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立刻被那栩栩如生的美女吸引了注意力,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
另一个年轻黄门则站在美女图旁边,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念道:“从前有个子虚国,这一日正当六月盛夏,艳阳高照。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很快就铺满了整个子虚国的都城。而随着雪花飘落的,还有一只血鞋……”
一个时辰之后,《血鞋记》的故事讲完了。刘宏抱着《血鞋记》的话本子,摇头晃脑、半眯着眼,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张父,你说那个曹翁主真的有那么美吗,就连天上的月亮见了她,也要羞愧地躲到乌云后面?她是不是天上的仙女来到了人间?……”
“还有还有,那个刘女侠真的那么厉害吗?即使隔着一丈远,也能凭借剑意伤到对方——这样强大的剑法真的存在于这个世间吗?……”
“怎么最后曹翁主和刘侠女一起浪迹天涯了呢?唉,朕的后宫里怎么就没有这样两位有勇有谋又忠肝义胆的美人呢?可惜……”
刘宏回味了半天,忍不住叹道:“太傅常责怪朕读书不够勤勉,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24-30(第3/10页)
是这能怪朕吗?要是那些圣贤书能写得跟这本《血鞋记》一样生动精彩,朕一定日日翻阅、手不释卷!”
不能怪汉灵帝刘宏如此大惊小怪,实在是这个时期的小说都太不能打了。
目前的主流书写载体是竹简,小小的一卷就又厚又沉。因此,大家写东西都尽量地言简意赅,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哪怕是娱乐性质的小说也不能例外。
但即使是这样,人们依旧不满意。
因为在这个时期,印刷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文字的传播主要靠手抄。抄过书的人应该都明白这是一项多么枯燥乏味的活动,因此抄书人在抄的时候也是尽量能写一个字的绝对不写两个字。
不仅如此,抄书人们还立志化身压缩机,将文字中所有的水分通通挤干。什么环境描写、容貌描写、修辞手法,只要是不影响故事逻辑的部分,通通删删删!
于是,在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诞生出了《酉阳杂俎》这种两三百字就讲完一个故事的小说集。其干硬程度,堪称小说界的压缩饼干。
这种情况,随着造纸术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普及才逐渐改善。到了明清时期,还诞生出了四大名著那种百万字级别的长篇小说。
而到了阿备所在的现代社会,网络的兴起让文字的书写和传播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各位网络文学作家们也纷纷发挥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不可抑制的水剧情能力,将小说的篇幅不断地延长,使得三五百万字、甚至是上千万字的大长篇比比皆是。
这就是书写载体和出版技术对文字创作产生影响的典型案例。
而阿备,一个来自二十世纪的现代人,以网络小说写作手法创作的《血鞋记》,虽然仅仅只有五万余字,但在东汉的人们看来,已经是鸿篇巨制了。
更何况,在这篇小说中,阿备还不自觉地引用了历朝历代的美辞丽句,更是让其文学造诣达到了东汉时期的顶峰。
这样一部超越时代的小说作品,自然能一夜风靡,让雒阳城内的百姓们如痴如醉。
刘宏纵使贵为皇帝,见识过无数的奇珍异宝,也不免为之心神摇曳。
不仅如此,阿备为了提高自己计划的成功率,为了让《血鞋记》一击击中刘宏的心巴,给他安排的还是升级加强版!
阿备特意将话本子的纸张尺寸做成了两尺长,整体面积比现代的精装版画集还要大一圈,力图将曹不兴的画展现出最为震撼的视觉冲击。而随着年轻黄门的讲述,插图的画面不断地转变,还硬生生地做出了一种动画片的效果。
至此,没有经历过现代文化娱乐洗礼的汉灵帝彻底被折服,成为了《血鞋记》的铁杆粉丝。等黄门们讲完故事后,刘宏便一把抱住了《血鞋记》话本子,反复观摩,一刻也不舍得放开。
“作者,刘备……”刘宏看到了封面上的署名,不由地沉思起来,“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
“陛下,月初雒阳城北部都尉曹孟德棒杀蹇图,这个刘备就是帮助了曹都尉的那位义士。”
刘宏恍然大悟,拍手道:“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说人的身高是其脚长七倍的人。”
刘宏整日里呆在深宫之中,最喜欢听市井里的各种新鲜趣闻。曹操棒杀蹇图的事情在雒阳城内传为一时之盛谈,刘宏自然也第一时间听说了。
他对其中关于人的身高和脚长的细节最为感兴趣,还召集宫内的宦官、婢女们验证了一番,发现果然准确,为此还惊叹了好几天。
如今,刘宏再度听到刘备的名字,心中不由地升起好感,更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之感。
“曹翁主、刘侠女、简恶霸、礼亭候……”刘宏多聪明的人啊,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忍不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好一个刘备,没想到他竟然能写出如此动人的小说,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才能啊!”
张让抓住机会进言道:“陛下,这个刘备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老奴和他见过一面,发现这个刘备不仅有审案写作之才,更有经世济民之能。”
紧接着,张让便将阿备关于洛水之灾的论述复述了一遍。刘宏听着,脸上的神情逐渐严肃了起来。
等到张让讲完之后,刘宏沉默了许久。张让和其他侍从们不敢打扰,全都低着头恭敬地等候在房间中。整个空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刘宏的手指在《血鞋记》话本子上反复摩擦。半晌,他终于从沉思中走出,问道:“那个刘备,真的是汉室宗亲?”
张让老实地答道:“他是这样自称的,老奴还未去确证。”
刘宏道:“你去大宗正那里查验宗谱。如果这个刘备确实是汉室宗亲,就带他来见朕。”
缑氏山的学舍中,阿备久久地望向雒阳城皇宫的方向。那里,才是他费尽周折后最终的目的地。
【作者有话说】
注1:《后汉书》:(174年)秋,洛水溢。冬十月癸丑,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
第26章 咱们干票大的(倒V)
汉灵帝刘宏十二岁继位,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剪除了外戚势力,收拢了皇权。
如今,他在位已经有八年了。
在这不算漫长的事情里, 刘宏早已看清了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真正的敌人并不是那些史书上臭名昭著的外戚、宦官们,而是那些备受赞誉的士族官吏们。
为了能斗倒那些士族, 成为一个拥有实权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布政令安定天下的皇帝, 刘宏自继位以来不断地和士族们进行着交锋。
可惜,空虚的府库无时无刻不在拖累他战斗的力量。为此,找到一个拥有管仲之能、精通经营之道的人才便成了当务之急。
刘备的出现,如同无垠沙漠之中突然出现的一片绿洲, 让刘宏眼前一亮、心中一喜。但多年来的经验让他并没有立刻召见刘备, 而是先让张让去查明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
如果刘备真的是汉室宗亲, 那么就是自己人。
很快,张让送来了消息,刘备的确是汉室宗亲。按照辈分算, 和刘宏正好是一辈人。
至此, 刘宏放下了一半的心, 宣布召见刘备。至于他提起来的另一半的心,则需要当面考校了刘备的才能之后才能有所着落。
阿备见到刘宏是在一个凉爽的清晨, 他目不斜视, 一路安静地跟着领路的黄门走到一座偏殿中。那个黄门将阿备送到后, 转身边离开了偏殿, 还顺便带走了偏殿中所有值守的人。
顿时,整个偏殿空寂得有些吓人。
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礼数, 处处透露着诡异。
在进宫之前, 卢植特意给刘备讲解了许多进宫面圣的礼数, 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小心谨慎。因此阿备不敢有半点松懈,一直保持着最恭敬的姿势安静等待着,就连眼神也谨慎地收敛在脚尖前小小的方寸之间。
一炷香后,一个青年的声音突然在上首响起:“你就是刘备?”
“正是在下。”阿备躬身行礼,眼角瞟到一个身影从纱帐后转出。他意识到,刘宏刚才一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24-30(第4/10页)
在透过纱帐观察他,因此行为举止越发恭谨守礼,不敢有半分逾矩。
“朕已经看过你的那本《血鞋记》了,写得不错。”
“谢陛下夸奖。”
“你抬起头来,看着朕。”刘宏命令道。
“诺。”阿备抬起头,看向坐在上首的汉灵帝刘宏。
那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姿挺拔、面容清癯、双目如炬,和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那个怯懦又虚弱的昏庸帝王完全不一样,倒很有几分贤明君主的气概。
想到历史上汉灵帝的所作所为,阿备一时之间有些感慨。都说“人之初,性本善”,或许早年的汉灵帝真的想过要做一个贤明的皇帝。可惜世殊时异,他终究无法抵挡住内心的欲望,堕落成了一个昏庸的帝王,毁掉了大汉的江山。到了最后的最后,也只能给世人留下无尽的叹息。
想着想着,阿备也忍不住心中嗟叹,缓缓地垂下了目光。
刘宏审视着刘备。面前的这个人虽然年纪尚轻,气质却异常地沉稳。眼神清澈坚定,不卑不亢。礼节谦恭,却又没有丝毫谄媚之态。总之,一看就是个靠谱的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刘备最后那个眼神传递出来的关切和悲悯,让刘宏感到十分不解。
他是堂堂九五至尊,何时需要别人的关切和悲悯?
“朕叫你看着朕,你为什么移开目光?”
“初见天颜,小民不甚惶恐。”
“你可不惶恐。”眼见着这个聪明人还在那里装糊涂,刘宏忍不住戳穿了对方,“这次见面,不是你一开始就算计好了的吗?”
“你费尽周折地将这《血鞋记》的话本子送到朕的手中,不就是为了让朕注意到你吗?”刘宏翻开话本子,拈起其中的一页纸,忍不住赞叹道,“说起来,朕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纸张。墨迹清晰、薄如蝉翼、坚韧柔软……比朕御用的纸张还要好上三分。张父不是读书人,看不出这纸的玄机,更不明白这纸的价值,但朕心里却清楚得很。”
刘宏看向刘备:“蔡侯因改进造纸术,而受到和帝的夸奖,名留青史。你再次改进造纸术,通过卖纸帮朕充实了府库,至少也当得起一个太子舍人了。”
太子舍人是东汉时期的一种官职,名义上是太子府里的小顾问,但实际上没有太子时也可以设置。
比如历史上汉灵帝刘宏一辈子都没立过太子,但不妨碍他在熹平五年(176年)、熹平六年(177年)将数十人封为太子舍人。
这个太子舍人的品秩虽然只有两百石,但却是实打实的京官内臣,时常可以和皇帝、皇后等重要人物见面。对于刘备这种从未入仕的平民来说,一上来就做太子舍人还是很不错了。
刘宏的意思很明确:你刘备改进的造纸术嘎嘎好,我很喜欢。只要你把这个造纸技术献给我,让我通过卖纸赚到很多很多的小钱钱,我就封你做太子舍人。
交易是公平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阿备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改进造纸术不过是点微末小事,小民不敢因此领受陛下的奖赏。小民此次进宫面圣,是想要另外向陛下进献充实府库之计,希望能凭借这条计策为陛下的宫室增添光彩、为陛下的马厩补充骏马、为陛下的江山壮丽颜色。”
阿备的意思更明确:皇帝啊,卖纸才能赚几个钱啊?您是九五至尊,要干就要干票大的,这样才能修得了院子、养得起好马、干得了大事!
于是,在刘宏期待的目光中,阿备抖开了预先准备好的布帛,露出了上面的舆图。
阿备指着舆图上的一抹朱砂,道:“陛下请看,这里是雒阳城西一百二十里处的一片坡地,名为义马坡。经过小民的探查,发现此地有一处石炭矿,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两里,其中所藏石炭以亿斤计,可供汉室百年支用。若是将此处矿藏掘开售卖,其所获之财更是不可计数!陛下,可有意否?”
石炭就是煤炭的古称,石炭矿就是煤炭矿。
阿备指出的这处煤炭矿,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北省义马市的北露天矿。它是我国关内唯一的现代化露天开采的煤矿,开采六十余年后关矿,每年产矿近百万吨。按照东汉时期的生产力,挖上两百年也不一定能挖得完。
阿备向汉灵帝刘宏推荐这处煤矿,是多重考虑之后的结果。
首先,这是一处煤矿,而不是铁矿、铜矿、金矿、银矿之类的贵金属矿产。在所有矿产资源的排序里面,属于比较低阶的存在。阿备固然知道许多东汉人不知道的铁矿、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