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5-3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轼只用了三日便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最激动的要数惠州太守詹范,他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苏子瞻的诗文了啊!本以为这辈子无缘一见,没想到老天给他把苏子瞻本人送来了。当机立断,詹太守为苏轼安排好住处,就住惠州的驿馆合江楼!

    合江楼是官家用来招待朝廷命官的高级住所,按理来说苏轼这种贬官是不能住这里的,但是詹太守思来想去觉得实在不能委屈自己的偶像,管他呢,就住合江楼!

    一同用过晚宴后,苏轼看着眼前手足无措、欲言又止一脸局促的詹范,不解道:“詹太守,你可有什么难言之隐?”

    詹大人老脸一红,将这些天来一直没说的心声吐露:“那个苏学士,您能不能能不能给我写首诗?哦哦,不作诗也成,写幅字我也挺高兴的!”说罢又快速补充了一句:“最好能在这字后面写上您的名字,我想传给子孙。”

    天幕外的农妇点了点自家儿子的脑袋,当即教育道:“看到了没,好好读书吧,像这位苏学士一样,肚子里有才华走到哪里都能吃香的喝辣的!”

    天幕上的苏轼确实在吃香的喝辣的。

    惠州猪肉稀缺,羊肉又价格昂贵,苏轼买不起羊肉,但又实在馋得很,每日忍不住到羊肉摊子前晃悠。

    时值冬日,寒气虽不像北方那么刺骨,还是有点分量在的。苏轼跺了跺脚,哈出一口白气,望着羊肉摊子咽了咽口水。

    苏轼买不起,不敢和那些当官的争,但他通过多日观察,发现自己可以买那些别人不要的羊脊骨。回家将这些脊骨小心切开,里面的骨髓便会露出来,用热汤一煮,或者加上料酒腌制后烤着吃,都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为此,苏轼还专门写了信给弟弟炫耀:“子由你每日大口吃肉,想必一定吃不到这羊脊髓吧,可怜啊可怜!”

    【歌一曲:原来,苏东坡你才是羊蝎子这道菜的鼻祖!】

    【喵呜:我再次怀疑这个直播间是搞吃播的!】

    除了吃羊肉,苏轼还发现了岭南另一种别处绝对吃不到的美食——荔枝。

    因为路途遥远,荔枝保质期短,北方各地很难吃到新鲜的岭南荔枝。不然也不会有杜牧那句令人津津乐道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了。

    惠州当地便有正宗的荔枝园,成熟的荔枝果肉甜美鲜滑,直接从树上摘下来便可大快朵颐,苏轼日日奔向荔枝园,直言自己到了天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太好吃了太好吃了,老苏我这辈子不走了!

    【123:吃这么多不上火吗?我记得荔枝很上火的呀?】

    【喵呜:“荔枝狂人”苏东坡哈哈哈哈!】

    明意的声音出现:【荔枝确实很上火,所以老苏他,得了痔疮】

    远在眉州的青年苏轼一惊:什么?!这等私密事也要说?还面向整个大宋?

    天幕上的苏轼一脸痛苦,一整个坐立难安,某处火辣辣的刺痛让他提不起任何写诗的兴致。

    无奈之下老苏颠颠地跑到了医馆,虚心请教大夫:“可有什么医治的法子?缓解疼痛的法子也行。”

    奈何此地医术实在不发达,大夫直说让他忌嘴注意饮食。

    苏轼一张老脸皱成了苦瓜,言辞间还多有委屈:“不能享用美食,这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123:哈哈哈老苏提肛运动做起来啊!】

    【丐帮帮主:虽然此处不应该笑,但是哈哈哈!】

    看着自己在天上的窘态,青年苏轼已经生无可恋了,缺德,这神仙忒缺德了,这让他以后怎么见人?

    这个时候,老爹和弟弟一齐看向了他,关切询问:“你现在没这个烦恼吧?”

    苏轼崩溃:天呐!以后不会每一个朋友都来关心他的痔疮吧!

    然而天幕还在无情地继续

    对于一个极有天赋的美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5-30

    食家来言,忌口这种事真的太难了,苏轼只能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疼痛。

    于是他给表哥程之才写信:哥,跟你说件事,你不要往外说,我最近一直在犯痔疾,最近一首诗也没写,太疼了。

    过了段日子继续写:老弟我其他照常,就是痔疮很痛苦,因此我闭门谢客,看不了书,什么都干不了!

    【也许是实在太痛苦了,苏轼这次真的戒酒断肉,吃了一个多月不放盐和酱料的茯苓麻面,痊愈以后他还十分自得自己找到了医治痔疮的法子,专门写了很长的文章讲述自己的经验。】

    青年苏轼:哈,我说怎么神仙得知了我有痔疾,原来是我自己写文章作的

    天幕上,痊愈的苏东坡大喜,再次提笔写信:表哥啊!我痔疮好了!这也太令人高兴了,你不知道我这个月怎么过的!

    作者有话要说:

    无辜的作者:东坡先生,多有冒犯,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啊

    1.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苏轼《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3.苏轼犯痔疾——出自《东坡尺牍》

    (看吧老苏,真的是你自己宣传出来的)(无辜告退)

    第28章 惠州(二)

    天幕之上,八十五岁高龄的荔枝园主人来看望苏轼,言语热情真诚:“我的新一批荔枝就要熟了,届时你带上美酒,我让你免费吃的饱饱的!”

    回味起荔枝的甘甜,已经快一个多月没吃过好东西的苏轼咽了咽口水,挣扎道:“我不能吃了,荔枝上火,痔疮疼起来要了老命了”

    老翁一脸惊奇:“奇了,你苏子瞻也有戒口腹之欲的一天!”

    苏轼面上微笑,内心默默流泪,太心酸了,他必须给各位朋友写信汇报下他医治痔疮的心路历程。

    【苏轼是个闲不住的人,当年在黄州尚且还有一块东坡由他耕种,如今百无聊赖,日子多少有点难熬。在他解闷四处闲逛的过程中,他发现惠州当地有很多暴露在外的骸骨,便写文请求詹太守命人将这些遗体收归入土,又发现当地百姓生活用水困难,苏轼乐了,水利他最擅长了,当即帮人家打井修筑水利设施。等实在没的忙了,他又亲自动手设计,为自己修筑了白鹤楼新居。】

    【123:懂了,苏轼他是个被写诗耽误的建筑师】

    【六六: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时候苏轼自己都快吃不饱饭了吧,每天还能乐呵呵地去帮助当地乡民,看来无论经历什么挫折,他一直都是那个善良的苏轼。】

    【这个时期的苏轼确实贫困,至少从他的诗文里看要比当年在黄州时穷得多。为了让自己有饭吃,苏轼拉下面子去将自己能变卖的物品全部卖掉,多次张嘴向朋友们借钱,以至于他说借的多了以后再次敲响朋友的家门,已经不知道开口要说些什么好。】

    天幕上的苏轼提着从朋友处得来的一袋米陷入沉思,就在几年前,出自他笔下的一副字画能在汴京城那样金贵的地方卖到好几百两银子,时移世易,恐怕当初收藏他字画的那些人也得遮遮掩掩,唯恐被章惇的耳目知道了自己仰慕过苏子瞻的才学。

    苏轼笑笑,造化弄人,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岭南的环境虽没有别人嘴里那么骇人听闻,但传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自苏轼来了以后,惠州时疫多发,年仅三十四岁的侍妾朝云也死在了最近的一场时疫当中。

    就在一个月前,为了感谢朝云不远万里追随他来岭南受苦,苏轼还召集了惠州周围的友人为朝云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生辰宴。席上,朝云歌喉轻展,唱了苏轼那首著名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谁能想到一语成谶,朝云的歌声还在回忆里萦绕,人却已经化作了枝头被吹散的柳絮。

    苏轼亲手将朝云葬在了栖禅寺旁边的孤山上。

    时逢雨季,空气中总是飘着若有若无的水珠,人置身室外,心情也随着天气一道压抑沉闷。

    苏轼已经不单单是沉闷了,站在朝云的墓碑前,想到她是因为自己被贬才命丧岭南的,愧疚、沉痛、骤然失去知己的空洞,各种复杂的情绪像这雾蒙蒙的四野一般将他罩住。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提笔,在旁边的六合庭上提下这两句椎心泣血的文字,让它们作为楹联伴着朝云长眠。

    【失去朝云后的苏轼低沉了一段时间,但大儿子苏迈带着儿媳和孙子们来团聚,却给空荡荡的白鹤峰新居增添了几分生气。说起苏轼的大儿子,这孩子实在是一个忠厚踏实的人。苏轼这人平常爱打趣人,开起玩笑来连儿子也不放过,苏迈幼年时写诗“牛载寒鸦过别村”,苏轼看完后哈哈大笑,直言大儿子这写诗风格以后适合做个小县令的,结果苏迈确实当了一辈子县令。】

    天幕外,青年苏轼和走路都还走不稳的儿子对视,盯着儿子满是纯真的眼睛,苏轼将大掌放在儿子圆遛的脑袋上摸了摸:“迈儿,听爹跟你说,当个小县令挺好的,会比你爹过得好许多。”

    【虽然苏轼的儿子们不像他和弟弟苏辙那么有才华,但苏轼本人却是对儿子们满意的不得了。大儿子沉稳,苏轼夸他说你这是随你爷爷苏洵,好得很!二儿子体弱,苏轼常常带他一起修道,直言这个儿子有慧根。至于三儿子苏过,因为性格像极了苏轼,民间都称他为“小坡”。】

    天幕上,“老坡”和“小坡”相对而坐,共同对着一幅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轼满脸惊喜,听完儿子的见解后连连点头,当即写了一篇大长文向朋友们炫耀自己的小儿子:“小儿亦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也,呵呵!”

    朋友们,我跟你们说我儿子可太有才了,不是我这种爹都生不出这么好的儿子!

    【123:打住打住,都给我鉴赏一下,苏轼这里的“呵呵”是什么意思!】

    【丐帮帮主:古代的“呵呵”就是单纯表示笑声,苏轼应该是想在此处表示“哈哈”。】

    【九朵云:苏轼很多诗文里都有哈哈,真乐子人本人了】

    【在惠州的这段时期,苏轼的偶像变成了陶渊明,年轻时期的苏轼或许也对陶渊明的气节表示过赞叹,但到了老年,经历了官场的排挤和人生的动荡,苏轼才是真正将陶公视为了精神上的知音与良师。】

    【苏轼一生写给陶渊明的和诗有一百多首,“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他在潜意识里将自己和陶渊明归于同一种人,与世俗格格不入,所以只有在梦里才是彻悟的,只有喝醉后才是清醒的。】

    【宜:一百多首还好我都不用背!】

    【123:苏轼说陶渊明是自己的前世诶,哈哈,老苏人家陶渊明没你这么搞笑!】

    东晋,独观天幕的陶渊明终于明白了上天给他看一出戏的缘由。

    原来这位一生多艰的后辈竟然将自己视为知己,想不到自己此生特立独行,在后世却能被人如此推崇,最令人触动的是那份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25-30

    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一介南山老农,死而无憾了!

    【但就是因为苏轼在惠州的随遇而安给他招来了祸患。大家不要忘了,章惇当初贬他来岭南是让他来受苦的,苏轼倒好,天天写诗歌颂荔枝,连睡觉都得写“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意思是老夫我呀心怀道家真言,睡得那叫一个香甜!道人打更声都为我放轻了!】

    天幕上的章惇看到这首诗,气得牙关紧咬,当即吩咐手下道:“岂能容他如此舒坦!既然他叫‘苏子瞻’,‘瞻’和‘儋’字形相仿,那就贬他到儋州去吧!”

    惠州,一向心态良好四平八稳的苏轼在接到这个消息后罕见地心如死灰。

    儋州,一个比惠州还要恶劣上几倍的地方。隔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琼州海峡,不知归期几许,亦不知生死何处,他原本想着白鹤新居建成,能和家人在此度过晚年,却不曾想又要丢下安稳的日子奔波。

    与此同时,弟弟苏辙也被贬到了岭南,能够在出发前见弟弟一眼,苏轼直言这是自己此行前唯一的幸事!

    藤州乡野道间,唯一的一处小食摊子上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凳,急匆匆赶来的苏辙一眼就望见了在等待自己的老兄,异乡重逢的激动与喜悦充斥在胸腔,强忍着才没落下泪来。

    “兄长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即便去儋州也无妨!”

    苏辙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安慰兄长,却不曾想苏轼直接摆摆手止住了他的话头,乐呵呵地邀请他尝一尝岭南的乡间小食。

    此处偏僻荒凉,那面饼粗糙无味,苏辙尝了一口便放下了筷子,忍不住皱眉叹气。

    苏轼哈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