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120-140
121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黛玉和哥哥找学校◎
林璋自己在姑苏, 只能与家中以书信往来,有时还会收到贾琏的信。
黛玉会写几个字,家书里偶尔有只言片语, 秋日已到,乡试热闹开始, 林家原先在考场旁边的铺子都住满人。
林璋刚开始学作文,没掺和乡试,苏弘踌躇满志下场应试,乡试成绩一出,榜上第八。
这个成绩已然不错,苏弘人还年轻,只得十六岁, 照此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不过有林如海解元在前,苏弘的父亲当年也是第六,比来比去,仍是比不过,苏家老大奔着解元去的,没考上解元,就算没考好。
林璋明白他不能外道的心思,书院的山长一位夸他:“好好好, 已是个十分不错的名次了!不比你父亲当年差多少,你母亲知道这个消息, 必然高兴,想来你外祖父在天有灵, 定然十分欣慰。”
大家都来恭贺苏弘, 原先说闲话的堂兄也看得开, 他这次的名落孙山, 人依旧笑眯眯:“还是堂弟厉害,我只有赶下一场了。堂弟少年英才,若下一科能中,肯定也能传为佳话。”
苏家长辈明显有其他的打算。
苏哲在朝堂中的待遇,苏家老大正考个好名次,也摸不到好差事。
不如再等等,若是哪天龙椅上那位走了,
苏哲的两个儿子刚好是后起之秀,会被圣上所重用。
“此事还需你父亲定夺,你还年轻,学个几个年再入官场也不迟,当年的林大人十八岁上中探花,回乡守孝五六载,回到京城去,还是年少,不必心急,想来也……不是时候。”
苏弘也不争年轻中举的名气,垂首答应:“孩儿知道了。”
林璋在这边多得苏家照顾,自掏腰包请苏弘去陈庄吃饭,连带请了不少同窗。
“恭贺苏兄金榜题名啊!”
苏家长子,看林璋游戏人间的态度,看不懂林家安排。
或许林大人是真心觉得林璋年岁太小,但林璋的文采去应付这次乡试,已绰绰有余。
若是去考试,现在红榜上应有个名次,苏哲问他:“若你今年下场,兴许能一中,为何不去?”
林璋对这事看得开,他需要读书,但不想一早就出来,像他爹一样早出来当官,给皇家干活,是什么好事吗?
林璋打哈哈:“我父亲说我尚年幼,再玩几年,况且我也就能应付过去,要学的还多,暂且不急。”
苏弘想到林璋还有一个技能,算盘打好。
林璋在姑苏没招摇过,也是在京城帮家里算账时候,偶然被他知道而已,苏弘又道:“若是多加一门算筹,你要在榜上,轻而易举。”
林璋清楚,朝廷才不会在乡试考算术,到时候肯定一堆读书人叽叽歪歪抗议,要不是朱伯伯厉害。
现在多少人看不起算账的,算账就是行商人的事情,商人地位地下。
许久不曾见家人的林璋只关心一件事情:“苏兄过奖了,不知学院何时能有假,我想去看一看家人。”
从姑苏到扬州最快要几日,除了年假,书院最放三日。
林璋想去扬州来回一趟,赶回来,难于登天,除非像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
苏弘道:“若是要去扬州,来回几日,怕是要和先生告假。”
告假就告假呗,林璋心里面已经有其他主张,他去告假,旁人也知他家人都在扬州。
准许他回去十几日,千万记得回来听对本次乡试考卷解析。
大家见林璋去扬州探亲还将所有书籍都搬走,还赞他手不释卷,殊不知林璋一去,就没打算再回来,当然要把东西都腾挪干净!
林家老人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路顺风顺水,快马加鞭,恨不得马上飞到扬州去!
林璋到扬州时,贾敏领着家人们收拾花园,将今年的枝条该剪剪,该修的修,来年春日才会有一个漂亮的园子。
突然小丫头来说:“奶奶,我们大爷回来了!”
贾敏一头雾水,先前没收到消息,大儿子有来扬州的意思?
好久不见儿子,贾敏心里欢喜,肯定是他故意为之,贾敏心里盘算着,儿子这回能不能在扬州过年再回去读书念。
刚刚考过一批乡试,学院里肯定是顾着那些举人老爷,鼓励他们去明年的会试。
出头的学子越多,松林书院的名气就越大。
贾敏赶紧洗手出去,看见儿子风尘仆仆,逃难似的,又气又笑:“你怎么来了?先前不见要来扬州的消息。”
黛玉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冲到他跟前,扑进林璋怀里就开始撒娇:
“哥哥!”
这回居然没有说好想他,林璋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反问:“玉儿有没有想我?”
黛玉摸摸胸口:“想了,心里天天都想。”
贾敏拍拍儿子脑门:“你回来的正好,这几日刚好算账,快去洗漱换衣裳,好好爷们成什么样子?”
黛玉得意的伸出自己小肉手,摆了几个拨动珠子的姿势:“我也会。”
好久不见小妹的林璋直接沦为标准的夸夸党:“我们玉儿好厉害,哥哥这么大的时候什么都不会。”
黛玉像是只被顺毛的小猫,笑得甜甜的,拉着哥哥,怕哥哥不认识路,给哥哥当向导。
林家老二慢吞吞的过来,让人给哥哥预备房间。
林如海对儿子跑回来是最冷静的一个,晚上吃饭的时候多做了好几个菜,给林璋接风洗尘。
林璋才吃过饭,马上开始谋算大事,他从才不是白白跑回来,鬼才愿意再回姑苏去!
林璋开门见山:“父亲,儿子想到扬州这边的书院念书。”
林如海答应的很干脆:“好,扬州也有几家书院,你自己去问一问,想去哪家,就去哪家。”
一眼看见儿子,他就大概猜出来他的鬼主意,听说把书都搬走了,不就是不想回去的意思?
家里妻子和两个孩子都非常想念老大。
他作为父亲秉持男儿应当离家走四方的观念,略微狠得下心来。
但有能把儿子养在身边的机会,又何必要把他赶出去?
贾敏更是赞同,林璋半大不小,养在身边最方心,扬州学院也不算差,江南人杰地灵,文人墨客一抓一把不一定非得在姑苏。
嗔怪林如海:“你是当爹的,怎么不帮忙把把关,引荐一二。”
林有海想着此事儿子去办,正是锻炼他好时候,要是找的书院不好,届时他当爹的再出手。
林如海:“扬州好几家书院都不错,他年岁也不小,这点事情还不能办?”
黛玉听完十分积极举起小手:“哥哥,我要跟你去!”
林如海看着那边从高到矮坐成一排的三个孩子,发话:“把他们都带出去,多带几个人。”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120-140
贾敏虽有微词,但是一想若把黛玉拘在家中,肯定能从哥哥出门哭到回家,反正孩子年岁还小,只能暂且忍下。
林璋马上来了精神,赶路的疲惫一扫而光,当晚就点了人手,要人预备马上,甚至把要去的书院列一个单子,还连衣裳都考虑好了!
林璋神神秘秘,对弟弟和妹妹笑道:“我们来一个,微服私访!”
第二天,林家三个孩子衣着简朴的出门,昨儿翻了好一会儿,老二才找到一件不打眼的衣裳,黛玉的衣裙太华丽,只能翻出来一件林珺小时候的旧衣裳,现在还要卷着边儿穿。
贾敏看见大儿子这么能折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免得华丽丽的出门,被匪徒盯上。
林璋先去了一家幽泉书院,在扬州城小有名气,没在城郊偏僻处,因为书院里有泉眼得名,据说风水极好,出过好几位进士。
林璋在老远下车,领着弟弟和妹妹走过去,看书院大门崭新,肯定刚刚翻修过,瞧着气派不必松林书院差。
书院门房衣着整齐,看见他们几个孩子过来,也没摆出看不起人的姿态,反而和颜悦色上前询问:“小哥儿,是有何事?”
林璋拱手:“小可只是想来打探一番,不知书院……什么样资质的学子,能到书院念书,花费几何?”
在书院当门房的人,就要眼力见,虽然几人穿的不是顶好衣衫,但言行举止大方,衣裳裁剪齐整,指不定也是户有底蕴人家。
况且若他一介门房做出嫌贫爱富之举,坏书院名声,只等丢差使就是。
那门房又道:“看小哥儿的样子,像是个读书人,只咱们书院多是举人老爷,奔着金榜题名去的,不知小哥儿现下可中举?”
林璋摇头,门房也知他这等年纪不可能中举,只要能给钱,书院也不会不收。
门房比了手势又问:“你家中……够不够,若是不够,还请另寻他处吧!扬州也有便宜的书院,只师资略欠些,咱们这儿处处都好,就是要银子。”
其实他也是好心提醒,这个地儿若是没有举人功名,却是比旁的书院贵,这小哥儿虽说有气度,但气度不等于家中有银子,没准是哪户破落的贵族。
瞧瞧最小的孩子,连一件合身衣裳也无。
林璋又问:“可否容在下,进去一观?”
那门房拢着袖子,觑了黛玉一眼:“小哥儿想去开开眼也好,一会儿去别处,你也看得出差距,只是……这个女娃娃就不能进去了。”
林璋耐心向那人请求:“我妹妹年幼,但十分懂事,还请通融一二。”
这时候另一个门房在旁边看好了一会儿,看这几个孩子像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慢悠悠走过来,说话不太好听:“不是钱的缘故,女娃娃阴气重,书院不可女子入内,坏了书院的风水,小的可担待不起。”
林老二脸色早就不好,呛声道:“谁不是母亲养下来的,我看你阴气才重。”
他才懒得待这个破地儿!
风水好个屁!
“哥哥,此处庙大,咱们住不得,还是往别处去吧?”
话毕,林珺牵着妹妹扭头就走。
作者有话说:
林家老二:@#%%E%&#$@%#!你才阴气重,你才坏风水!辣鸡!学不出来什么都能怪!
🔒122 ? 第一百二十二章
◎随便逛◎
六月的江南总不见太阳, 虽然今日没有梅雨,各处雾蒙蒙露不下天光。叫人觉得心头烦闷,还遇到了这样的事, 简直雪上加霜,二人如此轻慢小妹黛玉, 林璋正想理论。
林珺气已经鼓鼓的拉着妹妹离开,头也不回,林璋见他们两人走远,懒得与两个门房周旋,也跟过去,门房浪费了一番口舌,还被小毛孩儿甩脸色, 很是不悦。
远远瞧着这两个孩子走开,一个门房剔着牙,脚上蹬着一块青石头,露出讥笑,随后向花坛里啐了一口,吐出浓痰:“带着两个孩子出门,肯定家里连个奶妈都请不起,不像是什么讲究人家, 竟然还想进去一观,也不知出得起出不起钱, 真是自不量力。”
一人又道:“人都走远了,咱们这儿毕竟是读书人的去处, 我看那小哥儿生得端正儒雅, 没准将来大有可为, 你不该如此。”
那人白了他一眼:“不该如此, 真将人放进去,怪罪起来,是你我能担待的?”
两人没有吵出一个结果,怏怏不乐,半日未曾说话。
而后林家兄妹又去了几家书院。
扬州果然繁华,书院不比姑苏的差,好些都在闹市之中,闹中取静
林璋又看了几户,有几家也是女孩不许进去,他们便直接懒得打听。
而那些瞧着没什么名气,房舍简陋的夫子,反而比较随和,当中有一户姓胡的先生,家里有一方小院子,布置的精巧极了,院子里种下许多花草,在六月里开的繁盛,他家夫人十分喜欢黛玉,折家里的几支花送给孩子玩。
只可惜这位胡先生自认学识浅薄,平时只教导些童生,他瞧着林璋不是池中之物,他的学识当不起重任,故而向林家兄妹推荐隔着一条街的另一个书院。
兄妹几人按着这位先生的说法,乘着马车左拐右拐,才来到一处僻静院落。
其实此处若说僻静却也算不上偏僻,但来往人少,十分安静,离着主街不算远,长长的一溜儿白墙,瞧着是两户人家,将近占去了一半的街道。
端看青瓦白墙的讲究,内里肯定园林重叠。
当街那一家的宅子像久无人居,几个打扮周全的老人家当门房。
看这情况林璋推测这户人家的祖上肯定当官外任去了,先前他们在京城,扬州和苏州的宅子,就派了几个家里的老人看守,从外面瞧着就是这样的光景。
兄妹两人路过这一户人家,半天找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