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sp;真是世事奇妙啊。

    在一旁的朱棣忍不住道: “父皇,南北都位于大明的统御之下,对任何一方抱有偏见,都容易形成争斗,反倒容易让外敌趁虚而入。

    他一向在北方防守,对北人倒无偏见。

    朱元璋老脸一红,清了清嗓子,又欣慰的看着他: 朕知道了。

    哎,其实老四也挺好的。

    汉朝,

    刘彻觉得自己的膝盖上也中了一箭。

    毕竟,他也有着一些地域歧视,比如觉得齐鲁之地出孝子,燕赵之地出反贼。刘彻委屈,燕赵之地的确出反贼啊!臧荼、卢绾、陈豨这些都是燕赵人士!他就这么一说,也没有大范围的歧视,应该惹不来党争吧?唐朝。

    &#

    34;党争……李世民玩味的道。

    他对这个词也不怎么陌生。那些陇西贵族们,那些傲慢的世家们,哪个不是结成团?再远一点,东汉的党锢之祸更是前车之鉴。

    当一群人开始无视道理,无视正确与错误,只是为了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的时候,这个王朝就已经步入黄昏。

    不过,好在大唐目前情况不错,朝堂之上他还控得住场,没人敢生什么小心思。李世民打算日后好好的给李治上一课。

    【扯远了。】

    【总之,在宋哲宗登基后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中,改道的东流派还是胜利了!】

    【咱也不知道为啥,可能辽国的威胁比洪水还要更可怕吧。毕竟,对于这些权贵们来说,洪水淹不到他们,但辽军若是北下,是真的能威胁到他们。】

    【哲宗也更倾向于让黄河改道东流。】

    【于是,北宋又双最开始轰轰烈烈的折腾黄河了!】

    无数的民夫扛着沙石在新修河堤。

    私底下也窃窃私语: 你说这次的河堤管不管用啊?

    回话的人愁眉苦脸: 谁知道呢,只希望不要再来一次洪水吧。

    【这次坚持了五年,五年后,新建的堤坝再一次决口,黄河不管不顾的重新向北流了。】

    【这一次的洪水,比前两次还要厉害。】【据记载,建在山顶的庙都被淹没了。】

    洪水极高,带起黄色滔天的巨浪。

    百姓们背着行囊四处逃难。

    到处都是断木和浮尸,有牲畜,也有人,甚至还有原本生活在深山中的野兽。这次,连高山都无法幸免,眼看着洪水逐渐没过山顶。原本的城镇、山峰逐渐成为了一汪黄色的湖泊。【黄河被折腾了那么几回,也来脾气了。不让我从天津走,我还非得就从天津走!】

    【结果,搞了这么七八十年,黄河最后还是朝着北宋君臣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那条路走了,从天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20-130

    津入海,到了辽国境内。】

    【傻眼!】

    【而北宋河北、山东、苏北这一片,本来是重要的农业和生产区,财税膏腴之地,经过这么几十年三番四次的折腾,直接被折腾废了。】

    原本的农田变成了沼泽,山林也皆

    尽被毁。

    有人收拾起行襄开始离开家门: “如今十里八乡都贫困不堪,孩儿欲去南边讨生活。请二老放心,等我在南边儿安顿下来,定会立刻将您二位接过去。

    垂泪与家人告别后,青年和乡邻一起踏上谋生之路。途经之处,乡村被废弃,城池变得破败。

    这片土地,繁华已经不再,只剩下这几十年来洪水留下的沧桑与颓废。

    【国力遭到了重创,又不抓紧军备,光顾着折腾黄河去了,还想要打赢外敌?】【做梦吧!】

    ……

    看到这里,所有的人几乎都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总算是结束了。

    真是担心北宋这些不靠谱的人还能再折腾出什么花样来。前面几代生活在和平盛世的百姓们忍不住唏嘘:

    太惨了!

    北宋的老乡们实在是太惨了!“是啊,还好我们生活在大唐。”

    大唐也可以替换成大汉、大秦。

    虽然现在小老百姓们的日子也不能说有多好,但最起码不用担心上头的人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将你旁边的那条大河改个流向啊。

    好不容易安稳了,结果洪灾来了,又安稳了,洪灾又来了。

    好家伙!

    搁这儿玩什么循环呢?宋朝相关的皇帝和官员们,一个个如丧考妣。

    得,这会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干了什么事了,这简直是诛心呐!

    大人!

    文彦博家中本来宴客,仙画一来,他索性往后一倒,昏了过去。

    管家和心腹大惊失色的上来,却发现他的手在袖子中点了几下,立刻就明白过了,自家老爷是装昏呢。

    也是,不然这个场面无法下台。

    总之,闹了一晚后,文彦博决定,还是赶紧辞官吧。朝堂,怕是混不下去了!

    想到这里,这才真正的吐出两口血来。

    …

    【这场旷日持久的闹剧,因为李垂而起。他也被冠上了“文章灭国”的称号。】

    【而且,一灭灭三朝。】

    【接下来的金和元,都在治理黄河以及收拾这片

    烂摊子上花了大量的心血,焦头烂额,不得不大量征调民夫去治河。根据史料推算,金朝征调的民夫基本是当时全国大半的壮年劳力。】

    【元朝同样,民夫们过得太苦了,又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导河形胜书》,堪称“灭国神器”!】

    【李垂其人,恐怖如斯!】

    明朝。

    朱元璋破口大骂: “什么狗屁不通的《导河形胜书》!拿去当草纸朕都嫌他不够格,也就北宋那些雾种们会信!

    朱元璋气啊!

    要不是李垂搞出这么个东西,现在的黄河也不至于变成这个样子。别说金国和元朝在收拾烂摊子,连他大明都还在继续给他收拾烂摊子!每年为了治河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他恨恨道: “要是这李垂在我大明,朕一定会将他的皮给剐了。”

    嘉靖朝。

    黄河边的潘季驯也很气愤。

    只是他骂人显然没有自家先帝陛下来得顺溜,刚想发表点什么感想,就听到仙画中提起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明朝的潘季驯活在那个年代,恐怕会痛心疾首的跑出来说: “黄河不是这么治的啊!”】【说到潘季驯,那就要提一下这两千多年来,咱们华夏历史上出的一些治黄专家。】

    【西汉的贾让,有史以来第一位对治理黄河提出了全面方略的人,东汉的王景,治理的黄河坚持了七八百年,一直到北宋。】

    【还有元朝的贾鲁,率17万军民治理黄河水患,他疏通的河流被后世称为“贾鲁河”。】【明朝的潘季驯,清朝的靳辅、陈潢、栗毓美等,都是治河名臣。】【而潘季驯,更是被称为“千古治黄第一人”!】

    从贾让到王景,再到后面提出来的这些历史治黄专家们的画像依次出现在天幕上。然后镜头一转,来到了明朝。

    黄河洪水滔天,已经接连下了好多天的雨,上游的洪水—浪接—浪的往下游涌来。连熟悉水性的本地人都不敢接近岸边。

    但潘季驯却执意要乘船前往河心观测。

    仆从和下面的官员们苦苦劝他: 潘大人,现在浪高风急,您何必急于一时,等洪水过去了再下河也可以啊。

    潘季驯道: “恰恰就是因为现在是洪水,难得遇到的好时候可以近距离

    的观测黄河洪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可是一手的数据!

    最后,头发花白的他愣是下了河,在洪水中镇定的读取着自己要的各项数据。

    【“束水攻沙”就是潘季驯提出来的。】

    【所谓的“束水攻沙”,就是以河治河,加大水流的湍急程度,让黄河水自己将河中的泥沙冲下去。】

    【他认为因为黄河在下游容易发生堵塞,就是因为下游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所以泥沙沉积。为此,潘季驯设计了一种河道模型。】

    潘季驯对着自己的助手们展示他所设计的堤坝。首先,我们在河道内里建设一种缕堤,这种堤更低矮,而且形如丝缕。

    这种缕堤像是横过来的非字,它延伸至河道内,收窄了河道,就让水的流速变急,这就是“束水”。

    水流变急了,沙子自然就冲下去了,这就是“攻沙”。

    缕堤低矮,容易溃泄,所以我们在它之外,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再修建一道遥堤。假使发生洪水,可约束洪水使之归槽。

    另外配套的还有在缕堤与遥堤之内的格堤和月堤。

    这些堤坝各有着不同的作用,他们配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用。【缕堤这个就很科学了,再讲深一点,这其实不就是物理中的流体力学吗?】………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怒气一下子就消散了。

    哎呀,居然是他大明的英才!

    可惜不是自己这一代的。

    没事,不管怎样,都是他大明的,朱元璋喜笑颜开。这种面子上获得的虚荣心,甚至还超过了得到了先进治河之法而生出的喜悦。

    最忙的可能是各朝代的治黄专家们和水利官员们了。

    都在紧锣密鼓的赶紧描摹下潘季驯的堤坝图和方案。

    北宋。

    王安石倏地转身,问身边的儿子,声音都难得急促了几分: “记下了没有?”

    小王连连点头,手都没停,头也没抬: “记下了,父亲。”

    他虽然犟,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20-130

    但是连仙画都认证过的方法,他肯定得听啊!嘉靖朝,黄河边。

    潘季驯的助手兴奋不已: “大人,这说的真的是您!”

    潘季驯也兴奋不已,和助手两眼相对,泪水涟涟: “这说明咱们研究出来的束水攻沙之术的确是有用的!

    这给他们节省了很多验证的过程。

    只要取得一些河道资料,基本就可以开工了。助手一愣,心生佩服也生出几分惭愧。

    他想的是大人可以青史留名,但大人心心念念想的却是这法子的确有用。或许,这就是大人能够做到青史留名的原因吧。

    【而且潘季驯还很重视堤坝的质量,主张合流但是又不反对有计划的进行分洪,治理的节奏掌握

    得非常好。】

    黄河的堤坝如火如荼的举行,潘季驯一向亲力亲为。他时常在各个工事之间巡视。

    这个沙不行,一定要实堤!他会亲自查看筑堤所用的沙石是否合格。铁面无私。

    四次治河之后,他将黄河下游三个省的堤坝全部连了起来,总算是结束了黄河忽东忽西,河道不定的局面。

    【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理论,也被后世奉为治河的金科玉律。】

    【不过,限于条件,他当时只治理了下游一带,对于泥沙来源的黄土高坡的中游却没顾得上,因此并没有彻底解决黄河的问题。】

    【1981年的时候,开封市龙亭东湖打算在湖中间修建一座亭子,就开始抽水清淤,结果发现了湖底明朝周王府的遗址,然后考古队员们肯定得来挖掘呀,结果挖啊挖,发现深处还叠着一座北宋皇宫的遗址。】

    【又挖呀挖,发现地下三到十二米的地方,还城摞城一样的埋着六座城,分别是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

    【可想而知,黄河溃堤的威力都多大,治黄专家们的压力有多大!】

    不同朝代的开封城的居民几乎都惊得跳了起来。实际的跳了起来。

    有胆子小的甚至爬到了椅子上,惊惧不已的看着地面: 妈呀,所以咱们脚下还有一座城?不,家人幽幽的道, 是两座城。不……

    不会闹鬼吧?有人牙齿都开始打冷战了。

    “瞎,仙画都说了,这世界上没有鬼。”

    更有胆子大的,独辟蹊径: “那咱们是不是可以挖到地底下那座城去?说不定还能挖出一些珍宝。

    一整座城呢!

    北宋,东京城。

    “我们还是跟着迁都去洛阳吧。”原本还在摇摆不定的人瞬间下定了主意。这也太吓人了,开封这千年来就是被淹的命运啊!就算是现在历史可能改变,但也挺可怕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