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nbsp;  阿备拿着纸笔,给众人仔细盘算了一遍。

    雒阳城中原本有六股军事力量:光禄勋、北军中侯、城门校尉、执金吾、卫尉和西园军。

    不过在昨天混乱的一夜后,这几支队伍的统帅有的生死不明,有的如同卢植一样无法再和自己的队伍建立有效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何进与何苗的同时死亡使得这六支队伍失去了首领,群龙无首,剩下的统帅们个顾个的无法统一调动指挥。

    因此,现在大家能够依仗的只剩下各自手里的亲兵。

    除了他们自己的三千兵马之外,雒阳城中主要就是三股势力——董卓,统领三千凉州兵;丁原,统领两千并州兵及七百执金吾卫兵,约合三千人;袁绍,以中军校尉身份统领的七百西园军加上袁绍统领的一千五百名虎贲军以及好友鲍信招募的一千新兵,也约合三千人。

    仅从数量上看,四股势力的兵力都在三千左右,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但从态度上看,四股势力之间的平衡则是极其脆弱的。

    阿备在纸上写下董卓、袁绍、丁原的名字,开始挨个分析:“昨天晚上,咱们已经和董卓撕破脸了,万没有和好的可能。因此,董卓是敌人,是我们需要讨伐攻打的对象。董卓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袁本初很有可能与之联盟,因此,也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20-130(第3/16页)

    是我们能够联络的对象。”

    阿备当然知道历史上袁绍和董卓闹翻了。但现在,董卓废立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袁家与袁绍对董卓的态度还是十分暧昧的。因此,阿备只能先这么分析着。

    众人听了,都赞同地点头。阿备的分析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十分中肯。

    阿备用笔墨在丁原的名字上画了个圈:“丁公之前与董卓、袁家都没有什么联系,来到雒阳的时间又短,暂时没有明显的倾向——是我们唯一也是必须要联盟的对象。

    若我们与丁公联盟成功,哪怕董卓与袁绍联盟,我们六千兵对六千兵,也还有一战之力。

    若我们与丁公联盟失败,让董卓和袁绍捡了便宜,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面临九千兵的讨伐。那样的话,局势就对我们太不利了。”

    众人也都点头赞同。

    联盟丁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主意一定,阿备立刻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亲笔信,备好金银珠宝。考虑到丁原是个“为人粗略”的武人,阿备还特意挑选了性格最圆滑不羁、口才最机敏跳脱的简雍为使者——方方面面都考虑得极为周全。

    可等到简雍出使回来后,得到的却是被拒绝的坏消息。

    简雍长长地叹了口气,犹豫了片刻,还是将丁原拒绝的理由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丁公说:‘涿侯私藏阉宦罪官,暗怀篡逆不臣之心,何以为盟’?”

    一瞬间,场面诡异地寂静了下来。

    蹇硕“腾”地一下从坐席上站了起来,武人的脾气直冲上头,大骂道:“他丁建阳算什么东西?我在为先帝尽忠的时候,他连个屁都还不是,凭什么质疑我?”

    阿备赶紧出言劝慰。蹇硕重新坐回席位上,不再多言,但脸上的表情始终愤懑。其他人则不好多言,只是保持沉默。

    阿备笑着摆了摆手,一脸的无所谓:“此乃小事。且容备再写信一封,丁公看了必会同意联盟的。”

    语气轻松自然,仿佛这真的就只是探囊取物一般不用在意的小事。众人一时都好奇起来,刘备到底打算在这第二封信里写些什么。

    阿备正打算开口,刘德然突然急匆匆地走进来:“出事了!董卓出言想废陛下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新帝!袁绍当堂反对无果,如今已逃出京城,不知所踪了。”

    何进的死亡像是给东汉的历史按下了加速键。极短的时间里,大事一个接着一个来。

    天黑的时候,刘辩和刘协一起逃出了皇宫。天还没亮的时候,刘辩被留在了雒阳城外,刘协被又掳进了皇宫,备、董、袁、丁四股势力相互制衡。如今,天上的太阳还没过头顶,刘辩的皇位就已经岌岌可危了,而袁绍所代表的一股势力则在顷刻之间退出了争斗。

    众人都不由地心中感慨,努力消化着这惊人的消息,刘德然却还嫌这不够似的,将手中的布卷摊开,道:“董卓还出了告示,说主公是先帝定立陈留王时的托孤之臣,要与主公一同拨乱反正,拥立陈留王为帝,还给主公许官为司徒。”

    消息一出,众人顿时呆住了——他们与董卓早就撕破脸皮,不死不休了。董卓如今却又主动来求联盟,到底是什么意思?

    阿备将刘德然带回的告示仔仔细细地看过一遍后,递给坐在旁边的诸葛亮:“阿亮,你来说说,董卓此举是何用意?”

    突然被抛了这么重大的一个问题,小孩子诸葛亮瞬间懵了。在十几双人精的目光注视之下,饶是诸葛亮自小聪慧过人,也忍不住感到压力巨大,说话也支吾起来。

    “董卓的意思……董卓的意思……”在阿备鼓励的眼神下,诸葛亮鼓足勇气开了口,“回主公,亮以为此乃董卓奸计,非但不是真心求和,反而是在向主公宣战。”

    阿备:“此话何解?”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道:“联盟之事,事关重大,向来都是派出使者两边深谈,达成后方才公告天下。如今,董卓一没有送来书信,二没有派来使者,就自顾自地贴出告示,宣布联盟。可见其心不诚,目的根本不在联盟。”

    阿备点点头,循循善诱:“董卓既然不是真心想要联盟,那么他这么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要知道,这告示一出来,全天下就都知道他董卓求着要与我联盟了。而如果我拒绝了,他就会被天下人耻笑。这么做,对他似乎并无好处。”

    “那是因为,董卓并不在乎主公最后是同意还是拒绝。出这份告示,让全天下人知道主公与他有联盟的可能性,就是他的目的!”

    诸葛亮继续分析道,“董卓无名无分,却要行废立之事。如此奸佞做派,必将为天下人所厌、所讨。

    袁本初离开雒阳后,便只剩下主公、丁公与董卓三足鼎立。如今董卓最惧怕的,便是主公与丁公联盟。

    董卓出此告示,点出主公有拥立陈留王,与他联盟的可能性,就如同是将一盆脏水泼到了主公身上,玷污了主公清白忠诚的名声,陷主公于不义之地。丁公就算再想与主公联盟,也会因顾及此节而不敢出手。

    如此以来,董卓不费一兵一卒,便可瓦解掉主公与丁公的联盟,同时还让主公被天下人所厌。”

    这边,刘备想着与丁原联盟。那边,董卓就出计破坏掉联盟的可能——如此这般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真是像极了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

    在诸葛亮的阐述下,迷雾一般的局势瞬间清晰明了了起来。

    当然,在座的各位都是早已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的人中龙凤。刚才的呆愣、疑惑,不过是骤然得到消息后短暂的反应。只要再多点时间,他们自己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是,诸葛亮以冲龄之年也能想得如此透彻,却实在是十分地难得。

    一时之间,众人不由地心中感慨:难怪主公多年来如此看重诸葛公子。假以时日,诸葛公子必定能扬名天下!

    而诸葛亮心中亦是十分动容。

    观察刘备的神情,他心中必定早已知道了正确的答案。但他故意没有说出来,而是将问题抛给了自己,在过程中更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他这样做,不仅是将扬名立威的机会给了自己,更是在精心地教导自己!

    一时之间,诸葛亮心中五味杂陈,又是感动、又是欢喜、又是惭愧……他暗暗发誓:自己定要用尽这一生的光阴与力量来扶助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才能报答主公如此的殊遇深恩!

    众人问道:“此计实在毒辣刁钻,不像是董卓这样的粗疏武将能想到的。不知是何人在为他出谋划策?”

    刘德然道:“听说是董卓的女婿李儒。”

    孙乾转头道:“请主公立刻将此事上奏天子,表明心意。再发布讨贼檄文,以正名义。”

    孙乾特意提到了当今的天子刘辩,并且将上奏天子这件事排在拒绝董卓之前。如此提议,比诸葛亮的更加周全稳妥。

    诸葛亮听了,心中不由地暗道: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以前自以为聪明过人,可主公身边随便一个谋士都比我想得细致周全。我以后一定要谦虚谨慎,更加用功才是。否则,怎么能辅佐主公呢?

    小小的诸葛亮在心中握拳,暗自下定了决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120-130(第4/16页)

    阿备听了孙乾的建议,点了点头。

    而一旁的蹇硕则忍无可忍,再次“腾”地一声站了起来,对着刘备怒目而视:“涿侯,你难道要枉顾先帝遗命吗?”

    第123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对于自己身份的定位, 蹇硕向来很清晰坚定——他是先帝的托孤大臣,是皇子刘协的拥立着。在他的心里,有资格继承大位的只有刘协。哪怕刘辩已经登基数月, 在他那里也是伪帝。

    对于自己的这份心思,他向来是大大方方的,从未想过隐藏。

    具体来说, 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直到现在, 蹇硕在公开场合始终称呼刘辩为史侯,而不将其称之为陛下。

    在蹇硕的心中,他和刘备合作,靠的就是两人同为托孤之臣的身份。事成之后重立刘协为帝, 也是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可是, 现在, 刘备却要向刘辩上奏,这不是明摆着向刘辩认主称臣吗?那以后,刘备还会再认同自己托孤大臣的身份, 还会再扶持刘协登基吗?

    强烈的危机感袭来, 蹇硕顿时变了脸色, 大声呵斥道:“涿侯,先帝有遗命, 让你我共同扶助皇子刘协。你如今竟然要向史侯称臣, 你的忠义良心都到哪里去了?!”

    关羽冷然道:“大哥接到的献帝遗诏, 只是从辽东赶到京城。什么扶立董侯, 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

    蹇硕被噎了一下,转头质问刘备:“涿侯当真这么想吗?”

    阿备低头默然良久, 长叹一声道:“世殊时异。如今我若不扶助史侯, 汉室江山恐怕就要被董卓攥去了。”

    蹇硕冷笑:“董公扶立董侯, 拨乱法正,乃是忠臣之所为。反倒是涿侯你,枉顾先帝遗命,追随伪帝,才是真正的汉室奸臣!”

    众人顿时哗然,全都气愤地瞪着蹇硕。性格火爆如张飞,更是直接抽出了宝剑。要不是有关羽在旁边拦着,恐怕蹇硕此时就要人头落地了。

    诸葛亮也利落地站了起来,昂起下巴,逼视着蹇硕,一字一顿地反问道:“元帅既耻与主公为伍,又何必同处一室?”

    蹇硕一时哑然。环顾四周,刘备手下的其他人都以鄙视的目光看着他,就像在看一个死皮赖脸的乞丐。一直之间,蹇硕又羞又气,狼狈地跑了出去。

    阿备按照孙乾的提议,想刘辩上奏了董卓之事,表达了忠诚之情。刘辩一方面震怒于董卓的胆大包天,一边感动于刘备的忠诚不二,不但当场夸赞了刘备,还将其升为卫将军。

    卫将军,是仅在大将军之下的第二等级的重号将军,位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一样有开府的权力。

    阿备升了官,转头立刻以卫将军的身份对手下的各位挨个儿进行了封赏。

    另一边,蹇硕回到自己的房中,心里暗自盘算:刘备如今是铁了心要追随史侯,自己这个董侯的托孤之人便成了他们之中的异类,人人厌弃。与其在他们这里受气,不如去到董卓那里,既能继续扶助史侯完成先帝遗命,还能升官发财过快活日子,岂不痛快?

    打定主意后,蹇硕便默默地呆在了房间。等到夜深人静之时,蹇硕悄悄地牵了一匹马,向着雒阳逃去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到了另一个人的眼中。

    当蹇硕的背影渐渐融入漆黑的夜色中时,阿备站在小土坡上默默地看完了全程。

    阿备的神色有些动容。他默了良久,最终也只能长叹一声:“善自珍重……”

    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阿备转头一看,只见诸葛亮提着一盏灯笼缓缓走来,单薄的衣摆在夜风中翩然若飞,颇有神仙之慨。

    阿备立刻幻视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秋风五丈原时的病弱丞相,背后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解下自己的披风给诸葛亮罩上。

    阿备忍不住埋怨道:“人人都说你聪明伶俐,怎么连照顾自己也不懂得?无论何时,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身体健康,一切皆有可能;身体患病,万般功业也都是过眼云烟……”

    小小的诸葛亮被突如其来的温暖给弄得不知所措,呆愣了片刻后,才终于想起自己要办的正事,向着刘备问道:“蹇硕忘恩负义,主公何不射之?”

    阿备此时正半蹲着身子,和披风的系带做斗争,头也不抬地回道:“人各有志,岂能强求?又不是在战场上生死搏杀,何必平白伤人性命?”

    仗着“织席贩履”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