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她的1979 > 正文 30-40

正文 30-4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r />     陈兰君提起笔,“刷刷刷”就写,这些对她来说难度不大。等作文写完,她检查了两遍前面的题目, 提示铃却还没响。这时候的教室里没有挂钟, 全凭铃声提醒,也不知道还有多久才结束, 她索性又检查了一遍。

    等到终考铃响起,卷子交上去,原本寂静的考生立刻迸发出各种声音。

    有人抱怨作文题给的小故事看不懂, 也有人烦恼考试时间没把握好, 作文没结好尾的。

    “都怪我家不肯给我买块手表,”那个同学大声抱怨,“弄得我都不知道时间。”

    陈兰君瞥了眼自己空荡荡的手腕, 心想有块手表确实方便些,不然连时间都无法准确掌控。只是现在一只手表太贵了, 最便宜的少说也要一百六七, 重生之前陈兰君自己就倒腾过手表,看现在的手表价格, 就跟后来拿着千把块小灵通的人回望上万块的大哥大一样,觉得有些不值,所以一直没买。

    接下来的考试科目,她都答得很顺利,几乎每一门答完了还有剩余时间。难度比较大的还是数学,卷子一发下来,就有考生叹气。

    第一题超出了当时许多学生的学习范围,要按照要求,做因式分解。

    陈兰君一看倒是乐了,她原本卖的那个复习资料,专门讲了这类题型。后来学校发了笔“财”,印出复习大纲时,也“借鉴”了这一点,所以县一中的同学大多做过类似题型。

    果然,考场中几个县一中的同学微微笑,和其他学生的神情迥异。

    考试一共持续了三天,将最后一门考卷交上,陈兰君松了一口气。

    就凭她的答题情况,考上明德大学应该是稳了。

    考生们或兴奋或落寞,纷纷收拾好纸笔,走出考室。一些中年考生动作更快,想来是家里有事要做。

    坐在陈兰君前面的就是一个中年大姐,一考完试,立刻把东西收拾好,因动作急,一支笔掉在地上,咕噜噜滚到陈兰君脚边。

    陈兰君弯腰捡起笔,递给大姐:“着急回去?”

    “谢谢,确实着急。”大姐无奈地微笑,“我带小女儿来高考的,孩子暂时放在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那里,我得赶过去看看。”

    食堂工作人员?陈兰君问:“是葛大伯那里?”

    “是,就是那里。”

    陈兰君好奇,跟着大姐一路往葛大伯那里去,进门一看,果然有两三个孩子在。葛大伯手里还抱着一个小孩,哭得正厉害。

    大姐心疼道:“别哭,妈来了。”说着就把孩子接过来哄。

    葛大伯如释重负,“幸亏考完了。”

    陈兰君笑着说:“大伯今天兼职保育员?”

    “有什么办法,”葛大伯笑着摇摇头,“能帮一下就帮一下,她们这些考生,家里人没空看孩子,只能把孩子带过来了。”

    说话间,又匆匆跑过来一个考生,对着葛大伯千恩万谢的。

    “实在多谢,孩子爸爸今天也高考,在另一个考场,挺远的,我只能把他带来。多谢你照看。”

    “没事,考试要紧。”

    葛大伯转头,向陈兰君感慨说:“都不容易,前年刚恢复高考的时候,还有个年轻妈妈抱着没断奶的孩子来考试的,我只得硬着头皮照顾,熬点米汤喂。欸,我炉子上还有米汤呢,你吃点吧!考那么久,肚子早空空的了。”

    “不用麻烦,”陈兰君忙说,“和同学约了等下一起吃饭,我就过来看看。”

    同葛大伯道别后,她转身向外走去。

    考试前就和曹红药她们约好的,考完之后在学校前边的第二国营饭店见面。

    因为耽搁了一下,陈兰君是最晚到的,小年一见她就起哄说:“来最晚的请喝汽水。”

    “行。”陈兰君很痛快地给每人点了一瓶玻璃瓶汽水,开瓶器一起,噗呲噗呲直冒泡。

    “敬高考——干杯——”

    “干杯!”

    几支橙色玻璃汽水碰撞在一起,很有夏天的感觉。

    陈兰君骑车骑得急,猛灌了两口汽水,凉气压过暑气,整个人都很畅快。

    刘黎笑着问:“考得怎么样?”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她的1979》30-40

    “还行。”

    “我刚才和曹红药对答案呢,数学最后一题你是什么答案来着?”

    “诶诶诶,我不对答案的。”

    陈兰君故意堵着两只耳朵,以表达自己的态度。

    “你这人……”

    “行啦,”曹红药笑着说,“那就不对,反正兰姐肯定没问题。你是填的明德大学吗?”

    “对!”陈兰君点点头。

    刘黎勾住她的肩膀,大笑道:“行啊,我俩肯定继续大学同学没跑了。你和小年就去北方吧。”

    “燕京是北方,我填的沪城怎么也成北方了?”小年反驳说。

    “无所谓啦,岭南往上都是北方。”

    大家一边谈天,一边吃菜喝汽水,走出国营饭店时已是漫天霞光。迎面有暖暖的晚风吹来,刘黎被这风提醒,说:“对了,前些天我又听了一首好歌,正合此情此景,我唱给你们听。”

    她清了清嗓子,唱到“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1980年最红的一首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陈兰君也开口唱:“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

    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

    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的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

    八十年后的新一辈在宿舍睡了最后一晚,各自奔东西。

    陈兰君踩着自行车,悠悠然然往家的方向。天气很好,云飘得很低,仿佛一伸手就能碰到,一路都有知了在叫。

    “妈,我回来了!”

    她话音刚落,在门口守了许久的郑梅探了个脑袋出来,看了看。确认陈兰君脸带笑意,而不是去年这时候的一脸阴沉,郑梅抿了抿唇,说:“回来了就行,老陈,把井里的西瓜拉上来。”

    井里吊了一整夜的绿皮西瓜,拉上来,用刀一剖,西瓜的清香与凉意扑面而来。

    陈志生拣西瓜中间最红的部分切了一块,递给陈兰君。

    陈兰君捧着瓜,咬了一大口,看看左右:“小妹呢?”

    “还没放假呢,她学校不是考场,还要一个礼拜才暑假。”

    郑梅拿了把大蒲扇,一脸骄傲地看着自己的二女儿:“怎么样,考得还行?”

    “不错。”

    郑梅就笑:“你这丫头说不错,那一定是很好了。”

    “总是有学校念的。”

    “那就好,你也可以歇歇。”

    晚饭极其丰盛,陈兰君往桌前一坐,都有些惊着了。一条清蒸鱼、一碗粉蒸肉,一份荷叶鸡,还有一盆莲藕排骨汤外加炒青菜。

    “哇,伙食这么好。”

    “双喜临门,当然好啦。”陈志生一边倒甜酒,一边笑着说。

    “我高考结束算是一喜,还有一喜呢?”陈兰君问。

    陈志生指着郑梅说:“喏,本村的村长就坐在你面前。”

    郑梅“啧”了一声,难得有些扭捏:“诶呀,说得跟什么样的。”

    陈兰君笑着去抱她:“好哦,我现在是村长的女儿,哈哈。”

    “什么呀,”郑梅笑着说,“反正有一样好处,你可以不用担心家里了。”

    郑梅握握她的手:“这些天你忙着复习,都没休息好!现在好了,舒舒服服在家里睡上半个月,等通知书下来,妈给你摆酒。”

    陈兰君但笑不语,去拿了米酒来,说:“来,妈妈、爸爸,我敬你们。”

    吃吃喝喝、说说笑笑,陈兰君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我打算歇两天,到鹏程市去,看看之前和你们说过的那个朋友阿晶。”

    陈志生皱一皱眉:“二妹,现在不需要你再努力挣钱了,爸爸妈妈给你准备了的。”

    “倒也不只是为了挣钱,”陈兰君说,“我也想去那里看看。”

    “你还要等放榜呢。”

    “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就是守着也无用。”

    陈志生没什么话好讲,只去看老婆。

    郑梅拧着眉毛,思考了片刻。

    二妹是她生的,她心里清楚,这就是一只关不住的鸟。虽然表面上十分随和,但倘若她真的下定了决心,是一定会排除万难做事的。上一次也是,她试图把人锁住,结果二妹还是跑了,跑得还挺利索。

    她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害怕这丫头出点什么事,立刻跑到县里,给沈牡丹拍电报。

    一直等到接收到沈牡丹“接到兰,安”的回信,郑梅才算睡了个安稳觉。

    要是不答应,鬼知道这小祖宗又会闹出什么名堂。算了算了,这丫头这么聪明、又这么机灵,真想去看看,那就去看看。

    想到这里,郑梅点了点头:“行,就当去那里旅游。只是要注意安全。”

    “这个当然,我打算叫上表哥陪我去。”陈兰君说。

    “那就好,也有个照应,”郑梅说,“赵宏长那么高,往那一站能吓住人,不错的。”

    陈兰君看爸妈的态度没有特别反对,犹豫了片刻,还是开了口:“其实,除了阿晶,我去那里还想见一个人。”

    郑梅和陈志生彼此对视一眼。

    然后,听见他们的二女儿轻飘飘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其实,大姐姐没有死,对不对?”

    第36章

    很长一段时间内, 这个名字是全家的禁忌。

    可在此之前,陈家的大女儿陈凤君,是全家的骄傲。

    这一家三个女儿, 模样都不差,兰君清丽、竹君娇憨, 而凤君的美则很大气,睫毛既长又密, 在一双大眼睛上投下阴影, 鹅蛋脸上时时有笑意。

    陈兰君记得,小的时候,姐姐带她出去,去前边村头晒谷场看电影。不用提前去, 也可以不带小板凳, 散着一双手慢悠悠走过去,一准遇上许多好心人, 小哥哥贡献占好的前排的座位,奶奶笑着抓一把炒米或南瓜子,硬要塞到姐姐手里, 就是来凑热闹的一只大黄狗, 也会在人群里转来转去,最后卧在姐姐脚边,尾巴轻轻扫过她的裤腿。

    可是任谁都有烦心事, 有一年,姐姐陪爸爸去公社粮站上交公粮, 很不凑巧遇上了一个干部家的儿子, 那人的年纪足足比姐姐大了有十岁,人也有她两个宽, 竟然想要上门说亲。

    姐姐一听,变了脸色,原本就白皙的一张鹅蛋脸更白了。

    瞧见大女儿这般神色,郑梅和陈志生当即就拒绝了,然而这一拒绝,就给家里无端多了许多麻烦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她的1979》30-40

    事。去交公粮,工作人员扫了一眼陈志生,说:“没看见我现在忙着呢?到那边等去。”

    陈志生就等,一直从上午等到日色变为橙红,工作人员才懒懒出来,说:“下班了,明天再来。”

    两担这样重的粮食,在乡间小路上挑来挑去难道好玩吗?陈志生只好在外头随便找了个地方歇一夜,第二天早早地就过来。

    “又是你,等等吧,上面忽然有事要处理。”

    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轮到了陈志生。

    工作人员随意翻了翻,说:“你这米质量不好,有大半是不算数的。”

    “怎么会呢?”陈志生急了,“我这空谷壳都没有多少,绝对符合标准的。”

    那人一句话给顶了回去:“标准是你说了算?”

    这样的事,不仅发生了一次,甚至大队里莫名其妙就要翻旧账,把陈志生地主家儿子的事拿出来,训斥了两回,要陈志生和郑梅额外去做清淤的工作,好好改造改造思想。

    姐姐都快要哭了:“实在不行,我……”

    郑梅拦着她的嘴,目光很坚定:“不可以。”

    外头下着大雨,天阴沉沉的,即使是白日,也如同夜一般的黑,郑梅和陈志生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提着锄头、簸箕就出了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