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上的男儿全部参与了这场战斗,总人口数减少了百分之八十,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即便是恢宏巨制的史书,亦不过是以寥寥几笔带过他们的所有努力。

    城门被攻破时恰逢午后,金黄的余晖落在城头,竟带给人一丝错觉,仿佛这温柔的午后,不过是两年前很平常的一个傍晚。

    守城将领王禀来到河边,毅然而然地跃下。

    落日熔金。

    余晖里,一名瘦骨嶙峋的少年躺在血泊中,听着敌人的马蹄踏近,连地面都被震得轻轻晃动。他本应提起自己的刀,但连日来的饥饿让他已经没有力气去握住不远处那把熟悉的兵器。

    看着熟悉的落日,他恍恍惚惚好像回到了曾经,那个时候的他总在城里疯玩,每当夕阳低垂,城中飘起缕缕炊烟,母亲喊他回家吃饭的声音便会一声接一声传来。

    拉长的调子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明灭的光影中,少年的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阿娘,我这就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太原守城,参考《靖康要录》《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汴京之围》

    这章还是没写完这段历史,靖康耻估计还得写一章,大家要是看得不舒服就跳过这段吧

    第37章 靖康耻(完)

    天幕上的一系列惨剧让赵匡胤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那些死不瞑目的将士和百姓,仿佛用血淋淋的现实在向他发出质问:这就是你赵家要守的江山?这就是你削减兵权的后果?你不配!

    座下几位跟着赵匡胤打天下的大臣闭了闭目,不忍心再去看金兵攻陷太原城的后果。他们曾经也是戎马疆场的将领,他们最能理解天幕中那些守城将士的无助与悲哀,这样的朝廷,不值得为之付出至此!

    另一时空下,宋仁宗尴尬地看着面前不苟言笑的王安石,斟酌着用词开口:“每个王朝气数将尽,想来都是要闹出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的。”

    王安石抬头,目光犀利:“但像大宋这般屈辱窝囊的收尾,也实在少有。”

    宋仁宗又默默闭上了嘴,还是让韩琦欧阳修他们来和王安石交流吧,王介甫现在黑着一张脸,恐怕心里很不想看到他们赵家的人。

    天幕上,金军第二次带兵围困了汴京城。

    这次的宋徽宗赵佶没来得及跑掉,一边吓得在皇宫中原地打转,一边气急败坏地冲儿子宋钦宗发火:“我说了早点走你不听,现在好了,金兵这次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恐怕你我二人都得命丧于此!”

    宋钦宗虽然也害怕,但自认为自己现在穿着龙袍,理应担起主心骨的角色,对着父亲安慰道:“父亲莫急,禁军暂时还能顶得住,我这就派使者去和金人议和!”

    此时的汴京城守卫战还在继续,即便金军此次有备而来,暂时还是未找到突破城门的办法。各路勤王援军也在马不停蹄地赶来,但二位皇帝和主和派的大臣却吓得惶惶难安。

    就在整个汴京城的皇帝大臣急成一锅粥时,有人觐见,说城中有一个名叫郭京的道士,精通道术,可召唤六甲神兵,飞天、隐形之功俱不在话下。

    宋徽宗一听仿佛听到了救星,他热衷于道教多年,丝毫不怀疑郭京的能力:“此人现在在哪里?还不快快将他带来!”

    宋钦宗也支持父亲的想法,万一传说是真的,他们岂不是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将金人击退!

    于是汴京城中的第一号地痞流氓郭京被召到了皇宫,在两位皇帝期待的眼神中,郭京口若悬河地讲述自己如何写一道符召唤天兵天将,如何不费吹灰之力让敌人元气大伤。

    宋徽宗兴奋地拍板:“好!这就封你为军官,全权负责击退金军!”

    天幕外,看到此处的苏家父子三人瞪大了双眼:这是什么走向?让一个道士上去领兵?是他们瞎了还是赵家的皇帝疯了?

    然而,更令他们大开眼界的事情在后头。

    天幕上,郭京穿的仙风道骨,身后跟着十二个同样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道士,在众多守城禁军不明所以的目光下,命人将汴京城的城门悠悠打开,自己和一众道士口中念念有词,施施然走出城门,装模作样地在城外施法布阵。

    不仅是天幕外的宋朝自己人惊呆了,天幕上的金军也惊呆了:他们没看错吧?他们攻打了多日攻不破的汴京城城门,宋人自己打开了?

    不过这几个奇装异服的人是干什么吃的?一名金军不确定,伸出大刀砍向了其中一个道士,几乎不费一点力,道士血流如注,倒地不起。

    金军沸腾了,此时不攻城,更待何时?

    后面还对这些道士抱有期待的汴京百姓绝望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六甲神兵?是来收他们命的六甲阎王吧!

    【正是郭京装神弄鬼的一场乌龙,汴京城城门洞开,金人长驱直入,加速了汴京城的沦陷。这个时候的宋徽宗、宋钦宗终于慌了,连忙派使者与金人议和,然而使者带回来的金人索要的金银数量更是天价,金人一直认为汴京富得流油,是以他们漫天要价,要求宋朝供奉金军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七百万两,否则不答应撤兵。】

    天幕外,听到此处,赵匡胤终于一个心梗气晕了过去。

    王安石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下麻木了,不要去猜测这一朝皇帝荒唐的底线,问就是没有底线,他倒是好奇这一次汴京城怎么拿得出这么多财产的。

    天幕上,宋钦宗当然拿不出这么多财产,金银珠宝早在上次围城时就送出去了一大半,国库也没几个铜板了,但是不给钱吧,金人又指名道姓要宋朝的皇帝,这可如何是好?

    宋钦宗和宋徽宗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30-40

    再次派使者到金军营帐说明情况:钱是拿不出来了,皇帝和大臣们自己表示他们不是很想死,您看看除了钱还想要什么?只要不是要我们的命,其他都好说。

    完颜宗望和一众金军首领看完来信后哈哈大笑:“拿不出钱好说,听闻汴京城美女如云,宫中的帝姬后妃更是多绝色,不如将宗室女子折合成金银送来,我金军将士一定愿意接受这种等价犒赏!”

    “无耻至极!果然是不懂礼义廉耻的蛮族,竟能提出这么不要脸的要求!”天幕外的天子朝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远在眉州的苏家父子握紧了拳头:“朝中男人们无能,岂能让女子承受这种灾祸?若是答应了这等屈辱的要求,这朝廷也没什么脸面继续存活下去了!”

    然而,天幕上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听到这个条件后,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选择了答应。

    【史书记载,这场耻辱不堪的交易中,后妃、公主、王妃一人折合黄金一千锭,皇家宗族女子妇人一人折合黄金五百锭,朝中世家贵族女子一人折合白银一百两,尽数送至金军营帐,供帅府挑选。然而这些贵族女子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当金军表示还要更多时,原本应该守城御敌的禁军,反过来将武器对准了城中手无缚鸡之力的民女,负责捉拿她们到金军营帐,以折合议和金银。】

    天幕上,汴京城中遍布着女子悲戚的哭喊,有人不堪其辱当场自我了结,有人在饱受金人羞辱后整日痛不欲生。无论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后妃公主,还是在市井中长大的民间女子,皆沦为了金人手中的玩物。

    赵匡胤刚从昏厥中睁开眼,看到的就是这么不堪入目的惨状。

    “杀了!把赵家那几个有辱门楣的狗东西杀了谢罪!赵光义呢?把赵光义也给朕杀了!从源头上除根!”赵匡胤提刀就要去找赵光义。

    最为愤怒的是此刻在看天幕的汴京城百姓。

    谁家没有儿女?谁家的女儿不是父母含辛茹苦喂养长大的?即便是当朝女子性命不如男子值钱,他们也绝不允许让自家女儿遭受这等侮辱!

    皇宫门外水泄不通,愤怒的老百姓喊着要一个说法。

    宋仁宗自己也被后宫的妃嫔帝姬们团团围住,一个脑袋两个大:这天幕的预示到底是福是祸啊,他怎么觉得宋朝的气运因为这个天幕,快要走到头了?

    欧阳修、梅尧臣、司马光几人聚在一起,遭遇了为官生涯以来最大的难题:这么窝囊的一个皇室,到底有没有挽救的可能?

    【在汴京城女子遭遇不幸后,原本以为自己能苟活的宋钦宗和宋徽宗二人并没有如他们想的那样继续留在汴京,汴京城沦陷,金人将宋徽宗、宋钦宗作为俘虏,连同汴京城中十几万人北返,其间,宋徽宗、宋钦宗二人还被金人剥光衣服,披羊裘,脖子上套上绳索,像羊一样被牵着示众,史称“牵羊礼”。】

    天幕上,年仅十七岁的柔福帝姬赵多福和康王赵构的母亲一起被丢到了一处叫“洗衣局”的地方。

    名为洗衣,实则却每日饱受金人侮辱。

    最开始,赵多福还对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抱有幻想,当金人当着赵佶、赵桓的面对她进行羞辱时,她哭喊着求父亲哥哥救救她。

    但赵佶、赵桓只是背过了身子,对身后的惨叫恍若未闻。

    赵多福眼里的光渐渐暗了下去。

    事后,拖着遍体鳞伤的身子,路过宋徽宗身旁时,她朝他面上唾了一口,冷笑道:“你二人,实在不配苟活于世!”

    赵佶面上浮现一抹哀色,只能待女儿离开后和赵桓一道抱头痛哭。

    【不过无论父子二人怎样在雪乡抱头痛哭,也哭不回北宋的江山基业了,曾经孕育过一代名臣的北宋就此灭亡,令无数普通人憧憬过的汴京也变成了无数百姓不愿回首的噩梦。北宋这段屈辱的历史,时刻在警醒着后人,一个软弱又不思进取的王朝,会遭遇什么样的后果。】

    说完这段,明意看到直播间又收到了一大笔打赏。

    【沈括:姑娘,可否将赵家皇帝族谱告知在下?】

    明意不解,这位观众不仅历史不好,还不会用搜索引擎?不过本着快点下班的念头,她还是将赵家皇帝列表图发给了他,而后利索下播走人。

    天幕消失了,宋仁宗和一众朝臣拿着刚刚抄下来的北宋皇帝列表陷入热烈的讨论。

    首先可以确定自己死后的谥号是“仁”,而后按着顺序,宋仁宗用朱笔在宋徽宗、宋钦宗的名字上画了两个大大的叉。

    这两个丢人现眼的祸害,决计不能再让他们和龙椅有半分瓜葛!

    “爱卿啊,你那一套‘变法’措施如果放现在施行,能有几分成算?”宋徽宗笑眯眯地看向在旁边不发一言的王安石,态度放得很低。

    王安石皱眉:“臣不敢妄言,经天幕提点,这套变法措施有许多需要修改之处,但大致方向与臣所想一致。只是在用人上存在大问题。”

    欧阳修清了清嗓音,强硬地拉过了一旁还有些不服气的司马光:“用人上你不必担心,我们几个老东西全权给你挑选道德优良之人,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干,是不是啊,司马君实?”

    司马光皱了皱眉,虽然他暂时还是不能一下子接受王介甫这一套理论,但看完汴京城这一系列惨状,他不得不承认大宋已经是弊病百出,要想让子孙不沦为阶下囚,便不可养痈为患,必须刮骨疗毒。

    “你遇到什么问题就和我们说,我门下有许多忠良的臣子。”司马光拍了拍王安石的肩膀,若非天幕预言,他实在想不到他和王介甫这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会因为政见不和剑拔弩张。

    变法,是为了解决长久之祸,任用忠良,提拔武将,这是宋仁宗和大臣们商量下来的结果。

    “可城外的百姓如何安抚?”宋仁宗叹了口气,看向底下的一干大臣。据他所知,最近几天有不少百姓已经收拾家产南下了,直言这汴京城不敢多呆。

    欧阳修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反问道:“官家可知,现在天下的百姓最爱戴谁?”

    宋仁宗愣了一愣,百姓最爱戴谁?反正决计不是赵家人,百姓现在估计恨死赵家了。灵光一闪,宋仁宗恍然:“苏子瞻!”

    是了,苏子瞻在天幕上霸屏那么多日子,怕是街头巷尾现在都在流传他的故事。

    欧阳修点头:“不错,召苏家兄弟前来作担保,或可安抚民心。”

    千里外,苏洵已经带两个儿子收拾好了行礼包裹,原本看到大儿子的一生他们还想着远离官场回家种地,看完靖康耻的预示后,远离个屁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都要亡了,就是豁了苏家这三条命,他们也得尽力去改变点什么!

    另一时空下,赵匡胤在大臣和母亲的阻拦下终究没有手刃自己的亲兄弟,但他打断了赵光义的一条腿。

    一个瘸腿的人,是没办法坐上皇位的。

    “反正你这条腿以后在对辽作战中也得断,不如我先帮你。”看着赵光义瑟瑟发抖的怂样,赵匡胤气不打一处来。

    “官家,那诸位将领的兵权还削吗?”赵普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问道。

    “削个毛!让他们准备准备,跟朕北伐!”赵匡胤粗声粗气地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