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是深夜,现在这天也黑得跟墨似的,江水黑天笼成一片黑暗,唯有船上亮着灯光耀眼又微弱。
天上星子闪烁,依稀能从天象中辨认出这条船正往北去。
姜遗光收回抬头看的视线,跟在近卫身后选了房间,不一会儿,有人提了热水来供他擦洗。
洗漱罢,姜遗光重新脱衣躺在床上,水面晃晃悠悠,不知不觉间,他便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外面已经有了喧闹声。
姜遗光已经习惯了乘船,出门时,却见有人伏在栏杆边捂着肚子吐,一脸苍白。他身边有仆从倒了热茶,劝他多喝些。
他看了一眼,没有和其他人一样上前安慰,而是同样来到栏杆边,往行进的方向前头看,站着,一动不动。
太阳慢慢露出个角来,却也只露了一个角,天空云朵一重接一重往下盖,阴阴沉沉的,却又不像要下雨的样子。
除了那个晕船的人以外,其他大多数人还好些。看那人吐得实在厉害,劝他回去休息,那人却摇摇头,道自己即便休息也睡不着,还不如起来吹吹风。
姜遗光不主动和那些人说话,船上其他人却无聊,见他自己在角落,有人上前来。他新认识了些入镜人,各自通了姓名,报出年龄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镜忌》 240-260(第3/31页)
过序,毫无疑义,他又是最小的那个。
吃过早饭后,昨晚和他们说情况的那名近卫又来了。
他看着和普通的船夫没什么两样,穿着藏蓝色短打,一脸憨厚,可眼中精光不容小觑。
“船上东西少,等会儿我们便到前面的高句丽补些东西。不必下船,高句丽没什么可看的,不过要是在船上实在闷的话,下船走走也可以,只是要尽早回来……”
“之后再去倭国,诸位放心,不光是我们去,在我们后面还会有一些人来,陛下也派了兵,总不会叫我们在倭国吃亏……”
“等诅咒的源头找到,消灭了,咱就能回去了……”
他说完后,就有人问:“杨统领能不能再说说倭国的情况?咱们这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怎么做才好。”
那位杨统领笑了下,目光向姜遗光看了一眼,又很快收回去。
“倭国现在一团糟,其他的我们不必管,到了以后,自有人带我们去他们的王宫,要紧的是找到他们王宫的那位公主,诅咒源头就在她身上。”
“……还有,倭国人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把我们的山海镜偷了一面去,说是他们的国宝八咫镜,只是他们拿了镜,又不会用,闹出一堆事儿。到那边的地方后,其一,要解决长眠诅咒,其二便是找到他们的国宝,八咫镜,带回来。”
没了这山海镜,倭国也不会闹出这么多怪事来。
众人一阵唏嘘,纷纷浮想联翩。近卫没管,继续说着那位倭国公主的事儿,和姜遗光知道的没什么两样。想必这消息不是姬钺就是谢丹轩说的。
到第二日下午,大伙儿已经能见到海岸线的影子,远处陆地连绵起伏,能看见岸边树木有些稀疏,只有些低矮灌木丛。
那里站了些人,靠近后,能看见他们的穿着打扮和大梁人明显不同,脸上都带了些怯弱意味,又惊又怕,却还带着些喜悦地冲他们的船只招手,很新奇的样子。
“那就是高句丽?隔着还挺近。”
“确实近,连着关东,但是走陆路不大行,那边得翻长白山,还要过条河,干脆走海路。”
靠岸后,那些人就很惊喜地帮忙拉绳,运东西,劳劳碌碌,像一群蚂蚁。
近卫中有人会说高句丽语,下船去和那些人说了什么。
那些高句丽人诚惶诚恐地点头,很是惧怕的模样。他们身量大多比大梁人矮些,头上顶着圆柱形的高帽子,站在一起很容易分辨。
船上一些人原本还想着到高句丽后,下去走走。可见到那群人后,就连晕船的那人都歇了心思,干脆在船边同入镜人说话。
不一会儿,又出来一些明显是大梁的士兵,他们交谈了什么后,各自散开。
近卫们就耐心等。
船上人可不平静,见着那群大梁人,心里顿时翻起惊涛骇浪。
虽说高句丽为大梁属国,可也从没听过两国之间有什么来往的,更不用说驻军了,每年赏赐些东西就算完。现在这些大梁军队是从哪儿来的?陛下又是什么时候准备好的?
高句丽发生了什么事?会需要陛下驻军?
他们不敢妄议朝政,震惊过后,和其他人随意猜测几句就丢开去,当做不知道。
太阳慢慢落山,在落山前,船只左右两边驶来一些小船。
说是小船,也不过是和它们现在用的船相比之下小近一半,离岸远,吃水深,一看就知道船上装了不少东西。
他们要下去,分散开,乘这些小船去倭国。到时候再来此地中转,一并乘坐大船回大梁。
入镜人们便跟着近卫下了大船,再登上小船。近卫和船夫们也一并分了五批,连同一些大梁士兵们一块上去。
期间,那些高句丽人一直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他们,叫他们觉得很不舒服,瞪回去后,那些人就畏畏缩缩低下头,不敢多看。
直到小船上载满了人,晃晃悠悠往外驶,他们才敢重新抬头,却很快又被大梁士兵们赶走了,生怕他们破坏大梁船只。
“从这里去倭国,大约要七八日,快些就五六日。小船要慢一些,耗时久。但好在这片海域向来风平浪静,大家且耐心些。”近卫道。
和一开始被“骗”上船相比,入镜人们都平静了许多,各自散开忙自己的事去。
姜遗光自己坐在角落里,不说话也不动,看着远方,每日如此。
他看着看着,脑海里久违地一阵刺痛。
海上不知何时起生了迷雾,叫船上人都有些慌。
举目望去,皆是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姜遗光忍着那股刺痛到船边往外看,在迷雾中,他竟渐渐看出了一些岛屿的影子。
很多很多岛屿,茫茫白雾中若隐若现看不真切。
倭国……到了么?
也不像倭国,不是说要好几日吗?
不光是他,其他人也看见了迷雾中的岛屿,船只立刻调转方向,往岛上去。
但奇怪的是,不论船开得多快,岛屿始终和他们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看似近在咫尺,却怎么也到不了。
冷硬海风吹过,不过半刻钟便将迷雾吹散,待迷雾散去后,姜遗光脑海里的疼痛骤然消失。
此时,其余人皆哗然。
眼前只有一片海,哪里还有半点岛屿的影子?
第243章
海上有仙山, 山中有仙人。
仙人赠仙药,予帝王长生。
船上有人想起了这句打油诗,一时间真以为自己看见了仙山,还没来得及叫呢, 仙山就消失了, 那群人不免怅然若失。
“真是仙山?”
“不过蜃景, 也能叫仙山么?”
有人信,有人不信。还有些更关心何时到倭国,问过后, 船夫辨认过方位,答还有三四日就能到。
仙山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反而给那群人心里留下了深深一道烙印,四下议论纷纷。
小船上入镜人少些, 大多都是近卫兼船夫、侍从,无形中让那些入镜人们聚到了一起,谈论时有人把姜遗光也拉上了。
大伙儿都看过卷宗,彼此报过姓名后, 也知道各自表现如何。姜遗光渡过的每一重死劫几乎都是靠他自己解开, 实在令人惊艳。可真与对方谈话,才发觉这人心情实在古怪, 无论怎么说怎么问,对方都没动静,问着能答的, 就回答一两句话, 不想说,就不说话不动弹, 活像个泥人偶。
要说他瞧不上人吧,也不像,那几个人自认为看人还算准,这人只是性情怪而已。
有人就是天生不爱和人说话,你叫他多开几句口反而得罪人,也因此,渐渐没人和姜遗光说话了。
他好像被众人一致遗忘在角落。
小船上有个入镜人,名叫甄广生,农户出身,没有字,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字,曰寿熙。甄寿熙觉着自己这双招子看人还算厉害。他瞧着姜遗光,觉得他并不像自己在卷宗里看到的那人一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镜忌》 240-260(第4/31页)
卷宗里,他话也挺多啊,别人说话也不会故意不搭理。这是碰上了什么事儿?
甄寿熙有心试探,可姜遗光仍旧不理人,不说不动,眼珠子都少转动。
他借着经过刻意往他身上泼了点水,嬉皮笑脸试图惹怒他,姜遗光瞧着不知有没有生气,面无表情走了,可在走远后,却回头看了他一眼。
这一眼竟叫他打了个抖,立刻歇了心思,再不敢故意试探。
四日后,已经能见到海中浅浅一层虚影,连绵山脉起伏。
这叫已经看腻大海景象、吃腻了鱼虾的船上众人都很是高兴。然而船员说还不能立刻上岸,这儿是岛的最南边,得从南边往北走,沿岸绕上岛的东边,倭国的国王才迁都过去,从那儿上岛更近些。
于是他们又不得不按捺住急切心思,看着船只绕着弯弯曲曲的海岸,经过最南端,沿岸北上。
和高句丽有些区别,倭国所在岛上树木郁郁葱葱,茂密非常,几乎瞧不见人影子,也无人接应。
近卫解释道:“高句丽那边也派了几个入镜人,暂时守着了,只是这岛上凶险,暂时只派了几个人过来守边,再叫我们来探探。”
换句话说,倭国大梁军队要等他们扫清障碍后才能到。
说着,趁船渐渐靠岸的时机,近卫又重申了几遍在船上定下的规则。
例如,他们同坐一船,便被划为一队,留一人和四五侍卫在船上。其余人皆下船,按年龄排列序,一旦他们当中有人出事,或见到了倭国中需要拔除邪祟之人,便按照年龄排序来收鬼,谁也不准推脱。
众人皆答应下来,都不必互相告诫,大伙全是从生死边缘中挣扎出来的,谁也不会没脑子到在这个时候发生纠纷。
船只慢慢往岸边去,岸边没有码头,只能搁浅在堆满石砾的沙滩边。他们的船只停在两边回弯成巨大马蹄形的中间处,几个船夫先跳下去,从船上丢下绳索木桩等物,在岸边找了地方打桩,栓上绳,以免水涨起来船只飘走。
他们不算最早来的,在他们来之前这附近海岸已经见着了两条小船。船上也留了几人,以免出事。
待船只停稳后,姜遗光跟在众人身后,踩着放下去的扶梯慢慢走下去。
潮湿粗粝海滩后是茂密树林,七月多的天,绿意正浓,浓到叫人看了竟生出些寒意来。
甄广生特地走在他前面一位,等他下船后,主动搭话:“姜小兄弟?等会儿咱们可以相互照……”
这回一句话还没说完,姜遗光看都没看他一眼,完全没听见似的,直接走了。
甄广生微微眯起眼睛。
倭国迁都时也派人来过大梁禀报,绘过舆图。一人得了一份简单的舆图,按着图来走,不过几日就能到倭国都城。
只是,即便他们有舆图,也千万不能走散,以免忽然受了其他稀奇古怪的诅咒,身边无人帮忙。
踩着湿漉漉海滩往里走,一直到脚下沙砾变得干燥,远处树林也渐渐近了,才叫他们看清树林中搭建的几间小木屋,这木屋的样式和大梁的房屋乍一看有些相似,却又有些不同。
还没等他们上前,木屋里走出几个惊喜万分的人来。这些人穿着大梁衣裳,梳着大梁发式,见着他们,眼里满是惊喜。
“你们可算来了。”领头人快步走向带着他们往前行的近卫,揽臂一拍肩后,才后退半步行礼,瞧着他俩应是旧相识。
木屋里走出的人姓丁,名讳不详,让人叫他丁都统即可。
丁都统带了两个入镜人和一帮手底下人来这儿有七八日了,手下人中还有能说倭国话的人。
刚来那几日,他们便齐齐出动,抓了几个从倭国王宫里逃出来的宫女侍人们问话。问清楚王宫、行宫、那位公主所在之处后又试验了一番,捉回几个陷入长眠诅咒的平民,确定山海镜能把他们唤醒,这才敢松口让人过来。
一群人进屋去。
木屋外面看着不大,里面还算宽敞,院子正中一棵植株也无,只有地上在白碎石砖中铺成了些草皮、堆成假山模样。房屋偏低,看着让人很是不舒服,仅仅看着就叫人喘不过气来似的。
推开门,进屋内,地上摆了小桌,却没有椅子。丁都统拿了十几个草垫来给他们坐着,自个儿也大喇喇盘腿坐下,拍拍手,就有几个穿着打扮瞧着格外笨重的女子从屋后出来。
她们身上穿着厚重的袍子,宽腰带,腰前系大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