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20-130(第1/16页)
第121章 小狐狸诸葛亮
在蹇硕的复述下, 众人逐渐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在阿备的殿后下,蹇硕和卢植带着刘辩和刘协先走一步。原本一切都还好好的,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危险。但突然之间, 密林里冲出一队人马,各个凶神恶煞。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视宦官为仇寇的袁绍, 以及他的小弟曹操。
袁绍要杀蹇硕, 曹操要抢刘辩,蹇硕一边躲避袁绍的利剑一边拉着刘协逃跑,曹操一见这架势又赶紧去抢刘协,卢植一边对战袁绍救蹇硕一边护着刘辩和刘协, 袁绍于是一边杀蹇硕一边刺卢植, 曹操一边护着袁绍又一边去抢刘辩, 蹇硕又一边对战曹操和袁绍一边去拉刘协……
四个人打成了一团浆糊,四个人各自带着的兵士们也都打成了一团乱麻。打到最后脑袋都打懵了,也不去细细分辨对面的到底是谁。反正见着大人就砍, 见着小孩儿就抢。
刀光剑影、你来我往, 如同一阵又一阵永不停歇的飓风。而刘辩和刘协则是风中两株柔弱无助楚楚可怜的小白杨。
等到四人终于打完, 各自罢兵,蹇硕回头一看, 这才发现自己手里紧紧抓着的竟然不是自己心心念念、拼死护卫的刘协, 而是刘辩!
相应的, 被袁绍和曹操抢走的人便是刘协了。
看着蹇硕心急如焚的样子, 阿备心中感慨万千:袁绍要的人是刘辩,却被蹇硕抢走了;蹇硕要的人是刘协, 却被袁绍抢走。所谓“得非所愿, 愿非所得”, 世事难料,大抵就是这样的吧。
事已至此,就算着急也无用了。阿备将蹇硕安慰了一番后,依旧带着刘辩去到了雒阳城郊的别院中,暂时住了下来。
蹇硕抢到了刘辩,满脸无助;袁绍抢到了刘协,肯定也是一脸懵逼。如今雒阳城中的局势算是僵持住了。
阿备和卢植、蹇硕、关羽、张飞等人商议了一番后,一致决定先暂时观望一下雒阳城中的反应,再做应对。于是众人便在别院中暂时歇息,兵士们也在周围安营扎寨。
战事暂歇,正事暂停,那么便该处理私事了。
阿备要把小坏蛋诸葛亮给揪出来,好好地教训一顿!
主意定好后,阿备先将苦哂叫来,嘘寒问暖一番,末了道:“听闻卿是得了阿亮的推荐才来投奔于我的。我正好有事要找他,还请卿回去的时候顺路帮我给阿亮带句话,说我随后就到。”
一点小忙,苦哂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搞定了苦哂后,阿备依次叫来赵云和典韦,又将同样的说辞说了一番,两人也都答应去给诸葛亮带话。
简雍在旁边默默地看了全场,忍不住叹气道:“阿亮这孩子也太可怜了!教训就教训,打也好骂也好,好歹干脆利落的。怎么现在还要精神虐待呀?”
阿备特别关照诸葛亮的事情,在他的核心小圈子里并不是什么秘密。因此,简雍也可以在无人之时随意地将这件事拿出来调侃。
阿备摇了摇头:“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孩子机灵得像只小狐狸似的。我要是直接把他抓过来打骂,保管那板子还没打到他的身上,就叫他三言两语地脱了身。唯有像现在这样,在见面之前就把气势给做足了,压制住他,方才能保证那板子能落到他身上。”
“哦~~~~~~我明白了。”简雍掏出一把瓜子,一边嗑一边摇头晃脑地道,“说白了就是某人心太软,舍不得打骂,于是只能故弄玄虚,做些敲敲边鼓、洒洒水的事情。”
简雍咔哒咔哒地往外吐着瓜子壳,精辟地总结道:“慈父多败儿。”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阿备羞恼不已,义正言辞地申明道,“第一我不是他的父亲,第二我也没有心软。我在很严肃认真地教训他!”
“是吗?”简雍看着刘备,左眼写着“不信”,右眼写着“怀疑”,“你敢不敢和我打个赌?我赌府君你这板子肯定落不到诸葛亮的身上。”
“赌就赌!谁怕谁?”
“既是要打赌,自然少不了彩头。”简雍狡猾一笑,连瓜子也不嗑了,“若是府君输了,便将那新织的羊毛袜子给我。”
搞定了棉花种植和棉布纺织后,阿备还借着辽东靠近北方游牧民族的地理优势,搞起了羊毛纺织业。虽然还没有造出现代那种家用手工毛衣编织机,但毛线还是顺利地造了出来。
只要有了毛线,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用两根细长棍子做毛线针,一个人几天功夫就能织出一件衣服来。而且这个活不挑时间、不挑地点,有点闲工夫就能做。做得熟了,甚至还能盲织,可比借着月光熬着眼睛纺纱织布轻松多了。
于是乎,“织毛衣”这项活动迅速地在辽东地区普及开来。若是有人在傍晚的辽东村头走动,定能看到一大群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手脚麻利地织着毛衣。
刘先主的身体里刻着“织席贩履”的基因,弄得阿备见了毛线也忍不住手痒,在空闲时间跟着织了起来。
一织,成果居然还不错。
只不过,阿备在现代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织毛衣这项技能,完全靠着刘先主的天赋硬撑着。前期只能用平针织围巾这种最简单基础的物件,最近才开始琢磨着织难度更大一点的袜子、帽子之类的。
简雍口中的羊毛袜子,便是阿备的最新劳动成果。
阿备一笑:“这有何难?如是宪和你输了,就罚你一个月不许嗑瓜子。”
“好,一言为定!”
“快马一鞭!”阿备与简雍击掌,随后又忍不住笑道,“这个赌约,恐怕宪和输定了。”
“这可不一定。”简雍信心满满,“我这个人向来运气不错,这次恐怕也能侥幸再赢一回。”
两人说笑了一番,忽然有一个仆从急匆匆地跑进来,慌张地道:“不好了,诸葛小公子从马上摔了下来,受重伤了!”
阿备与简雍顿时大惊,赶紧跟着仆从赶了过去。
到了房间里,只见诸葛亮躺在一方矮榻上,神色恹恹的。单薄身体被埋在厚厚的被子里,不仔细看的话就好像不存在一般。他的脑袋上、肩膀上、手臂上都缠着雪白的绷带,淡淡的红色从其中透露出来。
阿备心中先是一惊,随后便像是被人用鞭子狠狠抽了一顿般疼痛起来——露在被子外面的情况都已经这么糟糕了,被子下的伤岂不是更加严重!
“阿亮!”阿备急急地走到榻前,伸手去掀被子,“怎么就从马上摔下来了?怎么就伤得这么重了?”
“主公,没想到你还愿意来看亮。”诸葛亮握住刘备的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滚而下,“亮还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主公了!”
阿备抽出手绢,轻柔地揩去诸葛亮脸上的泪水:“唉,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诸葛亮哀哀地道:“主公让苦司马、赵军侯以及典都尉再三来告知亮,不就是在暗暗责备亮吗?亮既然已经被主公厌弃,自然无颜再呆在这里,只好牵老马一匹,远离遁走……”
听到这里,阿备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他让苦哂、赵云、典韦去向诸葛亮暗中施压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20-130(第2/16页)
计划很顺利,诸葛亮的确感受到了压力,内心也由此慌乱。但可惜这压力似乎稍微大了一点,导致诸葛亮心灰意冷,于是骑马准备离开。
诸葛亮要走,阿备的手下自然要去追。这一走一追之间,本就不擅骑术的诸葛亮就摔了下来,变成了现在这幅重伤的模样。
阿备心中顿时后悔不已。
教训孩子虽然是正理,但其中的度还是要好好把握的。诸葛亮如今毕竟只是个不到九岁的孩子,身体稚嫩,心灵脆弱,哪怕是教训也得放轻了手脚。自己怎么能一下子就来得这么陡、这么重呢?
阿备的心就好像一团棉花一般,软乎乎地被攥成了一团,连忙哄道:“我什么时候厌弃你了?不要胡思乱想!你是我最看重的人,我疼你爱你都来不及呢!”
“可是亮确实做错了事。”诸葛亮挣扎着起身行礼,告罪道,“亮不该不和主公事先商量,擅自行动,还请主公责罚。”
阿备赶紧将诸葛亮按回到床上,将被子给他盖好:“你都伤成这样了,让我怎么罚你?你快躺好、快躺好。”
“主公的意思,是要等亮伤好了再罚?”诸葛亮不依,继续努力挣扎,“早也要罚,晚也要罚,倒不如现在就罚了。也省得亮终日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不罚了、不罚了。你快躺好。如今,你好好养伤才是正事。”
“主公,你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不罚亮了吗?”
“不罚了。”
“亮伤好了之后,也不罚了?”
“不罚了、不罚了。”
诸葛亮终于笑了起来:“主公一言九鼎,可不许反悔。”然后从床榻上一跃而起,蹦蹦跳跳地跑到了房间的另一头,敲了敲放在墙角的屏风。
然后,那面不大的屏风瞬间化身现代印度摩托车,呼啦啦地走出一群人,包括但不限于苦哂、赵云、典韦、卫强、刘德然……
阿备看得目瞪口呆。
糟糕,被小狐狸诸葛亮给套路了!
【作者有话说】
第122章 鞠躬尽瘁诸葛亮
事到如今,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什么“心中哀伤、骑马远遁”统统都是假话,统统都是装的!
但是,为了谨慎起见, 还是要再确认一下。
阿备他紧紧地捏着拳头,用力压下额头上突突直跳的青筋,咬着后槽牙问道:“所以, 你根本就没有受伤?”
“当然有!”诸葛亮拆下了手掌上的绷带, 指着上面的一片浅红道,“你看!”
呵呵。
阿备远远地看了一眼,心中冷笑:这么浅的一块伤口,我要是晚来一个时辰, 都要结痂了。
“欺瞒主公, 大胆妄为, 一犯再犯,知错不改……”阿备磨着后槽牙,一个箭步冲到诸葛亮身前, 猿臂一伸, 将其抓住。随后眼睛一瞪, 向来温和的脸庞板了起来,“看我不打死你!”
诸葛亮吓得一顿挣扎, 杵着两条小短腿飞快地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大喊:“主公不许打我!你刚刚答应过亮的, 不会再罚亮了!各位将军都是证人!”
“是是, 我是答应过不罚你了。可是我没答应过不揍死你!”
“主公, 你强词夺理!”
诸葛亮吓得哇哇乱叫,将赵云、典韦等几人当成了秦王的柱子, 绕着圈地围着躲。一边躲一边大叫:“苦将军救我!子龙将军救我!阿韦救我!阿强救我!”
可惜, 在阿备的眼神威慑之下, 诸葛亮口中的几个人根本就不敢出手救助,只能一动不动地站在远处,老老实实地做那被绕着走的人肉柱子。
最终,诸葛亮的小短腿不敌阿备的大长腿,被逮了个正着。阿备拎着诸葛亮的后襟,就像拎小鸡一般地将其拎起,三步两步带出了房间。
阿备还是很照顾诸葛亮的面子的,没有真的在其他人面前揍他,而是将他拎到隔壁房间里关上房门之后再出手教训。
当然,至于那些门窗关不住的痛呼声,则不在阿备的照顾范围了。
经过这么一闹腾,众人因为丢失刘协而产生的郁闷心情轻松了一些。
阿备一边吩咐侍从将自己赌输了毛线袜子送到简雍的房间里,一边趁机将大家召集起来,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虽然咱们之前决定先按兵不动,观察雒阳城里的动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也不能做了。无论何时,充实自己的实力都是不会错的。因此我想,先试着联合一下雒阳周边的其他队伍。”阿备道。
众人问:“主公可有人选了?”
阿备点头:“执金吾,丁原丁建阳。”
“执金吾?”众人互相看了看,都忍不住摇了摇头,“执金吾的官职虽高,但实力在雒阳几大军中并不强盛,手下人马不足千人。再者,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之事,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雒阳城中。如今雒阳城戒备森严,我们的人又如何入城与丁公联络?”
阿备一笑:“大家的担忧都很有道理,不过你们忘记了一件事,丁公还有一支队伍就驻扎在雒阳城外。”
众人顺着刘备的思路回忆,顿时恍然大悟:“妙极!”
原来当时何进召董卓进京的时候,也没有完全一股脑地听袁绍的话,只召董卓进京。而是同时招了好几名诸侯,打算让他们互相制衡,自己稳坐钓鱼台。
并州刺史丁原带着两千兵马率先到达雒阳,先被封为武威都尉,后又被升为执金吾。
本来,按照一般的剧情走向,何进这边的事情处理好之后,升了官的丁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留在雒阳,而他带来的两千并州兵则原路返回并州。
可惜,何进骤然离世、朝廷风云突变,两千并州兵就这样留在了雒阳城外。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