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4-3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矿,可以通过献给刘宏来获取利益,但那样就太可惜了。好东西怎么能一下子都拿出来呢?他就得把胡萝卜在刘宏面前慢慢地吊着,这样才能在以后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和利益。

    其次,这处煤矿是一处难得的露天煤矿,采挖的成本低、时间短。这使得阿备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取得刘宏的信任,从而抱上皇帝大腿,避免掉被蹇硕干掉的命运。

    最后,这处矿藏虽然只是一处不太起眼的煤矿,但对现阶段的刘宏来说反而是最合适的。因为这处煤矿距离雒阳城只有一百二十汉里,位于司隶州的弘农郡,是刘宏势力控制力最强的区域。其他的铁矿、金矿固然很好,但距离雒阳城十万八千里。虽然朝廷名义上对这些矿产可以征收三成税,但天高皇帝远,真正落到刘宏口袋里的又能有几个子呢?

    挖矿卖矿,从古至今都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哪怕一张纸可以卖到万两黄金,和挖矿卖矿相比,那都只是一个小生意。再加上北露天矿优越的地理位置,阿备就不信刘宏不心动。

    果然,听到阿备的讲述后,刘宏的双眼越来越明亮,表情越来越兴奋,一副恨不得立刻扑进石炭矿里的样子。

    “此矿当真如此厉害?”

    “陛下若是不信,可立刻差一队人马前去挖掘。此矿与众不同,并不深埋于地下,最浅处距离地面不过三丈。只消几日,便可验明真假。”

    “好好好!”刘宏忍不住拍手大笑,“备卿真乃我汉室福音,堪当太子庶人!”

    于是,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阿备就从二百石的太子舍人直接升为了四百石的太子庶人,和同样四百石的雒阳北部尉曹孟德平级了。

    第27章 卢子干二传文武绝

    在阿备的指点下, 刘宏派出的人马很快就挖出了煤炭。于是刘宏立刻加派人手,将煤矿所在的区域圈了起来,开始采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便可以开始稳定地产煤了。

    眼见着成千上万的五铢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自己的私库,刘宏高兴得像吃了仙丹似的,腰也不疼了、眉也不皱了、身体也不疲惫了, 每天都神清气爽。

    同时, 刘宏吃水不忘挖井人,将阿备从太子舍人调为了中藏府丞,赏黄金五十斤。

    这个中藏府丞就是中藏府的二把手,主要负责掌管宫中的币帛金银等物, 品秩四百石。虽然和太子庶人的品秩相同, 但一个是只能陪着皇帝说话解闷的闲职, 另一个是掌握皇帝钱袋子的实职,总的来说还是升官了。

    刘宏赏了黄金还不忘勉励刘备,让他多多为自己寻找矿藏, 以后官位肯定是高高的、赏赐是多多的、前途是好好的。

    有了刘宏赏赐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24-30(第5/10页)

    黄金, 阿备终于可以归还借卢植的二十斤黄金了。同时, 为了表示感激,阿备在还的时候还多加了五斤黄金。可惜卢植再三推辞不受, 甚至还搬出师长的名头。阿备没办法, 只得把黄金收回。

    学舍中的众人听说刘备竟然一鸣惊人, 一下子就从白身变成了品秩四百石的京官, 纷纷赞扬不已,恭贺道喜。

    阿备接受了众人的道贺, 心里却不以为意。他很清楚, 如今的安稳时光不过是暂时的。要不了十年, 兵戈之声便会响遍整个汉土,从而开启近百年的群雄逐鹿。

    在这种乱世之下,他这种没有家族支持、根基浅薄的微末之人,做一个空有名头却无实权的京官,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只有离开京城,去到地方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稳固据点,才是上策。

    因此,阿备虽然还没有正式上任中藏府丞,但已经在盘算离开的行动路线了。

    卢植、皇甫嵩等人不知道阿备心中的想法,只看到刘备受到夸赞也不得意、升上高位也不忘形,心中对他因此越发喜爱欣赏。

    开挖煤矿贩卖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藏不住的,朝野上下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百官们有的生气、有的高兴、有的无感,其中最生气的要属大司农张温张伯慎。

    按照东汉时期的律法,除了金矿、银矿、铜矿……等贵金属矿藏外,煤矿这种低级矿藏一般是私人经营,国家征收三成税。收上来的税都是归入大司农管辖的国库里的。

    而现在刘宏自己带人开挖煤矿,卖矿所得的钱财不仅直接全部归入皇帝私人的内库,而且还不给国家交税!

    这通操作,简直就是把他这个大司农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张温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便上书要求刘宏将煤矿归为国家经营,所得收入尽数归入国库。

    刘宏当即表示:你在想屁吃!他自己派人挖这个煤矿,为的就是跳过士族官吏获得财政自由权,现在要他把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权利拱手想让,这可能吗?

    当然,刘宏没有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他只是反驳:这煤矿是朕的人找到的,也是朕的人挖出来的,卖出的钱就是朕的!合情合理!你大司农将朕的煤矿强行征收归为国有,就是在抢劫!朕不给,不给,就是不给!

    张温又表示:那你就缴税,交三成税。

    刘宏反驳:天下都是朕,国库也是朕的。缴税给国库就是朕的左手倒右手,没意思,不缴。

    张温气急了:世祖光武皇帝规定,凡山泽陂池的税收,都归于大司农掌管的国库。陛下虽然是皇帝,也要守祖宗规矩。

    刘宏冷哼一声:汉承秦制,太祖高皇帝规定,山泽陂池的税收,名曰禁钱,归属皇帝私人的少府。既然要守祖宗规矩,那么就应该守那个最大的祖宗的规矩。

    为了这件事,朝堂之上分成两派,吵了不少时日。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煤矿由刘宏以私人名义进行经营,不用归为国有,但刘宏需要向国库缴纳一成的税。

    刘宏虽然小胜一局,但一想到那离他而去的一成利润,还是心如刀绞。由此,刘宏对张温厌恶起来。

    张温最开始是由曹操的祖父、大宦官曹腾举荐的。因为这一层关系,刘宏认为张温是“自己人”,屡屡重用。但此次争夺煤矿的事情给刘宏敲响了警钟,也让刘宏彻底看清了张温所在的阵营。

    “说到底,张伯慎还是南阳张氏的人,是士族的人。”刘宏叹了口气,“还是得想办法把大司农这个位置换成自己人……”

    刘宏将朝堂上的众臣细细盘算了一遍,突然想到了一个稳妥的自己人——大宦官曹腾的儿子曹嵩。

    在这朝堂之上,荐主和被推荐者的关系可能破裂、师长和门生的关系可能疏远、上官和故吏的关系可能崩塌,但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则绝对牢不可破。

    曹嵩既然是大宦官曹腾的儿子,那么他一辈子都只能是“阉党”,是他皇帝可用的自己人。

    虽然张温暂时无过,调曹嵩担任大司农的事情还不能马上进行,但不妨碍刘宏先给他释放点信号。于是,刘宏借着曹操棒杀蹇图的由头,一边派人斥责了蹇硕,一边将曹嵩召进宫中好好夸赞了一番,还赏赐了十匹绢帛。

    曹操棒杀蹇硕的事情都过去快两个月了,刘宏这个时候才进行处理,实在是有些异常。

    曹嵩摸不准刘宏的意思,只能机械地应答了几句。回到家里之后,对着那些赏赐的绢帛沉思了许久,终于悠悠地叹了口气:“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沾了一黄口小儿的光……”

    他召来曹操,问道:“之前与你一起棒杀蹇图的刘备刘义士,你还在与他交往吗?”

    曹操自然还和刘备有来往,但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对刘备成见极大,因此摇头道:“已许久未曾联系了。”

    “陛下已经征辟他为中藏府丞。以后你与他同朝为官,也不能把关系弄得太僵。该交往的时候,还是多交往吧。”

    “诺。”

    曹操恭敬地走出书房,刚一转身,原本严肃的表情立刻变得喜笑颜开。他的刎颈之交如今从白身一跃而起变成了四百石的中藏府丞,为非作歹的蹇硕又受到了斥责。如此双喜临门,怎能不让他开怀呢?

    曹操立刻驱马赶到缑氏山,找到刘备好好庆贺了一番,直把他灌得再也喝不下去了才肯放他离开。

    这一天晚上,卢植将刘备叫进了自己的别舍,指着桌上两个一模一样的木盒道:“为师平生有两门绝学,一门文、一门武。你可任选一门进行修习。只是一项,一旦你做出了选择,另一门便不可再学。”

    阿备见卢植神色严肃,便知道这是一件极为关键的事情,也不由地郑重了起来。略微思索片刻之后,阿备伸手按向表示“武”的木盒。

    卢植一把捏住阿备的手,道:“你当真选好了?”

    阿备道:“回师长,备已经选好了。”

    卢植道:“你一旦选了‘武’,便不可再选‘文’。从今往后,你便与这惊世绝学失之交臂,你可别后悔啊。”

    阿备道:“备已想好,此生绝不后悔!”

    卢植道:“你为什么一定要选‘武’?”

    阿备道:“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备得师长教诲,已略有文事,正缺武备,因此选‘武’。”

    卢植道:“如今天下安泰,要武备何用?”

    阿备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卢植道:“为政以德,应以仁义服众。”

    阿备道:“仁义虽重,若无武备相随,则反损自身,更害于天下!”

    至此,卢植威严的面庞上终于展露出了笑容:“愿你能永远记住今天的话,为百姓尽心,为天下尽力。”

    卢植伸手打开了表示“武”的木盒,亲自取出其中书卷展开,一个个姿势各异的舞剑小人一一展现,在闪烁的灯光下好似活过来一样。

    “此乃为师家传的顾应剑法,极为适合马战。为师出仕后平定九江蛮寇,历经大小二十余仗,无一不胜,靠的正是这顾应剑法。”卢植将帛书卷好,郑重地交到刘备的手中,“今后,你便是这顾应剑法的传人了。”

    所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24-30(第6/10页)

    家传,便是只在家族内部传授,轻易不示于外人。但如今,卢植毫不犹豫地将家传剑法传给刘备,其间蕴含的情谊与信任早已超脱出普通的师生之情了!

    阿备虽然是个现代人,但也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不由地湿润了眼眶。他郑重地接过剑法,跪伏当场,以头触地:“谢师长!”

    之后几日,阿备白日里跟着众位同窗一起学习圣人之言,晚上在卢植的指点下修习顾应剑法。难得的休沐也不放松,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认真练习,终于略有小成。

    终于,到了要去中藏府上任的日子了。阿备牵着马,与学舍众人道别。卢植拿出一个木盒,打开来,露出里面装着的数十册装裱粗糙的书册。

    阿备有些惊奇地望着这些书册,不解地看向卢植。

    卢植将装有书册的木盒递给刘备,道:“我与那编写太学石经的蔡伯喈熟识,故而从他那里借来完整版的太学石经,抄录于此。木盒中另有我多年收集到的各种经典数册。你将他们拿去,早晚好生研读。如今,你虽然武备初成,但也切莫忘记文事啊!”

    阿备注意到,这些经典著作并没有被写在这个时代通用的竹简上,而是被卢植特意抄录在了更加轻便的纸质书册中,这样才使得这个小小的木盒可以装下那么多经典著作。

    那些书册的用纸,阿备一眼便开出是他之前赠送给卢植的黄色宣纸。这些黄色宣纸有着超越时代的品质,是花钱都买不到的珍贵存在。刘德然和公孙瓒初次见到时,就珍惜非常,根本舍不得下笔。

    而卢植却毫不犹豫地将其全部用完,还以赠书的方式又将它们全部送还给了自己。卢植对自己的高义和深恩,又岂是薄薄的几册书能表达得了的?

    阿备简直可以想象到,卢植是怎样在昏黄的灯光下将那些经典一笔一划地抄录到纸张上,又是怎样摸索着将那些纸张叠放整齐、装订成册。他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又岂是简单的几句话能够概括得了的?

    不仅如此,阿备也反应过来这些书册正是他当初没有选择的“文”。他本以为今生注定与它们无缘了,哪知道卢植竟然还是拿出来传给了他。

    这简直就像是为孩子操碎了心的父母,生怕孩子因为自己的鲁莽选择而毁掉前程,所以拼死拼活也要为孩子打造出备选方案、留出后路。

    明白过来的阿备,心中的情绪顿时如波涛一般翻涌。他努力抑制住即将流下的泪水,接过木盒,跪拜于地“备,”他的喉咙有些哽咽,但语气异常坚定,“必不辜负师长期望!”

    卢植久久地望着这个自己最心爱的弟子,长叹一声,抚上了他的发髻:“刘备,你还没有取字吧?”

    “是的。”

    “为师为你取一字,可好?”

    “请师长赐字!”

    “《尚书》曰: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你年纪虽小,但已经具备了却潜藏于内的美好品德,便取‘玄德’二字吧。”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