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登位 > 正文 110-120

正文 110-12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百分百起效。

    莫叔:“王爷,恕我不能答应您。”

    他前几日收到自家王上的修书,其中狠狠斥责了他,责问他到底在大周干了什么,为什么璃国周围的小国都限制他们购买粮食了?!

    要知道,璃国底下是金矿,能种植的土地很少,而且璃国也有钱,一般都是掏钱从其他国家那里购买大量粮食,结果现在,被限制了……不是说不卖,就是原本从周围各个国家里统共可以收到几千斤,但今年统共只收到了一千斤,直接被砍了三分之一,上层还好,但底层的物价飞涨,璃国内现在都出现了好几起暴动。

    璃国当然要问其他国家为什么今年卖给他们的粮食少了,毕竟这几个国家土好种子也不错,一年能长好几茬,他们出钱买一些新米,还有不少陈米的,价钱也没低到哪里去,往年都谈的好好的,怎么今年?

    在出了几千两之后,他们终于问到了,昭武大帝给璃国附近的小国都写了信——璃国有钱,不缺粮食。

    昭武帝对于周围国家来说,是威慑性的,他都这么说了,谁还敢多卖粮食给璃国,往年都占了那么多回便宜了,今年也可以收手,给璃国多留点钱。

    关键是,璃国不缺钱,缺的是粮食……往年能用陈米将那些暴民打发了,今年连陈米都没了,国内的形势很不乐观。

    由此,璃国王一封修书,告诉莫叔,如果他不能解决这件事,那他就不用回来了。

    莫叔正为此一筹莫展呢,结果,璃国公主死了,你说巧不巧,莫叔正好能拿此事大做文章,解决此事。

    他怎么可能同意上奏不追究此事,不追究此事,那璃国粮食的问题怎么办?他的仕途又怎么办?

    这件事要是让罗许知道,罗许肯定会呸一声活该,你拿几百万两,大头给陈王,然后,小头给昭武帝,你把昭武帝看做什么?这不得罪昭武帝才鬼了,有这种结果,也是璃国使团自己做的孽。

    陈王一脸阴郁的回去了,在回到陈王府后,不多时,当初璃国公主入陈王府陪嫁的那些银两在大庭广众之下都一分不少的还给了璃国使团,美名其曰,璃国公主既不在了,这些嫁妆自然也要还给璃国使团。

    莫叔有些惊奇,这批银子说是嫁妆但实则是给陈王的上贡,结果,陈王人这么好?这就还给他了?

    莫叔不知道,在大周有个词叫做,割席,还有一句俗语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先前陈王纡尊降贵同莫叔商议已然是给莫叔最后的选择,结果莫叔拒绝了。

    陈王在行动,魏王更是在抓紧时间,赵王也来落井下石,一封封弹劾陈王治家不严,无能,,弹劾陈王麾下官员罪行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飘向明心殿。

    而,明心殿,灯火静谧的照着,一大一小正在对弈。

    顾丛嘉盯棋局,顾丛嘉思考,看着顾丛嘉纠结的模样,昭武帝也不催他,慢慢的等,喝口茶。

    待放下茶杯的时候,顾丛嘉啪的将一枚棋子落到它相应的位置,平局。

    “哈。”

    顾丛嘉抬起头,朝昭武帝笑,骄傲又得意,而后,瞅昭武帝,那表情,那神色,真是太好懂了。

    昭武帝也没让顾丛嘉失望,为什么不用昭武帝派大理寺的人去查魏王了,他只道一句:“昨日未时,魏王上奏,璃国公主死了。”

    顾丛嘉挑眉,要是他没记错的话,大理寺审出来,璃国公主死亡的时间就是在未时,好快的速度。

    魏王盯陈王府盯的这么紧?还是说,璃国公主之死他早有预料?

    一瞬间,顾丛嘉的脑海里就闪过这个怀疑,没办法,皇家向来多疑,顾丛嘉也是被同化了。

    顾丛嘉的怀疑,陈王也会有,而且会更甚,毕竟,这件事牵扯他,若是能找出璃国公主的死是魏王动的手,那陈王自己就能安然无恙,且还能给魏王以迎头痛击。

    皇家兄弟情是这样的。

    顾丛嘉懂为什么不用昭武帝派人查魏王了,现在,陈王对魏王应该是恨不得把他查个底朝天,而后,翻出魏王同璃国公主之死有关系的证据。

    有陈王竭尽全力查魏王,昭武帝的确可以省点力气。

    看着顾丛嘉脸上毫不掩饰的准备看戏的神情,昭武帝抽出一本奏折递给他。

    嗯?

    顾丛嘉翻开,这是,边关互市!

    出于对金钱的敬畏和敏感,顾丛嘉一眼瞥到互市的盈利,个,十,百,千……六千七百九十五万!

    这么多钱!

    昭武帝:“宋氏还是会赚钱的,当然,这要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出了互市的主意,还给了他们进入互市的资格,他们也没办法出力。”

    昭武帝一言,将盈利这么多钱的大部分功劳都归咎于顾丛嘉。

    还是那句话,陛下看秦王无功都能扯一个秦王孝顺,侍奉有功的名头,何况秦王此事确实是有功,那自然是更觉得秦王功劳很大。

    苏禾心想。

    顾丛嘉一下子红温,有点坐立不安,有功是有功,但昭武帝实在夸张,“倒,倒也没这么夸张,也是宋氏他们有能力……”

    昭武帝显然是自动屏蔽了这句话,他问:“这么大笔钱因你而得,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第117章 第117章立储(4)

    顾丛嘉反应极快,根本没为昭武帝的这句话——你对这笔钱有什么想法意味着昭武帝让他使用这样一笔钱而惊愕,直接就脱口而出:“我想从这笔钱中抽出一部分给边关将士,嗯,帮忙搭建边关互市的军士分得更多一点。”

    显然,这是顾丛嘉早就考虑好了,不知道在脑海里想了多久,才能达成这样的脱口而出。

    他说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登位》 110-120(第9/14页)

    昭武帝似笑非笑的瞥他,仿佛已经看透了顾丛嘉的目的,顾丛嘉无辜的同他对视,怎么了嘛,不是你问我有什么想法的?

    昭武帝:“你这一部分是多少,更多一点又是多少?”

    “你等等。”

    明和从明武殿拿过来一本奏折,顾丛嘉接过手,奏折被递到昭武帝手里,翻开,正是顾丛嘉所说的这件事,很好,引用典故,有理有据,给全大周的将士十分之一,给卫城将士十分之二,五分之一,拢共六百三十八万三千四百七十五,数字是算得明明白白,

    正因为大周的将士英勇,灭了赫塔尔部落,他们才能开这个互市,所以,这笔钱理应给他们一份,卫城的军士多拿一笔,算他们的辛苦费,毕竟,他们帮忙搭建互市又要分出人手维护互市的治安。

    这份奏折,乍一看挺能唬人,觉得他说的都对,事实上,也没错,但是,在这个时代,战争打赢更多的是觉得统帅很厉害,对于手底下的兵,谁也不会说,哦,这场战争打赢了,你手底下的兵真厉害……而是,这场战争打赢了,你带领的兵真厉害。

    主语不一样,绝大部分士兵在战争打完,论功行赏之后,这场战役的荣耀便与他们再无关系。

    剩下的名声,功绩统统归属于统帅。

    在世人看来,灭赫塔尔部落最大的功劳在于陛下,互市也是由于陛下的威慑,而这笔钱,也应是陛下的功绩——为国库增收,顾丛嘉想要分出一部分钱给将士们,那就是削弱陛下的功绩,虽然也不多,但是,不可否认,这分的是陛下的功绩。

    秦王所说,并不是将互市赚取的钱登记在册以后再从国库里发,而是不经国库,直接在军中将这笔钱发出去,剩余的才会送到国库登记在册。

    毕竟,一旦大数目的钱登记在国库,就算要说好拿出十分之一,五分之二给边关将士,可是,这种事没真切给军中发到手,保不齐会有变动。

    史书上,做好决策临时反悔变动的也不少啊,万一天灾人祸,朝臣要拿这么大一笔钱,是同意不同意?同意,这笔钱赈灾了,那说好的给军中的钱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那给分出一部分给军中就真是说说而已了。

    且那么多钱呢……从京中到军中,还剩多少也不一定,那还不如直接让军中从中抽完在再登记,固然,这样做也有弊端,那就是不能保证军中也有贪墨的。

    但,那不是现在顾丛嘉该考虑的问题,目前,他在,宋氏在,就能保证军中按照顾丛嘉的设想来。

    最起码,现在顾丛嘉的这个提议是没有问题的,它能让卫城互市更加红火,且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贪墨。

    但是,苏禾在旁听着,久违的体验到了心惊胆颤的滋味——自从陛下渐渐不再掩饰他想要立秦王为储的意思后,苏禾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担忧秦王和陛下父子不和,两败俱伤了,盖因陛下为秦王花费的心思,沉没成本太大了。

    可现在,是,陛下为秦王铺路花的心思是多,不会轻易放弃秦王,但,不放弃秦王的成本能比得过秦王还没成为储君就想着分润陛下的功绩吗?

    想想看,史书记载,六千七百九十五万和五千四百四十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五,能是一样的吗?

    而且,分这么一笔钱就代表着,原本聚集在陛下身上灭赫塔尔部落的荣光被分润给了军中将士,为什么这么说,看看秦王另给军中钱财的理由……军中将士英勇,灭了赫塔尔部落,威名赫赫,才能让卫城互市开的如火如荼。

    这与原本将士们受功行赏后,荣光便会聚集在统帅身上的惯例不符,自古,人都求个身后名,更何况是陛下……

    苏禾在心惊胆颤,明和屏住了呼吸,他们都在观察陛下的反应。

    昭武帝沉默了一会突然笑起来,苏禾能看出的东西,他怎么能看不出,但是,那些功绩对于昭武帝来说,多一分是锦上添花,少一分也无碍,难道其他人看到了军中将士英勇,就会忽略他这个亲征的统帅吗?难道其他人看到边关互市国库入库五千多万银两就会觉得这个互市做的不好吗?

    当然不会,昭武帝知道,作为帝王,他亲征,获得如此功绩,且有先帝时期的对比,史书一定会大书特书,互市是大周的第一次尝试,在现在这个不怎么富裕的大周里,除了银矿和抄世族的家,哪里能来五千多万两白银,互市第一次就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惊喜,他们不偷着乐就已经不错了。

    而且,此举能为顾丛嘉博取到军中的效忠,那就更划算了。

    而且,昭武帝是帝王,他也是驻守过边关,同军中将士一同作战的统帅,他深切的体会过边关的艰苦,如今,能有机会给军中将士再多饷银,他又如何能不愿意。

    更何况,这是他开口问顾丛嘉有什么想法的,顾丛嘉有这样详细的想法,他更自豪。

    他一直觉得顾丛嘉在军中有他自己的计划,现在看来,这就是了。

    顾丛嘉提出的这个很好,很好,想要获得军中的效忠,不一定得要和军中将士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打仗,虽然昭武帝自身是这样的,但那是迫于无奈,昭武帝并不会想让顾丛嘉去上战场——战场无眼,他不能保证不发生意外。

    将士们不一定效忠带他们打仗的将军,但一定对给他们多多发钱的王爷心怀好感,且大力支持——如果这位王爷想要夺储的话。

    更别提,还有顾丛嘉之前做的,羊毛制衣里,优先雇佣的是军士家属。

    士为知己者死,此在军中,同样适用,甚至更适用,给他们多发钱,照顾他们的家属——大周这么多年,头一次有上位者如此。

    他们如何不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昭武帝的眼眸里浮现出细碎的笑意,但是,“这个,明天你自己去说服朝臣?我可是不会帮你的。”

    顾丛嘉眼睛亮了起来,扬起笑容,点了点头,昭武帝说不会帮他,可是,这件事里只要昭武帝没有反对,任其他人有何等借口,都已不足为虑。

    因为这件事里唯一有损失的是昭武帝,虽然不足千分之一,但是,谁又敢让陛下亏损?!

    秦王敢,甚至堂而皇之的当着满朝文武侃侃而谈。

    而陛下,朝臣们动作隐晦又小心的觑了眼昭武帝,他正笑着。

    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差点震惊的站不稳,知道陛下宠秦王,爱重秦王,但是,宠成这样这真的对吗?

    非浸于朝堂,耳濡目染的苏禾能听出的问题,满朝文武自然更能听出来,这件事做成,利的是秦王,是军中将士,而不利的是陛下。

    有人看了一眼武将那边,好好,看起来,武将应该是在脑海里把平生悲伤的事情都想了一遍才能压得住不时上翘的嘴角。

    不是所有勇猛的士兵会成为将领,但成为将领的无一例外是能带军打胜仗,重视士兵的,现在军中要迎来一大笔横财,他们怎么可能不高兴,根本不可能反对。

    没有明面上大笑出声,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陛下。

    文臣里有想反对的,但是,秦王的理由很正当,若不是昭武帝率军灭了赫塔尔部落,有赫赫威名,他们如何能把这个互市办起来?陛下自然功绩无双,那些军士是用命在拼,劳苦功高,他们难道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