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30-24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弘书给出的理由是:“鄂罗斯对西征战擢取了大量好处,最近边境恐会有异动。”

    一听是这个老对手,蒙古王公们顿时同仇敌忾起来,自从朝廷在这里建立了去病城以来,他们的日子不知好过了多少,即便是身在草原也能第一时间享受到京城流行的东西。

    但日子好过了就会引来豺狼,虽然大清和鄂罗斯官方达成了友好贸易的协议,但民间可不管你这些,鄂罗斯的边民眼见蒙古人吃好喝好,哪能乖乖蹲在另一边流口水,好东西自然是要抢回来的。

    所以这些年,边境上没少发生冲突,虽然都是小规模的,但作为被抢的一方,这口气很难咽下去。

    只是去病城建立后,虽然给他们带来好处,对他们的管制和压制却也更重了,考虑到两国交往,不允许他们擅自动手,避免发动大规模的冲突,免得一不小心冲突扩大,最后变成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当然他们实际上也不敢发生大规模冲突,蒙古王公们心里有数,大清和鄂罗斯真的打起来,对他们没什么好处。战争会破坏他们的家园,还会持续不断吞噬他们部落的人口,朝廷的大军长期驻扎在这里,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利,最后他们只会沦落到跟南边那些土司一样的下场。

    于是积极响应弘书的巡边计划。

    抵达去病城的时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 230-240(第3/16页)

    ,这里的人们已经穿起了棉袄,冰冷的温度并没有影响城内火热的气氛,阿桂稀奇的到处看:“好多洋鬼子!”

    “这么惊讶,在京城又不是没有见过外国人。”弘书道。

    “但是没有这里多啊!这街上得有一半的人都是鄂罗斯人吧。”阿桂感叹道,“感觉像是出了大清一样。”

    现任去病城知府陈宏谋笑道:“这还算少的,等每个月大集开的时候,洋鬼子会更多。”

    亲眼看了看民生,弘书对陈宏谋这个知府相当满意。

    陈宏谋并不是他的人,而是雍正元年的进士,是从扬州知府调任过来的,看着从富庶之地调任苦寒之地,像是变相贬谪。但其实懂的人都知道,去病城知府比扬州知府有权多了,因为它同时还握着节制外蒙四部之权,又承担着与鄂罗斯贸易之责,遇突发情况有临阵决断、征外蒙四部作战之权,权利大了去了。

    前途更是可期,前任去病城知府尹继善如今已经官至两江总督、挂着刑部尚书衔了。

    回到知府衙门,挥退其他人,弘书和陈宏谋谈起外蒙四部和鄂罗斯。

    “车臣汗部目前内部争斗的厉害,车布登班珠尔被免以后,上位的是乌默客从弟垂扎布,但他压不住衮臣一系的人,没什么威信,而且上位才一年,就遭遇过几次刺杀……”

    “土谢图汗部和赛音诺颜部都才换了大汗,不过属于和平交接,目前内部政权还算稳定。土谢图汗部原来应该是有些小心思的,不过自从朝廷割其西部二十一旗新设赛音诺颜部后,土谢图汗部的精力大半都转到了赛音诺颜部身上,两方小冲突不断,目前还能控制住……”

    “札萨克图汗部的大汗一直没变,倒是最稳定的一个,日常对于臣为难的事情也颇为支持。”

    “至于鄂罗斯,接到朝廷送过来的信后,臣就联络钉子打听他们内部的情况,在您抵达之前,刚好有一批犯人才从圣彼得堡流放过来,其中有不少大贵族和高官。臣使人花钱从他们嘴里撬出了些消息,他们的女皇独裁,重用类似东厂的特务机构,着力打击旧都莫斯科的贵族势力,登基四年以来频繁对外用兵,今年闪击波兰的格但斯克城是其登基以来的最大军事行动,获取胜利后激发了这位女皇的意志,有意与奥地利在下半年对奥斯曼帝国用兵。听说是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常年在鄂罗斯边界侵扰,此次出兵一是为了威慑两国,二是想要在黑海夺取一个出海口,以发展贸易。”

    “这次被流放的这些人,就是因为反对短时间内连续对外用兵才被捏造罪名流放的,他们走的时候是6月,与波兰的战争刚刚结束,现在也不知道鄂罗斯和奥斯曼打起来了没有。”

    陈宏谋摇头叹气:“去病城和圣彼得堡离的还是太远了。”

    听到闪击波兰忍住没笑的弘书,终于忍俊不禁,调侃道:“陈知府还想将去病城设到哪里去,莫斯科?”

    陈宏谋也笑:“固所愿也。”

    笑过,继续说正事,弘书若有所思道:“陈知府认为,鄂罗斯短期内不会对咱们动兵。”

    陈宏谋点点头:“对鄂罗斯来说,明显在欧罗巴那边的利益更大,东边苦寒、距离远不说,还有咱们大清,他们在先帝手上吃过败仗,国内对战争形式不会乐观。”

    弘书认同他的观点,不仅是有历史作为参考,更多的也却如陈宏谋所说,鄂罗斯在东边没有太多利益可得,在两国建立起贸易渠道后,战争能带来的好处已经微乎其微。

    除非以后,东边发现了丰富的资源,或者大清变的富饶却羸弱。

    现在,大清还强盛,工业革命还未发生,东西伯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深埋地底不见天日,鄂罗斯并不太重视这块土地。

    ——真是把东西伯利亚抢过来的好时候!

    弘书再一次心痒痒,但想想连士兵全日制训练都支撑不起的军费,还是将心痒压下。

    赚钱,先赚钱。

    “这几年的贸易情况如何?”

    ……

    与陈宏谋密聊几日,弘书对去病城这几年的贸易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之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并承诺回去后会为去病城宣传移民政策,争取更多百姓自愿迁移过来。

    “不行的话,多流放点犯人过来也行。”临走时,陈宏谋看着弘书诚恳的说道。

    弘书失笑:“好。”

    最后看了一眼前世的贝加尔湖、今生的冠军湖,弘书翻身上马、扬鞭发令:“出发!”

    草原、草原,还是草原,从青绿走到枯黄,弘书终于按照规划的路线,抵达了归化城,来到了公主府。

    恪靖向他行礼:“见过太子……”

    不等她话说完,弘书就亲自将她扶了起来:“恪靖姑姑不必多礼,姑姑是长辈,该侄儿向您行礼才是。”

    恪靖今年五十六了,或许是草原苦寒,或许是早些年调和漠南、漠北耗了太多心力,她看起来不太像是养尊处优的样子,反倒透着些疲惫。

    恪靖微笑:“君臣有别。”

    弘书扶着她坐下:“咱们今日只论亲情,不论其他。况且,恪靖姑姑为了大清镇守归化城几十年,劳苦功高,侄儿尊重您也是应该的。”

    恪靖的微笑浅淡:“臣妾不过一届妇人,哪有什么功劳苦劳,做的那些事不过是思念家乡,让自己过得舒心些罢了。”

    弘书知道,康熙当初的做法还是伤到了恪靖,所以现在面对代表着皇权的他,恪靖不愿亲近也是正常的。

    他也不愿强迫人,不过还是表达自己的善意:“马上就要过年了,侄儿这次过来,也是想接恪靖姑姑归宁,回去见一见家乡风景。”

    恪靖难得的走了神,不知想到了什么,片刻后才回神道:“年纪大了,神思不属,殿下莫怪。”

    弘书摇头表示不介意。

    “回京啊。”恪靖悠悠叹息,“多谢殿下好心,不过老身在归化城已经待了几十年,早已习惯了这边的气候,回去恐怕不适应。老身如今的身体,也经不起长途奔波和水土不服了。”

    对家乡水土不服,说起来怎么会不难过呢。

    离开公主府时,弘书坚持给这位功勋卓著的公主行了一礼,感谢她巩固了清朝大一统的版图,促进了蒙古各部与内地的文化、经济交流发展。

    在归化城滞留了两天,将这座城的情况摸的差不多后,弘书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启程,回京。

    第233章

    赶在过年前,回到了京城。

    京城在下雪。

    看到巍峨的城墙,弘书呼出一口白气,笑的眼睛眯起来:“终于回家了。”

    阿桂嗷嗷叫:“我要洗澡!洗澡!身上都长虱子了!”

    弘书微囧,他差点也长了……这很正常的!现在是古代,又是大冬天,行军在外,大家连喝的热水都有数,哪有条件给他洗澡!他可是要与士兵同吃同睡的,一个人洗澡算怎么回事!

    “咳咳,好了。”弘书威严地点了几个人的名儿,“尔等同我入宫面圣,其他人将巡捕营和八旗各带回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 230-240(第4/16页)

    ,等候旨意。”

    “阿桂,你们各回各家。”

    “是!”

    在城外的驿站洗漱一番换好衣服,弘书才和岳钟琪等人入宫面圣。

    “宣太子、步军统领……等觐见!”

    弘书站于首位,带着其他人走进养心殿:“儿臣参见皇阿玛。”

    “臣等参见皇上。”

    “平身。”

    站起身,弘书抬头向阿玛看去,见老头儿也在关切的看着他,正经的表情一下没了,调皮的眨了眨眼睛。

    胤禛横了他一眼,臭小子,刚想说出去一趟成熟稳重了不少,立马就没个正型,真是夸不了一点儿。

    不过,瞧着怎么又瘦了。

    “诸位爱卿辛苦了。”

    “为皇上办事,不辛苦。”

    君臣来回寒暄一番,终于君王表示给尔等放几天假,好好回去过个年,有啥年后再说。

    臣子们感恩戴德,再预祝一番君王新年快乐,才麻溜的溜了。

    没看人家父子一直两两相望吗,赶紧的别在这碍事了。

    人一走,胤禛就招手道:“过来。”

    “阿玛。”弘书笑容大大,“想我了没。”

    胤禛懒得理他,握着他胳膊攥了攥,道:“瘦了,你额娘看见该心疼了。”

    弘书死皮赖脸:“额娘心疼,您就不心疼嘛?”

    胤禛拍了拍他,表情淡淡:“男子汉大丈夫,这些都是该经历的,心疼什么。”

    弘书撇嘴,偷偷用阿玛能听到的声音嘀咕:“嘴硬。”

    胤禛假装没听到,吩咐苏培盛:“摆膳吧。”

    一桌子全是弘书爱吃的。

    弘书欢呼:“阿玛真好!”

    胤禛威严:“才回来,不许多吃,免得肠胃不适。”

    弘书才不管他,吃了个尽兴,然后腆着肚子在胤禛谴责的目光下瘫在罗汉榻上,说起这一路的见闻。

    胤禛认真听着,不时提问一二,直到弘书说起请恪靖回京归宁,默了默才道:“朕会下旨,明岁允所有和亲蒙古的公主回京归宁。”

    说完了,弘书爬起来:“我去看看额娘。”

    “去吧。”

    永寿宫,所有人都在等着,弘书还没走到宫门口,守门的宫人就已经大声通报了。

    “儿臣参见皇额娘。”

    “快起来,快过来,快让额娘看看。”乌拉那拉氏拉着弘书不松手,将他胳膊和后背都摸了一遍,心疼道,“瘦多了,背上都能摸到骨头了。”

    弘书露出白牙:“掉的是肥肉,其实长肌肉了。”他隆起肱二头肌,炫耀道,“额娘,你摸,是不是更粗更硬了?儿子现在能拉开五力弓了!”

    然后小声蛐蛐:“阿玛才能拉开四力半呢。”

    乌拉那拉氏的伤感一下被毁了大半,无奈的拍了他一下:“不许胡说。”

    弘书嘿嘿偎在她身边:“额娘,你有没有想我?”

    “多大了,不害臊。”乌拉那拉氏嗔了他一眼,“快和额娘说说这一路上过得怎么样。”

    弘书当然是捡好的说,说木兰围场的美景,说太孙的悠闲,说去病城的热闹,说冠军湖的梦幻,说草原的辽阔,说……

    乌拉那拉氏始终含笑听着,没有询问,只偶尔赞叹一两句。

    弘书说完,意犹未尽的道:“额娘,等路修的更好些,到时候带你也去看看。”

    乌拉那拉氏含笑答应。

    母子俩此时谁也不去想,乌拉那拉氏的病还能撑几年。

    乌拉那拉氏抚了抚他的背:“额娘也跟你说说京城的事。”

    弘书在木兰围场捉的大雁送回来后,允祥就带着大雁和礼物前往岳府行了纳采礼,岳家回了岳湘亲手做的鞋袜、抹额、方巾等物。纳采当日,许多百姓围观,允祥和岳家分别散了铜钱给围观百姓,请大家沾喜气,这一事还上了《京城周报》的头条。

    弘昼的嫡福晋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