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4-3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24-30(第1/10页)

    第24章 自己给自己加难度(倒V)

    一大清早被张让家的仆从塞进马车里的时候, 阿备整个人都还是懵的,学舍中的学生们见此情形也纷纷提着宝剑围了上来。幸好阿备及时反应过来,阻止了义愤填膺的同窗们, 这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不得不感慨,秦汉时期的书生们真的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整个人从骨子里就迸发着一种强大、自信、从容。他们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往那里一站, 你就知道那不是一群会吃亏的主。和后来明清时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形象可谓天壤之别。

    相比之下, 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阿备在这方面就弱了很多。好在还有原主留下的强悍身体素质撑场面,一时半会儿不至于穿帮。不过,这也让阿备对此提高了警惕,将学习骑射剑法、锻炼身体提上了日程。

    随着马车摇摇晃晃距离雒阳城越来越近, 阿备也逐渐琢磨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必是张让看完《血鞋记》话本子, 觉得十分惊喜, 所以才这么着急地提前要见他。

    对此,阿备表示很是欣慰,不枉费他花费这么大的一番苦心, 又是制宣纸、又是请钟繇, 前前后后大半个月制作出了那样一本精美的话本子。

    来到张让宅邸的大门前, 早有一长串的人带着礼物排队等在外面了。从那些人的车辆装饰和仆从衣饰来看,他们不是达官显贵, 就是富贾豪绅, 全都是刘备这个白身平时接触不到、高攀不起的贵人。

    或许是在一起等的时间久了, 许多人还相互交流了起来。

    “刚过平旦, 我便来等着了。本来以为我来得已经够早了,结果到了才发现, 前面早就排了不少人了。”

    “是啊, 我鸡鸣三刻便来了, 结果位置也不算很靠前。”

    “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张常侍?”

    “我也不知道啊……说实话,我已经十分疲惫了。但那毕竟是张常侍,我们这些人,也只能耐心等待了。”

    阿备下了车之后,立刻有管事的人从宅邸里趋步而出,越过那长长的排队的人群,将他恭恭敬敬地请了进去。

    见此情景,那些原本在安安静静排队的人们便不由地小小地骚动起来。这些或身份尊贵、或身家富庶的人纷纷互相用眼神示意、压低了嗓子小声交流,猜测着这个穿着粗麻衣裳的少年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得到如此超规格的接待。

    阿备坦然自若地越过了排队的人群,跟随着领路的仆从走进宅邸,在心里反复背诵着提前准备好的话语。他很清楚,他前期精心准备的一切能不能发挥到最大的效用,他之后能不能彻底解决蹇硕的隐患,全看他接下来的对答能不能说好了。

    成败,在此一举!

    张让是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中等身材。他冷着脸的时候看上去有几分严肃,但笑起来的时候又很有几分慈祥。

    一番见礼之后,阿备率先说道:“今日能与张常侍见面,已经是备的莫大荣幸了。更何况,备前几日还受了张常侍您的大恩。如今,备特备薄礼一份,还请张常侍笑纳。”

    说完,阿备打开随身带着的木盒,露出里面整齐排列的十二个黄灿灿的马蹄金,恭敬地呈到了张让面前。

    张让那有些浑浊的眼球瞬间亮了起来。等侍从接过金饼后,张让看向刘备的眼神都和蔼了好几分:“我怎么不知道我对你有如此大恩啊?”

    阿备的神情越发恭谨,道:“张常侍真是贵人多忘事。前几日蹇常侍到处抓捕在雒阳城里表演《血鞋记》的俳优,弄得人心惶惶。听闻张常侍伸张大义,阻止了蹇常侍,还百姓以安宁。在下身为雒阳城内的一名普通百姓,自然也就受了张常侍您的大恩了。”

    不许雒阳城里的官吏抓捕表演《血鞋记》的俳优——这本来就是张让在敲打蹇硕,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保密。有心人只要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他张让的名字。因此,张让对刘备知道是自己做的这件事并不感到意外。

    真正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刘备竟然特意拿着十二斤的金饼来感谢他。再一联想到之前收到的那本制作精美的话本子,张让立刻意识到刘备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意识到眼前这个穿着粗麻衣的年轻人也并非他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单纯迂直,而是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智慧。

    张让不由地笑道:“后生聪明伶俐!”

    原本,张让只打算短短地见刘备一面,敷衍地说上几句漂亮话,膈应一下蹇硕而已。如今,张让的话语中却不由地多了几分真诚。

    阿备道:“全赖当今陛下圣明,天下海清河晏。备这样的贫寒宗室,才能有机会学习圣贤之道,开阔胸襟;来到雒阳城中,增长见闻。”

    “哦?你是汉室宗亲?”

    “备乃是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

    “没想到你竟然还有这样的出身。”

    见时机差不多了,阿备立刻将准备好的词和盘托出:“备在家中时,母亲便常常教育我,身为汉室宗亲,理当为圣上尽忠,为国家效命。为此,母亲时时督促我学习。备深以为然,努力学习圣人之道,又兼修百家杂学,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朝中获得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为汉室尽些绵薄之力。”

    说来说去,原来就是来求官的!

    张让的眼神闪了闪,自觉明白了刘备此行的真正目的,看向对方的眼神也不由地带上了几分鄙夷和讥讽。

    张让并不觉得刘备这样一个十五岁的黄口少年能有什么真本事。不过看在那十二斤黄金的份上,他决定还是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几句。当然,仅仅限于美言几句而已,最后的刘备到底能不能做到官、能做到个什么品秩的官,那就不是他要管的了。真要他去管,那又是另外的价钱了。

    想明白了的张让身形不由地放松了下来,伸直了跪坐的腿,语调轻慢地道:“既然你有如此本事,那我就考校你一番吧。”

    虽然这件事从本质上来说是“卖官鬻爵”,但这种事好做不好听。张让明面上还是得考校一番,做做样子,将“卖官鬻爵”变成“举荐贤才”。

    阿备道:“请张常侍出题。”

    张让随意地道:“那你就论一论近几年来各处的灾乱吧。”

    阿备追问道:“请问是哪一场灾乱?”

    张让不禁奇怪地看了刘备一眼。他出题目的时候,故意出得又空又宽泛,为的就是让刘备好作答。毕竟这番考校就是装样子的行为,他并没有期待刘备能真的答出什么惊人之语。结果没想到,刘备居然让他限定范围,自己给自己提高难度。

    这种情况,就像大学里的数学老师不忍心手里的学生考试挂科,故意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出“一加一等于几”这种题目。结果学生不但不领情,反而还要求老师将题目改成“试证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对此,张让表示不理解,并且大为震惊。他甚至有些怀疑,刚刚那个聪明过人的刘备到底还是不是眼前的这个刘备。

    不过张让转念一想,题目难度增加了对他也有好处。如果刘备真地答不上来或者答得不好,那么他就可以以“才疏学浅”为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24-30(第2/10页)

    口,不对刘备进行推荐。这样一来,他既可以合情合理地留下那十二斤黄金,又可以理所当然地不出任何力。而提高题目难度又是刘备自己主动提出的,最后结果不好那也是他自作自受,怎么都怪不到他张让头上来。

    于是,张让随口道:“就去年秋天,洛水满溢的那一场吧。”

    阿备领命,略微思索片刻后,郎朗开口道:“武帝时期,董仲舒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如果国家的君主将要做违背道德的败坏事情,那么天道就降下灾害来谴责和提醒他;如果君主不知道醒悟,天道又生出一些怪异的事来警告和恐吓他;如果君主还不知道悔改,那么伤害和败亡就会降临。

    “按照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去年秋天洛水满溢,就是因为当今陛下有失德的行为,天道为此而降下了警示。

    但备细细研究之后,却认为这番学说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有更多的不通之处。

    备不才,认为这些灾乱的原因和君主的德行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钱!”

    阿备的掷地有声的话语刚落,张让便不由地抬起了头,诧异地望向了他。

    第25章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倒V)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里, “谈钱”是一件非常没有品德的事情。清高的上流人,应该视金钱如粪土,而重视清谈。

    再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后,“天人感应”学说影响大汉子民四百余年,使得在社会的主流文化中, 人们更加将品德放在首位, 而耻于谈论金钱。

    但俗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伟大的马姓导师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的众多历史研究者也提出:“帝国的崩溃就是财政的崩溃。”

    因此,穿越而来的阿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起这番话来毫无压力。

    同时, 汉灵帝那种棺材里伸手——死要钱的名声, 在一千八百年后的现代社会也是让人如雷贯耳。稍微混点历史圈的人, 都不会错过这个知识点。因此,阿备非常有信心,自己的这番经过精心准备的话一定可以一举击中一心讨好汉灵帝的中常侍张让的心巴。

    “天道何其伟大、何其广博、何其壮阔, 上能开天辟地, 下能布雨行云, 其他地动山摇、移山填海、沧海桑田……更是不一而足。

    反观人之一族,又是何其脆弱、何其渺小、何其无力, 比速度比不过骏马, 比力量比不过驽牛, 比娇艳比不过鲜花, 比坚韧比不过野草,一点小小的高温、寒冷、雨水、冰雹就可以造成尸横片野。

    这样伟大的天道, 真的会时时刻刻关心渺小的人族, 从而为此专门降下警示吗?

    老子曰: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古时的圣人早就告诉我们了,天道不关心人族的行为,天人感应不过是无稽之谈。

    相反,钱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一个国家更加重要!

    去岁秋天,洛水满溢。洛水两岸数以万计的民众受灾,其惨状令人不忍直视。天降大雨,乃是天道所为,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但民众受灾,却真的无法避免吗?

    如果库府充盈,便可以在洛水两岸修建牢固的河堤,每年还可以不断地加固修高。哪怕上天再降下十日、二十日、乃至一月的大雨,只要河堤在,洛水两岸的民众便不会受灾。

    退一步讲,如果真的天降百日大雨,河堤被毁,田亩绝收,民众受灾。但只要府库充盈,便可以像灾区调取足够的钱粮、医药。大水退去之后,只要府库充盈,还可以为灾民们重新修缮房屋、清理土地。

    洛水之灾是如此,由此推导国家中的每一件事也是如此。府库充盈之后,无论是地震、还是海水满溢,无论是羌胡叛乱还是鲜卑侵扰,朝廷都能有足够的力量组织起人民保护家园、抵御外敌。

    由此,备认为,府库充盈才是国家之本!只要府库充盈,便可以降低天灾对民众的影响;只要府库充盈,便可以使百姓们安居乐业;只要府库充盈,便可以使国家强盛、天下平定、万邦来朝!”

    张让的眼睛“倏”地一下就亮了起来,脸上满是兴奋之情。

    去年洛水之灾后,朝廷本来打算向灾区调拨粮食、医药,但却因为府库空虚,而迟迟不能进行。最后,还是皇帝下令让天下在押囚犯中没有判决的人用钱粮抵罪,这才筹到了赈灾的款子。

    因为这件事,不少官吏上书说这一切都是当今陛下不修德行才导致的灾祸,让陛下多多反省。还说用钱粮抵罪,是祸国殃民的行为,不是圣明的君主该做的事情。

    这群士族官吏,让他们拿钱赈灾的时候,人人推托敷衍;上书批评圣上宣扬名声的时候,又个个奋勇争先。把皇帝气得半死。

    经过这件事之后,皇帝对着空虚的府库越发犯愁,想要做点事情充实国库,却又不知该从何下手。圣人的书籍教会人规范的礼仪和美好的品德,却不教人该怎么赚钱。天下精通经营之道的人才凤毛麟角,他们根本就寻不到。

    如今,突然跳出一个刘备,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钱财的重要性,还隐约有管仲那样的经营之才——这不正是皇帝梦寐以求的人才的吗?如果他向皇帝成功推荐了刘备,那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就更稳固了吗?

    “听君一席话,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张让立刻正襟跽坐,对着刘备露出和善欣赏的笑容,“君当为汉室栋梁啊!”

    ……

    金秋九月,暑期未消。汉灵帝刘宏侧躺在华美的水榭中,一边纳凉,一边享受着美貌宫女送到嘴边的葡萄。

    片刻后,刘宏半眯着眼伸了个懒腰,嘟囔道:“好无聊啊——!”

    一直侍立在一旁的张让立刻走上前去,笑道:“最近雒阳城里出了个新鲜故事,陛下不如听听?”

    “行吧。”刘宏百无聊赖地点了点头。

    张让拍了拍手,立刻有年轻黄门抬着一个木架走上前来,一副栩栩如生的美女图正放上面。刚刚加冠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