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吵,现在兵临城下了还能吵,再这么搞下去,宋朝亡了他们都停不下来。
【即便这个时候宋朝还有生机,但宋钦宗还是和主和派商量去金军营帐议和,当金军提出要七百万贯岁币、要求宋朝将太原三镇割让给金朝时,宋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是一口答应。还主动将康王赵构送到了金军营帐做人质,总体意思就是:您别打我,让我干啥都行。】
天幕外的王安石听到此处皱了皱眉,他在内心快速地算了一笔账,几乎是立刻断定,七百万岁币,只靠一个汴京,是决计拿不出来的。
另一时空下的赵匡胤怒喝:“这些混蛋整日跟着太傅在学些什么?!太原三镇何等的军事重地,若是失守敌人南下攻打中原如同探囊取物,岂能主动拱手相让?”
气炸了,想他平生在军事上颇有建树,可这些后继者居然半点没学到!
天幕上,李纲也是这么劝宋钦宗的,奈何他磨破了嘴皮子,宋钦宗也是执意要议和。无奈之下,李纲只好利用自己的军权,悄悄压下了割让太原三镇的诏书,以防让还在太原苦守的将士们知道自己已经被朝廷卖了。
金军营帐里,完颜宗望见康王赵构不卑不亢气度从容,内心对他多有欣赏,专门命人为赵构设酒,像对待兄弟一样招待他。赵构也是来者不拒,觥筹交错,仿佛眼前不是要攻打自己家国的敌军,仿佛汴京城满城的老百姓和自己毫无关系。
【123:完颜构实锤了吧,原来你从这个时候就想改姓了啊!】
【花醉:赵构你招了吧,你是不是这个时候就被金人收买了!】
天幕外的王安石十分不解,先前他在天幕上看到的宋神宗抱负远大,哲宗虽然将元祐忠臣踢出来了朝堂,但总体也算是个有血性能和西夏打的皇帝,怎么传到宋徽宗和宋钦宗这里,丢人到这种地步!
【答应议和条件的赵桓连忙派人去搜集这天价数额七百万,然而当他把自己国库搜刮完,抄了童贯蔡京的府宅,又强制大臣们交出银子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只凑够了全部银钱的百分之六。这个时候的宋钦宗才忽然意识到,原来七百万这么多啊!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将矛头对准了汴京城的百姓,强制所有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的收成支援国难,而那些主和派的部分官员在这个时候居然还能从中大肆捞取个人利益,将收来的钱财据为己有。】
【丐帮帮主:咱就是说,汴京城都要沦陷了,你现在搜刮银子是图什么?去地府花?】
天幕上的宋钦宗将他爹跑之前留下的奇珍异宝全部拿来抵债,金银财宝不要钱一样往金军大营里送。
而就在这时,老将种师道率军赶至,汴京城的守军像是看到了希望,内外合作,接连取得了多次胜利。
正是这种胜利的气焰,让主和派感觉到了危机。要是李纲和种师道击退了金军,不就意味着他们的主张错了吗?那事后清算的时候,他们搜刮了这么多老百姓的财产,不得被汴京百姓的怒火烧了?不行不行,他们得加快速度劝官家议和。
“若是继续和金军冲突,金军怒而攻城,遭殃的是汴京城的老百姓啊!”
种师道横眉:“若真到了决一死战的时候,汴京城的老百姓只要团结起来,人人都能拿起武器参与守城,前面有禁军和西军冲在前头杀敌,后面人人参与防守,即便金军再骁勇善战,也并非不可战胜!”
主和派见论军事打仗说不过种师道,只好在这种时候闭上了嘴。
【但是,就在“优势在宋”的时候,有个叫姚平仲的部下为了谋取功名私做主张夜袭金军营帐被全歼,完颜宗望派使者前来质问的时候,主和派一口咬定是种师道的命令,唯一能打的将领种师道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撤了职。最离谱的是,在主和派的撺掇下,一名开火炮攻打金军的将士竟然被斩首,不过还好种师道这次带来的西北军足够勇猛,完颜宗望见攻打不下,便撤军离开了汴京。】
撤军时,完颜宗望放回了康王赵构,还写了封信感谢宋钦宗送来的一千名美女。
“实在不忍美女和父母分别,这次便送她们回汴京吧。”完颜宗望在信中如是说。
这句话,让天幕外的汴京百姓怒火蹭地一下暴涨。
“我们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投胎到这里来做你赵家的百姓!”
“欺人太甚!赵家皇帝德不配位!竟让天子脚下的百姓受如此屈辱!”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30-40
民间的怒气很快传到了朝堂,宋仁宗虽然自己也气得不轻,但还是需要冷静下来安抚好隐隐有动乱之势的百姓们。
想了想,宋仁宗命人在汴京城下发诏令:天幕之事乃关于后世的预言,朕为天下黎民担保,绝不让天幕上的事发生。
写完诏书,宋仁宗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对着宦官吩咐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去派人给朕把王安石叫来!”
作者有话要说:
金军第一次围攻汴京,参考郭建龙《汴京之围》
啊啊这些破事再写一章就完了,换李清照的词来洗洗眼睛
第36章 靖康耻(四)
天幕外,汴京城民意汹涌。
天幕上,开封府的百姓也是怒火滔天。
危难当头,谁愿意看着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被摧毁?老百姓不是瞎子,他们分得清楚哪些官员是值得信赖的,哪些是以权谋私的小人。
开封府的登闻鼓不分昼夜被敲响,肃穆的鼓声响彻在朱雀门正对着的御街上。太学生打头,老百姓随后,堵住了官员们上朝的去路,要求将李纲李大人和种师道将军官复原职。
“呸!你也配穿上这双官靴!”
李邦彦被一群市井百姓团团围住,几个妇人二话不说便要上前去扒下他的靴子,蜂拥而上的百姓个个对他怒目而视,看样子恨不得对他扒皮抽骨。
这种情况下,宋钦宗即便再优柔寡断也只得顺应百姓民意将李纲的权力恢复。至于种师道,此次率兵前来汴京援救时已经是七十高龄,又在金军围困的过程中日夜操劳,在金人撤军后因为疾病缠身选择了致仕。
此刻,满朝文武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金军撤退了,太原三镇到底要不要割让?
李纲再次苦口婆心地给宋钦宗讲太原三镇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原是多么重要,甚至请求宋钦宗现在派人追击金军,趁其不备搓其主力。
宋钦宗听到这种胆大的建议吓得立马摆了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李大人,不割让太原三镇已经是对金军极大的挑衅了,若是再挑起祸患,万一他们转头杀了回来怎么办?”
李纲与这位年轻的皇帝对视,目光沉静:“官家,即便您今日不追击,金人总有一天还是要杀回来的。”
【此处李纲的分析是对的,金军撤退的那批军队和金军西路军汇合以后确实陈兵相向,见宋朝迟迟不履行割让太原三镇的承诺,便开始自己派兵准备攻打太原三镇。与此同时,原本跑到江南一带的太上皇帝宋徽宗见汴京暂时解围也回来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汴京被围困的岁月里,东南方向的援军迟迟不到,到这时候才搞清楚是逃到江南的宋徽宗押着主帅不让来,企图在汴京灭亡后保留江南的财力物力建自己的小朝廷。】
【123:赵佶,你承认吧,赵桓是不是你老婆和别人生的你才这么坑这个儿子】
【丐帮帮主:可皇城里面可不止他的一个儿子啊,肃王赵枢这次好像还被金人带走当人质了】
天幕外的司马光手握毛笔,一边为天幕上的画面感到悲愤一边奋笔疾书记下这一切,事情都到这地步了,他还编什么《资治通鉴》啊,这北宋的未来才是最有教育和警醒意义的屈辱史!
他要记下这一切,给后世的臣子君主人手发一份,让他们每天一边吃饭时诵读一遍,看看一个朝代能够丢人到什么程度!
【当金军出兵时,老将种师道在这个时候离世了,种师道的弟弟也牺牲在了战役当中,而李纲作为一个文官硬生生地被宋钦宗派去指挥打仗,也是接连败绩。正是这样的战败给了主和派机会,他们又开始叫嚣着要把三镇送给金军以平息怒火,而宋钦宗本人在看到军队屡次被金人按着打以后也偏向了议和。】
天幕上,金人率领十万大军围攻了太原城。
吸取上一次的教训,金人看到了太原三镇对于北宋的关键。只要攻下太原,金军便可顺着平原谷地一路南行,抢占原本属于宋朝的地理优势,是以,这一次,他们绝对要拿下太原。
太原城中,已经撑了二百多天的守将王禀和张孝纯登上城墙,看着将底下乌压压的金兵一步步将整个太原城围城铁桶,眉头紧锁,但守城的意志依旧如最初那般坚定。
“将军,城中的粮草最多只够支撑十日!”
一名面黄肌瘦的副官前来报告,显然不知眼前的状况该如何是好。
二百多日,汴京曾派军来支援三回,却屡屡因为情报有误或这样那样的问题失败,为今之计,他们只能靠自己死守。
王禀沉思片刻,与张孝纯一同来到城中,看着全部在为守城忙碌的老百姓,出声问道:“乡亲们,王某今日给大家交个底细,城中粮草已经快断绝了,若我们投降,大家或许还能有一场活路,这城,我们是守还是不守?”
街上忙碌的百姓三三两两地聚集到王禀跟前来,他们有的手中拿着加固城墙用的工具,有的拿着武器随时准备应对金军的新一轮进攻,有的干脆连家里的铁锅都拿出来用来修筑防御工程
若遇守城,人人皆兵。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秦晋风骨,他们义不容辞!
“投降也是给金人做奴隶,我们宁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苟活!”
“就是!粮草没有了,还有树皮,还有草根,实在不行,我冲出去和金人拼了,让弟兄我们吃我的肉活下来!”
“金军不会善待我们的妻儿的,我们就是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王禀见城中百姓和自己想的一致,胸中翻滚着一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热意,这股热意烧的他血脉喷张,恨不得将城门外还在不断叫嚣的金人大些八块!
“为了我们的家园!”
“为了我们的妻儿!”
“决不投降!”
“决不投降!宁死不做金人的奴隶!”
人群中响起几道此起彼伏的呼喊,而后一呼百应,坚决而响亮的口号如同潮水一般在太原守军和百姓中蔓延席卷,震耳欲聋的呼声中带着决绝的死志,像是给满是枯草的原野上放了一把火,足够壮烈,也足够悲凉,但很难熄灭。
以至于城外的金人都忍不住伸长脖子好奇地打探。
北宋承平日久,武风不振,赵家的皇帝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陕晋百姓们个个提刀上阵,将敌人攻击最猛的太原,变成了整个北宋最坚固的一座城。
而不远处的汴京城,听闻金军又一次挥师南下的宋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们再也坐不住了。
“官家,这太原已经咱已经救了三次了,再就下去了岂不是浪费咱自己的军力?倒不如您派人劝太原三镇守军投降,若金人愿意拿走三镇后就投降,也不至于将汴京陷入危险。”
宋钦宗早就被上次的围城吓破了胆子,听到这种劝谏也是连连不断点头,连忙派使者到太原去劝降,顺便命康王赵构去和金人议和。
太原城内,已经瘦到皮包骨的王禀和张孝纯听到使者的来意后拍案而起。
“你再说一遍,官家派你来干什么的?”
使者被眼前两位武将吓到了,畏缩着又将来意重复了一遍:“官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30-40
家说,太原三镇论理来说已经答应好割让给金国了,将军不妨不妨投降的好。”
王禀怒不可遏,这一个多月来他们整个太原城为守城付出了多大努力,城中的牛马家禽全部宰杀,所有皮革树根草根全部被煮了来吃,死人已经吃过了,再到下一步恐怕就要以城中孱弱的老人充饥了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京中居然派人来劝他不如投降吧?!
接连的饥饿和劳累让这位守城将领眼窝深陷,布满血丝的双眼因为怒气大睁,看向京中来使的时候把人吓得直哆嗦:“那官家知不知道我们在守什么?真以为降了金人就能保汴京的平安?就能让大宋继续苟延残喘?你不妨去问问这城外的老百姓,他们愿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拱手相让,把自家的儿女变成任凭金人践踏的奴隶!”
“来人,给我将这京中来的骗子杀了!乱我军心者,皆是这个下场!”
天幕中的场面过于悲壮,让看的人心中酸涩不忍,皆陷入了沉默。
明意开口补充道:【其实一开始如果朝廷的援军能够起作用,太原这场守城也不必如此悲壮惨烈。可坏就坏在,赵匡胤制定政策将军权收于中央,其他地方的军队没有命令不能灵活救援,而朝廷的那帮废物又没有确切的情报和清醒的战略,最后只能让太原变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城。】
天幕上,已经坚守了二百六十天的太原城最终还是被攻破了。
在这二百多天的日子里,整个太原城凡十五岁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