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气喘,支气管炎以哮喘、目眩,远视、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瘿气;上臂外侧前廉痛。一般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臂筋膜、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有头静脉和臂外侧神经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深筋膜,在肱二头肌外侧沟内头静脉外后方,深进肱肌。该肌与肱二头肌之间有肌皮神经经过,并发肌支支配该二肌。
主治:(1)鼻衄,咳嗽,气喘。(2)瘿气。(3)臂痛。
主要用于胸肺、五官疾患等,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以哮喘、目眩,远视、口鼻出血,多睡、恍惚善忘及瘿气;上臂外侧前廉痛。
操作:直刺05-1寸[10],局部酸胀,可向臂部或肘部放散;可灸,艾炷灸或温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配合谷凉血止血治疗口鼻出血,配臑会、气舍消瘿散结治疗瘿气,咽肿;配肩髎、天宗之肩臂痛。
功效:本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上臂内侧,上接云门,故可宣通肺气,主治本经所主病症。因本穴尚具有凉血止血,调气散结之功,故可用治鼻疽、瘿气等疾患。《圣惠方》言治:“头眩口瞑,远视??”。故可用治白瘫风、日眩、远视诸疾,有疏风明目之功。
侠白,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于太阴肺经。位于臂前区,腋前纹头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主治咳嗽、气喘、心痛、干呕、上臂痛。直刺05-1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肢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1、咳嗽、气喘等肺系病症。
2、心痛、干呕。
3、上臂痛。
配伍:1、配郄门穴、间使穴、大陵穴、内关穴、天泉穴治臂丛(正中)神经痛。
2、配天府穴治治白癜风。
3、配尺泽穴、天府穴治咽喉肿痛。
4、配百会穴、风府穴、曲池穴、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瘾疹。
尺泽,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别名鬼受、鬼堂。属于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配伍:(1)配合谷穴,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p>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