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不断的往前冲才有活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和鲜卑的其他军队会合。
所以轲比能怒吼一声之后,就大声对着儿郎们指挥起来。
“儿郎们!往前冲!杀了这群汉狗!和我们的鲜卑勇士会合!都跟我拼命往前冲!”
轲比能声嘶力竭地怒吼着,眼神中燃烧着熊熊怒火,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抽搐。
那充满杀气的话语仿佛一把把利刃,刺激着每一个鲜卑骑兵的神经,让他们的血液瞬间沸腾起来,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
而此时此刻,褚燕的那一批精锐骑兵也直接冲杀了过来,面对这群人拼命往前逃的举动。
褚燕当机立断,大声下令让骑马疾驰而来的一群火炮兵以最快的速度绕到后方。
于是,接下来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这群疯狂冲击过来的鲜卑人起初惊喜地发现,昭国的军队竟然主动裂开了阵型,仿佛给他们让出了一条通道,让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往前冲。
然而,他们的喜悦仅仅持续了片刻,紧接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
许多条凶猛的火龙突然在他们的周边咆哮着席卷而来,那炽热的火焰瞬间吞噬了周围的一切。
他们甚至来不及惨叫出声,就被那恐怖的火焰所包围。
与此同时,昭国的骑兵也在瞬间团结在一起,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般冲杀了过来。
军心大乱的鲜卑骑兵此刻完全陷入了绝望之中,他们再也不知道该往哪里逃窜,只能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
恐惧和绝望笼罩着每一个鲜卑战士,他们曾经的勇猛和嚣张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慌和无助。
而在四处乱逃的过程之中,往西逃往北逃的鲜卑骑兵们,接下来都遭受了围杀,因为那边有弩车疯狂射击。
而若是往后退,骑兵也直接冲杀了过来,到最后,这群人发现他们无路可逃。
第124章
看到敌人已经彻底溃败,杨秋毅然举起手中那把弓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果决。
只见她用力拉开弓弦,一支利箭如闪电般射出,精准地命中了轲比能的脖颈。这一击,可谓是一击毙命。
一个太有能力又太有野心的人,未来是肯定不能再合作下去了,所以轲比能这一条命,杨秋根本就不打算留下来。
虚弱纷乱的鲜卑,这才适合昭国,杨秋可不需要北边再出现一位檀石槐那样的人,把鲜卑整合起来,提前消除危险最为合适。
而轲比能这位单于一死,现场顿时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
鲜卑人惊慌失措,恐惧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开来。
最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溃败,直至一群人终于绝望地跪在地上,惨烈投降。
杨秋果断下令,让张辽和褚燕处理这片混乱的战场,而她自己则马上带领着一千多精锐骑兵往东疾驰而去。
今日轲比能虽然是这一次行动的首要人物,但其实他带来的骑兵也就几千人而已。
大部队实际上在东边的战场上,那是轲比能在后方留下的部队。
这群人原本意图西进,然后与轲比能东西夹击,给予昭国的军队以重大打击。
然而,杨秋早有谋划。
在东边,她安排的人是吕布。
所以,轲比能所期盼的援军根本就不会到来。
吕布带领着辽东的军队早已严阵以待,按照之前两边配合的时间,估计此时已经激烈交战起来了。
而杨秋要趁这个机会亲自去辽东郡看一看。
都好几年了,虽然中间去过一次,但那也已经是两年之前的事情了,辽东郡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
有时候,杨秋也只能在文字上面看到。
她迫切需要亲自去看一看那里的实际情况,顺便和吕布、邓广见一次面,聊一聊接下来的规划。
此时,另一边的战场上,吕布带着自己的军队如猛虎下山般,直接伏击了轲比能的弟弟阿古伊以及苏仆延率领的两万人。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织成一片惨烈的景象。
吕布勇猛无比,他的军队士气高昂,在这激烈的战斗中,敌军陷入了绝望的困境,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会遭遇如此强大的伏击。
当然,一个两万多人的军队,对方还大部分都是鲜卑的勇猛儿郎,一天之内是绝对没办法彻底取得胜利的。
不过吕布这一行人占据了偷袭优势,直接把对方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群人连阵法都来不及结成,身边的武器都还没拿好,就直接遭受了一场惨烈的屠杀。
吕布率领着自己手下那群精壮的勇士,直接将对方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两万多人的军队最后直接溃败,四处奔逃。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吕布带着人兵分几路,朝着那些逃亡的鲜卑人穷追猛打。
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捉到了一条“大鱼”,他捉住了轲比能的弟弟阿古伊。
对方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惶恐之中,最后直接选择了投降。
还记得大王说过,若是捉住了鲜卑高层,暂时不杀,吕布就暂且没有痛下杀手,而是将其关押了起来。
再加上陆陆续续投降过来的人,这支两万多人的军队死伤了四五千之众,剩下的大部分都在逃亡。
而在这几天的追击过程当中,又有四五千人投降,但仍有几千人逃进了大山深处。
面对这种情况,吕布就不再浪费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20-130(第9/22页)
间了,因为此次的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利,根据大王之前在信件里面吩咐他的命令,吕布此时都已经完成。
在这胜利的背景之下,吕布带着身边的亲信,在原地驻扎的营队中举办了一场庆功宴。
军营自然是不能饮酒的,不过做些美味犒赏下属,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于是,军营里宰杀了众多肥羊,让众人尽情享受了一顿喷香的烤肉盛宴。
这些肥羊自然是这次战争的战利品,胡人打仗,自然不可能像汉人打仗那样,有能力准备大量的粮食。
所以他们的后勤其实是驱赶大量的牛羊前往战场前方,一旦饿了,那就把牛羊宰杀。
熊熊的篝火映照着士兵们兴奋的脸庞,烤肉的滋滋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分享着胜利的喜悦,疲惫的身躯也在这美食的慰藉下渐渐放松下来。
吕布看着自己这群士兵兴奋的样子,此刻的心情也非常开心,他对着旁边一个人笑问了起来。
“子义,怎么样?我昭国的儿郎这一次勇猛吧?”
被唤作子义的人名叫太史慈,他原本是青州东莱郡人,二十岁刚出头,就直接在东莱郡担任了奏曹吏,可以说年纪轻轻前途无量,在自己家乡也非常有名气。
然而因为州郡之后的矛盾,太史慈破坏了州里送来的奏章,抢先送上了郡守的奏章,由此遭到了记恨,所以在前几年逃到了辽东郡。
那时候,辽东郡已经是在昭国的管控之下了,所以太史慈相当于逃到了昭国的土地。
彼时的辽东郡百废待兴,大量迁移而来的人口如潮水般涌入,再加上逃难的难民以及周边好几个小国的民众也纷纷前来。
如此一来,辽东郡的统治显得极为粗糙,户籍管理和文书工作算不上严格,如果想藏匿人口,又或者伪装一下身份,并非十分困难之事。
于是,太史慈便直接使用假名暂时栖身于昭国。
因为他还不想以真名表明自己加入昭国,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里,太史慈极为低调地在辽东郡生存着。
而他也凭借着自己擅长文书的优势,做了一个小吏,在昭国勉强糊口。
毕竟,人总是要吃饭的,随着昭国上上下下的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他总不能逃到大山里面打猎喝西北风。
想要正当生存下来,就得有一份工作。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亲眼看着辽东郡不断有大量人口迁移过来,看到大片荒地被开垦,周边的苦寒之地也建起了诸多工程,一座座巨大城池拔地而起,
由此,太史慈才深刻地明白了昭国对辽东郡的开发是多么庞大,多么震撼人心。
当然,太史慈依然没有要加入敌国的想法,只是依旧把这段经历当作逃难的不得已之举。
然而,去年天子过世,新帝登基,洛阳发生了数场变故。
从大将军何进死亡,再到后来董卓进京废立天子,又到现在关东诸侯讨董。
是个人都看得明白,这大汉的天下已经摇摇欲坠。
所以,太史慈也不由得思考起自己的未来。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但凡有雄心壮志之人,都不愿意一辈子籍籍无名。
做一个小吏可不是太史慈这辈子的人生目标,他要做就做大英雄,在乱世当中做出一番大事业。
可是在这天下还分不清谁胜谁败的局面下,太史慈也在纠结,自己现在是赶紧回到家乡,还是加入这个崛起得越来越强势的昭国。
不过,老天爷并没有给太史慈多少犹豫的时间,他的身份就提前暴露了。
在一次带着一群逃难人员登记身份信息,安排这一群人接下来的去路的时候,太史慈他们官邸工作的地方遭遇了老虎袭击。
在那样危急的时刻,众人都慌乱无措。
太史慈却是毫不畏惧,他立即拿起弓箭,一箭精准地射杀了那一只庞大的老虎。
这件事情瞬间在辽东郡传扬开来,太史慈直接成为了辽东郡的射虎英雄。
吕布听闻此事,自然觉得对方肯定是一名壮士。
而事实上,在两人亲自见面之后,吕布也确定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太史慈长得极为勇武壮硕,面容又刚毅坚定,一看就是一个猛将。
于是,他亲自发出邀请,希望太史慈加入昭国军队。
作为昭国的征东将军,吕布现在也算是一位大人物了,如今他亲自前来邀请人,太史慈心中自然有些激动。
毕竟吕布这些年的赫赫威名,在辽东郡那可是如雷贯耳的英雄人物。
英雄惜英雄,太史慈对吕布自然欣赏敬佩,于是他亲自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为自己之前隐瞒身份的事情诚恳道歉。
吕布并未介意此事,而是大度地恢复了太史慈的姓名。
至于之前隐瞒身份的事情,官方的惩罚是罚款,将太史慈的俸禄罚了数倍。
但私下里,吕布又给太史慈亲自送来了布匹、粮食和金钱。
所以,这罚款只是官方上的惩罚而已。
毕竟伪装身份总是要有官方惩罚的,而吕布的这番举动,让太史慈更加感激了。
正好这个时候,杨秋这边要求吕布加入接下来的幽州征战。
所以,吕布便要求太史慈加入昭国,在这场战争当中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然而,太史慈依然有所犹豫。
最后,吕布和太史慈做了一个交易,让太史慈参加这场战争。
如若战争结束之后,太史慈依然不愿意加入昭国,吕布答应亲自让商队送太史慈回东莱郡。
吕布都礼贤下士都做到了这一步,太史慈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所以,他参加了这一次的战争。
在战场上,太史慈亲眼见证了吕布手下的将领们在战场上有的勇猛无敌,也见证了昭国士兵们的良好待遇。
不管是在丰厚的俸禄,还是平时吃穿上的贴心安排,以及军营里面的识字课程,这都是太史慈感到意外的地方。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太史慈才终于明白了昭国强大起来的原因,他的心中也渐渐有了偏向。
而面对吕布在此刻的询问,太史慈笑着,眼中闪烁着敬佩与憧憬。
“吕将军,昭国向来体恤百姓,护佑兵卒。
吾居此日久,方悟耕者有其田,诚乃大义之事。令天下万民得饱暖,此乃国家之责。
吾亦信昭王能率吾辈建强盛之国。大丈夫处天地之间,当为不世之功,成宏图大业。
吾愿效命于昭国,为其辉煌之未来,尽吾绵薄之力。”
此话一出,太史慈只觉自己心中那最后一丝犹豫也消散得无影无踪,此刻,他的心中只剩下了一番雄心壮志。
而吕布此刻亦是激动万分,他是真的欣赏太史慈。
从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