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r />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功效:消食导滞。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梁门穴是中医中的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关门穴guānén(st22) 〖取穴方法〗关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别名〗关明穴。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太乙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两寸,前正中线旁开两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操作方法为直刺08~1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功效:消食导滞。
配伍:配中脘穴治胃病。
滑肉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直刺08—12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
解剖: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功效: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天枢,经穴名。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长谷、补元。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配伍:1、配巨虚穴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配足三里穴治小儿腹泻。
3、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治急性阑尾炎。
4、配大肠俞穴、足三里穴治肠炎。
5、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治月经不调,痛经。
6、配气海穴、水分穴治绕脐腹痛。
7、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等治黄疸。
外陵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主治腹痛,疝气,痛经。操作方法为直刺 1~15寸。
功能作用: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配伍:配子宫、三阴交穴治痛经。
大巨穴为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大巨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每份为一寸(即“同身寸”)。从肚脐往下两寸(即石门穴)再向左右两寸(约三横指宽)处,即为大巨穴。别名腋门穴、腋门穴。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皮肤由第10、11、12肋间神经的前皮质分布。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可分为前层和后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前叶形成,后层由腹内斜肌后叶和腹横肌腱组成。在脐下45厘米处,后层的鞘转移至前层,以加强鞘的前壁,而该处以下的腹直肌鞘后层缺少,由于腱膜的中断,下缘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半环线。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后面,仅为增厚的腹横筋膜(腹内筋膜的一部分)。穴位下相对应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
配伍: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水道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归来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
解剖: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气冲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