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于是, 一年难得见得玄师长一面的诸葛亮只能在无数个没有得玄师长陪伴的日日夜夜里, 反复回忆那双北斗星辰一般的眼眸, 用记忆作手在其上细细描画。

    得玄师长虽然不常来看望诸葛亮,但对他的教导却从未落下。

    自从他三岁开始记事,他便每月能收到得玄师长托人送来的包裹, 里面塞满了各种新奇的画册。五彩缤纷的图画上, 一个和自己年岁差不多的小人做着各种事情:洗手、行礼、玩耍、学习……他模仿着书上的小人行动坐卧, 家里的长辈都夸他规矩有礼。

    后来,随着他的年岁渐渐长大, 包裹换成了木箱子, 画册换成了写满了字句的书籍。

    从那些书籍中, 诸葛亮逐渐明白了什么是数学、什么是地理、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物理、什么是化学;

    明白了人之所以会生病, 大多是因为一种名为“细菌”的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

    明白了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明白了人们脚下踏着的这块土地其实是一个不断旋转的球体, 苹果因此向下掉落, 炎日因此东升;

    明白了三角形中各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10-120(第3/17页)

    角的角度与边的边长之间有着固定的数量关系, 只要知道相应的条件就能求出未知的边角数据……

    这一切的知识,他的父母长辈没有教过他,他的儒家经典不会教给他,他身边的其他人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起先,诸葛亮对这些知识也是有所怀疑的,但在几个简单的试验都得到了验证后,他便明白这些知识全都是真实、正确的。

    诸葛亮敏锐地意识到,得玄师长教给自己的这些知识价值巨大,如果肆意炫耀便如同小儿怀抱千金行于闹事,时间长了必然会引来祸患。

    于是,他一边如饥似渴地用功学习,一边低调地将所有的书籍都收拾藏好。只有长辈们主动问起的时候,他才会避重就轻地说上一两句。

    好在,得玄师长的身份是个隐居世外的得道高人,懂一些普通人不懂的知识也是常事。长辈们往往感叹了一番后,便不会再多问了。

    除了书籍之外,得玄师长偶尔还会送来各种稀奇古怪的物品。

    比如说,有一种分成上下两栏的木框子,里面竖着一条条的小棍子。上面一栏的每根小棍子上都穿着两颗活动的珠子;下面一栏的每根小棍子上都穿着五颗活动的珠子。只要按照口诀波动上下的珠子,就能进行快速的计算。

    诸葛亮点评:算盘非常好用,极大地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准确率。

    比如说,有一种通体都上了黑漆的木板,配套着还有一种用石膏和石灰混合而成的小圆柱。用小圆柱在黑木板上涂写,就能清晰地显出字来。

    诸葛亮点评:黑板和粉笔很好用。但粉笔的粉尘较大且对手部有轻微腐蚀性,建议改进。

    比如说,有一种长方形的布条,布条的四个角上还缝了细长的带子。布条里面有夹层,里面装满了蓬松柔软的棉花。诸葛亮起先不知道这布条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无意间被两个姐姐撞见,才知道这叫“月事带”。

    诸葛亮点评:亮乃男子,师长怎么能把月事带送来给我看呢?师长难道分不清男女吗?请师长以后不要再如此戏耍亮了!

    另附了一张小纸条:大姐觉得棉花干净,很喜欢。但棉花不吸水,不如草木灰好用。二姐觉得棉花太贵了,舍不得用。望师长能想办法改进。

    总之,无论得玄师长送来的物品是好用还是不好用、靠谱还是不靠谱,诸葛亮都会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且给出有理有据的改进意见。

    而收到回信的得玄师长也会认真地对改进意见进行分析、落实。

    往往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诸葛亮就能从木箱里找到已经改好了的物品,或者被得玄师长再次修改了的设计图纸。

    两个人就在这一月又一月的往来通信中,不断地进行着讨论和交流。

    而诸葛亮,也在这一月又一月的精进成长中,逐渐地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比如,当兄长诸葛瑾看到了他手里的算盘后,惊讶地道:“亮弟什么时候去宏文堂买了个算盘?你平常不是不逛市集吗?……咦,不对,这不是弘文堂的算盘。这可比弘文堂的算盘做得精致多了……”

    诸葛亮第一次听说弘文堂,便追问了几句。然后他就听说,这弘文堂是从幽州玄菟郡发家的一号书舍,商号开遍了大汉各郡县,专卖笔墨纸砚。

    算盘就是弘文堂最先开始卖的。后来其他的商户虽多有仿制,但讲究一点的人家还是最喜欢到弘文堂去买。

    介绍完了算盘和弘文堂的渊源,诸葛瑾还不忘补充一点民间八卦:“弘文堂是在刘府君到任后突然发展起来的,大家都猜这弘文堂背后的老板就是他。还传说,这算盘也是刘府君发明的呢。”

    诸葛亮:“哪个刘府君?”

    诸葛瑾:“就是现任辽东郡太守的刘府君,刘备,刘玄德。”

    诸葛亮心想:哦,刘备,刘玄德。

    但他也就是在心里随便想了一下,很快就将这点不起眼的想法抛到了脑后。

    再比如,诸葛亮在和得玄师长讨论了数次后,终于改进了出了一种新型的耕犁。诸葛亮很高兴,当即将这种新型耕犁做了出来,并兴冲冲地展示给了父亲和兄长看。

    谁知,父亲诸葛圭却板着脸直接教训起来:“这曲辕犁早已有人制出,亮儿怎能逛言乃是自己首创?不诚不信,非君子所为。”

    诸葛亮原本不信,但被父亲带着去仓库里、去田地上果然看到了许多曲辕犁后,这才终于死了心。

    见诸葛亮灰心丧气的模样,诸葛圭不忍心,又细细地将他制作的曲辕犁看了看,并且拿到田里试了试,转而笑道:“是为父轻言了。亮儿制作的曲辕犁与原来的有许多不同之处,用起来也更加省力轻巧。亮儿当真聪慧过人!”

    诸葛亮的心里好受了一些,思路却拐到了另一个方向:“父亲,你知道这曲辕犁原本是何人所制吗?”

    诸葛圭道:“据说是辽东郡太守刘玄德领百工馆匠人所制。”

    诸葛亮心想:又是你,刘备,刘玄德。

    这一次,诸葛亮没再将之抛诸脑后,而是深深深深地将这个名字记在了心底。

    再比如,诸葛亮按照得玄师长寄来的图纸,费尽心思制成了一架水车,放在自家的田庄上吱呀吱呀地转着,引起一片赞叹。

    一位从北地归来的族叔见了,惊讶地道:“我琅琊郡竟然也有水车了?”

    诸葛亮:“族叔此话怎讲?”

    族叔:“据我所知,这水车乃是辽东郡太守刘玄德带领百工馆匠人一同改进制作,年前才开始在辽东、玄菟两郡推广。就连与之相邻的涿郡,都还未曾设过一架水车。今日却突然在千里之外的琅琊郡见到,因此感到惊讶。”

    诸葛亮心猛地一沉。

    如果说某件事一次出现是巧合,两次出现是巧合,那么三次出现还能是巧合吗?

    为什么得玄师长和他讨论改进的物品与刘玄德太守的制作物品高度重合?为什么得玄师长能够拿出玄德太守制作物品的详细图纸?为什么得玄师长能够在玄德太守制作物品推广前就获得物品的详细信息?

    得玄师长到底是什么来头?他和玄德太守又是什么关系?

    得玄师长、得玄师长……玄德太守、玄德太守……

    得玄、得玄……玄德、玄德……

    突然,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在诸葛亮的小脑袋瓜里一闪而过,让他整个思绪豁然开朗。

    “他们其实是一个人?”诸葛亮的声音还有些怀疑,但目光却越发地坚定,“他们其实是一个人!”

    得玄师长就是玄德太守!玄德太守就是得玄师长!

    突然发现了天大秘密的小朋友诸葛亮并没有到处声张,而是按下激动的心情悄悄地潜伏起来,默默地继续收集证据。而随着收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多,他的猜想也越来越得到了验证。

    到最后,诸葛亮终于得出了肯定的结论。

    看着天上明亮的北斗星,诸葛亮忍不住裹紧被子、捂住嘴巴,嘻嘻地笑成一团。

    他已经决定了,他要严格地保守这个秘密,直到下一次见到得玄师长的时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10-120(第4/17页)

    再当面揭穿他。那个时候,得玄师长的表情一定会很有趣!

    诸葛亮在脑海里想象刘备可能露出的表情,自己先把自己给逗乐了,捏着被子在床上滚来滚去,很快就将自己滚成了一条胖乎乎的毛毛虫。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他成功玩笑刘备之前,两条消息率先传来,打破了所有的一切。

    第一条消息,汉灵帝刘宏驾崩,皇子辩继承皇位。

    这一条消息,是在汉灵帝刘宏驾崩后十天,通过驿站传书到达琅琊郡的。消息一到,郡里上上下下便取消了酒宴、挂上了白布,按照礼仪各自服丧。

    第二条消息,是汉灵帝刘宏死前三天急召辽东郡太守刘备回京师雒阳。

    这第二件事情,按理来说发生在汉灵帝刘宏驾崩之前。但因为这件事和琅琊郡本身无关,官驿便未曾传报。还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得玄师长就是刘备后,专门留意和他有关的大小消息,这才无意中打听到的。

    因此,诸葛亮其实是同一天收到的这两条消息。

    收到消息后,诸葛亮聪明的小脑袋一转,立刻变了脸色:“不好,师长危矣!”

    哪怕身在千里之外,哪怕并未亲眼见过那些皇亲国戚,诸葛亮依然凭借着有限的信息推导出了事情的真相,并且敏锐地感知到了刘备身处的险境。

    在一月月的信件往来中,在一年年的倾囊相授下,诸葛亮早已将刘备看作了此生最敬重的师长,当作了此生最重要的人。

    如今知道刘备身陷险境,极有可能命丧黄泉,他哪里还能坐得住?

    看了看自己稚嫩的小手,年仅九岁的诸葛亮瞬息之间便做好了决定:他要离开琅琊郡!他要去雒阳!他要去救刘备,去救他的师长、他的府君、他的主公!

    【作者有话说】

    让亮亮出来打童工了。

    第113章 努力苟住

    打定主意之后, 诸葛亮回到了自己的卧房,将一副大汉全境地图铺在地上,一边拿着直尺在上面比划, 一边在心里快速地进行计算规划。

    琅琊郡距离雒阳一千五百里,快马加鞭的话大约十五天能到。可是他今年才九岁,还不会骑马, 只能坐车, 那么就至少需要三十天。

    旨意从雒阳发到辽东郡,刘备再从辽东郡赶到雒阳,至少需要五十天。

    五十天减去他收到灵帝崩逝消息花费的十天,再减去他从琅琊郡赶到雒阳的三十天, 还剩下十天。

    也就是说, 他可以比刘备早十天到达雒阳进行准备。

    一番计算后, 诸葛亮握了握拳头,心中更有底气了:很好,时间很充裕, 他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操作一番。

    诸葛亮一边收拾东西, 一边叫来了自己的贴身仆从, 把自己的计划都给他说了。

    这个仆从名叫卫强,是他六岁开蒙后, 父亲为他挑选的, 大他八岁, 平日里主要负责围随照顾、安全保护。这么多年来, 诸葛亮但凡要出门,无论远近, 卫强都要跟随在他身边。

    这一次, 诸葛亮要出门,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卫强。没办法,他年龄太小了,既没有出过郡县,又不会骑马赶车,必须找个可靠的人陪着才行。

    卫强一听诸葛亮的计划,连忙摇头,其幅度之大、频率之快直接都晃出了残影:“不可,不可!这也太危险了!二公子如果真的担心刘府君,写一封书信给他便可,不必亲自过去。”

    此时,诸葛亮最小的弟弟诸葛均已经出生。于是,诸葛亮便从众人口中的“小公子”升级成为了“二公子”。

    诸葛亮叹了口气:“我身边的仆从,也不只你一个,你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我单叫了你来说,而没有叫别人吗?”

    卫强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想也没想地答道:“因为我是所有仆从里最壮的,也是所有仆从里最讨二公子喜欢的?”

    “不。”诸葛亮板着脸,用还带着奶音的嗓子一字一顿地道,“因为你是得玄师长的人,更是刘府君的人。”

    卫强惊呆了:“二公子,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诸葛亮从柜子的最角落里掏出一个小木匣,将里面放着的一张烧了一半的小纸条拿出来,摆在了卫强面前。卫强拿起小纸条,扫了一眼,当即变了脸色,原本装出来的懵懂和呆傻一扫而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