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难以理解。
掌柜的却是一言难尽的表情,“的确会死。”
杏儿以为他们残害女性,非常气愤,“女子出门就要死,律法可没这个规定!你们这栖烟城是疯了不成?”
“姑娘,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掌柜的见杏儿误会了,忙道:“怪我没说清楚,我原想着你们若是只住一晚,也不会有什么事情,所以没详说。”
“那你倒是说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庭渊也觉得奇怪,“怎么好端端的,出了门就要死。”
掌柜的叹了一声,“我们城南有一个采花贼,专门奸杀女子。”
众人大惊:“!”
掌柜的看他们如此惊讶,也是无奈叹气,叮嘱杏儿:“姑娘若是不出门,在我这客栈中穿女装倒也无碍。若是姑娘要出门,切莫独身出门,也莫穿着女装,涂脂抹粉,穿戴首饰,以免性命堪忧。”
比起这些限制,性命显然更为重要。
庭渊问:“掌柜的,你能给我们具体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吗?”
如今店里也没有什么人吃饭,现在时间还早,掌柜的手里也没有什么活儿。
见这些人想知道,他便与他们说道说道。
众人坐下,小二给他们上了茶和吃食。
大家边吃边聊。
掌柜的说道:“我们这栖烟城常住人口大约三十万,城南靠近官道,本是最繁华的区域,原来住在城南的人口约莫十二万,近两年出了采花贼后,城南现在的人口也就剩下四万。”
庭渊问:“你说的这采花贼,是持续作案还是?”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180-200
“持续作案。”掌柜的说起来便叹气,“这采花贼两年半的时间,奸杀女子十七人,无一人逃脱魔爪。”
庭渊猛地捶了一下桌子,“竟有如此恶魔,官府难道毫不作为吗?”
伯景郁也朝掌柜投去视线,“官府呢?可管此事?”
“管,三年来不间断地派人巡逻,一些羊肠小路每天都有巡逻队,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妇人惨遭毒手。”
说起来也是无奈,掌柜连连叹气,“去年一个月连死三人,县丞带着衙役亲自巡逻,挨家挨户地盘查,可就是抓不住这采花贼,在严密防守下,还是有妇人被奸杀,气得县丞当场吐血。”
第182章 变态杀手
庭渊道:“这不该叫采花贼,这叫连环杀人犯。”
两年半连杀十七人,平均一个半月就杀一个人。
如此高的作案率,放眼在现代世界各国杀手,也足够让人心惊胆战。
这意味着如果这个凶手不能趁早抓住,每年至少还要死六七个人。
如果凶手的变态欲望加重了,或者一个多月杀一个人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了,很可能会缩短杀人的时间。
一个月、二十天、半个月、十天、五天、三天、一天……
若照这个发展趋势下去,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城中的百姓。
“这些妇人可有什么特征?”
掌柜得摇头,“没有任何特征,唯一的特征就是都是女性。”
“这凶手杀人的地点范围固定吗?”
掌柜的又摇头:“不固定,我们城南一共有四坊十六市,每次杀人的地点都不固定,凶手的行踪飘忽不定,导致无法锁定他的活动范围。”
“这个凶手流窜作案,说明他对城南的情况非常了解。”庭渊摸了摸下巴,有些难搞,“还有别的有用的信息吗?”
掌柜的摇了摇头,“但凡有一丁点线索,也不至于两年半连凶手一根头发都摸不到。”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伯景郁看向庭渊,“这个案子,我们得管。”
庭渊点了点头,“管,必然是要管的。”
看着眼前这一群年轻人,平均年龄都没超过二十岁,唯一一位年长者,看着已经五六十高龄,掌柜的叹了一声,“从何管起?”
“打前年案发起,城南的居民就自发上街组成了卫队,和衙门的官差,城防的官兵相结合,在城南密集巡逻,持续巡逻大半年,这采花贼依旧顶风作案……”
“最后无奈,大家不愿拿命赌,这才陆陆续续的搬离了城南,剩下我们这些不能搬走的,多数都是产业在此,或是祖宅在此……”
掌柜连连叹息,“若非我这生意在此,我也要离开城南,妻女这几年都住在外祖家,便是惧怕她们惨遭毒手。”
若说他们之中能有谁有本事破这个案件,也就只有庭渊了。
杏儿道:“我家公子破案如神,他出手,这案子必然能破。”
庭渊却摇了摇头,“话不能说得太满,得我看过卷宗才知道。”
听杏儿说庭渊断案如神,掌柜的立刻起身和庭渊行礼,“方才是我怠慢,请公子莫要怪罪,若公子真能破了这案子,也是造福我们城南数万百姓,公子若是想看卷宗,可去衙门,县丞曾广招贤士欲勘破此案,也曾不远百里请民间神探前来协助破案,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庭渊当然也是能够理解掌柜心中所思所想,他道:“我知你们定是做了许多努力,我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就能勘破此案,但我会尽力而为。”
“公子既有心,这些时日公子等人的吃食住行便由我全权承担。”
庭渊抬手拒绝,“不必如此,怎能劳您破费。”
伯景郁道:“我等本就在朝为官,这是我等分内之事。”
“原来是官爷,多有怠慢。”掌柜的朝一旁擦桌子的店小二喊道:“快去让厨房多加几个菜。”
“是。”
饭后,众人将行李收拾好下楼。
杏儿依旧身着女装。
庭渊找上掌柜的,“掌柜的,劳烦您将衙门的地址告诉我们,我们这就去衙门。”
趁着天还没黑,去与衙门接触一下,了解案情。
掌柜地看了一眼外头的天,“这怕是要下雨了。”
“无妨。”
掌柜的又见杏儿身着女装,说道:“姑娘还是换男装为好,若是被采花贼盯上……”
赤风道:“多谢掌柜的好意,我等武功各个高强,何惧一个小小的采花贼,掌柜的莫要过于忧心。”
别的不敢说,便是江湖排行榜上有名的英雄想从赤风的手里抢人也是不可能的。
掌柜的半信半疑。
他道:“既然你们去衙门也是想调查这个案子,我送你们去吧,这城南的路很复杂,我怕你们找不到衙门。”
“那就有劳掌柜的了。”
掌柜的摇了摇头,“若这个案子真的破了,于我来说也是好事一桩,我不必与妻女分离,她们也可安心在城中生活。”
他们虽不是直接的受害者,可这案子一日不破,城中便一日不宁,时间长了,人陆陆续续地搬离城南,对这附近的居民影响也不小。
掌柜拿了雨伞,领着他们前往县衙。
这城中街道真如掌柜所说,四通八达。
城中主路十分宽张,小路通往各个巷子,都是居民的住所。
这种道路狭小且房屋密集的地方,让庭渊想起了城中村的握手楼。
楼与楼之间交错,密集得只能通人,采光不足,道路狭小。
胜国的房屋,乡村的房子普遍都是一层楼或者是一层楼加上一个小阁楼,县城的房子多数是两层楼再加一个小阁楼,一楼朝街道的多数是商铺。
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古代,房屋都是木制的榫卯结构,居民用房的材料远不及富户和官军所用的材料,想要建高很难,两三层往上便不安全了。
对于一般的居民来说,房屋有两层也已经够住。
几十万居民住在一个县城里,全是低矮的平房,街道不够宽敞很正常。
不管顺着哪条道子看出去,都是一眼望不到头还能看到无数分支。
庭渊问掌柜的:“这城南像这种小巷子估摸有多少条?”
掌柜的想了又想,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说道,“整个城南加起来怕是得有超过五百条小巷子,这里头四通八达,错综复杂,巷子里头的房子不是不是规整建立的,道路不够统一,纵横交错还有很多死巷到头,”
“那巡逻难度非常大,凶手也很容易逃脱。”
掌柜得忙点头:“是啊。”
约莫两刻钟后,县衙到了。
掌柜的与他们说:“既然县衙到了,那我就先回去了,你们与门口的守卫说明来意就行。”
“辛苦了。”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180-200
掌柜得笑着点了一下头,转身离开。
众人朝县衙门口走去。
赤风上前去与守卫沟通,“钦差大臣路过此处,听闻城内有一起大案悬而未破,遂来查探案情,速速通报县丞。”
说完赤风将自己的钦差令牌递给了守卫。
守卫接过,无法辨别真假,也不敢怠慢,“几位稍等片刻,我这就入内通报,验明真假。”
守卫快速入内。
伯景郁与庭渊等人在门外等候。
衙门内,县丞办公的地方,药味浓郁,县丞咳嗽厉害。
守卫入内恭敬道:“大人,门外有一群自称钦差大臣的人,说要来查探采花贼的案情。”
守卫将手中的令牌呈上。
县丞咳嗽了几声。
坐在书案旁,书案上摆着厚厚卷宗的人,正是栖烟城的县丞。
他接过守卫递来的钦差令牌,辨别真假后,忙道:“去通知各位官员,随我去门外迎接。”
身旁的师爷赶忙将他扶起。
这县丞满头虚汗,脸色苍白,时而咳嗽,身形消瘦。
不多时,便有一群身着官服的人匆匆往外赶来。
为首的人被两人搀扶着,脚步虚浮。
许院判一眼便看出这人有病在身,说道:“这怕是久病成疾。”
庭渊他们想到掌柜的说本县的县丞在案件初期,亲自带着衙门的人四处巡查,凶手顶风作案,将县丞气得当场吐血。
几人便已大致明了,这人就是被气得吐血的那位县丞。
一众官员站定,由县丞领头朝他们行礼,“不知钦差大臣到访,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县丞自我介绍:“下官曹禺,是本县的县丞。”
“曹县丞免礼。”伯景郁伸手将他扶起,关切道:“我见曹县丞脸色让白,县丞可是病了?”
曹禺道:“劳烦钦差大人挂心,下官这病已有时日。”
许院判上前道:“我是医士,可否让我为你诊脉。”
他们不便暴露身份,许院判只以医士自称,也不便摆出自己的官职。
“那便劳烦医士。”
曹禺看这医士年龄不小,又是跟钦差大臣同行,想必不是普通人,对于医士的要求,他也不好拒绝。
曹禺招呼众人入内。
许院判替医士诊脉后,又观察了他的面像,问道:“大人夜里可是难以入睡,便是入睡也时常惊醒,总是感觉自己身体发冷,出虚汗?”
曹禺点了点头,“医士所说分毫不差。”
许院判道:“县丞大人这是久病积郁,压力过大,心胆气虚,气血不足,若是能让解开大人的心结,再加以调理,慢慢地就能好转。”
县丞重重叹了口气。
旁边的一名官员说道:“几乎所有的医士都是这么说的,可大人的压力半分不减,实在无法调理。”
县丞制止了他,“莫要再说。”
庭渊问:“县丞大人忧思过重,可是因为得城南采花贼连杀数十人一案?”
曹禺点了点头,面色沉重,“作为一方父母官,我却没有本事将这贼人抓住,让城中百姓提心吊胆,女子不得安宁,一日抓不到这歹徒,我便一日无法安心,两年半了,从第一起案件发生至今,我还是没有任何线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深感愧对朝廷,愧对地方百姓,还有哪些不得安息的死者。”
他这般说,听得庭渊他们也是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曹禺重重地叹了一声。
伯景郁见曹禺年龄也就堪堪三十出头,头上的白发已有不少,眼下乌青,身体消瘦得只剩皮骨,脸上几乎没有血色,眼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