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为了避免再出现被人丢手绢的尴尬场面,他让系统为自己兑了个口罩戴上。
煤场工坊工人戴口罩,乃是大秦司空常见之事,并不扎眼。
一个人走,感官便被放大了数倍。
左边散着阵阵肉油香,有人在吆喝“梅花肉馅包子嘞,咸阳城最好吃的梅花包子”;
右边传来扑鼻的菜肉香味,有人在敲鼓“客官您来瞧一瞧,王北楼炒菜炙烤顶顶妙”;
前头不远处,扩散着花草染料味的布铺前,有人在击掌“路过的客官莫错过,本店今日有新货”
明赫慢慢沿着渭水河上的拱桥走着,感受着这熙熙攘攘的人群烟火气。
这恍惚如同后世影视剧画面的场景,如今,真的出现在的大秦了。
这时,系统兴奋道,“宿主,恐怕再过个几年,《清明上河图》里汴京城鳞次栉比的热闹场面,就要提前出现在千年前的咸阳城了,真是想想就让人激动啊”
明赫欣慰地着回应道,“是啊,我记得来到这时空那年,跟着父皇出宫看望华阳太后,那时,咸阳城是黄土飞扬的泥路,百姓们住着低矮的茅屋土墙能看到大秦一天天变好,我很高兴!”
系统马上不好意思地小声道,“宿主,你忘了吗?其实你刚来到这时空时,是掉在赵国邯郸城的,都怪我”
明赫急忙打断它的话头,“统子,那件事已经过去十五年了,你千万别再自责了,忘了它吧!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再说了,虽然我一开始掉落的地点不对,但凭借我十世大善人的福气,再靠着你一直孜孜不倦的努力,后来,这一切都走上正轨了呀!”
“你看,现在我顺利成了秦始皇的孩子,大秦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那些历史中本不该稀里糊涂死去的人,也能活下来为大秦效力而我的父皇,他这一世不会积劳成疾,也不会被忽悠着吃丹药饮鸩解渴秦国,再不会成为二世而亡的反面教材,后世代代君王,必会把‘成为秦始皇这样的明君’视为毕生最高追求”
系统越听越激动,急忙附和道,“好,既然宿主已经原谅我了,我就再也不为此自责了!宿主,大秦如今有辽阔的疆土,有各行各业源源培养出顶尖的人才,还有忠心耿耿的万千百姓,大秦未来可期!”
明赫举起拳头比划了一下,“我们的目标是,争做史书第一盛世!”
这时,有一阵叮里咣啷的锣鼓声响起,明赫急忙停下脚步,跟着众人的目光抬眼望去。
专用于传递情报的快驰道上,有数名身穿皂袍的秦吏,边来回骑马边大声喊着,“陛下新诏!陛下新诏!为解决万民看病难、看病贵一事,将在大秦各郡县设立公办医药堂具体细则,请诸位速速前往衙门广场听诏”
几乎是刹那之间,在一阵响彻行云的欢呼声中,满街的人群已乌泱泱朝着西面的咸阳衙门奔去。
很快,街上只剩下看店看摊不能离开的商家,他们激动而兴奋地大声讨论着“陛下真乃怜惜我等之天神降世也”,“陛下真如那东升之日,恩泽遍布大秦”
独自站在道旁的明赫,抬手擦了擦眼角浸出的感动泪花,突然迈开大步奋力朝咸阳宫奔跑而去。
他有世间最圣明、最宽容、最仁慈的父皇,他好想快些见到父皇,再快些!
他想要大声告诉父皇:他是世间最好的父亲,也是百姓们最好的君王!
史书记载,大秦皇帝嬴政开创的“始皇盛世”,海清河晏,国强民富,被后世无数君主视为仁君典范,成为千百年来世人最向往的“梦中情朝”。
更有诗仙挥毫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开仓济万民,人心尽西来!(4)
第133章
秦始皇三十六年, 岁末,咸阳大雪停。
浓如墨团的暗夜逐渐稀疏,一马平川的关中大地仿若披上一层灰蒙轻纱, 远方的秦岭山脊线已悄然露出模糊轮廓。
天色将明。
治粟内史府中,独眠于花梨木大床上的吕雉,正闭着双眼胡乱摇头朝空中抓着什么, 她往日宁静的面庞渐渐痛苦扭曲, 散乱于枕间的乌发已冷汗涔涔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130-135
“不,尔等休敢!”,随着一声凄厉的大喊, 她终于猛地坐直身来,抓着手中翔鹤纹刺绣锦被的双手止不住微微颤抖, 惊疑不定地借着窗外透来的些许晨光,打量着室内陈设。
“大人!”, 主屋外隔间守夜的丫鬟匆匆举着烛台跑来, 焦急上前问道, “大人可是身体不适?要不, 奴这便去请医士前来”
熟悉的房间, 熟悉的丫鬟,熟悉的称呼, 吕雉心头悬着那块巨石,倏地落到了地上。
陛下龙体安泰, 大秦国富民强, 她仍在大秦好好活着, 一切, 皆未如梦境中那般不堪
她接过丫鬟递来的细棉手帕,轻轻拭了拭发间冷汗, 温声道,“梦魇罢了,何至于兴师动众,此刻尚未鸡鸣,且去歇着吧。”
二十多岁的吕雉,如今虽已位列帝国九卿高位,性子却向来是极温和谦逊的,她纵便回到府中,亦从不会对下人有分毫骄矜之态。
这样的吕雉,自然深得下人喜爱,这不,丫鬟依言离去后,并未当真躺下,而是去小厨房为她端来了一碗热乎的安神蜜水。
喝完蜜糖水的吕雉,重新躺回枕上闭上了双眼。
她近日负责操持宴会庆典,着实累得筋疲力尽,若能在鸡鸣前,再小憩一两柱香时间,也是极好的。
可惜,她刚迷迷糊糊再次入眠,梦中那些历历在目的众人诸事,便再次挟裹着令人窒息的黑沉沉压抑扑面而来,压得她几乎快喘不过气。
吕雉再次满头大汗挣扎着睁开眼,眼中闪过无尽恐慌与迷茫,立刻翻身披衣下床搜出火折子,点亮了屋中一展金鹤展翅铜灯。
她反复伸手虚虚覆于灯光上方,看着墙上一趟趟被放大的手影,悄悄松了一口气。
有影子,意味着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反复纠缠她的,确乎只是噩梦。
一个所有人皆不得好下场的噩梦。
她慢慢吹熄铜灯,慢慢来到窗前看着熹微的晨光,眼中慢慢氤氲起悲伤的泪水。
在这个梦境中,陛下病逝于沙丘,大秦二世而亡,在乱世中争夺地盘的刘季,以汉朝取秦而代之。
而她,不知怎的就成了汉朝皇后,后来,她的丈夫死了,她的儿子死了,她的女儿也死了
她以太后之身,耗尽后半生精力,为刘氏一族死守汉朝江山。
再后来
想到这里,吕雉忍不住打了个冷颤,梦境中的她,是以漂浮于半空的视角,目睹后来之事的——
在她这个太后去世短短三个月后,那些刘氏族人与开国重臣们,便迫不及待将吕氏一族诛杀殆尽!
这诡异梦境,究竟是何预兆?
她忽然神色一变:莫非,刘季要反?
不,梦中陛下病逝沙丘的时间,正是即将到来的明年!
这时,窗外天色又亮了两分,随着院中墙头一声声高昂的鸡鸣声响起,吕雉倏地一下神思回笼,眼中泪光渐渐褪去,转身唤人为她洗漱更衣,她必须尽快进宫提醒陛下。
在这笃信巫蛊鬼神的时代,君王能为一个梦境杀人,公卿亦能因一个梦境更改继承人,吕雉接连梦到同一个事关大秦国运之噩梦,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再者,何人又会做这等、恍若身临其境度过半生的梦境?此事着实令人生疑,必是上苍之预兆。
半晌后,她身穿宽袍朝服,头戴玄色冠冕,坐着驷马马车前往宫城而去,神色间仍有些恍惚。
直到她认认真真打量着宫门宫道宫殿,踏上章台宫丹墀玉阶,见到梦中死在她设局下的落魄汉将韩信,才真正涌起几丝真实感。
此乃熟悉的咸阳城章台宫,而非梦中被改称作长安城的椒房宫,而那个死得悲惨的韩信,亦不过是梦中虚影罢了。
韩信自幼便在咸阳宫与九公子一道长大,与九公子情同手足,更将陛下视为君师,亦视作君父这般韩信,岂会助刘季反秦?绝不可能!
再有,萧何张良陈平曹参樊哙英布诸人,哪一个不是对陛下忠心耿耿,又岂会追随刘季反秦?
进殿前,她歉意地朝韩信笑了笑,梦境太过真实,她难免产生几分自己真下令诱杀韩信的错觉——虽然她相信,自己绝不会变成梦中那般冷酷模样。
韩信压下心头升起的一丝怪异感,彬彬有礼朝吕雉拜了拜。
说来奇怪,满朝文武百官之中,他毫无缘由一看到就想敬而远之的,只有刘季与吕雉。
实则,他很小就认识刘季,还被对方一再以“救命之恩”威胁着,替他为九公子捎带了不少话,说起来也算老熟人了。
自然,刘季能言善辩,又生了一张看起来十分和气的脸,人缘是极好的。
但不知怎的,早在他四岁初见刘季那年,就本能地想离他远一点,再远一点,无论两家后来如何熟稔,他亦不愿与对方成为把酒言欢之忘年交。
吕雉亦是如此。说起来,吕雉为人和善不张扬,办事兢兢业业,纵便陛下私底下与朝臣提起她,亦是夸赞不止。
从各种意义而言,她皆是一个极好之人。
可韩信每每见着她,总有一种背后发凉的错觉,是以,他非必要也绝不会跟吕雉说话。
不过,待诸事皆清清淡淡的吕雉,今日竟会主动对他微笑,简直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此时,百官已陆续朝殿前走来,他急忙收回胡思乱想,站得挺拔如松。
按例,岁末早朝,无非是各部说些总结展望之言,倒也不会有甚大事禀奏。
禀完宴会庆典要务的吕雉退回位置后,破天荒地开始频频走神,不时心怀隐忧地悄悄打量陛下。
过完这个春节,陛下便满五十了。
如此,恰逢陛下半百大吉之年,又逢周边诸国第一回 前来朝贡之年,百官们纷纷上书,恳求陛下借朝贡之机,顺势举办一场盛大的生辰宴
可跟朝中五十岁头发花白、或是身姿佝偻的大臣们比起来,这些年日渐添了些冷敛威严的陛下,依然神采俊逸而身姿挺拔,全无半分衰老憔悴之态,任是谁人见了陛下,亦绝猜不出他已至知天命之年
这般远比常人更年轻康健的陛下,又怎会病逝于沙丘?这梦想来定是假的!
可转念,想到梦中栩栩如生的场景,想到那些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梦中人,她又开始犹豫起来,很快,随着一个念头疯狂的升起,她藏在宽袖中的双手,开始渐渐握成了拳头——
陛下身强力壮,固无半分早逝之相,可若刘季买通宫中之人,设局投毒暗杀呢?
这时,已满七十两鬓花白的右丞相韩非上前,递上一封辞呈拜道,“陛下,老臣如今年迈体衰,自觉精力日渐不济,恐有误大秦国事,还请陛下允老臣致仕归家稍享晚年”
话音未落,殿上君王已疾步走来,一把虚虚扶起他的双臂,毫不掩饰话语间浓浓的关心,
“爱卿乃大秦股肱栋梁,何出告老乞骸言?爱卿身子若有不适,朕派阳庆淳于意亲去诊治便是,切莫再提告老之言”
“多谢陛下!”,韩非温和笑着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130-135
看向君王,摇头道,“托陛下五禽戏之福,臣之身体并无甚不适,但臣不敢欺瞒陛下”
“这一年多来,臣自觉头脑已日渐浑浊壅塞,亦再无当年之蓬勃锐气陛下,臣这把利刃已钝,不敢再忝居丞相高位,还请陛下为大秦国事计,另任英才”
此言一出,大臣们登时面面相觑,总觉得韩非话中有话,意有所指。
已满六十的李斯不由眸光一闪,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韩非。
七十而告老?
当日大秦极速扩张疆域之时,因任派官吏紧缺,朝廷只得命吏室放宽年轻限制,凡能通过考核、熟记秦律之人,皆能委派前往各地为官做吏。
如此一来,弊病便在如今显现出来:据前些日子统计,国中已有三成官员年逾七十,亦有一成官员年逾八十。
岁月带来的极速衰败,不但令他们身体状况百出,时常要告假治病,更让他们的大脑失去了往日活力。
陛下近日批阅各地奏章,屡有不满之意,正因诸地年迈官员,或是频频告病假,导致郡县事务处理不及;或是上报的地方治理方针僵硬死板,全然无法落地施行
莫说如陛下这般深得岁月厚待之人,便是如王翦老将军那般,六十多还能率军南征北战者,古往今来何其寥寥!
西周时期,虽有“大夫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随着春秋乱世的兴起,诸侯们为最大程度拉拢天下英才,便悄然取消了此规定。(1)
五百年下来,列国官场皆采用官员主动告老之法,若长寿官员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