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卫强叹道:“二公子果然聪慧。我还以为自己的伪装天衣无缝,没想到二公子早就识破了我的身份。”

    “不,你的伪装很完美。我能拿到这张纸条,也不过是凑巧而已。”诸葛亮摇了摇头,“这么多年来,我也只找到你这一个破绽。”

    沉默片刻后,卫强忍不住语重心长地劝道:“二公子既然知道了在下的身份,必然也能够明白刘府君的一片苦心。还请二公子念兹在兹,不要以身涉险。”

    刘备的一片苦心?诸葛亮又怎会不明白呢?

    刘备必然是将他看作了极为重要的人,才会费尽周折地从他出生之前便开始谋划布局,才会全心全意又隐姓埋名地将重要的知识倾囊相授,才会想方设法地将卫强送到他的身边只为守护他的安全。

    可同样的,他诸葛亮对刘备又何尝不是一片真心呢?他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将刘备看作了极为重要的人呢?

    要他袖手旁观,他做不到!

    诸葛亮敛下眼睫,藏在袖中的小手紧紧地握住了腰侧的玉佩。那块玉佩上,雕刻这摇曳的羽扇,雕刻着相合的鱼水——这是他周岁时刘备送他的玉佩,从他有记忆开始便从不离身。

    “阿强,我今天跟你讲这件事,不是来和你商量的,而是来通知你的。”诸葛亮的声音骤然强硬起来,虽然末尾上还带着点轻浮的奶气,但整个音调已经如同露出了润泽光芒的璞玉。

    “我已经决定要去雒阳了。你应该很清楚,以我的本事,无论是你,还是叔父亦或是兄长,哪怕全城的人都加在一起也绝对拦不住我。

    你如果不跟我走,那我就自己一个人走。此去雒阳,千里迢迢,匪盗灾祸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如果我在路上出了什么好歹,你准备要如何向刘府君交代?

    如今,你唯一的选择,就是跟着我走,听从我的指挥,一路上守护我的安全。如此,你方才能不负刘府君的重托。”

    诸葛亮向来性子极好,几乎不会对下人说重话。如今骤然翻脸,直接把卫强给震住了!

    而在片刻的震愣之后,哪怕卫强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说得对:从听到诸葛亮说的第一个字起,自己便已经上了贼船,不上也得上了。

    于是死了心、认了命的卫强立刻调整心态,一心一意地为诸葛亮奔走行动。当天,便架着一辆不起眼的小车,载着诸葛亮悄咪咪地出了城。

    诸葛亮的卧房里一切如故,只在案桌的显眼处放着一封信,说明自己与卫强出门远游,归期不定,家中人勿要牵挂。

    等到诸葛家的人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两人早已不知道跑出去了多远。如今当家的诸葛玄气得直跳脚,一边吩咐仆从赶紧去找去追,一边发出悬赏:无论是谁,只要将诸葛亮安全无虞地带回,便将酬谢黄金二十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10-120(第5/17页)

    这一边,诸葛家鸡飞狗跳;另一边,阿备的车驾里则悠然静谧。

    阿备与蹇硕同乘一车,分坐两边。趁着赶路的功夫,阿备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从前有一个大家族,家里富可敌国。老父亲有四个儿子,哪个儿子做了家主,哪个就能掌握家里那数不尽的金银珠宝。为此,几个儿子各个都争红了眼睛。”

    随着马车的规律摇晃,阿备温和沉静的声音缓缓响起,娓娓道来。

    “原本大儿子和二儿子争夺得最激烈。但某一天,二儿子突然掉到了山沟里,连尸体都没找到,大家都认为他死了。

    三儿子和四儿子觉得自己有机会了,便开始与大儿子争斗。几番折腾下来,大儿子、三儿子、四儿子死的死、残的残,都不能再继承家业了。

    就在这个时候,失踪的二儿子突然好胳膊好腿的回来了。

    于是,为了家业的安稳。老父亲确立二儿子做了继承者。”

    故事讲完了,阿备看着蹇硕,道出了故事的中心思想:“所以,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争就是争,争就是不争。老子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蹇硕听不懂老子的深奥之言,但听懂了阿备的通俗小故事:“你的意思是,让我暂时不要和何进争斗。只要我退了下来,何进必然要和其他宦官以及士族斗。到时候他们狗咬狗一嘴毛,所有人都会实力大减。”

    阿备点头微笑:“然也。”

    “可是,朝廷上的争斗哪有这么简单——说斗就斗,说不斗就不斗了?”蹇硕思索片刻后,又不赞同地摇了摇头,“就算我指天发誓我不再争斗了,何进也不会相信的,除非我死了……”

    蹇硕下意识地捏紧了自己的衣襟,恍然大悟:“所以你之前让人把我的衣服脱了……?”

    “对。”阿备接过话茬,将自己安排一五一十道出,“我派人找了一具和你身形类似的尸体,穿上你的衣服,扔进了河里。估计这几天,何进的人手就会找到。到那个时候,整个雒阳朝廷的人都会认为你已经死了。”

    诈死,一个在东汉时期有损名节,几乎不会被人采用的办法。但正因为其他人都不会认为当事人会采用,所以一旦用起来效果就会出奇的好,一用一个准。

    至于当事人蹇硕的名节嘛——反正作为一个宦官,他早就没有名节这种东西了。

    只有衣着整洁干净的人,被人泼了脏水之后会气急败坏。一个早已在泥地里滚了三百圈的人,就算再怎么被人泼脏水,也都不会在乎了。

    所以当蹇硕知道自己“被”诈死之后,接受度十分良好,甚至隐隐约约地对之后的发展有了一点小期待。

    “那咱们什么时候重新回到朝廷上呢?”蹇硕的眼中闪烁起期待的光芒,不断追问。

    毕竟,在刘备的故事中,失踪了的二儿子最终可是在关键时刻回到了老父亲面前,并由此成功继承了那个富可敌国的家。

    阿备看了蹇硕一眼,明白他心中所想。

    可惜,东汉的国运注定终结,天下注定大乱。等到何进身死,董卓进京之时,哪怕他们这些人重回朝堂,接手的也不可能是一个强盛风光的帝国,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末世。

    故事中富可敌国的家族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有的,只是一座四处漏雨、摇摇欲坠的破房子。

    但是这些事,不能跟蹇硕说。

    他还需要蹇硕做帮手。他必须要给蹇硕干下去的信心。

    “这个,备可不敢乱说。”阿备笑了笑,撩起布帘,从缝隙出看了看外面的风景,故作高深地长叹道,“或许,只有天知道吧。”

    阿备的表演效果非常好,车厢内唯一的观众蹇硕立刻被那种神秘、镇定、坦然的氛围给打动了。

    他笑了,肯定是有十足的把握。

    他叹气,肯定对何进那帮蠢货的暗中嘲讽。

    他“不敢乱说”,肯定是肚里有货、胸里有策,只是谨言慎行。

    他将一切归于上天,肯定是在努力保持君子低调谦逊的美好品格。

    一番深入细致的分析后,蹇硕对刘备的钦佩更上了一层楼。

    摇摇晃晃的车厢中,蹇硕借着斑驳的日光看着刘备俊朗坚毅的侧脸,心中不住地赞叹:不愧是被先帝视为半身、托付重任的涿侯!果然非同一般!

    片刻后,蹇硕又想起了一个问题:“那我假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做些什么呢?招兵买马?暗中联络?”

    阿备摇了摇头:“都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正在此时,一队人到达了目的地,马车停了下来。

    阿备下了车,转头看向蹇硕,明亮的眼睛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

    “那就是——苟起来!”

    要想生活过得走,就得学会苟一苟。

    不乱蹦跶不冒头,暗中发育再出手。

    第114章 棋子与棋手

    “苟?”

    身为东汉土著的蹇硕自然不明白现代“苟学”的博大精深。但从古至今, 也有“苟且偷生”、“蝇营狗苟”这些词语流传。因此,蹇硕稍微愣了一下,还是很快明白了阿备所说的意思。

    蹇硕又四下看了看, 只见他们面前的乃是一座中等规模的造纸工坊。

    数十个工人在宽大的院子里或站或坐,反复拣选着合适的树皮与稻草。连片的茅草屋内,不时有抬着沉重纸浆的工人进进出出。茅屋上高耸的烟囱中, 连续不断地升腾着洁白的蒸汽。

    蹇硕疑惑:“这里是……?”

    阿备道:“这里是我一位朋友名下的产业。”

    蹇硕了然。

    他也是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人, 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当官的位高权重,但不一定有钱财。要想生活宽裕点,难免不接触商贸之事,或者商人主动投靠, 或者借家人远程操控, 或者借同乡好友搞点分润……方法不一而足。

    而由此网罗起来的这些关系, 既隐秘又牢靠,很适合在特殊时期做些隐秘之事。

    如今他眼前的这个造纸工坊,进进出出的工人至少百余, 不时还有雒阳来的货商往来交易。他们这十几个人藏在这里面, 既不会引人注目, 又能及时地获得雒阳城中的消息,实在是很不错。

    阿备笑了笑, 带着众人走进工坊的内间。刘德然提前一步赶到, 早就将一切打点妥当了。

    阿备沏了一壶茶, 端坐在草垫上, 悠悠地道:“元帅且看着吧,朝堂里的那些人很快就会斗得不可开交了。咱们就在这里慢慢等, 等到我那一千精兵入京, 一切便都分明了。”

    雒阳城中, 蹇硕的“尸体”很快被打捞上岸。在得知自己的心腹大患已死之后,何进在大喜之余,也开始琢磨起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做了大将军心腹的袁绍建议道:“蹇硕既死,宦官便失了爪牙,变成了案板上的鱼肉。大将军如今正当更进一步,将那群阉竖小人除尽!”

    何进捋着胡子,思索了片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10-120(第6/17页)

    后,摇了摇头。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个皇帝。相应的,朝堂之上掌权的外戚也只能有一家。如今何太后与董太后共同临朝,何家与董家共同分享帝国的权力。这权力的宝座就显得格外拥挤。

    何进自认是个喜爱享受的人,榻只愿独睡,座只愿独踞,权——自然也只喜欢独占。

    他虽然也讨厌那些宦官,但他更明白谁对他的威胁更大。因此,在解决了蹇硕之后,他迅速地将矛头对准了汉灵帝的生母董太后。

    董太后势单力薄,很快就在这场权力的争斗中败下阵来,一杯鸩酒入了黄泉,整个董家也死的死、散的散。

    如今,整个朝堂中再无一人的权势可以抗衡何进,再无一人的兵锋可以阻挡何进。何进虽然名为汉朝的大将军,但已经实际上掌控了大汉的皇权,成了大汉的皇帝。

    议事之时,何进虽然还未饮酒但已经飘然欲仙,只觉得人生在世已然登上了巅峰。

    袁绍再次进言,请何进诛灭阉宦。何进微眯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嘿嘿地笑了起来。

    这个袁本初什么都好,就是士族的毛病太重——对宦官敌视严重,遇事又喜欢夸大后果。

    宦官们虽然是有些力量,但那又怎么样呢?他现在是执掌天下权柄的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宦官们想动他,就像蚂蚁攻大象、蜉蝣撼大树,是注定没有结果的!

    沉吟片刻后,袁绍再次进言道:“大将军,宦官们并非全无反抗之力。他们手里还有一支可用的精兵,大将军难道忘了吗?”

    “可用的精兵?”何进不以为意,哈哈大笑起来,“你说的,是宫里那些只能拿得动菜刀的小黄门?”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

    “不,在下说的是涿侯刘备手里的一千精兵。”袁绍不卑不亢,娓娓道来,“根据驿站送来的消息,这一千精兵最多再过十日便能到达雒阳。涿侯身负先帝遗诏,必定扶立皇子协。到时候,他与宦官们里应外合,岂不是危害于我们?”

    刹那间,众人都安静了下来,心中隐隐对袁绍升起了一阵佩服。

    这段日子里,他们先除蹇硕,再除董太后,一切都太过顺利了。顺利得他们都忘记了,还有刘备这一队人马正向着雒阳城赶来,向着他们手里的权力赶来。

    何进抿着嘴,垂下的眼睫中不时闪过一丝寒冷的精光。

    那是杀意。

    坐在下首的曹操一惊,赶紧起身道:“蹇硕已死,先帝遗诏无从对证。如今陛下已经登基,顺天承命。涿侯若硬要扶立皇子协,便是大逆不道,天下共讨之。涿侯不是愚笨之人,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傻事?”

    何进:“……”

    见何进脸上神色稍动,曹操继续道:“涿侯千里迢迢而来,便如同水中浮萍,无所依托。大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