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月江点头,“也有可能是设备,像是什么企业淘汰下来的设备被他盯上了。”
除此之外他想不到别的可能性。
刘德宝确实不算聪明人,但是能做到一个厂厂长的位置,他也绝对不是那种啥都不懂的糊涂蛋。
这种事情一天两天能瞒,但工人一个月不工作不发工资也许能忍,两个月呢?三个月呢?
这根本不是用拖字诀能解决的问题!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在拖的过程中这事儿是可以解决的。
怎么解决?这批机器用不了了,那要么上面给钱买新的,要么给机器,没其他可能性了。
姚新泉想了想也是,不过这都跟她没啥太大的关系,但就是很气啊!国家多不容易,那钱不也是一分一毛赚出来的?
你作为一位厂长,不说代领厂子革新技术推广产品,把厂子做大做强,倒想着为了能骗国家的各类补贴政策等等,瞒报厂子的实际经营情况。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他自己将来的发展?
这种人就应该赶回家去吃自己!
“我觉得那个孟茹其实还挺好的”,姚新泉感慨了两句,不过不等师月江说什么她又接着道,“我知道她能力有限,但至少心是好的,不过不应该干领导。”
她又不是傻子,会看不出孟茹能力一般?
其实也不一定是能力一般,也有可能是跟下面工人关系一般,不然的话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刘德宝要求工人不告诉其他人他们就真瞒着孟茹这位生产主任了?
不提别的,她一个生产主任,就算不说二把手,算三把手吧,在厂里竟然没有真正的心腹?她人不在就没人想着她?
别的不提,做领导这样真的不行。
第134章
两人等了很久石副县长才过来,见了两人后他苦笑着抹了把脸,“你们跟奶制品厂的合同解除,这两天我会让那边出个文件给你们,至于赔偿”,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他们履行不了合同,他们闹得姚家牧场的牛奶卖不出去,这事儿闹得!
正当他打算厚着脸皮说拿不出赔偿的时候姚新泉先开口了,她笑了笑,“我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当初我爸妈想要开牧场,想要贷款也是县里帮了忙的,解除了也就不提其他了。”
要赔偿倒也不是不能要,但是怎么要?
去打官司吗?跟国营厂打官司?以后还在不在县里混了?
再说了,人家副县长专门来说了,得给这个面子。
石副县长又搓了下脸,叹了口气,“这事儿委屈你们了”,他话音一转,“你们之前说的开厂那个事情我已经跟县长说过了,你们该去注册去注册,地方赶紧选,只要不出格县里面都会给你开绿灯。”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九十年代开牧场》 130-140(第5/13页)
至于你说的捐赠的事情,我们念你的好,但不能一直这样占便宜,我是这样想的,这几天我们去给你联系下别的奶制品厂,虽然说运输成本上去了,但是好歹挽回点儿损失。”
姚新泉想了想还是摇头拒绝了,在对方不解的眼神中道,“月江他大哥那边已经给我们联系了一些机器在运来的路上了,火车过来十天半个月的就差不多了。这段时间我们把手续都跑好,家里再留一些,剩下的都给你们按照之前谈的处理吧。”
心疼还是心疼的,但事情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呢?
送到别的县或者市里去收购?看他们县厂子的规模就知道,不管是机器还是人工都是有限的,他们市基本都是这样,没有什么支柱产业,都是靠传统行业谋生,那人家县里市里也有养殖户供应啊,干什么要大老远收她家的?
而且机械设备有限,收了也没办法加工啊!
不折腾了,家里可以搞个简易小作坊做点东西自己吃,剩下的都捐了吧!
姚新泉捂着胸口,心痛!
石副县长深深看了她一眼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事情记在心里就成了。
姚新泉两人离开后便打算在县里转转看看哪里有合适的盖厂子的地方,或者有现成的也行。
“要靠近咱家牧场,还得要交通便利”,姚新泉细细思量着,这个厂子短期内还是依托于自家牧场的产出来开的,那么肯定得靠近自家。
奶牛一般产奶期大概在10个月左右,未来九个多月不愁原料的问题,至于自家奶牛不再产奶之后怎么办那再说吧,不管是看从别的地方收购还是怎么都再说吧!
至少姚新泉私心里觉得,那奶制品厂开不久了。
“我觉得那个厂从机器到人就没有没问题的”,姚新泉拉着师月江吐槽,师月江笑着附和,不过在他看来,就是因为人有问题,机器才有问题的。
“早些年对于这类厂子的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但我前面看了一下,不少设备都还是五几年生产的”,五几年啊,那时候出生的人到现在都四十岁了,机器用四十年什么概念?
市面上早都淘汰好几轮了吧!
姚新泉也叹气,表情不是太好看,“我爸妈他们早年是国营牧场的员工,那几年在我印象中效益特别好,出去一说我爸妈是双职工给人羡慕得啊!”
“后来我爸妈总觉得一辈子待在国营牧场赚不了什么钱,他们想给我最好的”,她脸上多了几分怀念,人家都说人死万事消,人没了就算有什么不好的也别计较了,想到的都是些好的事情,但她不是这样。
父母在的时候,姚新泉也想不出任何他们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自己就是他们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师月江感受到她情绪低落拍了拍她的背却也没说什么劝慰的话,有些情绪只能自己消化。
姚新泉笑了笑接着说回刚才的话题,“他们办了停薪留职出来干,最开始那些职工还总是私下里嘲笑他们,但后来国营牧场一年不如一年,原本的员工也都各自找了出路离开,那么大个牧场说没也就没了。”
要说有什么直接原因倒好像也不至于,政策原因、市场冲击、管理僵化好像都是原因,反正最终结果就这样了。
“当年牧场最好的时候光牛就养了几千头,你想想咱家八十来头牛产奶最多的时候都将近2吨了,几千头是什么概念?”
“那时候牧场的牛奶就咱们县里那家奶制品厂一家都能吃得下!”
所以有时候她也在想,这么大的产量,难道说全被他们县里消化了?竟然一点都没走出去?
“曾经也算得上风光了,依靠着畜牧业感觉干的真挺不错的,也没听说什么机器有问题、老化之类的,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不行了,一直走下坡路,唉!”
两人对视一眼不再去想那个破厂子的事情,操心也轮不到他们操心,不过是感慨两句罢了!
两人一路逛着逛着到了回家的路口,姚新泉看着那分叉路突然想起什么,“我记得那边好像有个国营牧场的厂房”,姚新泉皱着眉道,“好久之前的事情了吧,可能都废弃不用了?”
“走,去看看呗!”师月江拉着她往前走。
两人走了一公里左右看到前面有五间不算小的房子,靠近后师月江愣了下,“是砖房?”他还以为是土坯房呢!
不是,砖房竟然还能废弃在这,竟然没有被扒掉?就算没人挤进来住,这砖竟然没人偷摸弄走?
姚新泉笑了起来,“牧场当时那个情况,大部分人被优化,少部分人被分配去了别的单位,别的资产都处理了,包括牧场什么的,咱家牧场曾经就是那个国营牧场的资产,后来在政府的协调下还给集体了,后来还空置了好几年,这房子的话”,她笑了笑,“估计是因为没啥太大的价值,也就是砖值点钱,但又没有做废弃处理,说到底还是国家资产,估计也是不敢来住或者拆吧!”
早年间大家条件不好,能有土坯的房子就不错了,她家就住了好多年土坯房。
但这几年条件好点儿的都盖了砖瓦房,条件差的家又不在这边,大老远过来住在这,种地什么的怎么办?所以这算是比较鸡肋的地方了,当初要不是在山脚下估计也不会因为交通方便在这里盖。
她看着这几间房的目光很是感慨,“这是牧场初步处理牛奶的地方,最开始只是过滤”,毕竟牛奶里可能带着牛毛或者饲料残渣,这是避免不了的,得过滤。
“你也看了那个厂,厂的规模不算小,但其实也不算太大”,师月江闻言点了点头,老实说,其实比他想的要小很多。当然了,是在这边地广人稀的基础上来说的。
“后来我印象中好像是因为那边厂子场地不够用了,所以跟牧场这边协商,把冷却也放在这边做,到了那边直接杀菌消毒”,她又解释道,“就是用冷水给牛奶降温,降到10度以下能延缓变质。”
师月江点头,他绕着这几间屋子打转,砖是好砖,不过不是用水泥去粘合的,是用土。
地面夯实了,但没铺水泥,可能在当时还行,但现在想要建厂那最起码也是砖混结构,地面要铺水泥,墙壁刷大白。
车间之类的地方可能还会铺水磨石的之类的,但用来过渡倒也行。
“你想先借用这边?”
姚新泉见他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自然高兴,她点了点头,“先别说我还不是富户呢,就算以后会是,现在地主家里也没余粮了啊!”
总共没多少回头钱,总不能一直给人家送奶吧!
“大哥那边机器十天半个月会到,这边咱们找人好好收拾收拾,先用着,然后厂房什么的另外建,建好之后再搬到那边去,至少不耽误事情啊!”
师月江想了想觉得可以,“不过得再围个围墙”,姚新泉摆摆手,都是小事啦!
两人又转了半天后腿都跑细了,姚新泉苦笑,“我觉得就在那几间房子边上盖厂房也可以”。
师月江也赞同,“离家里近,交通便利,有水源,通电了还远离生活区,我觉得蛮好的。”
奶制品厂的污染不算严重,但是毕竟也有,他们做好自己应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九十年代开牧场》 130-140(第6/13页)
的是一回事儿,最好还是远离生活区吧!
“行,那就干脆这样吧”,姚新泉也跑烦了干脆拍板,“那去跟领导说一下就这片地,租也行怎么都行,今天要是能大致说好明天就得盯着先把这几间修好,等机器到了立马开工!”
两人又跑了一趟,石副县长也没想到两人这么积极,哭笑不得道,“也不用你们提什么审批了,前面的流程都给你们省了,你们去工商局那边办好营业执照跟其他手续,至于地皮”,石副县长沉吟了一会儿,“县里也有招商引资政策,但是附带了条件就是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如果你们同意,我们领导班子可以讨论下看看给你们争取优惠用地,或者也可以协议出让,或者你们考虑租赁?”
第135章
“不租”,师月江先拍板了,他跟他哥算投入的时候已经把出让土地的钱算进去了,租什么租?
他跟他哥的想法其实差不多,最好还是用自家的房子,用别人的搞不好就要出问题。
他沉吟了一会儿还是道,“就正常出让吧”,他确实没太研究过这边的招商引资政策,但是想来也许不适合他们,不然他哥应该会提一句的。
再者说他也怕享受了政策后人家会对他们的用人提出各种意见。
开厂子是为了赚钱的,私人厂子跟国营厂子是不一样的,没什么铁饭碗一说,不好好干或者不行你就给我滚蛋。
万一到时候享受了人家的政策,结果他们要开除人的时候人家说这不行那不行,你都答应过的,这绝对不行!
姚新泉也觉得有道理,不过这厂子她没投任何钱,也不参与分红,又没正经做过生意,所以她没发表什么意见。
亲兄弟都明算账,他们还没结婚呢,她不可能手伸那么长去管对方的钱。
她没那个想法更没那个本事和心气儿。
至少到目前为止,她只对自己的牧场感兴趣。
第二天姚新泉没再下山,不过她给张运秋打了个电话,不管是装修还是盖房子的事情都让姚新泉去找张运秋。
张运秋早年那是要学历没学历要工作没工作,不是本地人,是过来投亲的,连个住处都没有。
后来他自己拉着人去建筑队帮忙做事,慢慢地也攒了点儿钱。就是看出他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姚妈才肯把妹妹嫁给他。
“你去找我小姨夫,我记得好像建筑队的人不少也出去单干了,他还给人投了钱,每年多多少少有点分红拿。”
师月江笑着点头,心想张运秋倒有点像县里的地头蛇了,只是人家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
不过想想也合理,为了赚钱哪一行都掺和一脚,认识的人自然就多了,再加上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却又很讲义气,身后一堆朋友也合理。
他下山去处理工商登记等事情,姚新泉还是在家喂小动物,她打算今天去牧场里转一圈,之前就想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