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40-36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古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

    伯景郁再度叹气,他真的觉得心里累得很,“我该怎么办?你说我该怎么办?”

    庭渊道:“严格查办,你是百姓最后的希望了,若连你都退缩了,百姓怎么办?”

    “似乎所有的官员都默认了成为官员之后就开始捞钱,一万两银子,很多百姓一辈子都见不到这么多钱,可是当官的,手里随便漏点都有这个数。”

    “所以我们更要严查,绝不姑息,只有查得严,抓得紧,他们才会有所畏惧,才不敢大肆贪污,也该从政策上收紧,官员的权力也该适时做一些收缩,不再给予他们过分的优待。”

    这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推行下去必然是举步维艰,可还是应该推行。

    庭渊说:“你们要推行的新政就很有效,削弱了官员的利益和权利,这些官员就像蚂蟥一样,趴在朝廷的身上吸血,朝廷就算再庞大,也终究会有被吸干血的那一天,清理蚂蟥的过程注定是困难的,但只有把他们清理了,朝廷才能得以恢复,不至于危及性命。”

    “虽说我本身非常厌恶封建政权,厌恶阶级压迫,换一个政权,未必能够比你们做得更好,老百姓也很需要稳定,如你所说,除了京州六千里之外的地方都不适宜生存,西州连年暴雨洪水泛滥,南州干旱气候炎热沙漠化加剧,东州气候极端台风暴雨海水倒灌肆虐百姓,北州大部分地区连年冰封生存不易,这么多的问题累积起来,若朝廷再有动荡,四分五裂,政权更迭新旧政权之间权利极少平和过渡,那么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百姓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权来确保每个人不受战火侵扰,朝廷的稳定就一定离不开各地官员的努力,那么对于蛀虫,就一定要清理,你想做个好王爷,为天下万民谋福,就不能退缩,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庭渊上前一步抱住伯景郁,“我知道这些都是大道理,但无论你要面对什么,我都在你的身边,陪你一起面对。”

    伯景郁回抱住庭渊,只有庭渊能够让他安心,给他无尽的力量。

    伯景郁闭上眼,静静地与庭渊在檐下相拥,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入了东州,所面临的,又该是贪官污吏。

    转眼时间入了三月,伯景郁和庭渊在东州和东府边界交汇的一个小镇和杏儿赤风等人碰了面。

    希望书院一切都好,哥舒琎尧虽然回了京城,但这些年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340-360

    一直在派人管理书院,如今书院在哥舒琎尧和伯景郁的父亲支持之下,已经扩张了接近三十倍,从前书院只有几千个学生,现在的学生已经接近十万,学院讲学的先生也多。

    庭家的生意伯景郁的人照料得很好,府上一切都是老样子,因为希望书院的缘故,居安城变得繁华热闹,吸引了不少学子过来游学。

    杏儿的弟弟娶了媳妇,妹妹也嫁了个不错的男人,都有了孩子,杏儿的母亲眼疾也好了许多。

    赤风和杏儿的婚事也谈了,杏儿的母亲充分尊重杏儿的想法,赤风和杏儿提了亲,杏儿也同意了,两人算是把婚事定下了,等到杏儿参加科举之后,再议婚事。

    杏儿说:“我跟赤风之间互相喜欢了这么多年,他一直也挺尊重我的,我对他也算是知根知底,他也很理解我,不会给我压力,公子,我觉得我应该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庭渊笑了笑,“赤风的人品自然是没得说的,你觉得合适,那也挺好,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的。”

    “公子,有你在我特别安心。”

    “为什么?”庭渊问。

    杏儿笑着说:“因为你靠得住,各方面你都靠得住。”

    庭渊轻笑:“我靠得住吗?”

    他自己倒是没有这种感觉。

    杏儿点头:“当然,我每次遇到问题,但只要你在,我就很安心,我觉得再难的问题,你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我呢就希望你能够开心快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也不要害怕失败,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

    他对杏儿的期望一直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从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杏儿:“我知道。”

    会面后的第三天,一行人入了东州。

    东州靠近东府的地方居民非常多,大多都是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受灾民众。

    这里的居民生活环境和物价工价等都还算不错,在这里扎根的百姓们对当下的环境倒也是满意的。

    距离京州不算太远,南下去东府,往西去北府,一路往西府去,贸易很繁荣,相对地大家想要务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手有脚肯出力气,也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半个月转下来,伯景郁和庭渊也算把这里的情况都摸透了。

    偶尔与这里的百姓闲聊,也能听出,他们本意不想搬离自己的祖地,可实在是受不了暴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他们自然愿意回归祖地,可若无法得到妥善地解决,不会选择回去祖地生存。

    言语间也能听出,当地的州府各级衙门,对自然灾害,一贯的作风就是消极应付。

    现在整个东州有一半的人都集中在东州和东府交界的地区居住,剩下的那一半分散在东州各个区域。

    到了四月中旬,东州正式进入全面暴雨台风的季节,庭渊他们也正式向东州腹地行进。

    沿途倒也能看到不少百姓,有的雇用马车,有的就是纯粹靠自己手提肩扛,朝聚集地迁移。

    中午路过茶棚,一行人在茶棚歇脚。

    茶棚内外的人非常多。

    伯景郁问茶棚里的伙计,“这条路迁移的人很多吗?还是一段时间内迁移的人比较多?”

    茶棚伙计长年在此,对于这些情况应该是了如指掌的。

    伙计点头:“每天都能看到一些人拖家带口地往西边去,这些大多都是各处受了灾的百姓,西边聚集地不会遭受暴风暴雨的侵扰,更适合生存一些。”

    “朝廷对此也不怎么管控,只要身上不染疫病就行。”

    他们在聚集地巡查时也看到不少家庭住在帐篷里,帐篷在东州的运用是广泛。

    主要原因是东州经常刮台风,一个不留神,房子就被吹跑了,建造房子花费的代价和时间都很大,还不如帐篷便捷。

    沿途他们也能看到不少帐篷,一般原地扎帐篷,东西不多的一个时辰就能完全弄好,等台风过后,把帐篷重新扎上就能生存,只是不如房子住着舒服是真的。

    继续往东州去,沿途能够看到不少百姓迁移,不是一批的,但一直没断过。

    这天突然下雨,庭渊一行人在亭子里躲雨,正巧遇到了往聚集地去的人也在这里躲雨。

    一路他们遇到的迁移的人数非常多,少说得有一万人,正巧遇到他们,伯景郁出于好奇,问他们:“你们是因为灾情避难迁移的吗?”

    其中一个年长的老人回他:“当然了,我们全都是因为灾情避难迁移的。”

    伯景郁:“今年各处灾情严重吗?”

    长者上下将他们看了一下,穿着不像普通人,样貌是北州的,反问他们:“你们来东州是做什么的?”

    庭渊说:“去看朋友的。”

    “看朋友?”长者觉得奇怪,“看朋友好奇这些干嘛?”

    庭渊回道:“我们是一路听说东州受灾的情况挺多的,不确定我们的朋友是否还在东州。”

    “你朋友是哪里人?”转而老者又说:“你们穿着不简单,想来你们的朋友也条件也不错,不像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住在城里的人该是不会迁移的。”

    伯景郁说:“吉州人。”

    老者听伯景郁这么说,面色有些凝重,“吉州靠海,我是听人说吉州今年遭了灾,哪怕是城里都没有逃过。”

    “遭了灾?”伯景郁表现得非常意外。

    在老者眼里,这是对朋友的担忧,他道:“是啊,我们这一路遇到不少吉州存活下来搬迁的。”

    “吉州的情况这么严重吗?”

    “二月初头吉州有一场不大不小的海啸,吉州海防的堤坝修建得有五十米高,按理来说是能够防住海啸,不让海水灌入的,但堤坝直接垮了,海啸直接淹了吉州城,死了不少人。”

    “吉州的堤坝不是去年才修好的吗?”

    长者说:“是倒是,去年年底才修好,谁知道这才过了几个月,直接就被淹了,听人说吉州现在闹瘟疫了,都不知道吉州的人能不能进聚集地,我们这些人和吉州的人接触过,人家让不让我们进也不好说。”

    “吉州情况这么危急,朝廷没人管吗?”

    长者将他们又重新打量了一番,觉得他们也挺奇怪的,打探这么多消息。

    但两人过于镇定,他也就没再纠结,“具体这个我还真不清楚,但堤坝坍塌这么大的事情,应该是有人会管的,毕竟海水淹城,死的人不少。”

    “死的人少朝廷就不管了吗?”

    “死的人少,朝廷管不过来呀,今天这里死几个,明天那里死几个,等朝廷管,还不如靠自己呢。”

    众人纷纷点头,都很认可这长者的话。

    和老者分开后,众人继续前进。

    伯景郁说:“我们去一趟吉州,看看情况,若吉州真的出了瘟疫,得尽快治理,免得扩散。”

    庭渊点头同意:“好。”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340-360

    赤风先行一步去吉州打探情况。

    伯景郁大队人马缓行。

    同时伯景郁也派人去京城调查,看京城有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有没有人负责吉州这次的灾患,顺带调物资来东州,预防瘟疫四起。

    晚间他们落宿在一家客栈里面。

    客栈也是人满为患,都是往聚集地迁移的居民。

    一个小男孩被人拿着扫把往外打,穿得破破烂烂的,身上有很多红色的疙瘩。

    “走开,不准靠近我们这里!”店小二驱赶着他。

    惊风上前阻拦。

    店小二对惊风说:“这小孩身上都是红疙瘩,可能是得了瘟疫——”

    小男孩反驳:“我没有得瘟疫,我只是吃坏了东西。”

    许昊远远地看了一下男孩的情况,说:“确实不像瘟疫。”

    店小二说:“他还有个妹妹,就住在二里地外的破庙里,我听在破庙躲雨的人说,他妹妹浑身烧得厉害,和他妹妹接触过的另一个孩子,隔天就开始上吐下泻地发烧,半天不到就死了,你们最好是离他远一点!不然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许昊稍微走近了一些,也保持了安全的距离,转而与他们说,“应该不是疫病,我见过很多疫病。”

    “那小姑娘是自己吃坏了东西死的,不是我妹妹传染的,我妹妹是受了风寒才烧的。”

    第343章 念渊念舒

    许昊说:“我能肯定,这小孩身上起的红疙瘩不是疫病。”

    西州多雨多洪涝,洪水过后,容易起病,许昊出生在西州的医官世家,虽年纪小,可说到底也是和疫病打了十几年的交道。

    所以他的话是可信的。

    许昊转而问店里的小二:“你说这孩子身上是疫病,那你可还记得,这孩子在你们这客栈外徘徊几日了?”

    店小二想了想,说:“得有四五日了。”

    小男孩说:“是五日,今日是第五日。”

    许昊道:“疫病一向是传染的速度极快,若不能尽早地得到治疗,三五日内,必然会死,可这小孩今日出现在这里已然是第五日,他的身体只是有红疙瘩,却并未有其他任何不适,由此可见,必然不是疫病。”

    店小二:“就算他不是疫病,那也保不齐他身上这怪病会传染,万一我们染上了,再传给客人怎么办?”

    许昊:“你这么说倒也不无道理。”

    他问小男孩:“你为什么要在客栈外徘徊?”

    男孩解释道:“我妹妹病重,我没有钱,不能带她去看病,能住在客栈里头的客人,多数都是有些钱财的,若是乞讨一点钱财,我就能给我妹妹治病了。”

    男孩年岁不大,口齿伶俐,思路清晰。

    许昊与伯景郁说:“主,我能确认他不是瘟疫,若您允许,我想去给他妹妹瞧一瞧。”

    反正他们也是要宿在这里,不急着赶路,许昊自己单独前往,也不会影响了别人。

    伯景郁点头应允,“去吧。”

    小男孩问许昊:“哥哥,你是郎中吗?”

    许昊点头,笑着说:“我要不是郎中,又怎能确认你所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