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半点拖沓。阿备在家里做复盘时,也不得不赞叹汉灵帝刘宏的帝王心术。

    至于整件事情中,青虹到底是谁弄出来的?宋皇后到底有没有给灵帝下巫蛊?何贵人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种种问题,就像刘宏自己说的那样——

    ——都不重要了。

    之后的汉灵帝刘宏,就好像真的中了巫蛊一般,突然之间性情大变。

    原本蓬勃的朝气、踌躇的壮志仿佛青烟一般,转瞬之间便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散漫、无稽和荒唐。

    他开始在西园卖官,把朝廷里的各类官职明码标价,从四百石的小官到两千石的三公,无所不卖,给钱就行。

    他还将给天子拉车的马匹换成了驴,自己亲自架着四驴车在京城里飞驰,暗示那些执政的人都蠢钝如驴。

    他还在西园里养狗,给狗的脑袋上戴上进贤冠,腰上捆上绶带,光明正大地骂那些当官的士族都是狗。

    他把所有人都骂得狗血淋头,包括他自己。

    他放肆地挥霍着自己手里的资源,就好像从此以后再没有了明天。

    阿备在自己的宅邸中,冷眼旁观着外界的风起云涌、刘宏的绝望摆烂,然后将自己曾经和刘宏一起商讨出来的策略想法全部扔进了火盆中。

    看着那些承载着无数心血的竹简一点点化为灰烬,阿备心中那些愤怒、不甘、不愿的情绪也一点点沉了下去,最终化为了一声叹息。

    都不重要了。

    都不重要了。

    阿备将自己腰上的印绶解下,放在了桌案上。

    他已经决意辞官,今天就走。而他在走之前,还有一个最后要见的人,有一件最后要解决的事情。

    【作者有话说】

    查资料的时候就发现,汉灵帝刘宏一开始还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君王的,很多举措也很有明君的风范,但是后期却画风突变,整个摆烂了起来。这种巨大的转变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有了一种意难平的感觉。我努力地将这种转变和悲哀描写出来,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

    注1:《后汉书·灵帝纪》:(178年) 秋七月壬子,青虹见御坐玉堂后殿庭中。

    注2:《后汉书·灵帝纪》:(178年)冬十月,屯骑校尉袁逢为司空。皇后宋氏废,后父执金吾酆下狱死。《后汉书·宋皇后纪》:甫恐后怨之,乃与太中大夫程□□构言皇后挟左道祝诅,帝信之。光和元年,遂策收玺绶。后自致暴室,以忧死。

    注3:《后汉书·灵帝纪》(178年)九月……司空来艳薨。(179年)冬十月甲申,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谋诛宦者,事泄,皆下狱死。——从史书来看,这几个人的死亡和宋皇后巫蛊案没有任何联系,作者在这里这样写只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全部都是作者自设,请读者们勿要较真。

    第105章 不要负了孟德

    阿备来到了袁绍的宅邸中。

    袁绍原本是受河南尹何进的托付探查异象的真相。但如今宫中风云突变, 就连刘备这个被汉灵帝刘宏亲自指派着去探查异象的人都停了下来,他自然也不可能继续上赶着去查。

    于是,袁绍又重新回到了袁家的宅邸中, 过上了深居简出的守孝生活。

    原本,按照袁绍自己定下的规矩,守孝期间除非海内名士, 否则绝不相见。但他毕竟才和刘备一起追查过异象真相, 而且刘备虽然不是名士,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灭鲜卑的军功,也算得上是海内盛名。

    略一思索后,袁绍还是见了刘备。

    好久未见的两人再次见面, 一番客套问候后, 相继落座。

    阿备道:“我就要离开雒阳了。临走之前, 想到本初还有件东西放在我这里,便送过来还你。”

    看着仆从递上来的漆盒,袁绍有些诧异:“我并未借什么东西给涿侯, 最近也未曾丢失过什么东西呀。”

    虽然心中奇怪, 但袁绍还是打开了漆盒伸头去看。下一瞬, 袁绍迅速地扣回了漆盒的盖子,原本轻松的神情也严肃了起来。

    “涿侯, 这是何意?”袁绍咬着牙, 眼神中逐渐浮现出了丝丝不善。

    那漆盒里, 放着的是闯宫的白衣人穿着的染血白衣, 以及白衣佩戴的鬼怪面具。

    阿备轻嘬了一口热茶,轻描淡写地道:“物归原主罢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00-110(第7/15页)

    “涿侯, 你可知道, 你说的这些话、做的这些事, 是能要人性命的!我袁本初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害我?”

    异象之事影响巨大,雒阳皇宫里面如今又风起云涌。这种时候,他袁绍要是被刘备认定为异象的幕后黑手,杀了宋皇后满门的刘宏岂会轻易放过他?

    只杀他袁绍一人,那都是格外开恩了!夷灭他袁氏三族,也不是不可能的!

    阿备抬起头,看着满脸愤怒的袁绍,只觉得可笑。

    在现代社会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推刘辩上位,借何进之手诛杀宦官,引董卓入京”等一系列操作都是袁家在幕后操控。

    袁绍作为袁家这盘大棋的实际执行者,潜伏在何进身边,凭借着奥斯卡级别的演技获得了后者信任,然后一顿煽风点火、诱骗引导的顶级操作,最终使袁家的计划大获成功。

    只不过最后董卓脱离了袁家的控制,反杀了袁家,这才让袁家棋差一招丢了本来稳赢的局面。

    要不然,凭借着袁家的声望势力,袁绍的手腕演技,袁家怎么可能仅仅是“四世三公”?恐怕要直接奔着“八世三公”、“十世三公”去了!

    当时,阿备看到这样的假设,还只是哈哈一笑,当看个乐子。

    但在经历了这许多的事情,又亲眼见了袁绍的反应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假设的合理之处,更不得不承认袁绍手腕演技的厉害了。

    阿备叹了口气,道:“其一,在侍中寺追击白衣人。白衣人从西侧冲进树林,然后你从树林东侧蹿了出来,紧接着白衣人就不见了。

    其二,在宫中追击白衣人。你说白衣人往宫墙上一撞就不见了。但之后我再去查看时,你所指的宫墙下没有任何痕迹,反倒是在相反一侧的宫墙下找到了一滴血迹。

    其三,你说白衣人砍伤了你。我见过白衣人,他是右手持刀。我也见过你的伤口,是在正面,刀口从左向□□斜而下。如果白衣人面对面地向你砍过去,你身上的刀口只会从右向□□斜而下。

    从左向□□斜而下的伤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白衣人一直用右手持刀和你对战,但在砍中你的那一刹那,将持刀的手换成了左手;第二,那刀伤根本就是你自己砍出来的。

    本初,你举得哪一种可能性更高呢?”

    袁绍:“……”

    阿备道:“所以,从一开始,你和那个装扮异象的白衣人就是一伙的。

    你之所以会出现在侍中寺,第一是为了引开我和孟德,帮助白衣人脱身;第二是为了和我们接触,借助你和孟德的关系,与我们一起探查异象。

    你之所以会被白衣人“砍伤”,也是你自导自演的苦肉计,故意误导我们,是想让白衣人借机逃走。

    你还故意将白衣人用过的白衣和面具扔到宋皇后父亲的庄园外,就是为了让我们怀疑宋公,进入庄园探查。

    你在宋氏庄园内只所以主动提出给我们望风,是为了能和庄园外的同伙互通消息,及时打断我和孟德的探查,确保我们只能查到你想要我们查到的东西,防止我们查到一些不该查到的东西。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一切应该都是河南尹何进指使你干的。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扳倒宋皇后,扶持自己的妹妹做皇后。”

    袁绍的脸色几度变化,最终大怒道:“一派胡言!那天闯宫的白衣人分明是左手持刀,你仅凭一家之言,就想要污蔑我吗?你刚刚说的那些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真凭实据,全都是你的猜测!”

    “是吗?”阿备站起身,“那我就把证据拿给你看。”

    阿备一把推开房门,大步流星地朝外走去。他分明是第一次进到袁绍的宅邸,但对这宅邸中的每个房间都熟悉得像是来过千百次一般。他径直地走到角落里的一间房间外,一把推开了房门。

    木制的门轴发出咯吱咯吱的摩擦声,惨白的日光哗啦一声将那小小的房间照了个透亮,也将房间里坐着的许攸以及许攸腿上的伤口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阿备道:“这就是那个一次次引发异象的白衣人。他腿上的伤口,是我亲手造成的,伤口的时间形状是否吻合太医一验便知。这就是证据!”

    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被发现的许攸当即变了脸色,惊恐地看向袁绍。袁绍沉着脸,阴冷冷地看着刘备。

    “刘备,你想怎么样?”袁绍的手已经按在了剑柄上。

    “你放心,我不会告发你们的。”阿备看向袁绍,“如今何进一派已经完全得势,何贵人的皇后之位唾手可得。陛下也需要何氏一派成为他手里的尖刀,去制衡宦官和士族。哪怕我把所有证据都呈给陛下,陛下也不会动你们的。”

    “我知道你袁本初胸怀大志,也知道你袁本初心狠手辣。可我就要离开雒阳了,可能这一生都不会再回来,你的这些大志和狠辣,与我统统都没有关系了。”

    “我来,只是想要劝你一句。曹孟德气量广大、忠心报国、热血真挚。他一心将你当作最信任的大哥。如今,你已经骗过了他一次。希望你以后,不要再骗他了。”

    “希望你,不要负了孟德。”

    袁绍的眉头狠狠皱了起来。

    袁绍没有见过张角,更没有像曹操一样经历过“三戏张道人”的事情。但在这一刻,他却和多年前的张角感同身受。

    他与当年的张角一样,敏锐地察觉到了阿备话中的深意,明白眼前的这个人早已看透了他的野心、预知了他的行动。

    刹那间,袁绍起了杀心。

    很危险,如果放任这个人离开,对自己未来的大业十分危险。

    在阿备的身后,许攸也接收到了袁绍的眼神,缓缓地站了起来,悄悄拔出了手边的宝剑。

    阿备似乎对外界的一切毫无所觉。他望着院外枝叶繁茂的大树,叹了口气:“这树随好,但无鸟鸣相伴,总是少了几分灵动。”

    说完,阿备便以口为哨,模仿起了鸟叫。

    立刻,袁绍所在的小院四周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鸟叫声。最近的那一声鸟叫,仿佛就在窗边,就在门外!

    瞬间,袁绍的脸色便白了三分。他知道,外面都是刘备的人,他今天是无法留下刘备了。

    他与刘备的这一次交手,是他败了。

    阿备有惊无险地离开了袁绍的宅邸,又去到了曹操的宅邸。这一次,他没有去见曹操,只是留下了一封书信。在信中,他鼓励曹操为汉室尽忠,并且隐晦地提醒他要小心袁绍。

    做完了这一切后,阿备带着自己关羽、张飞、刘德然等一众人马离开了雒阳。

    他要回幽州,去涿县。

    虽然他在钟央改革的努力已经事实上失败了,但由此积累到的名声资源还是不错的。他必须得赶紧回到幽州,将这些名声资源巩固住,化为最实在的钱粮人口,为之后的乱世争霸打好基础。

    想到这里,阿备忍不住在心里叹气。虽然自己将辽东经营得不错,在幽州也很有影响力,但因为三互法的原因,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彻底掌握幽州。如今他卸下官职,从法理上对辽东的掌控又更弱了一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00-110(第8/15页)

    之后在对辽东的经营管理上,在对幽州的渗透影响上,他必须要再下更多的功夫才行了。

    如此在路上行了几天,突然有一队人马从后面追来。为首的那一个人面白无须,宦官打扮,一边策马奔跑一边高喊着:“涿侯请留步!陛下有旨意!”

    阿备率领众人下拜接旨。

    为首的宦官展开帛书念道:“陛下旨意,封涿侯刘备为辽东太守,都督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菟郡、乐浪郡诸军事。”

    这一道圣旨下去,直接将半个幽州、整个辽东划给了刘备。不仅一举解决了阿备之前的忧虑,而且还惊喜升级扩大了他的统领版图!

    换算到三国时期,那就是直接让刘备成为了有名有实的半个州牧!

    阿备先是一喜,随后便感到一阵心酸。

    他明白过来,提前看透天下大势的人不仅有他,还有汉灵帝刘宏。

    那时候,刘宏晕倒前想要说的话或许是:“若有一日,汉室倾颓、天下大乱,还望玄德你……匡扶汉室。”

    【作者有话说】

    第106章 小团子诸葛亮

    人间四月天, 春日的芬芳刚刚散尽,夏日的热气便迫不及待地踏着青山绿水而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