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你截胡就算了,还好意思在这借花献佛?”
说的有理哈,弘书心虚的摸摸鼻子,转移话题:“咳,那什么,蒲公子干的怎么样?还有板桥先生,上次我的提议他考虑的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詹事府做笔帖式?”
虽然郑板桥有大才,但他到底只有一个秀才功名,弘书即便想要用他,也得遵循官场基本法,不可能上来就让他做少詹事,只能说是先让人做个九品的笔帖式,先进入詹事府这个体系,以后再怎么样就好说了。
可惜,郑板桥不愧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
允禧摇头道:“板桥先生说他夫人新去,他如今无心仕途功名,只想寄情于山水。况且,他如今不过秀才身份,承蒙殿下您看重,深感自身不足,还是想先考中进士,再来为您效力。板桥先生托我向您告辞,再过几日,他便要和友人赶回扬州过年了。”
辩论文会已经结束,在弘书出现在文会现场、并对文人们表现出十足的亲和与尊敬后,后续就已经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虽然这个结果和弘书最初的计划有些出入,但他当初也没想到自己忽然会被立为太子,只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好在这一波声望刷完之后,再加上朝廷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定下要怎么处置吕留良等人,《大义觉迷录》又在他的蝴蝶下改变了不少,所以他阿玛如今的名声倒没有被谣传的更坏。
“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 150-160(第3/14页)
,也罢,既然板桥先生不愿,我也不能勉强。”弘书遗憾道,“一会儿我令人备些饯别礼,禧叔你帮我捎给板桥先生,告诉他,我等他蟾宫折桂。”
允禧点头答应:“至于蒲沅洲,他做的还不错,到底是有些家学渊源在身的,不过我看得出,他还是更对作画感兴趣,恐怕不会长久留在报社。”
弘书对这一点倒不在意,让蒲沅洲去报社,本也不过是看他对允禧颇为推崇,给他的一点儿报酬罢了——把《聊斋志异》手稿送到自己面前的报酬。
这两人说完,刚才那茬成功岔过去,弘书便说起正事:“叫你过来,是我想换一换下一期的头条……”
……
城南,一大早,韩苗把于萍家的门敲得梆梆响:“于嫂子,去买菜了!”
于萍匆匆来开门:“等我一会儿,妮儿昨儿夜里有些不舒服,我才把她哄睡下,还没收拾。”
“唉哟,要不要紧,要不要去医馆看看。”
“不用,就是偷吃嘴撑着了。”
几句闲话间,于萍已经收拾完,挎着篮子和韩苗一起出门,往菜场去。路上碰见街头巷尾的人,都要羡慕地凑上来搭上几句话。
“听说你们俩那口子现在都在给太子殿下干活呐!”
“哎哟,怎么那么好命哟,不像我家那口子,闷的像个瘪犊子!当初招工的时候让他去死活不去。”
“听说给太子殿下干活一日工钱有四十文呐?”
“听说还包饭,吃的可好了,每天都有大白馒头,真的吗?”
面对这些搭话,于萍都是笑笑不说话,韩苗却大着嗓门一一回应。
“是,我家老郭和赵大哥现在都在给太子殿下干活哩。”
“唉,那真是可惜了。”
“工钱哪有那么多哟,再说这可是给太子殿下干活,没钱咱们也得去不是。”
“是,吃的是不错,但也不是每天都有白馒头。太子殿下好啊,我家老郭说,那白馒头是殿下自己掏银子给他们加餐的。”
“不止这个,太子殿下还心疼老郭他们劳累,吩咐监工的要每月轮着给老郭他们放一天休呢。对,就是今儿,所以我才和于嫂子来买菜么,给我家老郭补补。”
韩苗虽然话多,但她也不傻,知道什么可以炫耀什么不能炫耀,所以于萍才没有阻止她,还愿意和她一起进进出出。
两人买菜回家,中午将就吃了一顿,便带着孩子坐在门口一边缝补一边朝巷口张望。
终于,等来了数日不见的人。
两个孩子早已高兴的扑上去,大声叫爹。
两位妻子亦放下手中针线迎接上去,却发现丈夫身边还跟着一个人。
韩苗瞧着有点眼熟:“当家的,这是?”
“嫂子,您不记得我啦。”跟着两人丈夫一起回来的李三桩摸摸后脑勺憨厚地笑了笑,“是我啊,李家村的李三桩,两年前经常找您卖柴的,多亏您当初给我指道蜂窝煤铺子,我那三百斤柴才没有原路背回去。”
一说这个韩苗就想起来了:“噢,是你啊,你怎么在这?”还和她家老郭一起。
韩苗的丈夫郭松这才说话:“三桩兄弟和我还有赵哥是一组的,三桩兄弟力气大,这些日子帮了我和赵哥不少,这不是放休一天,三桩兄弟家离得远,回不去,我就想着带他回来将就一天。你赶紧去,打壶酒,多炒几个菜,我今晚要跟三桩兄弟好好喝几杯。”
于萍的丈夫赵勇不干了,非要李三桩去他家吃饭,最后只好折中,韩苗炒几个菜端到于萍家里,他们三个一块儿喝酒。
百姓家家里地方小,倒也没有那些避嫌的规矩,郭松三个男人围着桌子坐,韩苗和于萍便带着孩子坐在炕上围着小案几吃饭。
推杯换盏间,韩苗没忍住好奇,问道:“李家兄弟,我记得这个修路招工只在京城内招啊,你远在李家村是怎么被聘上的?”
李三桩端起酒杯道:“所以说还要多谢嫂子您啊,要不是您当初给我指路,我也不能找到蜂窝煤铺子,也不会有机会去蜂窝煤厂做工,然后认识孙管事,这次的招工也是孙管事觉得我干活实在才推荐我的。我得敬嫂子您一杯。”
说完一饮而尽,喝的猛了,酒量本就不太好的李三桩有些迷蒙,开始抒情:“嫂子您是个好人!郭大哥是好人!赵大哥也是好人!不过最大的好人还是太子殿下!自从遇到太子殿下,我这日子啊,是越过越好!不但家里欠账还清了,我媳妇儿还给我添了个聪明小子!郭大哥我跟你说,我儿子可聪明咧,他娘才怀上他的时候啊,刚好遇上太子殿下卖报纸,第一期、第一期就让我撞见了!我买了一份回去给他娘贴在肚皮上,就想着让他在他娘肚子里就能沾沾墨水!果不然,太子殿下的东西就是有用!我家小子现在才一岁多,就能认识京城周报几个字了!我一定要多买几份报纸给我家小子……报纸……报纸……唉,我刚才买的报纸呢?”
刚才三人回来时,刚好碰见报童,李三桩便买了一份,不过因为郭松和赵勇急着回家,他就没有找人读报。
郭松好笑地从李三桩怀里抽出报纸递到他手上:“在这呢。”
“在这,在这啊。”李三桩晃着脑袋打开,“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今儿的头条是什么……额,这写的是什么字?”
韩苗噗嗤笑了,开始显摆自家儿子:“我家大郎最近才拜了师傅,他师傅也教他识字呢,不如叫我家大郎给你念念。大郎,快去给你李叔叔看看。”
自从上次她家大郎好运抽到坐热气球的奖励后,仿佛就转运了,竟然有人专门找上门来想收大郎做学徒,虽然是干白事的,但她们这等底层人家哪有嫌弃的份,能跟着学一手吃饭的本事比什么都强。
郭大郎不情不愿地放下碗筷,接过报纸,看着首页那斗大的字,磕磕绊绊的念道:“万寿节…太子…嗯、加礼…善…作…作牛…嗯、嗯、土豆!……”
韩苗等人就着郭大郎念的缺胳膊少腿的内容猜测报纸上到底写了什么的时候,京城的百姓们也在热烈讨论今日的头条。
“御膳啊!这可是御膳!太子殿下竟然把御膳的房子公布了!这可是能传家的宝贝!”
“快,去买红薯、土豆还有玉米,少爷我要吃御膳!”
“什么?没有卖的?不可能,报纸上都说了,咱们大清都种了一百多年了!没用的废物,快去给爷找!”
“当家的,报纸上说的那个什么土豆玉米,你出去看看,能不能买点种粮来,咱们明年种些呗。”
“说书的,你刚才说报纸上说这几样东西不能多吃,短时间内吃多了会大量出虚恭敬,出虚恭敬是什么?”
“就是放屁。”
第153章
挂着御膳的名头,红薯、土豆、玉米等几种新作物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受到了百姓们热情的追捧,而这种追捧将随着报纸的流通在全国蔓延。只是今年皇庄虽然丰收了,但那些粮食即便全都拿来做粮种也不可能够全国百姓分的。不过弘书并不担心,百姓们也是有自主能动性的,尤其是在粮食相关上,得不到报纸上说的改进粮种,他们就会去找民间私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 150-160(第4/14页)
种的原始粮种,一点点尝试改良。
反正也只是在屋前垄后的荒地上种一种,无须投入多少,只是费些力气罢了。
中国的农民,从来就不缺力气和勤劳。
而皇庄今年收获的粮食,除了御宴上用了一些,其他全被弘书留作种粮,自己的皇庄种不下,弘书便留了一些好的继续研究培育,剩下的便都交给阿玛,由他安排着看是给内务府在皇庄里种,还是选一个试点县发给小民试种。
胤禛本来是想将后续事情一并交给儿子的,毕竟这是儿子的功劳,他不太想让别人分薄。
弘书心中是感动的,阿玛一向于政治上十分通透理智,很明白利益均沾的道理,但到了他身上,却又时常违背自己的理智:“皇阿玛,您要这样想,虽然功劳分出去了,但也拉拢了朝中大臣啊,儿臣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才会更加支持儿臣。”
胤禛何尝不懂这个道理,这些都是他当年玩剩下的,不过面对心中完美继承人的执念,他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把好东西都给儿子,明明是为了臭小子着想,小白眼狼却来教育他。
他这个皇阿玛还有没有一点儿威严了!
“放肆,皇子不许私自结交大臣的规矩都忘了?还敢在朕面前大言不惭拉拢大臣!”胤禛拍了两下桌子,看着好像很生气。
可惜只从他拍桌子的‘砰砰’声中,弘书就能听出来他是在假生气呢,大概是觉得自己那话说的有点掉他面子。不过阿玛嘛,假生气他也得陪着演啊:“是是,儿臣放肆,儿臣知罪,儿臣这就回毓庆宫面壁思过。”
脚底跟抹了油一样溜了。
“臭小子,跑的还挺快。”胤禛轻骂道。
苏培盛看他心情不错,大胆打趣:“皇上息怒,奴才这就去叫人去把太子殿下‘请’回来。”
胤禛横了他一眼:“怎么,太子最近给你送狗胆吃了?”
苏培盛笑眯眯地道:“殿下宅心仁厚,连百福生病都心疼的紧,哪会忍心让人杀狗。”
百福和造化,是胤禛在当亲王时就养的狗,年纪比弘书还大,如今也快到了寿终正寝的年纪,时不时会生上一场病,不仅胤禛心疼,弘书也对这两个看着他长大的小伙伴关心的紧。
提起爱犬,胤禛叹口气:“马上又要过年了,给造办处说,今年给百福和造化多做两身新衣裳。”
苏培盛觉得自己最近有点大意了,怎么能这时候提起百福呢,心中暗暗警醒,嘴上也没忘了应话:“是。”
心情一低落,胤禛就想起不高兴的事:“吴书来审的怎么样了。”
万寿节前,守在第日寺的粘杆处侍卫来报,吴书来乔装打扮躲在富察氏派去看望弘历的下人里混进了第日寺,见到了已经中风的弘历,在离开时才被发现。
苏培盛心中一紧,头垂得低低的:“吴书来坚持称他只是担心主子,才找机会混进去看望,并没有别的筹谋。”
上首沉默了一会儿,才传来胤禛的轻哼声:“仁照已经觉醒宿慧,如今身体承受不住灵慧的冲击,说不得就是因为尘缘还未彻底斩断的缘故,你遣人去告诉老四家的,往后只管用心照顾永璜,无需操心其他。”
“嗻。”
景园,送走来传话的天使,富察氏怔怔在原地站了半响,还是高氏找过来才惊醒她。
“福晋,怎么在外面站着,可是出什么事了?”高氏问道,心下有些忐忑,她们现在这一屋子孤儿寡母,可真是受不起任何风浪了。
富察氏扯开微笑,摇了摇头:“无事,永璜不是闹着不想待在屋子里吗,我就试试在外面待久了会不会有问题。”
高氏松了口气,说起永璜的语气又宠溺又抱怨:“您也太宠他了,他如今也有两岁了,可不能再惯着。”
富察氏不置可否,她固然是宠着永璜的,但这园子里的女人哪一个又不宠呢,毕竟肉眼可见的,她们这群仁照法师的前妻妾们,余生都只能守着一个永璜过活了。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大家全心全意只为了一个孩子好,彼此之间倒是好相处许多,要是能这样一直过下去,未来,倒也没有那么可怕。
弘书并没有特意去关注第日寺的消息,也没有往他阿玛的粘杆处里安插人手,不过有了更高的身份之后,这些消息总有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