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一时间,愿意随着赵匡胤迁都的东京城居民人数大增!

    【要真正的彻底解决,或者说基本上彻底解决黄河灾患,那已经是咱们现在的事儿了!】

    【咱们采取的是综合治理。】

    【首先,灾患的根本其实就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那么,就先整治黄土高原。开展了许多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梯田,以及固沟保塬等工程。】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后,如今的黄土高原已经旧貌换新颜。很多地方都变得郁郁葱葱,植被覆盖率甚至达到了70%!】

    【有了植被的固定作用,黄土高坡表层的水土变得不再那么容易流失。仅庆阳市一个地区,黄河的年入流沙量就减少了7200万吨!】

    如沟壑一般总是带着某种让人觉得心酸的沉重气息的黄土高原,如今变了颜色。

    从空中看过去,它竟然是绿的。

    绿色的草、绿色的树,还有绿色的梯田。

    前后的卫星遥感图片对比更加明显,前一张是灰扑扑的黄,后一张就是充满了活力的绿。农民们接受采访的时候,脸上如黄土高坡一般的沟壑似乎也变得舒展了起来:

    这几年好啊,玉米都丰收了,我们家的梯田今年收成也不错。“气候都变得舒服了,而且风沙也没那么大了。”

    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但这次,它再也带不走已经被植物的根系紧紧纠缠固定住的泥沙。

    【另外,我们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许多座的水库,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主动控制洪水和泥沙的节奏,调节黄河的径流。】

    【龙羊峡、小浪底、三门峡……这些都是黄河重要的水库。】

    【汛期的时候,这些大容量的水库将洪水积蓄起来,减少下游的洪峰水量,等到了干枯季节的时候,再放水,缓解下游旱情。】

    【而且,黄河上的水库基本上都备有排沙孔道。】

    【黄河水在水库蓄积的时候,泥沙沉淀到底层,上层变清。因此水坝的上层是排水孔,下层是排沙孔。当下游泥沙过多的时候,那就中上游的水库排清水,用以稀释下游的泥沙含量。】

    【需要排沙的时候,水利部会调度中上游的几个水库一起,接力泄水,让水流变大变急,从而对下游的泥沙进行冲刷。】

    路小柒用了动画演示来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过程。

    单纯排水的时候,从水库中奔涌而出的浪是清澈的,正常的水。

    但排沙的时候,却是浑浊的黄色的浪。

    尤其是当几个水库一起联动排沙的时候,一股股的巨浪比万马奔腾的气势还要更加的磅礴,更加的壮观,

    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人,坐在操作室中来调控的。只是轻轻的几个按键,几段程序,就可以调动如此的伟力。

    【这就是黄河独有的调水调沙。】

    【这个原理其实也和潘季驯提出来的“束水攻沙”是一样的。所以,潘季驯被冠以“千古治黄第一人”,实至名归!】

    这竟然是黄土高原?嬴政惊讶的看着仙画中那一片绿。

    秦国久居关中,虽然现在这片不叫黄土高原,但是那特有的地貌一出来,嬴政就认出来,这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他曾经出巡到过那里。

    印象中就是满目的土色,以及漫天的风沙。没想到,那里居然还能变得如此绿意蛊然。

    西周开始其实也很注重种树,不种树的人死后连棺材都不给。但是显然,效果并不是很好。退耕还林,甚至是还草……赢政琢磨了一下,然后在心中无奈的摇头。

    在秦朝,最起码在他这一代是做不到的。

    大家巴不得开荒占有更多的土地来耕种,而且朝廷也必须鼓励这种行为。

    汉朝。

    汉武帝不解: “这可不是一日两日就可以做到的?如果前期没有产出,农人怎么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人又不是傻子,没有收获还不赶紧撤?后世的朝廷是用了什么魔法吗?

    明朝。

    潘季驯沉醉在了水库的知识讲解里。

    他之前就注意到了,这可是个好东西啊。而且居然只是在房间里按了几个按钮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20-130

    ,就可以让这么雄伟的大坝开始自动泄洪。

    真是神奇!

    助手忍不住问: 大人,这水库和大坝,我们可以建吗?

    潘季驯的激动之情迅速的冷却了下来,摇头道: “你看那大坝的石材,如此高大,得用多少巨石?

    恐怕秦始皇修长城也不过如此了。

    再说那退耕还林什么的,也不是现在可以想的。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甚至富裕无比的朝廷统一来调度才行

    现在嘛,潘季驯心中涌起苦涩。他打起精神: “不过小型的我们可以先尝试一下。”

    【黄河贯穿于华夏几千年历史,与天下兴衰息息相关。】

    【只希望之后,它作为母亲河的历史继续延续,而作为灾祸之河的历史却能够在咱们这里终结。】

    【最后一个话题,青藏高原和烟雨江南的联系、小冰河时期与改朝换代的关系。或者统一可以归纳为,因地理产生的气候对历史的影响。】

    【或许,我们要从全球季风、洋流和降雨开始讲起。】

    第123章 江山如此多娇

    江南多士族,多豪商。

    他们以自己的家乡为荣。

    当听到仙画说江南竟然还和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有关系的时候,一群人都傻了眼。

    咱们和那一片能有什么关系?谁知道呢,隔那么远。“那儿还是吐蕃吧?都不属于咱们的管辖范围,这也能扯上关系?”

    现在的青藏高原可不像后世,民族一家亲,还习惯去那边洗涤心灵,又有着绝美风景,在很多人心里是圣地一般的存在。

    可古代,那边还是蛮夷之地。

    因此,江南的士族与读书人们听了后直摇头,对此表示十分的不忿。倒是原本还在算着历法的各朝各代的星官们,精神开始抖擞了。

    要讲气候?

    那我可就不困了!

    一个个开始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仙画播出后,有人甚至研究出来了用石墨做的硬笔,当然了,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可以应急用,写起来飞快。

    现在的钦天监、司天台们可不单单是要观察星象,研究历法,还的观察天象,推导气候。什么时候会有洪涝、地震等等,都是要他们管的。

    一个部门把天文台、气象台和地震局的活儿全干了,可不容易!而且万一有个天灾没预测出来,那就是拿他们来顶锅。说起来,也是满脸泪。

    【洋流和季风、气候,这可以说是地理学科中最难的一部分。】

    【很多地理学博士甚至都还在研究“洋流”的这个概念。可想而知它的难度、可探究的深度以及重要性。】

    【这个地球上71%都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如此悬殊的对比,咱们生活在陆地上的人,又怎么可能不受海洋的影响呢?】

    【事实上,咱们赖以生存的气候,大部分正是由海洋来决定的。】路小柒放出全球平面地图以及在太空中拍摄的卫星地图。

    这次特意标注了四大洋和一些主要内海的位置。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浅海的海水如同玻璃,清澈见底,像是马尔代夫、斐济这样的海岛,更是水清沙白,美轮美奂。

    热带的海洋中,阳光直射进海底,可以看到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鱼儿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十分热闹。

    当大的鱼群经过时,如同海底的风暴。

    海豚在海边成群的跃起。

    鲨鱼的鱼鳍露出水面,开始对鱼群进行着绞杀。

    到了深海,开始变得寂静幽暗,蓝鲸拖着几十米长的身躯在静静地巡游。大王乌贼躲在暗处。

    海底的海沟、悬崖、火山等等更是绝境。风平浪静的时候,无数的船只在海面上航行。

    风暴起了,海浪翻涌,浪花高达十几米,似乎可以直接掀翻在海上航行的万吨巨轮。

    ……

    这些从各种BBC的自然纪录片里面截取下来的海底画面,让天幕下的老百姓们就像是看西洋景一样,看得一愣一愣的。

    小朋友们张开圆圆的嘴,发出各种惊叹声: “哇哦!”娘,这小鱼好漂亮啊。

    为什么咱们家的池塘里没有这么漂亮的鱼鱼?

    富商们一脸迷醉的看着那些漂亮的珊瑚,垂涎欲滴。

    要是能采到就好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当鲨鱼张着大嘴露出利齿游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忍不住身子往后一仰。

    当蓝鲸出现的时候,更是有读书人脱口而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鲲,这就是鲲!

    海边的渔村里。

    一位年老的渔民忽然激动的站了起来,对着自己的子孙们说: “这就是我和你们说过的大鱼!那么那么大!

    他年青的时候不小心划到深处,见到过,记忆了一辈子。但说给家人听的时候,他们却觉得自己是吹牛。

    这次总算是可以证明自己了。

    明朝,泉州。

    正要跟着海船第一次出海的人看到仙画中海上的巨浪后,忍不住舔了舔干燥的嘴巴,心生惧意。

    船东倒是很淡定: “出海就是这样的,运气不好就会遇到风暴,说不定就要葬身鱼腹。你们现在反悔也还来得及。

    有的人退出了。

    有的人却坚持要去: 富贵险中求,我去!风浪什么的,有待在家里没饭吃没衣服穿可怕吗?

    【洋流就是海洋影响气候的手段之一。】

    【洋流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海洋中的河流或者是海洋中的水流。四大洋中的海水,有一些会呈现有规律的流动。】

    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时候就能看到洋流在流动中所形成的漩涡,奇妙如同梵高的《星空》。实际上,这些漩涡的直径可达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全球洋流图非常复杂。

    路小柒只挑选了主要的洋流图,尤其是华夏周边的洋流图放在视频里。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存在温度差异,纬度越高越冷,越靠近赤道越暖和。那么打个比方,从北冰洋出来的洋流和从赤道出来的洋流,温度自然也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寒流和暖流之分。】

    【所以,洋流的全球运转,本质上也就是地球上一场轰轰烈烈的热量交换,调节南北的气温差别。】

    【暖流经过的地区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寒冷干燥。】

    【比如,纬度比黑龙江还要高的西欧,温度却要更加温暖,就是因为流经了这些地区的北大西洋暖流,让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不仅宜居,而且海港基本上都是不冻港。毛熊看了都要流泪。】

    【赤道地区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企鹅,也是因为流经它的秘鲁寒流。】冬季的同一天。

    黑龙江已经变成了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120-130

    白雪皑皑的一片,尤其是北方的山林,完全被冰雪覆盖。

    城市中的人们出行,也往往都是裹着厚实的羽绒服或者是皮草,帽子、围巾和手套全副武装,绝对不会把皮肤裸露在外。

    湖面和河面早已经结冰,查干湖一带已经开始准备冬捕。

    但在法国的巴黎,不怕冷的时尚女郎们依然穿着亲肤轻盈的羊绒以及修身的大衣。尤为不怕冷的,还可以只穿轻薄的丝袜甚至光腿走在大街上。

    【影响华夏最重要的洋流是日本暖流,也叫“黑潮”。因为它的颜色很深,和东海的海水颜色完全不同,远远的就能看到。】

    东部沿海再往外开一开,站在渔船上就可以肉眼看到远处的海水似乎变黑了。毫无过渡,一边是绿,一边是黑。这就是“黑潮”。

    汉朝。

    刘彻惋惜的道: 还以为后世也可以人为改变

    天气,看来是不要想了

    他原本想看到后世各种神鬼莫测的手段,比如让沙漠下雨,让寒冬消失什么的。没想到这气候却是海洋造成的。

    后世再厉害,也不可能翻江倒海吧?

    皇宫一侧的观象台上,西汉的星官们也都聚集于此。这里地势高,很适合用来看仙画。

    这天气的冷暖竟然和海水有关系。落下闳嘀咕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