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20-23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话:“不能。他都把我从晋王府挖出来了,还想让我消停?除非他削了我的官,否则他就别想消停!珠娘,你站在哪边?”

    宇文珠有气无力道:“站在你这边。我等你削官。”

    李玄霸失笑。

    于是宇文珠无可奈何地跟着同样唉声叹气的张阿难梳理后宫财务,为李玄霸向皇家寺庙发难做铺垫。

    李玄霸亲自拜访了未来的帮手,著名灭佛崇道斗士傅奕。

    然后李玄霸又去拜访了另外一位未来的帮手,著名虔诚佛教徒,希望佛教位于道教之上的萧皇后之弟萧瑀。

    最后,李玄霸终于等到了最后一位帮手的到来。

    李玄霸看着面前唇红齿白的俊俏小和尚,一时震惊无语。

    他只知道玄奘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

    洛阳缑氏不小,他寻了许久才寻到这户人家。陈祎已经出家,亲戚联系不上他。

    李玄霸假借自己府中长吏的名字留下书信,让陈祎的乡亲若得知陈祎踪迹,就请陈祎来长安晋王府。

    年初,李玄霸就联系到了玄奘。只是玄奘还在外地游历,没能及时见到。

    玄奘入京后,李玄霸就让晋王府长吏颜真接触玄奘,将玄奘安排到京中寺庙修行,让颜真观察玄奘的为人。

    他那时正懒散,连围观历史名人的事都提不起劲。

    颜真对李玄霸夸了好几次玄奘是“天生佛子”“过目不忘”“仿佛宿慧”。李玄霸现在要搞事,终于去见了玄奘。

    虽然早知道玄奘现在正年轻,真见到这个比电视剧中的“唐僧”还要俊俏几分的小和尚,李玄霸还是震惊了。

    玄奘今年才十八,虚岁十九,比自己小三岁呢。

    “晋、晋王殿下?!”玄奘比李玄霸还震惊,赶紧行礼。

    李玄霸把玄奘拽起来:“我微服见你,不用多礼。你如何猜到我的身份?”

    玄奘道:“陛下破洛阳时,贫道曾远远窥得圣颜。殿下与陛下面容相似。”

    李玄霸沉思了一会儿,道:“你一直在洛阳?那我召你来长安,你为何假托巡游四方,现在才来?”

    玄奘恭敬道:“出家便为方外之人,贫道本不愿意接触权贵。”

    李玄霸挑眉:“现在为何想了?难道你想去天竺取经,需要一个权贵做保?”

    玄奘惊讶道;“殿下如何得知?!”

    李玄霸打量玄奘。玄奘二十七岁才西游,现在他才十八岁,就已经有了远行的志向?——

    二更合一,欠账-1,目前欠账3章。我的作息现在很健康了,都是早晨更新。大家以后都不用跟着我熬夜了,只要起床看文就行了。

    终于健康了!

    李世民:阿玄能从改革先帝遗留妃嫔政策弄出什么大动静呢?让我猜猜……

    李玄霸:我要抑制佛道!挑起佛道儒的争端!

    李世民:啊???!

    碎碎念:

    1、

    朕膺期驭宇,兴隆教法,志思利益,情在护持。欲使玉石区分,薰获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冠等,有精勤练行守戎律者,并令大寺观居住,给衣食,勿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戒行有阙,不堪供养者,并令罢遣,各还桑粹。听司明为条式,务依法教,违制之声,悉宜停断,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徐天下诸州各留一所,馀悉罢之。

    ——《旧唐书》

    武德九年二月,以沙门、道士亏违教法,京师留寺三所,观二所,选青年高行实之,徐皆罢废。至六月,制僧尼、道士、女冠还依旧。

    ——《通典》

    (清朝顾炎武《日知录之馀》评论此事“《新史》乃云四月辛巳,废浮屠老子法。六月庚申,复浮屠老子法。何其谬欤!”)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220-230

    2、

    朕于佛教,非意所遵。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简文锐意于法门,倾帑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馀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鷇,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谬也!

    ——《资治通鉴》

    3、

    僧人也有好人,道士也有坏蛋。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开国大典邀请上城楼的两位宗教人士的生平,众所周知,这种时候邀请的宗教人士都是精挑细选,背景最根正苗红的。

    现在有很多道士/假道士借着网络上对道士的好感,装着“不要打扰我飞升”的人设骗小姑娘,大家要警惕啊。

    尊重宗教信仰(我不仅佛道都信,墙上还挂十字架),但真的不要信仰僧道和宗教领袖,更别对僧人道士教派有滤镜。

    第223章 再开儒佛道辩论

    李玄霸没有回答玄奘的回答, 而是先煮了一锅除了盐,只有时令鲜花做佐料的清水,请玄奘吃了一顿素涮锅。

    躲懒的这半年, 李玄霸终于把各种豆制品做了出来。

    豆皮里包着各种素馅, 一顿素宴吃得玄奘频频偷偷打量李玄霸。

    出家人也不是不重口腹之欲, 历史中许多和尚都是美食家。玄奘对饮食不挑剔,但吃到美食也会心情舒畅。

    他心情更舒畅的是李玄霸所表现出的尊重。

    玄奘现在没有名气。

    他很聪慧,当听到颜真寻找自己的时候, 就猜到可能是晋王在寻他。

    聪慧的人都很谨慎。他想不出晋王寻找自己的理由,便想冷处理这件事。若自己在外游历一两年未归,晋王可能就会对自己失去兴趣。

    如果一两年后, 晋王仍旧没有对自己失去兴趣,玄奘就想搏一搏。

    玄奘自学佛后就有去佛兴之地的愿望。独自一人上路实在是太危险, 还能被官府逮捕。如果能得到权贵支持, 他的西行之路会顺利许多。

    而且要宣扬他心中的佛法,也需要权贵支持。

    除此之外,玄奘还有一个与利益无关的念头。

    “唯识宗”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发芽。

    “唯识宗”脱胎于瑜伽学派。虽然中原之外也有唯识宗,但中原后来兴起的唯识宗,是玄奘博众家之长后自己总结出的道路, 所以后世都尊称玄奘为唯识宗创始人。

    大乘佛教其他教派的基本教义都是人人心中有佛,人人都能成佛。

    比如对后世影响的禅宗认为任何行为都蕴含着禅意, 修行者不一定需要修行打坐,寻常耕作也是修行;在老百姓中传播最广的,修行人数最多的净土宗特别接地气, 只需要虔诚吟诵“阿弥陀佛”, 死后就可以前往极乐世界。

    现在虽还没有禅宗和净土宗, 佛教对外传教大致论点也差不多。玄奘认为这样不正常。

    成为佛祖是佛教弟子的最高成就, 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达到?你读书打仗做官容易吗?难道成佛比做官还简单?

    于是玄奘创造的“唯识宗”,把生灵分为五种天赋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能达到的高度不同,觉得这样很符合实际情况。

    除了强调有大悟性,玄奘也强调有大毅力。

    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成佛岂能这样随便!

    老实说,如果“修佛”这件事是真的,人真的能修行,那么玄奘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飞升”的“大能”。如果是玄幻小说,唯识宗这样的教义一定能成为第一佛门。

    可惜,下辈子能不能成佛这件事凡人们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玄奘的思想对不对。但这样苛刻的成佛条件,肯定不利于传教。

    老百姓们信佛,就是因为佛教不仅说人人能成佛,甚至只需要念“阿弥陀佛”。

    影响力最大的禅宗和信徒人数最多的净土宗连“捐赠”都不倡导,不需要信徒付出什么实质上的代价,只要信徒自己好好修心,就能成佛。

    唯识宗却告诉信徒,你不仅要有修佛的天赋,还要有修佛的大毅力。

    老百姓只是想在被朝廷和权贵的欺压下,找一个可以喘口气的心灵港湾。他们纷纷选择告辞。

    所以玄奘去世,唯识宗只传了几代就衰落,只留下少数天资聪慧的弟子延续道统。

    吃完素火锅后,李玄霸让人撤掉碗筷,换上了清茶,就唯识宗的未来委婉地和玄奘进行了讨论。

    虽然现在玄奘还是个青年人,只是心里有个思想苗头,远远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但他的基本思想认知已经与老年后的他一样。

    玄奘很平静地道:“贫道知晓。凡俗难以成佛,何苦在一条死路苦苦挣扎?贫道将道统宣扬天下,人人皆知,之后有悟性有毅力者入我道,前路不通的修行者另寻他路,才不误人子弟。”

    李玄霸眼眸微闪,捧茶碰唇,哑然失笑。

    他倒是忘记了,对于玄奘本人而言,修行本就是真的,修佛就是为了修佛,而不是聚拢教徒牟利。所以唯识宗将来的弟子只有小猫三两只,对于玄奘而言,反而契合了他的本意。

    后世人哀叹玄奘的理论太深奥太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导致唯识宗逐渐衰落,倒是忽视了玄奘本人的理想。

    玄奘是真的在“修佛”啊。

    “你说得对。”李玄霸放下茶杯。

    玄奘抬眼,眼神锐利:“但对于殿下而言,贫道这样的修佛,不符合晋王的’对‘。”

    李玄霸看着这个锋芒毕露的和尚,笑着道:“那认为,我想要怎样的修佛?”

    玄奘道:“捐一点香火钱,念几句阿弥陀佛,做几件善事,此生被欺压得越狠,死后就越容易成佛。”

    李玄霸笑容更甚:“你说这话,就不怕我发怒,寻个由头把你关起来?”

    玄奘道:“殿下声名在外,从未有过因言语冲突就轻辱他人的行为,贫道才敢直抒胸臆。”

    李玄霸摸索着茶杯:“看来你躲在洛阳这一年,了解我和二哥甚多。”

    李玄霸当然不会自恋到玄奘此番直谏是针对自己。上升到整个朝堂对宗教态度的谏言,显然是说给二哥听。

    或许玄奘甚至以为,自己这番行为背后也有二哥的命令,目的是整顿宗教秩序吧。

    玄奘合掌,却没有回答李玄霸的问题:“殿下,佛中觉者称’大德‘。”

    李玄霸道:“我知道。”

    他还知道,德高望重的大和尚也称“大德”,而皇帝是“大贤”。所以唐朝官方记载中没头没脑的“大贤”如何如何“大德”如何如何,其实是皇帝在说和尚。

    李玄霸眨了眨眼:“勋贵喜爱给子弟取佛教小名,我哥还是大雄呢。”

    玄奘差点被李玄霸逗笑,好不容易压下嘴角:“陛下自然是贤者。只是殿下或许真的是大德。”

    李玄霸:“??”

    李玄霸:“?”

    玄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220-230

    奘很认真地道:“殿下有慧根,有毅力,甚至天生慧眼,能勘破虚妄,指点迷雾。殿下若修佛,即使不出家,也一定能回归果位。”

    李玄霸又捧起茶,猛喝了一口缓缓。

    除了被长孙老师吓唬之外,这是他第一次在试图吓人的时候被别人吓到。

    难道玄奘躲了这么久突然不躲了,除了想找个权贵给他盖章出国旅游之外,还存了劝说自己修佛的心思?

    这确实是玄奘最大的目的之一。

    玄奘心中生出了未来“唯识宗”的种子,而在他眼中最适合成为“唯识宗”大德的人是谁?

    李大德,就是你(指)!

    李玄霸深呼吸,平复心情。

    好家伙,观音劝李世民修佛,变成唐僧劝李世民他弟修佛了。

    《西游记》是艺术创作,艺术来源于现实,这难道就是未来《西游记》故事背后被再创作的现实?

    挥手,再见。

    李玄霸压住满心的吐槽,道:“我不修佛。我质疑天下一切神佛。”

    玄奘没有纠缠。

    他心中存着对权贵的敬畏,不会纠缠如今天底下权势最甚的晋王殿下。而且他坚信李玄霸就是“大德”,所以有些事无须言语,以后自会明了。

    至于质疑神佛,开创道统的起点不就是质疑神佛,才能成为神佛?他不质疑如今接触的道统,怎会想去天竺取真经?

    所以无所谓。

    李玄霸话锋一转:“我质疑天下一切神佛,我也相信天下一切神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