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现在殿中,还有些考生没有写完文章,方才林如海吃茶点他们看着,答卷的时候大臣们也看着。
用杜子美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赞他,恰到好处。
工部尚书资历最老,满头银发,脸上爬满皱纹,声音苍老:“启禀圣上,老臣以为,此文极佳,堪当榜首。”
这时兵部尚书却不太赞同:“他太过年轻,举止未免浮躁。”
林如海这样举止,若是再得状元,尾巴非翘到天上不可,既然是个人才,就别走错路,走科举清流出生,就不要动当天子宠臣的心思。
户部尚书反驳:“谁人没有年轻过,总不能要人都像我们这样老气横秋。”
礼部尚书黄大人也给林如海说好话:“臣也觉得此文极佳,林如海年纪轻轻,已是姑苏解元,今年会试的会员,何不凑一段佳话,况且若看文辞,此人将来必定能成为肱骨之才,圣上历来惜才如金。”
吏部尚书摇头反对:“过犹不及,黄大人一片爱才之心,老臣觉着林如海的年纪,文采,莫不如点为探花,历来探花多有美誉,正好与他相宜。”
负责考务的黄大人十分坚持:“陛下,若是有状元之才,何必点为探花,先前他得会元,也是下官力荐的。”
吏部尚书直接点出来:“黄大人,林如海的恩师与你宗亲有旧,你惜才也要公私分明。”
年纪最大的工部尚书,发现这二人越说越不对,连忙又道:“陛下,臣等只知评卷,余事不应谈。”
皇帝陛下刚刚发现人才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罢了,朕自有决断。”
一干大臣见触犯天颜,不敢多话,又去阅其它答卷。
最后成绩出来,林如海果然被点了探花,状元是江西人士,四十来岁,张豪;榜眼是徽州人士,今年正好五十岁,陆友;榜眼姑苏人士,林如海,年方十八。
工部商户抱着手,眯着老花的眼,看着那一群生员的仿瓷昂,十分惋惜 :“啧啧啧,真真可惜喽,本是状元之才,却屈居探花之位。”
户部尚书也喜欢林如海,先前他们会试判卷,他头一个看中的就是林如海的文章,脸上表情显然也不甘心:“若黄大人少说几句,兴许圣上就点了。”
六部尚书都是老狐狸,谁都察觉到当时气氛诡异,所以工部尚书才赶紧打断话题,免得闹到最后,林如海连一个探花郎都捞不到。
老尚书捏捏发疼的手肘,冷哼一声:“哼,你当他这些年在圣上跟前是吃素的,他若真想林如海当状元,便不会开口。”
今年的状元可是江西人士呢!黄大人正好祖籍江西,真是赶巧了!
那边司仪公公领着一溜儿小太监,把大红的三甲游街的吉服捧过来。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24-30
承天殿石阶下,御前侍卫牵着三匹高头大马正等候金科三甲上马游街。
六部尚书和圣上一起站在承天殿的高台上,户部尚书远远看着内侍给林如海换衣带冠,心里可惜:“不知这位新科探花,何处得罪他了。”
工部的老大人眯眼一笑,指指天,又指地,压着嗓子:“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不知……”
户部尚书只得自我安慰:“不当状元也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若是抢了山西的状元,指不定今后在朝堂让被黄大人如何穿小鞋。
状元郎微胖身材,榜眼又十分清瘦,四五十岁的人不能和十七八的林如海相比,人的眼睛总会紧着好看的东西,众人目光都落在林如海身上。
工部老大人用手在眼前搭着凉棚挡光,指着林如海那边,故意大声笑道:“瞧瞧,衣裳也要靠人穿!真是个美探花哟!”
皇帝陛下刚好走过来,听见老尚书夸林如海,朗声笑了。
“这孩子,有大人当年的风范!”
工部尚书慌忙摆手自谦:“圣上谬赞,臣当年可没他长得俊朗。”
一席话逗得圣上哈哈大笑,为了活跃气氛,大臣们不管想笑还是不想笑的,也要跟着笑几声。
户部尚书偷摸看礼部尚书黄大人的脸色,心底暗自发笑。
纵使挣了个状元又如何,今日仍旧是探花惹眼,有些光芒,不是想抢就能抢的!
且说荣国府中,一干女眷如坐针毡,东府那边的奶奶也带着贾珍等人过来荣国府,两家一处等消息。
昨儿个贾母就没睡好,一大早就让东府那边开祠堂烧香。
贾赦、贾政在宫门外等消息,而贾珍等年纪略小的,在府门外接应。
林如海是今年的会元,无论如何,殿试名词都不会太差。
但贾母反而安心不下来,一早起来就眉心突突直跳。
“老太太,咱们家林姑爷中了探花!”
“林姑爷中了探花!”
报喜的人冲进来,一路跑一路叫喊着进内院。
贾母激动的老泪纵横,双手合十冲着上天祷告:“我的老爷,你在天有灵,也能安心吧,我们家敏儿,嫁得探花郎了!阿弥陀佛……”
贾代善走时,只有女儿的终身大事没有安置好,现在她给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今后去到泉下,见到贾代善,也是无愧了。
大喜之下,大家都被这等好消息,惊的愣住,几个老嬷嬷领着丫鬟们磕头道喜。
贾母如梦初醒,催促两个媳妇:“还愣着作何,带你妹妹去看探花游街!”
“都一起去,我也要去!”
崔氏赶紧让管着车马的媳妇,去安排马车。
“早备好车了,刚才不敢说,现在还真用得上。”
贾母和贾敏乘一辆车,崔氏和王夫人一辆,东府里奶奶一辆,着急莽慌,往看状元游街的大道那边赶。
贾敬没在三甲,名词还没传出来,况且京城中百姓凑热闹的,只关心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又得了探花。
余下的皆不在意。
游街有官府的人开道,专人牵马,道路两边的百姓皆仰着头看去,沿街不少铺面二层小楼上都有女眷半开着窗探出头来看。
像是贾敏这等讲究人家,多半是悬着纱窗或者是窗花隔。
“哎呀呀,今年的探花生得好俊俏!”
那些行走在外的商户女子,或是烟花女子,见到探花郎穿着红袍,帽插宫花,比唱戏的油头粉面小生,清俊风雅,一颗心恨不得飞去和林如海同乘。
人们欢呼一浪高过一浪,崔氏眼看林如海骑着高头大马,从远处一步一挪的过来。
比起前面的状元和榜眼,林如海从刚刚上马新鲜劲儿过去以后,就有些心不在焉,只觉得人民吵得慌。
落到看客眼中,小探花不笑的时候,眉头平添几分冷意,带着一股子仙气,骑着马往红尘中走一遭。
崔氏见人过来,也不管下面的林如海能不能看到,轻轻推贾敏一下:
“莫要只顾着脸红,冲着下面招一招手,兴许他看得见你!”
见贾敏半日不曾动,眼看林如海骑着马就要走过,崔氏心急的拿起贾敏的手,挥了挥。
那下面的林如海竟然像是感应到一样,也冲着她们所在的小楼扬起脸,微笑着挥了挥手,似乎在和窗花隔后面的人打招呼。
“哎呦呦,小探花招手了,那上面是谁?”
“肯定是家人,这还用猜!”
贾母坐在圈椅上,看下面人声鼎沸,林如海少年英才,已经不会再旁的话,满口都是一个好字。
“好好好!”
林家的家仆一路从宫门外追着游街队伍过来,大家都被挤散了,只有常吉和常安还在一处。
常安呆呆看着高头大马上的林如海,自己去年这时候,还在担忧大爷读书不用心,整日睡觉。
想不到现在大爷竟是高中探花了!
常安拉过常吉,凑在他耳朵边:“常吉,你掐一掐我,我怎么觉着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
常吉还真在常安的大腿上掐了一把,痛得常安眼眶泛光。
常安忽而叹起气来:“真不是做梦……若是老爷太太都在京中就好了,这样热闹的场景,可惜他们见不着。”
作者有话说:
这是今天最后一更,谢谢大家的支持!爱你们,么么哒!
我们林爹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哈哈哈哈哈哈哈!
🔒27 ? 第二十七章
◎“林小探花,招人爱”◎
第二十七章, “林小探花,招人爱”
贾母一行人看过热闹,街上人一散开, 挨个坐上马车回府,才进门, 家里管家领着两个眼生的媳妇来磕头。
“老太太, 林家来人了。”
两个媳妇衣裳纹样和京城略有不同, 衣裳虽然都是绸缎料子, 并不张扬,规规矩矩盘着圆髻,不像是荣国府的下人, 穿金戴银,拉出去还以为是哪个小户人家的奶奶。
两个媳妇上前来回话:“给太太和奶奶们请安, 我们老爷和太太说, 府上愿意把婚期提前,再好不过, 只是事情匆忙,而今要在京中成婚,怕府上的姑娘受委屈。”
林家也太过自谦,就说林如海从开始乡试, 先是解元,再中会元, 殿试又中探花,这样的人才,纵使翻遍史书, 也难找出几个。
现在贾敏是京中人人羡慕的闺秀, 外面都说荣国府火眼金睛, 能给女儿挑中这般出色的女婿。
若是她这还觉得委屈,有些看着林如海眼红而又无可奈何的人家心底更不是滋味了。
贾母也客气,问林家来的媳妇:“她既然嫁了人,合该夫唱妇随。你们今日进京,正赶上好时候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24-30
,可看过探花游街?”
那两人又答:“回老太太,我们运气不好,赶到京城时候游街快结束了,街上太挤过不去,实不相瞒,现下都还没见到我家大爷。”
林家这一群人过来,肯定为着操持林如海婚事,这几个应当只是打头阵的,后面肯定还有几房人口。
可见林家也心急,想要成婚。
不然将人接到姑苏去,林家几辈生活的地方,人脉众多,加上林如海探花加身,要多风光就能办得多风光。
但林家老爷和太太没这么做,反而赶着完婚。
贾母又问这次来的还有哪些人,两个媳妇如实答了,这回进京有七八口人,后面还有人压着船,她们两人进来回话,余下的荣国府的管家已经找屋子安置。
贾母听罢说:“他们游街以后还要进宫谢恩,一时半会出不来。”
崔氏忙忙进来:“母亲,我让人预备好一桌酒菜,先前咱们姑爷中会元的时候,林家宅子外面的路就挤得进不去,现在肯定是回不去的。”
那两个媳妇脸上有些过意不去,贾母安慰:“京中就是这样的,你们只管歇着,眼看就要成一家人,他小辈在京中,不是样样都顾得过来,我就帮着照管一二。等外面来人说路通了,你们再去。不然被堵在路上,进退两难。”
崔氏就叫两个嬷嬷把林家回话的媳妇先带去吃饭安置。
这时候外面逛过一圈的贾赦也回来,贾政去了东府那边道喜。
贾赦带来消息,进去林家老宅的路果然又被堵得水泄不通。
贾赦拍着衣摆上沾上的灰尘,边说:“林家宅子不算小,就是老宅子,原先那边有个大户重新盖了屋子,现在只能一辆马车过去,要是遇到什么事,时常会堵,母亲,咱们要不要重新置办宅子?”
林家那边确实不太好进去,要是搁前朝,那可是快风水宝地,勋贵和官员都住那一头。
这几十年京城住处格局日渐变化,那边路修窄了,好些人家搬到别处另起宅子。
贾母见儿子如此热心,但还得扫他的兴,耐心与贾赦和崔氏解释:
“这些事我们家不操心,将来若他们成婚,看他们的打算,那是林家老宅,林家不缺银子,想置办宅子,肯定买得到。”
崔氏点头:“母亲说的对,将来咱们姑爷要在朝中当差,俗话说,多大的官就住多大的宅,那些御史大人才不会找麻烦。”
贾母点头:“是这个理。”
几人商量的很是热闹,你一言我一语,眼看贾敏的婚事就在下月,各人都觉着紧迫起来。
贾政不在,王夫人更加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听着,心里很没意思。
过一会儿贾敏也来了,这段日子嫂子忙着操持她的婚事,反而落得她管家。
姑娘自己料理婚事,传出去不太好,只能这般分工。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