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遭遇,内心的怒火与伤痛交织,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亲自上阵手刃仇敌。
【在这种动乱的时刻,李清照夫妇最难放下的是在老家青州的一大批文物。青州十年夫妇俩人积攒了多少文物呢,据说是能够放满十多间屋子,装整整十五车,其中包括各种青铜文字、杜甫的真迹、唐代诗人笔录,放在如今是可以直接包揽一个省博物馆的程度。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文物在青州兵变中大多付之一炬。李清照孤身前往青州抢救时,也只带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为了让后来的观众熟悉这段历史,明意再次放出了靖康之难的历史。
北宋正在看天幕的所有臣民:???
天幕上,李清照带着残存的文物赶到江宁与丈夫汇合,然而此时城中发生了叛乱,身为长官的赵明诚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平乱,而是如何弃城出逃。
李清照不肯走,赵明诚好说歹说没办法,只好拿出调任的皇命来压她。
途经乌江,李清照胸中悲愤异常,提笔写下了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做人活着的时候要做人杰,死了也应当做鬼中豪雄。人活一世要活出个样子来,宁可像项羽一般做个悲剧英雄,也绝不丧失人格尊严苟且偷生!
赵明诚气急,指责道:“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这是在耻笑我没有死在江宁是吗?”
李清照冷笑:“不,我不单单是在耻笑你一个,我是在耻笑所有望风而逃的君主和臣子。”
【123:哈哈哈清照表示我不是在针对某一个,我只是平等地鄙视你们所有人!】
【丐帮帮主:请把完颜构拉出来看看,一个女儿家在这种时刻怎么用气节吊打他的】
【在李清照四十六岁这年,赵明诚再次起复,把李清照留在了随时可能沦陷的池阳。临走之时李清照问他如果军情紧急这么多文物怎么处理,赵明诚怎么回的呢,“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重点来了,他嘱咐李清照所有物品都可以丢,先丢能让妻子存活的,后丢金石,至于宗庙祭祀的物品,必要时候要与之俱存亡。】
【123:赵先生这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40-47
话真是,丝毫没有做人的良心。】
【流溪:别说了,这个男人不值得】
天幕外的李格非大怒:都这种时候了,你身为一个男人不护好妻子的安危,还拖累她为你保护金石,难不成我女儿还比那些没有生命的器具重要?还“与身俱存亡”,你自己怎么不俱存亡?!
虽然彼此都还未从北宋灭亡的事实中回过神来,但看到李格非这么大动肝火苏轼还是先安慰自己学生:“没事的文叔,现在一切都来得及,这小子咱以后绝不让他踏进李家半步!”
天幕上,冒着大暑赶路的赵明诚病危,李清照一日夜行三百里前去探病,赵明诚不治身亡。
李清照强撑着精神为丈夫料理了后事,不久后便大病一场。
明意的声音在天幕上响起:【其实李清照和赵明诚的这段婚姻归根究底也是一段普通的婚姻,其中有甜蜜温馨的时刻,但最终在时代的考验下还是分崩离析,宋朝对于男子的约束太过于宽松了,在这种氛围下,赵明诚最后也不过是一个随大流的俗人,李清照有不输于男儿的骨气和才华,怎么看在这段感情里都是委屈了。】
天幕上,病中的李清照骨瘦嶙峋,整个人已经昏迷良久。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名为张汝舟的男人对病中的李清照大献殷勤,并不断地巧言令色诉说自己对李清照的仰慕之情。
李清照的弟弟李迒性子惯来憨厚老实,此刻见张汝舟这般做派,以为姐姐跟了他便不至于晚景孤苦,便允诺了李清照和张汝舟的婚事。
谁知李清照病愈后,短短数日便看出了张汝舟的小人行径,什么呵护备至,最终目的不过是惦记她手中残留的金石文物!
“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我一生清清白白,怎么会忍心在晚年嫁给一个这么卑劣无耻的市侩之徒!
李清照宁死不肯交出自己当初以命相互的文物,张汝舟恼羞成怒,对着她便是一阵拳打脚踢。
天幕外,看到此处的人都有些不忍细看下去。
李格非作为父亲,看到女儿这般遭遇,在气急之余,只能偷偷地以手揩泪。
与此同时,经天幕点化,所有女子都隐约意识到,这世道对女子委实有些不公!即便是出身名门,饱读诗书的才女,都逃不开要被男人管束的命运,凭什么?
然而天幕上的李清照,并未像众人以为的那样逆来顺受。
她提出要与张汝舟和离。
彼时二人的婚姻才堪堪维系了三个月,时人常见休妻,却从未听过女子主动提出和离。张汝舟哪里肯丢这个面子,当即驳回了李清照的要求。
和离不成,便另寻他法,和这个卑劣小人多做一日夫妻都让她觉得如鲠在喉。
李清照以一纸状书将张汝舟告到了官府,她要状告张汝舟伪造考试次数骗取官职。
二嫁女子将自己的亲夫告上官府,这种闻所未闻的奇事当即在整个建康城传开,民间传的沸沸扬扬,以至于惊动了宋高宗,亲自派人对张汝舟进行审问。
升堂的前一天,弟弟和亲眷来牢中探望李清照:“阿姐,即便你此次告成,此后的名声恐怕也要毁于一旦,且按照宋律,妻子状告丈夫,和离之后也要坐两年牢,你何苦蹚两年牢狱之灾呢?”
李清照身着囚服,面不改色:“若能和这小人和离,即便是坐两年牢,我也愿意!”
事实上,自幼熟读律法,她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第43章 李清照(六)
公堂之上,李清照褪尽钗环配饰,带着脚铐手铐,穿着粗布囚服,面容沉静凛然而立。
反观一旁的张汝舟,自李清照进场后便一个劲儿地对她进行谩骂,所用之词污秽不堪,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从一个读书人嘴里吐出来的话语。
“肃静!”
府尹拍响了惊堂木,高升喝止住在底下撒泼喊冤的张汝舟,看向一旁身形瘦削却站的笔直的李清照:“张李氏,你告发张汝舟瞒报考试次数,你可有证据?”
李清照从容开口,将自己掌握的证据条分缕析、一一言明。
听到最后,原本还在喊冤的张汝舟已经是面如土灰,俨然有绝望之色。
“你这娼妇!老子被抓了你也别想好过!两年牢饭你好好吃吧,可千万别死在牢中!”即便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张汝舟被拉下去前还是扯着嗓子对李清照大肆谩骂诅咒。
李清照无畏无惧,连半分眼神都未曾分给丑态毕露的张汝舟,给主持这场官司的大人行了一礼,便在狱卒的引导下迈步离开了公堂。
这场对峙,李清照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打算。是以她全程心平气和,静静等待将要面对的牢狱生活。
然而生活有时候总有些柳暗花明。李格非当年为人清正,待人处世磊落耿直,因此结交了不少好友。当听闻友人的爱女锒铛入狱后,不少人伸出了援手,李清照两年的牢狱之灾得以幸免,最终在牢中度过了九日便被释放。
看到此处,不少天幕外的人都看出了其中的偏颇之处。凭什么女子遇人不淑,秉持正义告发丈夫,最后还要落得一个两年牢狱的下场?
“仅仅是因为‘以夫为天’,告发丈夫的女子掀翻了这个所谓的‘天’?好生不讲理!”
“这世上不是所有的女子都能像李易安那般刚觉果断的,这法度本就有问题,包庇奸邪之人,连坐无辜妇孺!”
此刻,无论是在文人阶层还是在普通百姓百姓之间,都掀起了一场关于法度的讨论,以至于惊动了朝中主修法度的官员,和执掌大权的司马光与高太后。
“不若放开了让大家伙儿议上一议,也好选出一个万全的法子。”高太后向来宽和,并不去阻止众人的言论。
司马光颔首称是,先前在天幕上看到北宋国亡的惨状,他已经饮食难安许久了,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主张亦或是朝堂大局哪里出了问题,才让大宋走到了亡国的地步!
天幕上,李清照换上自己的衣裙,迎着稀薄的天光,从牢房后角门走了出来。
前来迎接她的弟弟李迒喜极而泣,激动之余,看到了阿姐手中紧紧攥着的一纸和离书。
便是为了这张和离书,姐姐将自己陷入了一个近乎狼狈的处境,尽管有少数有识之士赞她勇气过人,但更多的人则是在抨击她不守妇道、惊世骇俗、任性妄为。唾沫星子是能淹死人的,想到这点,李迒面露苦涩,有些担忧地看向自己阿姐。
“我大概能料到世人会说些什么,但我问心无愧,随他们怎么说。”
李清照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折腾了这么久,牢狱里走一遭,她觉得自己看淡了很多事。
【这一年的李清照五十岁,一边在杭州整理赵明诚的《金石录》,一边关注着朝堂时局的动向。然而宋朝实在是不争气,李清照对统治者和大臣们的期待一次次落空,更多时候只能借酒消愁派遣愁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云气与晓雾相接,云雾翻滚,星河斗转,仿佛是千万只船的风帆在空中舞动。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40-47
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这首词写的豪放不羁,想象大胆又夸张,她自述平生写诗写了那么多惊人的句子也没什么用处,只能以恢宏的想象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懑。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不再是那个在闺中将北宋词坛批个遍的小姑娘了,也许经历了亡国丧夫的曲折,她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读懂前人词句里的复杂情感。】
【这一年,韩肖胄、胡松年作为南宋使臣出使金国,李清照得知以后当即为二人写诗赠言。在这两首诗当中,李清照首先勉励了二位担当重任的使臣,接着又提醒两人要重点关注一下金人的动向,查探金人是否还对中原城池重兵把守、老百姓在金人统治下过着怎样的生活。】
【而在诗的最后,李清照以一名寡妇的身份向两位使臣表达自己的心愿:“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我只是一个丧夫的普通女子,但我依旧渴望把我的血泪洒在齐鲁大地上,用我的血汗告慰我的故土!】
天幕外,苏轼原本还是以长辈的身份看待学生家的这个女娃娃,听到此处却不禁肃然起敬。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即便是自己,也不能说出比这个女娃娃更有骨气的话来!宋朝子弟若是皆像李格非家的女儿一样有血性,又何至于沦落至此!
天幕上,又是一年春至。论理来说,江南的春要比北方的春天更多些看头,但画面中的李清照却是披头散发,懒得打理自己的形容,更没心思去与游春的人同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到春天,她总是止不住地怀念起汴京的春景来,江南的春色确实醉人,却平白无故地看得她心惊。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王国维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有了许多坎坷经历的李清照确实怀着对故园亡夫的思念,一个人在江南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天幕上,独居的李清照一个人看着四季变迁,手里时常拎着一把小酒壶,一边听着山河岌岌可危的消息,一边时常把回忆反刍咀嚼。
江南初雪,几株红梅在白皑皑的世界里凌霜绽放。
同样是梅花,李清照想起当年在闺中,自己遍寻了好词佳句来咏赞梅的高洁: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当年,自己笔下的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