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90-100
第91章
吴隆昌的话随着风一起灌入了大家的耳朵, 他们听着熟悉的王将军,绝望的眸子微微动了动,似乎不相信的动了动嘴, “是王将军, 是我们的王将军吗?”
声音如此小,却让所有人都心都活了过来,一瞬间眼睛亮得吓人的盯着前面骑马的人问, “是王将军回来了吗?”
身后的骑兵放缓了马步,大声地回答:“是将军,是王将军让我们来接大家离开了。”
听到王将军,瞬间许多人的眼里就流出了眼泪。
“将军啊, 我的儿,你为什么不等等,将军来接我们了。”
一个老妇抱着罐子忽然嚎啕大哭,这一声呼唤把麻木的人们都唤醒了一般, 队伍里开始出现低声抽泣, 接着便是一阵阵凄厉的悲号。
茫茫戈壁滩中,多少人的血泪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跟着前面的人走, 不知道去处。
吴隆昌接到了人,立马给岭南去信。王定武收到信的第一时间就找到王怀玉。
“玉奴, 西北的第一批百姓已经过来了, 要是快的话, 今年年末应该能到。三万多人, 你想好要怎么安置了吗?还有后面十万人左右, 你要是全接过来, 可要早点做好准备。”王定武提醒道。
不是他不信任自己女儿,而是苍梧五个县加起来也才十万人左右, 一下子迁移那么多人过来,势必会形成本地人和外地人对峙的局面,这可对她的管理不利。而且那么多人,前期都要岭南来供养,这实在是一份很大的压力。
“父亲放心。我已经给桂州的邓知府去信了,苍梧这几个县最多再安排四万人,剩下的分散到桂州,正好那边撒谎山多人少,可以安置得下来。”王怀玉胸有成竹,王定武便撒手不管了。他只负责将人安全接到岭南来。
然而。这是个迁移只能考双腿的时代,哪怕有岭南军在前面领路,也有很多人走到中途便走不动了。有人是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有人是看不到尽头便留在了招收流民的府城。三万人,真正能从西北走到岭南的不到三分之二。
而为了这些人能平安到达岭南,王怀玉甚至送去千金给沿途的府城,只为当地的官员、封王为他们行个方便。不然几万的流民没有人敢让他们从城市里穿过,如果不能从城市穿过,就意味着这些人需要翻山越岭走小路。
王怀玉尽一切可能的为他们排除前往岭南的障碍,但这路却是缩不短。好在这一年的时间,也可以给她做更多的准备。
王怀玉找到邓蛮生,将西北一事同他简单的说了一下道:“情况便是,现在已经有三万西北百姓南下,知州大人若是愿意,便交一半给你安置。”
人口,一向是岭南的痛点。尤其是桂州。桂州的人不多,有一半以上还是少数民族,基本脱离朝廷的管教。在日常生活中,汉人和少数民族发生矛盾了,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来,压得当地汉人几乎翻不过身来。但如果西北的百信过来了,别管他们是流民还是啥,反正只要不是少数民族,不和他们抱团就行。
邓蛮生明白王怀玉的意思,心里也有了想法。
要是这些人过来,应该会比少民好管教一些。不过几万人,他哪里来那么多地方安置?邓蛮生眼馋这些人,但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在那里。
王怀玉知道他要说什么,截住他的话头道:“田地的问题不用担心,只要是我手里几个县有的,不管是梯田,还是种茶养蚕,只要大人愿意来学只管让人来学。或是要我们派人去教的,我也绝对配合。你只需要吧哪些无主的山地坡头分给他们即可。”
“百姓的生命力比我们想的要顽强,只要第一年我们提供点粮食,给他们一块可以耕种的地,第二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邓蛮生合唱不知道呢,但他还是不敢担下几万人的生命,思虑了一下还是谨慎道:“桂州现在安置一万余人是可以的,但多了还望郡主另做考虑吧。”
王怀玉表示理解:“没问题,等第一批人过来了,知州大人尽管过来挑。若是后面觉得还需要,还有第二批、第三批。”
只要把第一批的三万人安置好,接下来的人就能一点点规划下来。想到之前岭南养活了近亿人,王怀玉不信她连这几十万人都养不活。
她不但要养活,还要养好!
豪言壮志许下,该如何实现却又是另一回事,王怀玉绞尽脑汁忽然想起大齐旁边的南诏似乎有一种高产的水稻?
想起了这一线索,王怀玉怎么也不肯放过,不惜把自己身边的隐卫派出去。
隐卫穿梭于大山之间,三天便越过了两国边境,他们拿着大齐这边的水稻穗子在南诏来回寻找。郡主说了,只要和这个稻子差不多分量的、长得不一样的、比它还要多稻子的都要重点关注。
然而现在只是插秧的时候,还看不出到底哪个才是他们想要的,也拿不到种子。这也注定是一次长期的任务。
岭南,王怀玉抓紧时间给各个县下开荒的令,苍梧几个县的百姓,才种完水稻就要紧赶着期去种黄豆、绿豆、红豆、饭豆这些东西。还有家里的菜园子、田间地头的犄角旮旯都让种上了冬瓜、狗爪豆这些可以顶饱,产量又高的蔬菜。
“现在这活是一天比一天多,从开年到现在,都没有能闲过一天的。”林清风嘟囔道。
别看是苍梧县的县令不用自己下地,但县里的四季农时可都是他抓的,开年到现在每天都是睡在各个村里农户家!
“谁不忙?现在有谁不忙?”王怀玉手里还拿着宗卷,头也不抬道:“忙起来才是有事情干,有奔头。要是一天天无所事事,那也就完了。”
同样的话,出现在王屋村的王老头和孙子上,看着漫山遍野才开垦出来的坡地,王老头一个用力,又是一锄头,将面前板结的土地翻出一块泥土。
“现在有地有种子还有这么好的农具给你,你还怕这怕那的。这要是放在以前,让你用石头在这里刨,你就知道哪个辛苦了。”王老头颇为嫌弃道:“现在有吃有喝的,开出来的地是我们的,种出来的东西也是我们的,你还不乐意?就该让你去服劳役了,才知道这是什么好生活。”
王顺得也是无言在后面拿着爬犁动作不停,“爹,我就是那么一说,谁家老爹盼着自己孩子去服劳役的。”
“咱们家十亩水稻呢,就是交了税也够我们一家吃上一年的,下半年又有秋季稻,怎么还种那么多豆子。有这个功夫,还不如让我到县里工厂去做活呢,好歹也能赚些钱回来。”
“钱钱钱,我看你就是掉钱眼里了,这钱能有粮食重要吗?粮食可以换钱,但是钱就能买到粮食吗?真是什么都不懂的二愣子,钱能有粮食重要?”王老头气得拿锄头把锤了一下这个憨儿子。这才过了多少天好日子,就不记得没有粮食吃的苦了。
民以食为天,有多少钱在他们眼里都不如手里有粮食,尤其是经历了十几年前那次灾荒的老人们,更是对这个道理深表认同。在得知王怀玉要求他们开荒种地,多种粮食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有了铁农具,苍梧几个县最后还是各开了一间铁铺,里面售卖常用的农具、也做修补农具的活。不过进去买农具的人,都要拿上身份户籍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90-100
要有村长里正的签名才能购买,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怀好意的人窥探。
拿了铁农具,加上有衙门的补贴,各个县开荒进度都飞快。
刚刚进入三月,秧苗在地里扎根生长的时候,山地就开出了近万亩,梯田更是完成了千亩。
这些地花了两个月的时候来弄,看起来很少。可是分摊到个人头上,便是一个壮劳力一亩左右。这期间还有其他事情在同时进行着,可以说是效果喜人。
开出来的地肥力不够,尤其是梯田,需要多加养护种上几年。但水稻田和其他田不一样,其他田地种东西会耗费地力,东西越长越差。而水稻田却是越种越好,越种越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水稻田是个神奇的东西。
至于哪些山坡地就更不用说了,水肥都不够,第一年只能种些黄豆、绿豆来肥肥地。
现在地里施肥用的还是粪肥和草木灰,王怀玉有心想要琢磨化肥,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能让人多加注意。倒是这粪肥,除了人的动物才是大头。
想着之前自己犯错了总要去打扫猪圈,在这里却没有看见大规模的养殖。而且这猪肉吃着也比之前的要差些,究竟是什么原因?
王怀玉琢磨着要开个养猪场,养鸡场啥的,到时候排泄物可以肥地,养出来的肉能填饱百姓的肚子。
想着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斤肉,面黄肌瘦的百姓,王怀玉只觉任务艰巨。
这还吃不饱呢,就想吃上肉了。只是一斤肉是用五斤粮食养出来的。当务之急还是多种粮食啊!
苍梧几县拓荒飞快,其他县见着心里也不免羡慕,谁不希望自己县的耕地多多呢?还有那些铁农具,他们一个都没有几件,凭什么哪几个还开了铺子?
这样一想,不免有些酸溜溜的去找知府大人说话了。
“陛下那是给岭南百姓的,怎么除了苍梧几个县,我们就不属于岭南了?这铁农具,也合该有我们一份才对。”
第92章
大家都没有之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 现在却有人得了有人不得,便让这些没有得的人感觉心理极其不平衡。只是没有人把这个话说出口,现在有人挑破了, 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人, 自然也巴巴的凑上来。
韦向行知道这个东西是皇帝给王怀玉的安抚,但既然打着岭南的名号,让他们去闹上一闹也未尝不可。
有些东西得不到, 但是能给对方添堵,他也不介意去做。
“各位同僚说得有理,只是我们岭南按理说都是属于荣安郡主的封地,她的东西想要如何做主我们还真不好说。这样吧, 本官给郡主去信询问一下,要是有结果了自然是好的,只是各位也别有太大的希望。”韦向行道。
“大人愿意去说已经是尽力了,该如何相信郡主知道怎么做的。”我们那么多人, 总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吧?
想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 所以人都一致同意给王怀玉去信说明诉求。
收到韦向行的信,王怀玉真想大笑一声, 真是瞌睡就送来枕头啊。
“我们这位知府大人倒是懂得为大家考虑,想要铁农具而已, 给他们就是了。不过就是不知道舍不舍得用桂州的几个县来换?”王怀玉喃喃自语着, 顺手就安排起自己的下一个行程。“叫人备车。给邓大人去信, 请她到粤州和知府大人商量事情。”
岭南府地方很大, 从粤州到桂州最快是三天, 苍梧在中间, 去哪边都是一天左右的时间。现在去信给邓蛮生,也就是要四天左右才能到粤州汇合。不过没办法, 谁叫现在岭南的经济政治中心在粤州呢。
四天后,邓蛮生终于晃悠着快要破烂的马车过来了,王怀玉则是把钦防县视察了一遍。三位岭南的带头人才在粤州府聚头。
“郡主真是贵人事多,最近一年听说郡主是把苍梧几个县管理得相当不错,粮食产量提高,还弄出了梯田茶园?”韦向行亲自给两人倒了茶感慨道:“我们岭南能有郡主来,真是天大得福气啊。”
“自从您来了,百姓能吃饱了还读上书了,就连这农具也都成铁的了,真是日新月异啊。”
王怀玉坦然自若的接下茶,嘴角含着笑:“知府大人说这话真是高抬荣安了,能力有限,只能把自己一亩三分地顾好,剩下的还是知府大人和邓大人的功劳。”
邓蛮生在一旁喝着茶,眼观鼻鼻观心,他只是被叫过来当作背景的,这二人哪一个都比他有实力,哪里是他插得上嘴的。
然而没有想到韦向行话音一转道:“邓大人最近好像也去和郡主交流了?听说你们桂州也建了好几座梯田。本官倒是不知道二位什么时候有这样好的来往,要说接触得多,也该是我们粤州和郡主啊。”
邓蛮生无奈,没有想到自己做壁上观还是让火烧到了身上。
“知府大人这就是说笑了,桂州会出现梯田,正好是因为桂州的山多地少,百姓没有办法了求到我这里来才找人去教的,邓大人能同意也是看在百姓艰苦的份上。要说粤州这大好的地方,每年出产的粮食就是岭南的三分之二,哪里还用得着梯田?我们这些没有办法了,才在别的上面想注意。要是能和粤州一样全都上好的耕地,我们也不用费哪个功夫。”
王怀玉放下杯子,眼睛盯着他,“知府大人说是不是?”
韦向行没有想到她突然发难,楞了一下若无其事道:“郡主可真会说话,这岭南竟然还要大片的良田。”
岭南怎么会没有大片的良田?梧州平原上万亩,是岭南最大的产粮区,全是上好的水稻田。只是可惜了这块地方不在自己的手里,也不在百姓的手里。
“知府大人深耕岭南多年,自然是比荣安清楚的。此次让邓大人过来也是为了商量此事。”
王怀玉不耐烦和他们牵三扯四,直接把话一撩出来,他们便知道这是要说大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