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的水利工程也只是起到分流的作用,不让它冲毁良田庄稼和房屋,洪水以及上游被冲下来的东西却是拦截不住的。
要只是东西也就罢了,更让人难受的是洪水中有不少的人,在漓江口最大的堤坝上,王怀玉安排了三班倒的侍卫和衙役做救援工作。
只要还有气的还能挣扎的就要救上来,进行抢救安置。至于那些已经没有气了,也要捞上来进行掩埋或者火化。
大涝之后必有大疫,这是王怀玉经过多次救援了解到的定律,住在天工大学的医科先生们,也冒着大雨给王怀玉送来了建议书。
“群主这些灾民万万不能让他们和当地百姓混在一起,请你务必开辟一个新的地方来安置他们,让他们度过一个月的安全期才能够慢慢的接入城中,还有在坝口上参与救援的衙役,这一个月也不要让他们回家接触到城中的百姓。”
“我们岭南盛产生姜,郡主每天都给他们熬上几锅,多喝上一些有利于疫病的消除。”章太医拿着厚厚一本防疫手册过来一一叮嘱道。
看着王怀玉的穿着,似乎还有往漓江口去的意思,犹豫了一下开口劝阻,“郡主千金之躯,这个时候不应该立于危墙之下。若是没有了你,岭南千千万的百姓该如何办?还望郡主珍重自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40-150
身啊。”
王怀玉心下感动,她护着的百姓也会想着她。但是正因为如此她又如何能逃避呢?
“我是岭南的郡主,领主,我拥有最好的太医,最好的药材,最好的侍卫。如果我都不愿意到最危险的去,那普通百姓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去?有我在前面他们才能更加放心。这是为人父母官的本分。”
章太医知道她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改变,便没有在劝说,而是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医学科的先生和学子所用的一分一毫也是从百姓身上出来的。我们也应该为百姓做点什么。”
“流民身上是否带有疫病?是什么样的症状,又该如何医治,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群主不如让我们成立一个医护队,也好为岭南出一份力。”
章太医作为医科的主要领导人,能说出这个话,自然是代表部分先生和学子的想法。王怀玉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她想了一下便点头答应。不过还是安排了相应的护卫跟在他们身边。
岭南的反应又先人一步,顺着洪水飘下来的流民身上果然带着疫病,在关口搭建的简易安置房里,就有许多人开始陆陆续续的发起热来。
此时从岭南各地调来的药材,还有大夫,也紧随其后的赶到。
有粮食,有药材,还有治疗的医生,这些流民在出现情况的时候就被第一时间治疗了,疫情也得到控制,除了关口这一小部分地区,岭南其他地方没有收到任何波及。
但为了预防万一,王怀玉还是让各个县衙发布告令,让每个人都在家中常备生姜水,平时要喝开水,不吃冷水,冷食。再把不听劝告的后果讲清楚,九成九以上的居民都乖乖照做。
岭南的疫情得到控制,可不代表北方。其实就算是一直安享太平的世家们,面对疫情这样棘手的事情也手足无措。
家中的隐户,部曲,仆人,甚至是主子都纷纷中招。主子们自然是得到优先的治疗,但是仆人隐户就大多数只能看天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就剩下不多的人口,又去了一半。
本来人口最少的岭南府,这个时候反倒成了人口最多的,王怀玉心情真的是相当复杂。
“这一次疫病过去,各地应该也会慢慢恢复了。现在紧要的还是我们自己,把大门口守好了。打好这一仗,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自己好不是真的好,因为你需要担心哪一天敌人会不会杀过来抢你的。如果大家都好,你的富裕就没有那么的显眼。
所以王怀玉打心底里希望这个大齐能快一点渡过这一个劫难。
而随着新的一批人培养起来,曾经跟在他身边的娄明运等人,此时也奔往更广阔的天地。
有王怀玉给的粮草做本钱,还有在岭南多年的历练,他们的心智和能力当初的公子哥,现在放眼的则是整个未来,整个大齐。
王怀玉也丝毫不担心他们走出去,甚至她知道自己在岭南的局限,希望小伙伴们能找到更广大的出路。
和王怀玉这种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的z支持,也让大家感动不已。
“荣安啊,别的不说,跟着你混的这几年是我们几个最大的收获。”
刘然浒知道王怀玉愿意让他们接来家族,还给兵给粮他们护送的时候,眼泪是止不住的流,本来一副糙汉子的形象,瞬间就成了痛哭流涕的邻家小弟。
更何况王怀玉也说了,如果他们想要建功立业,只要岭南的兵愿意给他们走,她就无条件的支持,后面需要什么粮食钱财武器,只要拿得出来的,不影响岭南发展的,一律允许。
他们不怀疑王怀玉的话,也正是知道如此才更加感动,就连一直心里有所想法的娄明运也忍不住多喝了几口,郑重而又敬佩道:“荣安,书上一直说圣人,我一直觉得这是世人的谎言。但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我觉得好像书上的圣人也不过如此。”
第143章
这些年他们赚了不少钱, 更重要的是他们见识了更多不同的东西,有别于他们一直接受的教育。是王怀玉所给他们带来的观念,一开始在他们看来嗤之以鼻的东西, 现在却证明了她的观念有多超前。
“不要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 我们都是一起出生入死,共同奋斗出来的革命同志。在这些年的磨合中,我们都了解彼此, 认同彼此。既然是这个样子,那我也不可能束缚你们,也建议你们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我们岭南现在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想要继续扩大, 也只能是你们的生意往外扩张,但权势地位上我无法给到更高的一个层次。背后有自己的家族,也有自己的志向,所以我尊重你们的一切选择。”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选择, 那就是和戴森他们一样去往海外。”说到海外, 王怀玉的眼神悠远,带着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怀念, “海外的土地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辽阔,我们所在的大齐不过是世界的百分之一, 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民族和国家, 他们与我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历史生活习惯。就好像戴森他们。”
娄明运眯了眯眼, 想着戴森他们海外生意的利润, 想要赚钱的心思也飘得更远了, “海运航行的时间是不是很久?翻过了海对面就是戴森他们的国家还是会有另一个国家?”
“有的已经成为国家, 有的则是部落,他们的文明有的比较落后, 有的比大齐要先进。具体到底如何没有人知道,只能你们自己去看。”王怀玉道。
不过她看戴森他们的船就知道至少西欧国的科技比大齐要先进一些,但看他带来的货物却没有多少是有科技含量的,这就让人很疑惑。
只是现在人手和时间都不允许,不然王怀玉也打算跟戴森他们出去一趟。
收齐那些纷繁的念头,王怀玉将岭南这几年的账本一一列出来。
其实不用列,在座的人心里都有数。
“现在还不着急,有荣安你在淮安王那边的交易,我们后面想要再搭上线也不难,不用为我们过多操心。”娄明运说道。
宋回芳则是有些兴致缺缺,弄了一下桌面的账目,百无聊赖道:“我现在倒是觉得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的比名利场要有意思的多。我还是打算先在岭南再转悠几年,等后面北方安定了,可能考虑回北方看看吧。”
现在宋回芳主管岭南的医药种植和市场,还有矿物的开采,说是半个自然学家。这些年他在这方面投入的兴趣也使得他对这方面产生了兴趣。现在岭南还没有探索完,便不打算走。
林清风就更不用说了,他从一个县令干到现在,成了粤州知州,地位仅次于王怀玉。而王怀玉又对他信任有加,身边的人都是一起奋斗出来的,有什么意外,不然他不打算离开岭南。
“现在我走出去谁不得叫我一声林大人,林知州,百姓看着我也都是乐呵呵的打招呼,这感觉可比我以前当少爷的时候好多了。”
林清风两手一摊,背靠这椅子颇有些吊儿郎当道:“这当官无外乎就是名和利,我现在都有了。而且还吃喝不愁,每年工厂的分红到账足让我家族几辈子不用愁,我实在想不通离开岭南的好处有那些。”
“行,既然你们都有想法,那就按照你们的想法来。”王怀玉彻底的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40-150
放松下来了。
各个奋斗的小伙伴都和自己志同道合,岭南的发展起码还是再稳住十年!
闲下来的王怀玉难得的回了一趟王家庄。
为自己的第一个庄园且是试验田,王家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千多多亩地连着十几个山头,可以说囊括岭南的多种地形。一直用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最好的农具,还有最先研究出来的水稻,化肥。
王怀玉来的时候正好遇上第一批杂交水稻收割。
“这一批稻子是去年杂交出来的,因为只找到了那一株稻子培育出了六十多颗苗,成果还没有出来,就还没有上报官府那边。”农学院的人见到她过来,抬头问了一声好,便继续手里的动作。
刚杂交出来的水稻产量既不稳定又不了解习性,他们连报告都还没有撰写出来,当然不可能上报官府,免得让大家空欢喜一场。
等这一批稻子出来了,确定它的亩产量还有稳定性。如果效果很好的话,可以考虑大面积的培育种子,到时候再上报官府也不迟。
王怀玉挥挥手没有计较这些,丝毫没有架子的蹲在地上,一粒粒的掂量这些稻穗。
“确实是比以往的要饱满些,数了数这些稻粒应该也要多上不少,不过这些稻子的抗病性怎么样?耐不耐涝,耐不耐旱?”最重要的还要防不防风。
这个学院的人就有发言权了,纷纷指着那比寻常水稻要粗的杆子道:“这个杆子粗壮得很,有的甚至是一起品种的两倍粗,就是鸡鸭啄一下也不会死。这一年来也没有见过什么病虫害。”
“不过这个不能算数,新出的品种还没有天敌。而且还不成规模,等成了规模才是真正的考验。”农家人已经有了自己朴素的农学知识,知道当一个东西大规模种植的时候更容易引发病虫害,虽然还不明白原理,但他们在传承教导的时候,一辈辈的当做经验流传下来。
农家的许多经验来之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他们用一代代人的经验换来一点点的农学知识,现在被王怀玉整合利用再反馈给更多的百姓。
“实验一事不能操之过急,不然毁掉的就是万千百姓的生计,尤其是现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宁可迟一点慢一点也要稳扎稳打。”
“放心吧,郡主您说的我们都记得,这些实验都做了数据分析和记录的,哪个稳定有成果,再反复的对比,最后才呈送给大家。”
两人正聊着,这三分地的水稻也收割得差不多了,王怀玉看了一眼重量,亩产竟然能到七百多斤。
这下确实是惊讶不已,毕竟南召的水稻产量再高也没有过七百的,更何况还是和野稻杂交的,难道现代才出现的高产杂交水稻,在这里被她这门外汉和原始科学家弄出来了?
“亩产是高了点,不过咱们这又是杂交又是加了化肥,每天每阶段都精心呵护的,能有这个产量也不是特别稀奇。换做普通老百姓,怕是做不到,所以这个产量还要再砍个一百斤,才是百姓能种的出来的。”
“就算是这样也不少了,想想现在大齐的亩产量,我们都快要翻一倍了,还不该满足?”王怀玉打趣道。
她还以为自己见过世面,对这点产量不够激动,没有想到农学院的人比她还要不知足。这个时候竟然就想着亩产千斤,而且还是没有见过亩产千斤的人这样想,足以证明他们有多大的志向。
有想法是好事情,尤其是还有实现的基础,只有敢想敢做才有可能。
看着这一群比自己年纪大上不少的学子,笑得那叫一个慈祥。
“不过这个稻子我们在培育个几代,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我最近发现岭南有一种本地的糯米,香香糯糯的且颗粒饱满,就是他的植株太长太细了,遇到台风容易倒伏。你看他能不能和我们这些品种杂交一下?要是能够取到两种的优点,这个稻米应该很受欢迎。”
人们在吃饱后总要追求更好的,这不,现在粮食够吃了,就准备培育出更好吃的粮食了。
“可以,地里的事情你们说了算,需要什么写清楚汇报申请去找管家要钱或者采买就行了。”王怀玉一如既往的大方。
农学院的成绩出的比较慢,但其他学院的成绩可不满。尤其是物理化工学院的,这才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利用王怀玉从海外带回来的橡胶,制作了一系列橡胶产品。
不过因为橡胶的稀缺基本都是用在官方或者军方,很少有能流落到民间的。
随着北方局势的愈演愈烈,岭南成了众人所向往的桃花源。源源不断的流民涌向岭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