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反而接了银钱作甚?难不成真要我将娃娃流了?”

    那妈妈拍拍她手,叹道:“傻姑娘,那黄大爷摆明对那玉佩隔阂颇深,就算抬你进府,失了宠也难过日子。”那妈妈心头说:况且,就算将茹姐儿出手给黄谦,也赚不了多少银两。

    茹姐儿闻言道:“那将银子给我,我将娃娃流了,妈妈再给我物色个好人家罢。”那妈妈一听,拿胳膊肘捅了捅站半边的云药婆。

    云药婆道:“茹姐儿,我瞧去陈家使得。”茹姐儿道:“云妈妈常在高门大户走动,怎么也说出这等不着四六的话来。要那陈大人回来,奴家焉有命在?”

    云药婆道:“你晓不得,前些日子我往陈家去过,后宅中那太太不喜二奶奶,二奶奶进府多年也没开花结果,上回在我这儿开了药吃,你若进府去,府上老太太、太太不得将你捧上天去,那家爷虽只是个小官,身家着实不凡,你入了府,也不必求恩客赏新衣首饰,端的有人来伺候,也是脱离苦海了。所谓富贵险中求,你再好生想想?”

    茹姐儿面色有松动,但仍旧说道:“可要是那位爷回了,我该如何自处?”那妈妈道:“那陈家二爷一瞧见你便包了你一月,只后头睡下,你只对他说那夜成了事,那府上没个受孕的,他心头急,定将信将疑,要你生下来滴血验亲,云药婆自有法子助你。

    若是不成,你寻个借口将孩子流了,哪个晓得是哪个的?再退一万步,那陈大爷对你有意,你温柔小意些,哄他回心转意又是什么难事?最后还是不成,你着实害怕,将陈府上金银细软收拾了,寻个由头咱逃去外城去买卖岂不更好?”

    那妈妈话说了一大筐,将法子说尽了,终于看到了茹姐儿点头,喜得那妈妈不知如何是好。

    第94章

    却说这边, 自夏家一案后,李婠便令秋灵妈二人住在府上,划了两间正屋给二人住,拨了两个小丫头去伺候。秋大娘自是万分不肯, 道:“不做活光在府上白吃白住已叫人心头难安了, 怎还要人伺候?”

    李婠见她强硬非常, 也不好多说, 只令二人安心住下, 叫院中人当寻常客人敬着。过了半月, 秋大娘脚大好了,寻着空闲便去给丫头婆子帮闲, 吃的也不叫人送去,自己领着捡来的丫头到厨下去吃, 正经在陈府上过起日子来。

    一日, 李婠从外头理事回来, 秋大娘带了那丫头求见李婠,道:“自捡了这丫头, 总大丫大丫的叫,还没个名字, 还请姑娘给她取个正经名儿,也算立住脚了。”

    李婠闻言, 细细打量起这丫头。不过半月光景,原先细细瘦瘦的小丫头脸变得敦敦实实的, 脸又黑又圆,穿了身红袄子, 头上扎了两个丸子,也不怕人, 直盯着李婠瞧。

    李婠见了心头喜爱,招手命她上前来,笑问:“几岁了?”那丫头大声道:“六岁。”

    李婠摸了摸她头,问秋大娘:“怎地晒得这般黑?”秋大娘道:“她皮实,成天坐不住在外头瞎捣蛋。”春慧忙笑道:“可不是捣蛋,前儿我去茶坊拿水,这丫头还咚咚咚跑来说要给我担水。”

    李婠问秋大娘:“大娘要这丫头姓什么?”秋大娘道:“我半道捡的她,但没姑娘怕也养不活,若姑娘不嫌弃,让她随姑娘姓。”

    李婠沉思片刻后,道:“‘真’字,有反璞无邪之意,我瞧她本质天然,不若取这个真字?”秋大娘自是欢喜,连叫了几声“真姐儿”。

    李婠笑道:“取名也是大事,我那儿还有几匹蜀锦,取来给真姐儿做套衣裳穿。”说罢,命春慧取来。春慧道:“我那儿也有件没穿过的,大娘莫嫌弃,回去改改给真姐儿罢。”秋大娘谢了又谢。

    正说着,有人来报:三七来了。李婠命他进来,问他:“怎么你回了,你主子不见动静?”三七道:“二爷即日要往南河一带考补,命我先回府打点,这儿怕还在衙门交代公事。”李婠有些奇怪:“才出二月间,吏部怎会派人考补?”三七看了看秋大娘二人,支吾着不说。

    春慧见了道:“瞧我才说去开仓楼取东西,一打岔又忘了,大娘不若一道去?免得我来回跑了。”秋大娘连连点头,领着真姐儿跟着出去。三七这才将陈昌与罗家生分,被上司派去南河一带的事儿说了。

    李婠问:“罗家素与陈家亲厚,如何会这般?”三七摇摇头,只说不知,又见李婠没旁的要问,磕了头出去了。又贺夫人那边去,把方才一夕话又说与贺夫人听了。

    贺夫人心中惊骇,与三七说:“老太太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90-100

    那处我去说。”一面往老太太那边去。

    这厢老太太因往日梦中菩萨,佐之汤药,头疼好了大半,自此深信神佛,在京外添了不知多少灯油钱,又在侧房的碧纱厨中设了个小佛堂,请了个不知哪儿来的师太和底下几个小尼姑进府,日渐不出佛堂了。

    贺夫人慌慌张张寻来,几个丫头与两个小尼姑坐在廊外,等着唤呼。几个丫头见了贺夫人,忙请安。贺夫人与丫头们说:“我这儿有急事找老太太,谁去问一声?”

    几个丫头暗地里推三阻四都说:“老太太正听经,不叫人进屋。”贺夫人冷冷看着她们推诿不说话,终地一个丫头起身去了。

    不多时,屋里头念经声没了,那丫头肿着脸掀帘子出来。贺夫人只当瞧不见,进房去了。

    只见一师太正将隔开佛堂的帘子放下,从那缝隙看去,正中桌上摆了状如罗刹的佛母,三头六臂,赤发红眼,头上蒙了块红布,不像是正经菩萨,贺夫人被骇了一跳,不敢再四处张望。

    老太太歪坐榻上,手里拨弄佛珠,见贺夫人慌慌张张进来,心中不悦,问:“这般慌张进来作甚?”贺夫人忙将罗家一事说了,道:“本不该扰了老太太,只是我左右也晓不得这怎么是好,还要请老太太拿主意。”

    老太太道:“到底经历少,昌哥儿下了衙将人领过来问问。他如今大了,在朝中给圣人做事,如何行事,自有他的道理。”说着又令了婆子去仪门候着。

    陈昌下了衙门,掀帘子进来,先给二人请安。老太太命他起身,送了茶来与他吃了,问:“你家太太才与我说你要往南河去?”陈昌不敢隐瞒,将事一五一十说了,略过李婠不谈,将夏家一案说成二人政见不合。

    贺夫人一面怕陈昌没了靠山受欺负,一面又忧心罗家反目给陈昌使绊子,迟疑道:“外头都说罗公清正,这案子怕有些误会。罗公在朝中多年,有人帮扶你总是好的,况且你祖父当年相助罗公,也有与罗家交好之意——”

    陈昌当头冷笑一声,道:“劳什子‘清正’,又什么‘报恩’,说得比唱得好听,没有祖父当年相助,焉有他今日?若要报恩,何必要我鞍前马后地伺候?每年送他的银子堆成山,怕都能砸出个万户侯来,况如今罗府看似鲜花着锦,实则烈火烹油,他家子弟不少背着人命官司,早寻退路为好。”

    老太太道:“既然如此,莫要忘了给你家老爷去封信。”陈昌应是。老太太问:“大约几月能回?”陈昌道:“怕要七月往后了。”老太太点点头,道:“你一出门就小半年,也没个人伺候,在外头置一房罢。”

    陈昌皱眉,刚要说话,老太太道:“昨日我求了签,签文上说,今年有孩子落到我家,你可不许拒了,这府上几年都没人怀胎,好不容易有两个通房,也被你媳妇磋磨没了。置在外头,也省得惹你媳妇生厌,生了孩子我也不要你养,带出来我来照顾,难不成你要陈家香火断在你那儿?”

    陈昌不耐烦听这些,他早知他和李婠与孩子无缘,只打定主意收养个孝顺的日后继承香火,任凭别个怎地说,也不当回事,别人说多了,他反而会恼起来。因而口内说:“老太太说的,我自有思量。”也不等老太太再说,寻了个由头走。

    老太太见陈昌掀帘子出去,嘴角拉下,很是不悦。贺夫人陪笑道:“老太太,昌哥儿大了,怎么行事,他晓得的。”老太太轻飘飘地说:“该提点的做长辈的还是要提点。”说罢,她头一时又疼起来了,道:“他这一去,小半年都见不着,你去与他说说话罢,这儿也不要你伺候。”

    贺夫人退出院子,便见陈昌还立在院门口没走,问他怎地立在这儿,陈昌道:“明日我便要启程,因想着怕有小半年见不着太太,太太有话要同我说,便候着了。”

    贺夫人听了这话,又是高心,又是伤心,拉着他吃饭。陈昌躬身道:“家里头老的老,小的小,还请太太多看顾才是。”贺夫人一听便晓得他言下之意,叹道:“我和你媳妇儿合不来,只你喜欢,我也不去招惹她。我冷眼瞧着,她自己能立起来。只你自个儿,‘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你只管保重自身才是。”而后诸多叮嘱之语,不肖细说。

    陈昌拜别贺夫人,一径回了院子。李婠正检抄行李,不想被人从后头一下搂住,心下一惊,又笑道:“哪儿来的登徒子?”陈昌不应声,低头就亲。

    正巧一丫头掀帘子进屋来请示,说:“三七说,二爷常用纸笔、章子都收拢在箱子里头了,请奶奶去检看。”李婠忙将陈昌推开,一面理了理领子,一面应道:“就来。”说着要走。

    陈昌拉住人,将她散了鬓发理了理,亦步亦趋地跟着去。二人看过,又回了屋子。李婠见他默不作声地挨着人,问他:“可吃过了?”陈昌回:“在太太那儿吃过了。”陈昌顿了顿,将要去南河考补之事说了。

    李婠说:“小半年见不着,你可有什么要说的?”陈昌回道:“小半年见不着我,你可有什么要说的?”李婠扑哧一声笑开来,道:“可不许去外头窑子里吃酒,要惹了什么不干不净的人——”

    陈昌忙道:“上回你说了,我哪儿敢?”心说:如此看,这妇人心里头是有我的。他心头热热的,又亲又哄,将人抱在榻上,一番恩爱缠绵。次日,挥泪拜别亲长,装了几箱金银,带了三七八角二丑几个,往南河去了。

    却说这边,如姐儿的妈妈眼馋陈家富贵,着意使了几十个钱给城门口的乞丐儿,叫人见陈昌离了京便来知会,次日果真见陈昌出了城门。那妈妈略等了几天,叫茹姐儿收拾爽利些,雇了顶小轿子一径往陈家去。

    到了陈家角门前,那妈妈理了理衣裳,向几个门房道:“敢问府上二爷可在?我又要事找。”

    这日,菊生几个不当值,一门房挥手嫌道:“去——去——哪儿来的老鸨,回窑子自做生意去,莫来此处撒野。”

    那妈妈从袖中拿出银钱献上,道:“还请几位爷通融通融,去府上和陈二爷说声。”那门房颠了颠钱,将钱揣怀里,道:“回吧——你寻的人这会儿不在府里,等我几个有空再去给你家姑娘开脸。”

    那妈妈见门房拿了钱不干事儿,一阵羞恼,她冷道:“陈家二爷包了我家姑娘,如今姑娘有孕,他人却跑了,天下哪有这般好事——”

    说罢,她扯起嗓子朝四方喊:“快来人阿——陈家爷们儿嫖了人不给嫖资,如今姑娘怀了孕又不认账——”一面说,一面撒泼打滚。

    话不到一半,那门房忙上前将她嘴捂住,慌道:“诶哟,妈妈,有话好说,我领你见能做主的去,要嚷嚷开了,你我都没好果子吃。”

    那妈妈住了嘴,道:“府上二奶奶可在?”门房道:“她是大忙人,你轻易见不着,不如求见太太。”那妈妈松了口气,道:“见不着正正好。我家茹姐儿进了门再给她奉茶。”

    那门房抬了轿进门,安置二人在园子里,忙跑去仪门,令一个小丫头问太太身边的彩云一声,彩云只道:“口头谁都会说,怕是来打秋风的,直接撵出去。”不一会儿,那门房又传话:“有个二爷常带身边的蟠龙玉佩,她们不叫人瞧,怕我们贪了去。”

    彩云道:“这玉佩听着耳熟,似是哪个说起过。”那丫头道:“八角几月前在四处打听这玉佩。”彩云一听,也想起这回事来,心中惊疑不定,道:“难不成竟是真的?”慌忙将此事报给了贺夫人。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90-100

    贺夫人听了,并未多想,喜道:“昨儿老太太令他在外头置一房他还含糊,如今外头的倒自己上门了。”即命人来见。

    那妈妈与茹姐儿一路瞧着满府金奴银婢,豪奢富贵,心砰砰直跳,待见了贺夫人,二人脸红红的,跪倒在地,口呼太太不止。

    贺夫人叫彩云搬了个小凳子给她坐下,细看她一回,本有十分的高兴冲淡了三分,嫌这妇人一脸风尘气,出身不好,但因着她腹中胎儿缘故,面上不显,问了她:“叫什么名儿?”

    晏茹低头道:“姓晏,单名儿个茹字。”贺夫人淡淡说了句:“好名字。”又问:“有几个月了?”茹姐儿摸了摸肚子,道:“三个月。”

    那妈妈见贺夫人态度和蔼,心落下大半,忙拿出蟠龙佩出来,道:“陈二爷同我家姑娘是十一月遇着的。”

    贺夫人看了眼,道:“这玉佩我依稀见昌儿带过几回。”那妈妈大喜,问:“太太,不知何时抬茹姐儿入门?”

    贺夫人微微皱眉,道:“等见过老太太,再定吉日。”说着,又命彩云:“老太太近日在佛堂中,你先去知会声来。”而后一径带着人往老太太处去。

    这里老太太闭着眼歪坐在榻上,两个小丫头捶腿,边上一尼姑静静立着。贺夫人领着人进了屋,将事一一说了,指着两人道:“昨儿老太太才说,今年有孩儿落在我家,今日倒是应验了。”

    老太太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