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40-36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希望能够幸福的,我和你在一起我很幸福他们最多就是眼不见为净。”

    “我要和谁过一辈子,是我自己的事情,你是和我过一辈子,又不是和我的父母过一辈子,作为成年人,我有权利决定我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和什么样的结婚,我选定了你,那就一定是你,除非你干了什么让我难以接受的事情,把我伤害得太深。”

    “绝不可能——”伯景郁情绪激动地打断了庭渊的话。

    庭渊微微一笑,“我知道不会有这么一天,我从不担心你会背叛我。”

    伯景郁的情绪这才缓和了一些。

    “那你还想知道别的吗?”庭渊问。

    伯景郁摇头:“没有了,你要说的都说完了,我想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庭渊撑着头看着伯景郁,眼中饱含爱意:“我还真想把你拐回我的世界,如果可以的话,但这样的想法很现实,你也有父母,也有家人,有自己想干的事情。”

    伯景郁点了点头,“是啊,我和我父亲之间的事情你基本是知道的,虽说我小时候和他不太亲近,但他还是挺爱我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340-360

    的,对我也不算太差,你我之间的事情,也是他拍板决定,给了我莫大的勇气,让我安心,所以你说让我放下这里的一切和你离开,到你的世界,我想我也不可能完全舍弃这里的一切。”

    “我明白,就像我永远不可能彻底舍弃我原来世界的一切,完全融入这里一样,你也对我很好很尊重,没有强行让我融入这里。”

    一转眼就到了中午午饭,茶楼的客人都换了好几拨。

    伯景郁感觉自己和庭渊更亲近了一些,知道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事情,对庭渊更加了解,因庭渊奶/奶对他不好而更新他,想要加倍的对他好,对于其他对他好的人,伯景郁就更想加倍的对庭渊好,让他的心里没有任何的落差。

    店小二过来给他们点菜。

    隔壁来了一桌人,见到小二直接报了菜名。

    坐下就开始吐槽,“今年的雨下得实在是太久了,往年我们东府还没下过这么久的雨。”

    另一人也说:“是啊,今年这么大的雨,不是一个好兆头,大家要种地,这样下去,地怕是不好种。”

    “何止是不好种地,瓜果也怕雨,雨一多,瓜果就没有那么甜,不甜的瓜果影响销量。”

    “岂止哦,还有那些靠着出海打鱼的人,雨大了没办法出海打鱼,这样一来收入自然不好,影响的人可多了。”

    另一桌的人听他们说这些,也跟着一起讨论,“我们东家就是做果酒的,是在这样的,一旦多雨,做出来的果酒口感都不好。”

    见大家聊开了,其他桌子的人也纷纷加入吐槽。

    “下雨是真的不行,干什么都影响,想我们走镖的,很多货物不能沾水,特别是茶叶这些,你说着一泡水,茶叶还怎么喝。”

    “只要人在就都算好的,像西州那些地方每年下雨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就别说西州,我们东州不也一样,东州不仅多雨还多台风,每次台风过境地上都是一片狼藉,种的庄稼倒塌也都是小事,就怕海水倒灌回去,那才是真的遍地狼藉,东州的房屋根本扛不住台风,都住在茅草屋里。”

    伯景郁听人说起东州台风和海水倒灌的问题,问道:“朝廷不是在东州一些容易海水倒灌的地方修建了很多堤坝吗,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对方摆摆手,“可别提了,就朝廷修的那个堤坝,都不知道修来是干嘛的,风一刮就倒了,根本放不住海水,很多地方年年修堤坝,年年被水淹,修的都赶不上淹的,完全就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连个心理安慰都起不了。”

    东州修大坝是多年来一直都在进行的,但东州连年遭遇台风侵袭倒也是真的。

    那人见伯景郁不是东州人,说:“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东州实际每年都在死人,大家都往内陆地区搬迁,海水倒灌倒也不是最大的问题,大不了大家搬走了就是,可是台风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年年都得重新盖房子,夏天刮台风,冬天又冷,住在海边的因为刮台风又没办法出海打鱼,我们很多人都搬到东府附近来住了,这边不怎么刮台风,那些搬不走的人就只能留在当地遭罪。”

    伯景郁叹了一声,台风不是人力能够控制的,海啸也不是,这种朝廷再努力,自然环境改变不了也没办法。

    那人嘟囔了一句:“何况东州的官府对这些事情也是懒得管。”

    庭渊没听见,伯景郁听力好,听得一清二楚,问:“为什么官府懒得管?这些不就是官府该管的事情吗?”

    那人不再说话。

    伯景郁:“为什么不说?”

    “你就当自己听错了吧。”

    庭渊知道伯景郁的听力好,毫不怀疑伯景郁,朝伯景郁摇了摇头。

    这里这么多人,他或许也是不想给自己惹上麻烦,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等晚一些没什么人或者是跟着他再打听,人少了他的顾虑或许会少一些。

    伯景郁压住自己想知道的心,不再继续追问。

    等到这人离开时,他们快速追了上去。

    第342章 绝不姑息

    “大哥请留步。”

    男人在前面走着,听到身后传来喊声,回头看了一眼。

    见二人是他刚才在茶楼歇脚吃东西时旁边的食客,并未停下脚步,反而加快了些许,想要甩掉二人。

    伯景郁个高腿长,几步就追上了他,“大哥,留步。”

    男人道:“你别问我,就当作什么都没听过。”

    伯景郁:“大哥是在顾虑什么?”

    随即又说:“大哥不必有顾虑,我们之间的谈话,仅限于你我他三人知晓。”

    庭渊也在这时到了男人身边。

    “是啊大哥,不必有太多的顾虑。”

    “二位给我透个底吧,你们是官府的人吗?”

    伯景郁点了个头:“我们可以移步人少的地方,聊上一聊。”

    男人想了想,点头同意下来。

    三人站在一处屋檐下,周边并没有其他的人,路过的人也几乎没有。

    伯景郁:“大哥方才在茶楼里说,东州的官府懒得管事情,我想知道原因。”

    男人说:“我家世代居于东州,女君还没统一各州时我家就已经住在那片土地上了,祖祖辈辈对东州有着很特殊的情感,如果不是真的生存不下去,我们不可能离开祖地。”

    庭渊和伯景郁纷纷表示理解。

    落叶归根,都是这么个理。

    他道:“东州的台风暴雨气候极端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从胜国建立开始,就一直说要帮助东州解决生存问题,我们东州人一直都很信任朝廷,一直希望生存问题有一天真的能够解决,而不是连稳定的居所都没有。”

    “朝廷派来东州的官员,面对东州各处的灾害,并不怎么管理,甚至不愿意管理,原因我虽不是朝廷官员肚子里的蛔虫,却也能猜出来,东州的问题太多,若每个官员真的要每件事都管,一年到头基本不可能有赋闲的时间。”

    庭渊:“也就是说,因为问题太多,所以这些官员才不愿意着手解决问题。”

    男人点了点头:“这在我们东州不算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朝廷很敷衍,从来不会帮助受灾的难民建立房屋,不会组织难民前往避难所避难,更不会保证居民能够有足够的粮食、衣物、药物,以此来面对东州极端气候所造成的灾难,这么多年大家都是靠自己。”

    “那怎么没有人上报这件事?”庭渊问。

    按说东州到京州并不算太远,完全可以去京州告状。

    男人看了庭渊一眼,随后无奈摇头:“要去京州得要路费,得要盘缠,民告官基本是投告无门,何况大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暴雨把房子吹没了,明天把圈养的牲畜弄跑了,一大堆的事情,还要面临疫病,若真是举家逃离,都已经逃离那个地方了,都是抓紧时间安置下来,过几天好日子,哪还有精力去管从前那些遭受过的苦难和现在正在遭受苦难的人。”

    “剩下那部分就是家境本身就算不错,他们住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340-360

    的房子刮不跑,对他们的影响不大,这部分人就更不可能去管这种闲事。”

    听他这么说,伯景郁和庭渊算是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他说得很真实,普通的老百姓确实没办法和官员斗,东州的问题也确实很严峻。

    东州的极端气候很不适合生存,早年就动过把他们迁移出东州的心思,想让他们到东府或者是西府去生存。

    但一直没能成功执行,一是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祖地,二是大家害怕东州的人彻底离开东州后,就再也回不了东州了。

    民众不愿意离开,朝廷也不可能强制迁移走他们,这才会一直致力于改善东州的居住环境。

    就像北州很多地方常年天寒地冻,可生存在那里的人,依旧不愿意离开,选择去适应环境。

    男人忍不住说:“若是朝廷的官员能够稍微管一些事情,东州一年可以少死很多人。”

    伯景郁对这个事情也有疑惑:“据我所知,东州这些年并没有上报过有大规模伤亡的自然灾害。”

    男人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在你们官老爷的心里,一场灾害死多少人,才能够算大规模的伤亡,一万人,十万人,还是百万人?一个人十个人百个人没有集中一起因为灾害死亡,就不算受灾受难了吗?”

    男人又说:“东州当然不会上报大规模的灾害,因为东州的灾害从来都不是只有一次,而是一年中多次,东起西落,没有人去具体统计在一段时间内某个地方因极端天气死亡人数是多少,自然朝廷也就不知道了。”

    他这么说,庭渊和伯景郁就能理解了。

    东州受灾的情况不似西州那样,一整个地区集中受灾,而是不同的时间段内,不同的地区,分别受灾,受灾地区和人群不集中,今天这里几个,明天那里几个,朝廷的官员没有把这些总结起来上报,朝廷就不知道东州当地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伯景郁和庭渊的心里都不太舒服。

    男人与他们说:“你们是朝廷的人,想要了解这个事情,大可以直接去东州走上一圈,届时我所说的是真是假,你们都能一清二楚。”

    男人又补充:“东州受难的居民,从来都不在城内,而是在不同的小村落,村民基本是自顾不暇,你们去看了就能明白我说的。”

    伯景郁从身上取出钱袋子,想要给男人一些钱财。

    男人见状连忙躲开:“我给你说这些,只是因为我想让人知道东州的实际情况,不是有所图谋。”

    庭渊压下伯景郁的手:“多谢大哥今日告知我们实情。”

    男人只是淡淡地说:“若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先走一步。”

    庭渊和伯景郁为他让出路,目送他离去。

    伯景郁和庭渊沿街缓行。

    庭渊以为伯景郁可能会骂上一两句,或者表现出不高兴,但看他也不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问:“今日/你怎么这么冷静。”

    伯景郁重重呼出一口气。

    庭渊等着他说话。

    “我只是不知道我该怎么来形容,我很生气,但我又清楚我现在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庭渊能够理解伯景郁的想法,“谁听了心里都会不舒服。”

    伯景郁:“我是真的觉得很累,我以为身为君王,我们已经很努力,把胜国治理得很好了,但实际的情况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

    “西府贪污,西州贪污还压榨百姓,南州又是贪污,东州的官员拿钱不办事,似乎大家当官就是为了钱,而不是真的为了天下万民,那些官员上任时的誓词就像笑话一样,我不知道面对这样的胜国,我到底该怎么办,我不可能亲眼盯着每一个官员,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地都盯着他们。”

    “他们为官所图谋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十年寒窗,到头来全都掉进了钱眼里。

    庭渊与伯景郁说:“在我们那里有一句古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意思是说即便是标榜清廉的官员,三年为官也能捞取到大量的钱财。”

    伯景郁:“科举三年一届,近百万人中,能够入仕为官的人不足一万,几乎是一百个人里出上一个为官的,能够被录用的,过往数年里一定是耗费过大量的心血在读书上,朝廷感念他们寒窗苦读,对待官员的优待以及他们亲族的优待一向是最好的,按照人均五两年收入的水平,朝廷最末流的官员,一年的收入也是普通人的五倍之多,何况朝廷还给他们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家人每年给予补贴,摸着良心说朝廷绝对不算亏待了这些官员。”

    庭渊将手按在伯景郁的心口处说,“朝廷确实没有半点亏待官员的,但极少有人能够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有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