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渊的视线扫过众人后,问:“四日前宋诗文宋通判被杀那日,诸位官员可曾见到衙门里出现过可疑的人吗?”
有人便问:“什么样的人算可疑?”
庭渊道:“不是你们衙门内部的人,包括某些官员的亲属,或者是一些从未见过的来寻找宋诗文或者是其他任何官员,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的人。”
众人按照他所说的,纷纷开始认真地回想当日的事情。
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出现过。
过了一会儿,庭渊得到了大家的反馈,并没有这样的人出现过。
庭渊又问:“那当日中午可有一个女子去找过宋通判?或者是出现在前衙?”
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必然会引起注意,女子多为官员内院的家眷,大家一起为官,不说每个人都能叫出名字,也至少是打过照面的。
而又与宋诗文相关,稍微联系一下,若真的有人找过他,必然会有人有印象,不可能完全没有人看到过。
众人纷纷摇头。
江迷山不太明白:“大人为何这般问?”
庭渊道:“我只是在排除一些事情。”
紧接着庭渊说道:“后衙的进出口有几个,可有人把守?”
“有。”江迷山书:“一共有三个出口,分别在不同的方向。”
庭渊:“麻烦你让人去将当日中午负责站岗的几个人都叫到地库去。”
江迷山立刻安排人照做。
但他很迷惑,不明白庭渊为何这么做。
庭渊也没有给他讲其中的原因,打算等到一切都排除之后,再告知为何要这般做。
只是让庭渊没有想到,身为一府司刑院的院长,脑子竟然如此转不过弯,到现在都没摸清他在做什么。
不由得替胜国的刑侦体系捏了一把汗。
大家都这个水平,冤案,悬案,指不定存在多少,要想发展成完整的刑侦体系,提高他们的刑侦水平,简直是任重而道远,还真不是自己写的一两本书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
光有书没有脑子不懂实际操作,书和砖头也没有区别。
想到此,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突然就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280-300
想到了一首歌——《向天再借五百年》。
可惜他的生命很有限,没有办法帮伯景郁培训出足够多的刑侦人才。
要想让胜国从上到下拥有完整的刑侦体系,随着官员更迭,少说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到。
江迷山不知道他为何叹气,只觉得这位大人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有叹不完的气。
众人转身前往地库。
不多时当日各处的守卫就到了地库。
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叫来地库。
庭渊将慕容韶音身上的布掀到肩膀,露出他的脸,而后问众人:“命案发生当日中午你们可曾有人看到过她?”
好在案发距离今日时间还不算太远,刚刚过了四日,而当日又发生了命案,大家的记忆还算清晰深刻。
看着这女子的脸庞,不说能够叫出她的名字,后院一共也就那么多人,每日出入打个照面,不至于完全没有影响。
案发时又是中午,通判夫人等人是下午才回来,当时的后院几乎没什么人,有人进出必然会惹人注意。
经过辨认,后院东门的人认出了她。
“我见过她,当时她低着头快速回了院子,但我每天守门都能看到她,即便是她低着头,我也能认得出来她。”
江迷山随后说:“通判大人的院子距离东门确实要更近一些,他们那边的人常走东门出入。”
庭渊问:“除此之外你对当日的事情还有别的印象吗?”
守卫摇头。
庭渊对他说了声辛苦了。
江迷山问:“大人,我不明白。”
庭渊问得都太零碎了,江迷山实在是难以串联起来。
庭渊将布盖回去,领着众人出了院子,站在太阳下去去身上的寒气。
而后与江迷山说:“现在我来给你盘其中的逻辑,韶音姑娘不知道为何去而复返,宋诗文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回到家中,前衙的人没有见过韶音姑娘到前院,那就说明院门不是韶音姑娘用钥匙打开的,这逻辑能够明白吗?”
江迷山点了点头。
庭渊接着说:“院门既然不是韶音姑娘打开的,那么能够是谁打开的呢?”
江迷山道:“宋通判。”
“不错,但也不全然对。”
江迷山不解。
庭渊问他:“如果韶音不是打开门的人,她返回院子,要如何进门呢?”
江迷山说:“那必然是要找宋通判拿钥匙开院子门。”
庭渊:“但她没有去过前院。”
江迷山又迷糊了,“是啊,她没有去过前院,就等于她没有钥匙,但她却死在了送通判的死亡现场。”
庭渊打了一个响指:“这里面的关系就是她可能看到宋家的门开着,直接进了院子。”
“那不就意味着宋通判先回的家,将院子门打开了,韶音才进了门。”
庭渊摇头:“谁说门就一定是宋通判打开的?”
江迷山:“可当时的情况能够打开门的钥匙只有宋通判有啊。”
庭渊:“照你这个意思,宋通判不知道什么原因回了家,而韶音也不知道为什么回了家,她看到宋通判在家,直接拿刀捅了他,然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钥匙去哪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钥匙根本不可能会丢。
庭渊接着给他盘逻辑:“韶音如何知道宋通判在家的?除非他们两个事先约好中午在家中见面,而韶音提前就做好准备,要在今天杀了宋通判,知道自己跑不掉了,所以畏罪自杀。”
江迷山点头如捣蒜:“对对对,就是这么回事。”
庭渊皱眉,心说:对你个大头鬼。
“既然韶音都能与宋通判约好了,为何不约到外面去,要约在院子里杀人呢?”
一下就给江迷山问懵了。
江迷山挠头,怎么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
“求大人告知。”
庭渊也没想过要卖关子:“我们已知的线索,韶音和宋诗文关系一般,只是主仆的关系,两人之间没有仇恨,她就没有杀宋诗文的理由,这就不是一场有预谋的杀人。”
“她当日没有去过前衙找宋诗文拿钥匙,而宋诗文的身上没有钥匙,案发现场也没有找到钥匙,宋诗文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如果不是事关重大,他不会在工作时间内回家。”
“由此可以推论,家里的门也不是宋诗文打开的,他也没有钥匙,发现自己的钥匙不见后,他便立刻回家查看情况,且能够确定的是他先一步回到家里。”
江迷山又迷糊看了:“如果确定他先回来,而不是韶音先回的?”
庭渊道:“如果是韶音先回的家,先死的怎么会是宋诗文呢?宋诗文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叫人。”
“可是韶音也没有叫啊。”江迷山反驳。
“当时她或许根本来不及叫。”
“为何?”
庭渊道:“当你发现自己认识的人倒地,下意识的反应并不会是去尖叫,而应该是上前查看情况,凶手躲在暗处捅了她,让她根本做不到尖叫吸引人过来,将现场伪装成韶音杀了宋诗文后逃之夭夭,现场就变成你们所看到的情况。”
“大人的意思是凶手另有其人?”
庭渊点了点头:“这种情况下很显然韶音不是凶手,而是误入了凶杀现场。”
“可这个凶手并没有偷走任何东西,家中也没有被翻找过的痕迹,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还有谁会是凶手呢?”江迷山不解:“没有人看到过有陌生人或者是可疑人出入衙门。”
庭渊笑看着他。
江迷山被他看得心里毛毛的。
庭渊心说你不如改名叫江迷糊。
江迷山的反应倒也不算太慢,“大人……”
他忽然压低了声音:“大人的意思是凶手就是衙门里的人。”
其实这个范围并不算太大。
能够偷到宋诗文钥匙的人并不多。
这个人必然是和宋诗文很熟悉,他知道宋诗文会将钥匙放在何处,同时能够进出宋诗文工作的地方不受到任何的怀疑。
转而江迷山又有了新的疑惑:“可若这个人真的是衙门里面的人,想要把宋通判的钥匙放回去,岂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或者是随手扔在案发现场,为何会把钥匙带走呢?”
庭渊:“说明他还没得手,又或者他害怕别人发现是他做的,将钥匙扔在了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总之这是整个案子唯一的破绽。”
可他们却没有人深入调查过,一致认为是韶音杀死了宋诗文。
江迷山挠头:“那韶音又为何突然会返回家中呢?她回家的目的是什么?”
庭渊摇头,他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什么都清楚。
但能够确认的是韶音不是杀害宋诗文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280-300
的凶手,而是被无辜卷入案子的人。
江迷山又问:“那宋通判又是为何发现自己的钥匙不见了的?”
“其实这也不难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有条理的人,若是有人动过他桌面的东西,他必然能够发现。”
此时惊风开口道:“宋诗文确实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我记得他桌上所有的摆件都是整整齐齐的。”
庭渊道:“当时我们进他的办公的地方,侧边的笔筒里旧的毛笔摆得乱七八糟,且有两支毛笔的头朝下戳在笔筒里。”
作为一个桌面毛笔架上毛笔都要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依次排列挂好的人,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将毛笔的笔尖朝下。
如果有人打乱他的摆放,自然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他会在中午突然回家。
家中的备用钥匙不见了,是从自己的笔筒里拿走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告知过他,家中放有重要财物,他自然要回家查看一番。
江迷山:“那么此人是否是刻意以此将宋通判引回家中再行刺杀?”
庭渊摇头否决:“不存在这种可能。”
“为何?”江迷山不理解,“又没有知道会是谁干的。”
庭渊道:“第一时间就会从与宋诗文有仇怨的人开始排查,若这个人真的和宋诗文有仇,很容易就能够查出来,在衙门内院杀人不是一个好的地点。”
江迷山:“不是有替罪羔羊吗?慕容韶音。”
庭渊噎了一下,“慕容韶音会出现在案发现场是一个很随机的事情,且凶手的本意应该也没想要杀宋通判,大概率是想在宋通判的屋里找某样东西,或者是想拿走一些东西。”
“宋家什么都没有丢,家里也没有被翻过,这又作何解释?”
庭渊:“有可能是来不及,也可能是此人想引蛇出洞,偷走宋通判的钥匙,逼他回家,宋通判第一时间就回去查看重要的东西是否丢了,如果真的有特别重要且不为外人所知道的东西,寻常地翻找是很难找到的,那么此人大概率是想通过宋通判的行为得知东西在哪里,而后再找机会拿走东西。”
江迷山:“??????”
这是人吗?这是神吧。
就这么点东西,就能分析出背后这么多的事情。
根本不明白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江迷山感觉自己查案这么多年,就像没有长过脑子一样。
眼前这人聪明得让他觉得可怕。
转念一想,若是不够聪明,又怎么能够留在王爷的身边,做王爷的幕僚呢?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这般的才学,实在让人钦佩,也让人羡慕他的头脑。
庭渊暂时还不知宋通判到底有什么东西是让别人惦记的。
有时候破案经验也很重要,这个案件分析到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指向性的证据,所以这一切只是众多推论中最为合理的一个推论,暂时也想不到比这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推理。
庭渊道:“我需要一份与宋诗文关系较好,且能够随意进出他办公地点,不被人怀疑的人员名单,劳烦江大人尽快地整理给我。”
而他则要回到案发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