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其然,顺着他一条线去查,往前十几年,经由工部左侍郎手的工部事务,选材都是不合格的。
先前没查到,是因为昭武帝登基,眼里揉不得沙,他根本不敢那个时候搞事,生怕自己成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那火,后来,又是几位殿下一起监国,相互攻讦,他敢动手,分分钟就会被其他殿下作为攻讦赵王的手段而弹劾,再后来,陛下回朝,因军需案大杀特杀,他更是把脑袋缩回的彻底。
也就是,自昭武帝登基时,他就再没动过手,先前他们查,是查整个工部谁有错,而后弹劾,这么大的工作量,他们就只能朝前查几年,不能一查查十几年,所以,也就没查到工部左侍郎。
但现在针对性的去查,工部左侍郎从出生到何年科举,何年任官,是怎么一步一步爬上工部左侍郎的位置的,那是清清楚楚。
大殿上回荡着陈王的声音,工部左侍郎经手了某某工事,选材降一等,不合格,某某工事,选材不合格……一件件,一桩桩,气氛逐渐变得冰冷而压抑。
说完了,赵王看着陈王,脸上并没有多少慌乱之色,就其他人觉得当时工部左侍郎不对劲去查,他难道不知道当时工部左侍郎的出声有多突兀吗?
他当然也会查,且他知道,一定会有人拿这个攻讦他。
但,说打底,工部左侍郎这贪墨都是十几年前的,他的根基在工部不错,但十几年前,他还没出生,这纯粹是工部左侍郎的个人行为,根本不能扯到他。
而且,贪墨是罪,但不是什么大罪,只要他出钱将那些工事推翻重建,这件事根本不会影响到工部尚书,影响到工部分毫。
他这样想,工部左侍郎也同商议的那样,认下了罪并提出出钱重新修缮。
一切都朝着赵王预想的那样发展,可,在工部左侍郎说完的下一秒,一个人出列了,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看了一眼工部左侍郎,这一眼,令赵王本能感觉到不好。
众所周知,大理寺卿是干嘛的,查案的又为什么要多看一眼工部左侍郎,就算查工部左侍郎贪墨,他现在已经认罪了,且提出了赎罪的举措。
……事实证明,赵王的预感并没有空穴来风,听大理寺卿说的东西,他脸上的神情都快要维持不住。
死人不重要,或者说,不那么重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是这么说,但是,做起来的话,绝不会因为哪家小公子伤了平民而让其赔罪,顶多在民间事态不好的情况下,象征性的处罚下。
同样,这死在万寿节前夕的几人当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他们死的这个节点,万寿节前夕,这比康郡王用自己血抄佛经给昭武帝还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110-120(第5/14页)
气,可想而知昭武帝会是什么态度。
尤其,大理寺卿说的,经由大雨,他们未能在找出实质的被人谋害的证据。
又恰好,工部左侍郎自己承认贪墨,水边的栏杆做的不合格,已经发霉,那几人又是落水而亡,那这不就说工部左侍郎要承担这几人死的责任了?
不不,贪墨是不难解决的,但是,这件事一旦沾上,不仅工部左侍郎要完,工部尚书,乃至他都会被牵连!
谁让这件事给天底下最至高无上之人找了晦气?
谁敢让陛下不舒服,陛下会让他更不舒服!
赵王悄悄看了一眼昭武帝,没看出什么来,但他还是站出来据理力争。
他绝对,绝对不能,沾上这件事!
与赵王相反,陈王则是巴不得此事就是工部左侍郎的责任,若是如此,那对赵王的打击能呈指数上升。
但是,这件事京兆尹调察了那么久,又联合大理寺卿调察,都没调查出什么来,说到底,那一场大雨真是掩盖了一切。
所以,估摸着,他也不可能调查出实证,把这个屎盆子牢牢地扣在赵王头上,顶多让赵王的嫌疑进一步加大。
但问题是,他现在这个位置,打压赵王是当然的,那另一个亲王,他又怎么可能让他渔翁得利?
雍郡王,楚郡王,还是郡王不用管。
魏王,总不能他和赵王斗生斗死,然后让魏王渔翁得利吧?
于是,赵王惊奇的发现,陈王转变了口风。
“……三弟的嫌疑固然最大,但是,醉汉那么晚跑到河边还情有可原,那两个孩子总不至于下大雨的,大半夜跑到河边,而后溺水而亡,这不符合常理,儿臣认为,此事该多多调查,勿要冤枉了好人。”
说着,他还看了一眼魏王,意有所指。
第114章 第114章立储(1)
魏王为什么会觉得被昭武帝处罚是一件好事?
按照他的设想,即便陈王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处罚,等到尸体之事冒出来之后陈王他们就会懂。
在万寿节前夕突然冒出来的尸体,这等不吉之事自然会让昭武帝生气,那么昭武帝的处罚就代表着他认为这件事是陈王他们其中一个做的。
当时注意到工部左侍郎不对劲的不止魏王一人,魏王相信陈王一定会因此弹劾,届时,陈王弹劾工部左侍郎贪墨一事,又有这尸体一事,加之昭武帝的处罚,赵王很大可能会认为这些是陈王陷害他的把戏——因为赵王将陈王原本准备的寿礼当成自己的寿礼送了上去,最近他们也是经常性起冲突和摩擦。
这样,赵王会因此反击,陈王应战,他们俩应该打的不可开交才是。
所以,在魏王的想法中,昭武帝的处罚刚好能让赵王猜到陈王身上,觉得他在捣鬼,为陈王和赵王之间添一把火。
但,陈王始终不是康郡王那个没有多少主见的蠢货。
之前是陈王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接触军中将领,拓展军中势力,与赵王斗,都是因为赵王过于挑衅,但说到底,这个斗,也没有多让陈王费心,毕竟,实话来说,陈王的势力的确可以单对单压制其他人。
但,昭武帝将陈王接触军中的路子断了,那陈王就回过神,需要拓展文臣中的势力了。
陈王并不傻,赵王他需要搞,难不成魏王他就要放过了吗?
魏王眼眸有些暗沉,他倒是没想到,昭武帝处罚他们的事成了陈王攻讦他的缘由。只是,昭武帝可是从康郡王到魏王,都处罚了,这能说明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尸体之事一定是康郡王他们其中一个做的,换言之,就是他们皆有嫌疑。
只不过,因工部左侍郎的贪墨一事,此事最大的嫌疑是工部,最能牵扯到的是赵王,所以,此事能在赵王看来是陈王为陷害他所致,他俩干起来,其他人在此事的存在感便会减小,甚至到最后能做到此事一定是陈王或者赵王做的,其他人没有嫌疑。
所以,陈王这调转枪头,是一点问题也没有,赵王嫌疑最大,不代表魏王就没有嫌疑。
魏王倒也不是吃素的,他费尽心力搞这些,不就是为了让赵王他们打生打死,好让自己渔翁得利,发育起来,现在怎么可能让陈王将此事泼在自己身上。
“按照二皇兄的说法,那岂不是我们都有嫌疑。”
魏王微微一笑,风度翩翩,没有直接接陈王那一眼的意有所指,而是将所有人都拖下水。
接了不就证明自己心虚了嘛,魏王才不会留下这么明显的话漏,他就顺着陈王的话,那两孩童大半夜跑到河边,按照昭武帝的处罚,他们都有嫌疑。
你说为什么是康郡王他们有嫌疑,而不是其他王公大臣,这不是废话,这几人死的时机,正好是万寿节前夕,大雨又冲刷了所有证据,再加上,最大嫌疑人是工部,牵连赵王……这像不像政敌之间的栽赃陷害的惯用伎俩?
都不用再说什么,浸于朝堂多年的朝臣立马就能判断出这是一桩为了搞赵王所做的事,什么样的人能搞赵王?那自然是与他同等级的,殿下。
于是,在大理寺卿说完此案,朝堂上不少大臣立刻低眉垂眼,他们不是哪一派的,自然也不想被牵扯进此事。
想也知道,为了算计其他王爷,给陛下找这等晦气,陛下会有多生气。
甚至于,陛下今天都耐着性子听他们吵吵了……想到这里,中立派恨不得离其他隶属于陈王他们的大臣们更远一点。
要知道,平常陛下是最不喜吵嚷的。
魏王一句话将其他人都拖下了水,他们自然要解释,这口锅是万万不能扣在他们身上的,一下子,就比较吵了。
昭武帝此次倒不是因为生气才耐着性子听陈王他们的解释,而是真的想知道此事是谁做的,布局之人算计赵王,也算计他。
正是因为此事是在他的万寿节前夕,是给他找不吉,他会生气,所以,布局者才这么算计赵王,这也是在算计昭武帝,算计到昭武帝的反应,昭武帝当然好奇,也当然,想让布局之人承受代价。
帝王是那么好算计的吗?不要看顾丛嘉送礼预判了昭武帝的反应,而昭武帝没有对顾丛嘉生气,甚至还为此感动,就以为人人都有这个待遇。
不是秦王,那自然要承担窥探上意的代价,在此之前,必须要找对人才可以啊。
昭武帝眼底深处有暴戾闪过。
在陈王他们为尸体一事争执不休的时候,陈王府。
璃国公主刚刚拜见完陈王妃,就迎来了宣璐。
随着璃国公主的一声“上茶。”
宣璐嘴角缓缓翘起,她亲眼看着璃国公主喝下那杯茶。
同一天进府,但处境却天差地别,这让宣璐怎么甘心,尤其,陈王对她温柔含情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如今却换了人,这样的对比,宣璐更不甘了。
被宣奇保护的很好的宣璐不明白陈王态度的转变是因为宣奇不再是京都守备了,在她看来,这就是因为璃国公主勾去了她情郎的心,因为什么呢,因为美貌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110-120(第6/14页)
没关系的,很快,你就没有美貌了。宣璐心怀恶意的想着。
而后,福身:“多谢姐姐今日肯接待我,那我这就告辞了。”
“侧妃,您明明知道……”那茶里有药,为什么还要喝?!
侍女的声音淹没在璃国公主平静的眼神里。
“陈王不想让我诞下子嗣。”
“在陈王这里,我永远比不过大周贵女,眼下的受宠不过是烈火亨油,越受宠,待陈王不再对我感兴趣的时候,处境便会越不妙。”
“你也说了,这药不过是让人浑身起疹子,你也能解不是吗?”
“那不如借这个机会,让陈王怜惜,最起码要在陈王心里同大周贵女是同一起跑线的,否则,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计划。”
侍女一滞,知道公主是对的,每日清晨的药是陈王派人盯着公主喝的,这样的情况下,哪怕陈王对公主感兴趣,公主也不可能有子嗣。
等到陈王对公主没兴趣的时候,公主就更不可能诞下子嗣了,除非,能改变陈王的想法——宣璐很特殊,在她之前,陈王从未温柔的对待过谁,哪怕因为宣奇不再是京都守备的原因,陈王对她不似以往那般热络,可陈王又知道,宣璐是无辜的,且宣璐对他一往情深。
她能利用宣璐此事,获取不再喝药的筹码。
璃国公主心想,眼前却一片模糊,她仿佛看到了魏王,背光而来。
她刚想要张嘴问为什么魏王会来,还进了陈王府后院,眼睛却很是沉重的合上了。
等她,等她睡醒,好困。
侍女一脸惊恐的看着自家公主说着说着闭上了眼,往前栽去。
“公主?”
“公主?!”
“公主!!!”
晃了晃,没晃醒,倒在她身上的人似是没了呼吸。
第115章 第115章立储(2)
璃国公主死了。
下朝并在明德殿前跪了两个时辰的陈王回到府中便得知了这个消息,一时间,陈王有些怨怼陈王妃,她就是这么管理后院的吗?璃国公主这个身份……她不知道轻重吗?就让璃国公主这么死了。
正好,陈王妃身边的人派人来请他,陈王绷着脸,令旁人看不出什么情绪,只有还未擦药忍受着疼痛的膝盖大跨步带起来的风能窥见一二,那是盛怒。
只是,在来到正院,原本的呵斥和问责都哑了声,陈王妃脸色苍白,眼睛红肿,捂着小腹,刹那间,陈王意识到了什么。
而陈王妃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王爷,您一定要为我们的孩子报仇!”
带着恨意的语气如此深刻,显然,陈王妃流产了。
“你认为是谁害的?”
“璃国公主!”
她掩盖自己怀孕那么久,自璃国公主进府后,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