 第103章万寿节(12)
但,在看到衣服的那一刻,昭武帝心中的猜疑种子还没开始便已有了消散的征兆。
因为,猜忌的缘由不成立,眼前这件衣服可以看出是用羊毛做的,它的衣领处,袖口处都呈现着羊毛的包边,但,它却并不是昭武帝所想象的那样,只奇不美的样子。
衣服整体以玄色为主,其上又用缂丝技法勾勒出金丝暗纹,达成远看是龙纹,近看那却是一朵朵牡丹盛放的模样,但这却并不显得繁琐,大片玄色的空白使得这件衣服显得精致华贵,腰间玉石的盘扣更是加深了看者对这件衣服的印象。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很漂亮的,华贵的衣裳。
昭武帝伸出手,摸了一下,很柔软。
他默默的在心中又加了一句,舒适的衣裳。
这种羊毛制衣在京城,不,在整个大周都是独一件的,可以想象,制作它的人是花费了何等功夫。不要说,衣服只是尚衣局做的,顾丛嘉可能只是出了一个图纸……那么多年,大周和赫塔尔部落打仗,有败仗也有胜仗,也缴获了不少羊,羊毛是不缺的,但也没见先帝他们穿上这种羊毛制衣。
归根结底,就是以前尚衣局的羊毛制衣做的是十分丑陋的,一股子蛮夷风味,于是,在当时的尚衣局因此获罪过之后,羊毛制衣彻底退出了大周权贵们的视线。
每年缴获的羊依旧有,用处不过是肉,奶,之类的,羊毛,白送都没人要。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昭武帝一听顾丛嘉拿羊毛去了尚衣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顾丛嘉怕不是要给他送一件奇形怪状的丑衣服?
溺爱孩子的老父亲在想到顾丛嘉给他送一件丑衣服的时候都能为其开脱,现在看到这么精致华贵的衣裳更是想到顾丛嘉为此花费的心神,对他的上心——偏心的老父亲根本不会想,在尚衣局用羊毛制衣后获罪,谁还敢轻易挑战羊毛制衣,他们的命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秦王有这个资本挑战羊毛制衣,尚衣局可没有。
昭武帝只会觉得,顾丛嘉很在意他。
在他们这个阶层,大笔金银,罕见的奇珍异宝,算得上有心了,但是,更珍贵的是他人愿意为你花费的时间和心神,这才是无价之宝。
是顾丛嘉一笔一捺花费时间画出的图纸,是顾丛嘉细细思索的模样……这些,出自真心的东西,才最为珍贵。
孩子争气,昭武帝为其骄傲,但顾丛嘉这样,昭武帝心里却没有那种澎拜的一下子迸发的高兴,而是像涓涓细流,流进四肢百骸,是暖的。
顾丛嘉骄傲挑眉,样子有点臭屁,但配上他那张脸,这个年纪,则会让人会心一笑,觉得可爱,他问:“怎么样?它应该能配得上明天的宴席?”
而在对着顾丛嘉有八百米深厚滤镜的昭武帝眼中,就更可爱了,更不要说,顾丛嘉刚给他送了礼物,这样的情况下,昭武帝又怎会拒绝顾丛嘉,他毫不犹豫:“衣裳很好,当然。”
酒窝很容易的出现在主人的脸上,顾丛嘉笑,眼睛里满是狡黠,整张脸就差写着我要搞事了,昭武帝看着他,眼眸里满是温柔,无言的纵容。
和顾丛嘉分开后,昭武帝思索了一会,开口:“去,在朕的私库里挑一件足以作为礼物的东西,明日秦王若是没准备,你就将这东西递上来。”
苏禾有些无言,秦王殿下若是变得嚣张跋扈,那陛下一定有百分之一百的责任,“是。”
昭武帝放下了心,又开始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100-110(第4/13页)
复奏折。
瞧顾丛嘉那样,他不像是没准备的样子,满眼都写着我要搞事的样子,但是,万一呢?
顾丛嘉的那件寿礼在明日并非没有竞争力,只是他想搞别的,而不是对自己这个父皇不上心才将寿礼*提前送。
被感动到的老父亲决定为顾丛嘉兜底,顾丛嘉年纪又不大,想玩一下也没什么,反正,他对自己是真心实意的。
昭武帝请安奏折批复的快,漫不经心的想着。
**
魏王府,“王爷,京兆尹最近在走访,关于河边的尸体一事。”
麾下谋士说的话轻,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到他说什么,魏王却没有训斥,他捧着书卷:“慌什么,那天白天下小雨,晚上又下了暴雨,工部贪墨,用的木头霉了,那几人不小心掉下去了,不是很正常?”
魏王为此事定调,语气平静,仿佛事情就是这样的。
但,要不是自家主上就是动手的人,谋士还真信了。
谋士收了收心神,是啊,那天白日下小雨,晚上又下了暴雨,雨水会冲刷一切的痕迹,陛下不会查到的。
“要不要同尚书大人说一声?”
谋士问,那天,魏王为了不让璃国公主那边的计划出现问题,命令暗卫杀了在场的几人,又恰逢下雨,看着河岸,一个想法就冒出了头——将几人伪装成不小心掉下河的尸体,并做霉了围栏的木头。
也感谢那天下雨,不然还不好做成木头潮湿发霉的痕迹。
一来,人下着雨又摔进河里,不容易被人发现是魏王动的手。
二来,河边有阻挡人掉下去的围栏,这是工部在先帝时期重新修建的,还没用几年,修建的官员也还在位,比如说工部尚书,若是此刻发现这围栏霉了,还致使人死亡……就算木头霉的快,可工部修建这种围栏都有明确要求的,能用几年,先帝时期修的现在就坏了,这绝对是不符合围栏修建的指标的,也就是,这木头不符合标准。
那,为什么不符合标准呢?木头和木头之间的价格不一样,原本能用几十年的围栏在十几年就坏了……细想下来,无非就是工部官员贪墨,购置了劣等木头,所以,使用的期限才这么短。
这一局,设计的就是赵王了,毕竟,他的母族就是工部尚书。
在昭武帝万寿节前发现尸体,这多晦气,此事,一定需要一个负责的!
若是最后查证是因为木头霉了,那几人不小心掉下去,那工部尚书就要倒大霉——昭武帝万寿节前死人,让昭武帝不痛快,工部又贪墨,可以想象工部尚书的结局了。
魏王这个决定也是突然想到的,所以,并没有同刑部尚书通过气,到现在,刑部尚书还不知道。
魏王:“告诉他做什么,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虽然魏王自信那一场大雨将他们做的痕迹都冲没了,但是,昭武帝给的压迫感还是太强了,他不能保证,昭武帝一定调查不到。
所以,现在,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只留存自然的暴雨痕迹,此事才能无痕,不然,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被查到的风险。
魏王做这么多可是想搞赵王的,不是搞自己——这件让昭武帝晦气的事一旦被昭武帝发现是自己做的,那……
还有被搞的赵王,顾画觉得他一定讨不到好。
谋士:“臣只是想,万一京兆尹查到什么,有尚书大人在,我们好歹能做些准备。”
就是上个保险,毕竟,刑部是审核案件的,死尸之事刑部是有卷宗的,届时京兆尹若是查到了什么也要往上写的。
魏王摇摇头,这件事是被昭武帝压下来的,现在这个时候,昭武帝一定会盯着他们几个,他要是告诉刑部尚书,刑部尚书去查探此案的卷宗,那不明摆着告诉昭武帝,他有问题吗。
不然,其他人都觉得此案是因为晦气被昭武帝压下来,对此都讳莫如深,根本不提不看,就当没有此事的时候,魏王一脉却奇异的去查卷宗……也没见魏王什么时候这么关心民生了,溺水的几个平头百姓,往日谁会多看呢?
魏王从不怀疑帝王的多疑。
现在,安分才是最重要的。
谋士一脸惭愧:“是臣考虑不周了。”
魏王摇摇头,“你只是没有多见过父皇而已,不了解他。”
“不说这个了,我二皇兄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