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20-23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玄奘放下合十的双手,眼神疑惑。

    李玄霸看着玄奘什么都写在脸上的坦荡模样,再次感慨,这个和尚真是完美符合后世再创作的“唐三葬”人设。或许他要等到西行而归的时候,才会变得圆滑吧。

    可惜此时僧道都自称“贫道”。唐僧还是要自称“贫僧”才够《西游记》那个味。

    “如今李唐虽尊老子为祖,但也不会因此压制佛儒。”李玄霸道,“乱世之中佛道儒中浑水摸鱼的人都很多,正本清源对真正的修行者也是好事。神佛本就不求世俗富贵,求世俗富贵的只是俗人。以后百姓要信什么教,你们自己辩一辩。我寻你,只是因为你将来会是开宗立派的真正’大德‘。”

    玄奘问道:“贫道早就听闻殿下有谶纬之能,果然名不虚传。”

    李玄霸坐等。

    玄奘安静地坐着。

    李玄霸等了一会儿,眨眼。这就完了?他怎么不接着问?

    玄奘仍旧很安静。

    李玄霸自己憋不住了,问道:“你不问问你的未来?”

    玄奘道:“修行者知行合一。贫道要么是西行成功,回大唐自创道统;要么就是死在了西行的路上,没什么好问。”

    这下轮到李玄霸沉默。

    半晌,他叹气:“确实是知行合一。”

    接下来,李玄霸收起了穿越者的傲慢,诚心向这位年轻的大师请教佛学知识。

    他对宗教知识只是在当网店合伙人时,为了逗顾客开心而自学的一知半解。即使玄奘现在还不到二十,在玄奘面前也太过浅显。

    只是汉家佛教流派都是从唐代起逐渐形成,现在佛教还处于本土化的前期阶段,禅宗、净土宗等后世流行的流派都是唐人建立,所以李玄霸的一些佛教理论,对玄奘也有启发作用。

    宗教也是哲学。

    佛教重视辩论和逻辑,在佛兴地辩论失败,可不是认输即可,连改换门庭都是小事,正式的辩论输了可是会砍脑袋的。中原佛教没有这个恶劣的环境,但继承了佛教的传统后,也很重视言语。

    一个冷知识,从南北朝到元朝,朝廷主持了好几次佛道辩论,都是佛教大获全胜。

    还有一个冷知识,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道教把黄老尊为祖师爷,这和李唐把老子尊为祖宗是一个意思。

    道教在南北朝之前的典籍不是教人怎么造反(划掉)匡扶社稷,就是如何炼丹。很会辩论的那个是诸子百家中的道家。被佛教揍了之后,道教才重视逻辑辩论,典籍修补。

    后世网络文学中常用的“老子化胡”典故,就是西晋道教徒王浮与僧人帛远屡辩屡输,写出《老子化胡经》,宣称老子要是佛,想要和佛教徒和解。

    佛教徒说和解可以,老子能当佛,但老子是佛祖的弟子。

    《老子化胡经》被后来的道教徒随着与佛教徒骂战升级一路增补,第十卷《老子化胡经玄歌》已经是北魏作品。

    佛教徒借力打力,顺着《老子化胡经》承认老子在佛教的神位,说老子是奉佛祖之意转生东方传教,反倒借着道教送的这股东风在道教自留屈站稳脚跟。《弘明集》中有详细描述。

    李玄霸和玄奘说起佛道之争时,玄奘眼中满是轻蔑,一副道教徒是手下败将的神气劲,看得李玄霸内心憋笑。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玄奘西行的时候一路走一路辩论,让西方的大和尚们脑袋滚滚了。这大师是真的很傲啊。

    不过当李玄霸和玄奘说起儒佛之争的时候,玄奘就闭嘴不语,只附和了。

    李玄霸憋笑憋得更加辛苦。

    道教在与佛教的辩论中输得一败涂地后,儒家本来是不管这两个小虾米之间的事,但佛教在西方是宗教治国,现在也想插手朝堂。

    儒家满头问号。

    我儒家弟子从诸子百家杀出,圣学无所不包开放包容,你们佛教的哲学思想很有意思,我允许你们融入圣学,你们还不足,想要喧宾夺主?!

    于是儒家弟子撸起袖子下场,佛教信心十足参与辩论。

    儒家弟子:“你们佛教弟子出家是不遵循孝道!”

    佛教徒刚巴拉巴拉掏出一大堆辩论。

    儒家弟子:“陛下!佛教徒说要让全天下百姓都不尊孝道!”

    皇帝:“嗯?”

    佛教徒:“我不是!我没有!”

    儒家弟子:“你们说’求宗不顺化‘,沙门高于王权,是’不忠‘!”

    佛教徒引经据典论证沙门弟子超脱世俗巴拉巴拉。

    儒家弟子:“陛下!佛教徒说他们地位比你高!”

    皇帝:“嗯?!”

    佛教徒:“啊不是,等等!”

    于是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中唐至北宋两次儒佛大辩论,以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三武灭佛”,在宋元之际彻底王化,变成了只知道吃斋念佛的慈祥僧尼。

    儒家圣学中融入佛教哲学,发展出理学、心学等全新流派。

    皆大欢喜(双手合十)。

    虽然现在才发展到第一阶段,但玄奘不是外来的和尚,是本土的和尚,他心里太清楚儒家代表皇权,代表整个东方世俗文化,代表披着儒家皮说断绝了其实一直都存在的诸子百家。

    盘外招,根本没法斗!

    李玄霸与玄奘聊到日落西沉,才让颜真将玄奘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220-230

    送回挂单的寺庙。

    玄奘离开后,李玄霸起身端起茶水,将温热的茶叶渣倒入旁边的小树下:“你听懂我们的讨论了吗?”

    王云从隔间走出:“殿下和玄奘大师对儒道佛的讨论道理深刻,表达却浅显通俗,我听懂了。”

    李玄霸把空茶杯放回桌上,招手让王云陪他在院子里走一会儿:“你的想法呢?”

    王云道:“大师的智慧和毅力都很令人敬佩。”

    李玄霸笑道:“我不是问你对玄奘的看法。他是开门立派的大宗师,自然很令人佩服。”

    王云驻足。

    李玄霸脚步停顿,侧身看向王云。

    王云垂首,声音冷硬,语气不再像之前大儒慢条斯理,急促又尖锐:“无论是儒是道,好像出发点都和百姓没关系。他们中高尚者是想自己成仙成佛,卑鄙者是想借传教谋取荣华富贵。百姓如何,只是他们达成目的的手段。”

    李玄霸继续看着王云,没有说话。

    王云急急地喘了几口气,又道:“正如玄奘大师所言,朝廷推行佛道,也只是想让百姓顺从地咽下这一世的苦难。”

    李玄霸道:“苦难是客观存在的。百姓有了精神寄托,也是好事。”

    王云猛地抬头:“这不像是三郎君你会说的话。”

    李玄霸对王云招了招手,让王云继续陪他在院子里兜圈子:“虽然话不中听,理是这个理。有时候心里有个寄托,总比什么都没有好。读书是寄托,但大部分百姓都没机会读书,那么如果佛道能劝人向善,让世间少一些纷争,总比一片空白好。如果将来有了更好的信仰,百姓自会去相信更好的信仰。”

    王云道:“殿下这句话,我就听不懂了。”

    李玄霸道:“听不懂才让你也加入这场辩论。你把你质疑和愤怒宣泄出去,去听听其他贤能之士如何说,然后才能想明白你想要传达给百姓的信仰。”

    王云黯然:“我真的有能力参与这场辩论吗?”

    李玄霸失笑:“你的嘴皮子能敲响隋亡的丧钟,辩论会上的贤才们哪个能做到?”

    王云道:“或许只是他们没有做,不是做不到。”

    李玄霸道:“他们没有做,就说明他们不如你。放心,不还有我吗?我提前帮你写好提纲。这几日,你就要多劳累了。”

    王云摇头:“是殿下劳累。既然有殿下教导,我会尽力。”

    李玄霸开玩笑道:“只要你别一着急用出家乡的口音就行。”

    王云终于被李玄霸逗出笑容:“这个殿下放心,我不会。”

    李玄霸笑道:“我还担心魏玄成会不会一激动,喊破你的身份。”

    王云笑不出来了:“玄成不会提刀要杀我吧?”

    李玄霸大笑:“他倒是可能提刀来砍我。不过有我哥在,他再生气也无可奈何。”

    王云无奈道:“之前殿下说瞒着玄成,是因为知道的人越多,我就越有暴露身份的危险。但后来二郎君已经登基,提前告知玄成大致也无事吧?”

    李玄霸道:“最初瞒着他,确实是他心性还不成熟,我怕他泄露你的秘密。现在他能守住你的秘密,但反正不差这点时间,就再等等,给他一个惊喜,就当是逗逗他。”

    王云嘴唇翕动半晌,还是把想说的话咽了下去。

    他决定还是悄悄翻墙去魏先生家,让魏先生揍一顿,以免魏先生忍不了了去揍三郎君,被二郎君贬官流放。

    李玄霸安排好帮手之后,才让颜真去寻其他佛道儒的辩论手。

    这些人只需要晋王府长吏邀请,就已经诚惶诚恐,哪敢奢望晋王亲自来访。

    所以晋王亲自寻访的人个个都觉得自己肩上担子很沉。

    反佛斗士傅弈甚至召集家人,此次辩论自己要和秃驴们赌命。

    李玄霸得知了此事,赶紧亲自上门劝说,告知傅弈自己没有灭佛的想法,只是让进入中原的外来宗教都听中原的规矩。

    “儒家圣学无所不包,如果佛学能老实接受圣学引导,圣学连法家都能容纳,还容不下佛学?”

    傅弈坚决否认儒家圣学兼容并包了法家学说,但没收回了赌命的想法。

    李玄霸离开时,傅弈双手握着李玄霸的手老泪纵横:“殿下果然是今世第一大儒!圣学的未来,就在殿下身上!殿下一定是开宗立派之人!”

    李玄霸被傅弈夸得头皮发麻。

    他宁愿面对被他的乐子破防要抡起长剑与他同归于尽的友人,也不想面对把他夸得天花乱坠的含泪老人。

    李玄霸觉得不舒坦,就要让别人不舒坦。

    他将一切定好后,才写信给二哥和父亲。

    台子我已经搭建好了,二哥你就看我和父亲上台表演吧!

    李渊和李世民面面相觑。

    这一刻,虽然表面上还和睦,但实际上裂痕已经比黄河宽的天家父子之间,难得出现一切还未发生前的温和气氛。

    “大德……大雄他平时都这么擅作主张?!”

    “阿玄就是这样,他就是这样!”

    “你怎么能如此纵容他?!”

    “我已经尽全力在他使坏的时候揍他了!我从小把他揍到大也没能让他改好!”

    “啊?你弟弟身体那么弱,你居然还揍他?!说说就行了,你怎么能动手?!”

    “我有注意动手的力度……”

    “怪不得大德如此任性妄为,都是你惯的。”

    “哈?!”

    李渊长吁短叹,然后大腿一拍:“还辩论什么!寺庙占据良田却不交税,僧人背弃父母还不服役!就该把寺庙全拆了!”

    李世民一愣,赶紧劝道:“父亲,这太极端了。佛道都有存在的意义。”

    李渊不听李世民说话,已经垂垂老矣走路都打颤的身体突然矫健,甩着袖子虎虎生威去书房翻阅已经很久没看过的典籍。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口气。

    长孙康宁轻轻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臂:“郎君,三郎真孝顺。”

    李世民“嗯”了一声,瓮声瓮气道:“我早就说了,他是对家人最心软的人,他自己永远不承认。”

    长孙康宁道:“有郎君护着三郎,三郎定不会被欺负。”

    李世民点头。

    然后他再次扶额长吁短叹:“观音婢,你所料无错,阿玄真的把惊喜变成了惊吓。”

    长孙康宁笑出了一串幸灾乐祸的银铃声——

    二更合一,欠账-1。目前欠账2章。

    碎碎念:

    1、

    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老子不是道教创始人,是道家的,这个应该不用科普吧。

    2、

    关于佛道之辩:

    道教辩论真的很锉,元朝时,全真教都被元朝尊为国教了,在与佛教辩论中两度失败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