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30-140(第1/17页)

    第131章

    “奉孝,友若,不妨去书房一趟,我有一件东西想给你们看看。”

    这话说完,杨秋就命令自己的亲卫去取东西,一炷香之后,三个人来到了书房。

    郭嘉和荀谌其实都不知道杨秋要做什么,只是觉得专门来到书房外面还有重兵把守,似乎是要讲一件很机密的事情。

    可是这个问题值得这么隆重吗?

    哪怕是荀谌,此刻都没有理解大王的想法。

    毕竟郭嘉的疑问他和大王早就讨论过,没有任何一项新的制度能够让一个王朝万世不灭。

    王朝更替本来就是一件注定的事情,所以荀谌并不纠结这件事情。

    而郭嘉的纠结无非是,轰轰烈烈一场变革,最后还是回到旧制,是否无意义,是否白折腾?

    但荀谌知道,昭国工坊里面产出的越来越多的东西,他确定这种东西会给未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荀谌是觉得有意义的。

    两个人端坐在书房里面,杨秋接过自己亲卫递过来的东西,然后开始将两个木支架撑开,最后将一幅巨大的地图挂到了众人的面前。

    没错,这是杨秋自己画好的世界地图。

    之所以没有一早就展露出来,那是因为现在的世界地图具体有哪些国家?杨秋自己都还没有考据清楚。

    所以只能把地形画出来,然后再来查典籍,根据过去这些年东汉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这才能够慢慢拼凑出目前地球有哪些国家。

    “这是……”

    荀谌震惊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汉朝的地图,这两个士族出身的人当然都见过。

    然而杨秋展开的这幅巨型地图,不只是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画了出来,还将许多荀谌都不知道的地方也画了出来。

    当然,因为有丝绸之路的交流,大家都知道汉朝周边有许多小国,这件事情并不稀奇。

    但杨秋画出来的整幅地图,直接让荀谌和郭嘉发现,原来他们汉人所占领的地方竟然在这个世界上只属于一小部分,而这个世界竟然有这么广阔,有这么多不知名的国家。

    “没错,这就是真正的天下,而你们看到的蓝色地方都是大海,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们汉人所占据的陆地,在这世界上,只能算是一小块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天下!”

    要说后来的宋朝和明朝,其实和外面国家的交流挺多的,毕竟海运很发达,那时候已经有外国人坐船来交流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士大夫阶层知道天下很大。

    但在汉朝这个时间,海运还没有发达到这个程度,这个时候还主要是陆路运输,所以国际贸易主要还是丝绸之路。

    这条路横跨欧亚,这一路上有无数国家,但和汉朝交流频繁的主要是西域诸国。

    而远在西边的罗马帝国现在在汉朝这边被称为大秦,这时候汉朝人也知道,西边有一个国家很发达,但再往罗马帝国往西走,汉朝这边就没记载了,毕竟太远了。

    至于阿三,西汉的时候被记载为身毒,东汉的时候已经称其为天竺了,所以这些靠得近的国家,像荀谌和郭嘉这种士族出身的人,自然都有所了解。

    可是这种了解都没有地图的冲击力大,因为只有亲眼看到这个地图,才能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一个人的眼界有时候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的,当打破这个认知之后,人的所思所想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大王为何拥有这天下地图?何人所绘制?”

    郭嘉的心中经历了一番震荡之后,他直接好奇的问了出来。

    在这个年代,能拥有一个州郡的地图,那就是很非凡的人家了。

    但是昭王却能直接拿出天下地图,郭嘉倒不觉得昭王会在这个时候戏弄于人,所以这幅地图大几率就是真的。

    但以昭王的年纪,肯定不是昭王走遍天下绘制出来的,那么这地图究竟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吾师所绘制,他游历天下,精通天文历法,所以绘制了这天下地图。”

    杨秋面不改色的说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不能解释的就归结于吾师。

    这个答案让郭嘉挑了一下眉,倒是没有再深究下去,反而忍不住细细观摩上了这幅精致的地图。

    真是令人惊讶,原来这天下比他想象中还要大。

    “漠北草原,广袤无垠。然匈奴、鲜卑之人,为何惯于南下劫掠,而非北上?观其地形,似亦无山川阻隔,缘何总是与汉人过不去?”

    观摩了地图一会儿之后,郭嘉忍不住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奉孝觉得幽州是否依然很寒冷?此刻中原地区已经穿上夏衣了吧?”

    郭嘉下意识的点头,随即立即猜到了杨秋的言下之意。

    “大王之意,乃越往北行则越发寒冷。即便北边存有偌大一块陆地,实则并不适宜人生存。

    故而,这些人唯有南下劫掠,盖因我汉人之地富饶充足,物资丰盈,可为其生存之所需?”

    杨秋微笑着点头。

    接着,荀谌指出了罗马帝国以西的一大块区域,那里算是未来的欧洲了。

    “那么这块地方是否适宜人居住呢?”

    那是汉朝没有记载的地方,荀谌对此感到很好奇。

    “北边之地依旧严寒,然中间此块区域气候倒是宜人。此地现今居住着众多人口,其长相与吾辈汉人截然不同。

    有人生而红发、黄发,亦有人天生蓝色、绿色眼眸,与吾等容貌全然相异。”

    接着,荀谌和郭嘉又问了孤悬海外的那块美洲地区,杨秋只能解释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什么样子,确定有人口居住。

    至于这地方的人有什么特色,那真的是不知道,毕竟这地方的历史从记载开始,就是数尽的屠杀灭亡。

    所以这地方古代是什么情况?那是真的搞不清楚。

    最后,这群人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南方,杨秋亲自介绍了赤道周围的特色。

    “此地无春夏秋冬之分,唯夏季终年常在,常年炎热不堪。

    而此处人口或应存在,但其生存状态估计仍处于打猎捕鱼、采集野果之境,吾不能十分确定,但大抵如此。”

    将地图上的位置介绍得七七八八之后,杨秋笑着指向了南边那块儿两个人还一直还没问的区域,那是南半球的大洋洲。

    “此处四季刚好与我们相反,吾等处于冬季之际,此处正值夏季。至于此块地方是否存有国家,我不能确定。”

    这种陌生的在书本上从未见识到的知识,让郭嘉和荀谌很是激动,两个人都想了解的再清楚一点,所以杨秋在又回答了好几个问题之后,发现有些事情自己已经不好解释了。

    于是她只能再把一个盒子打开,将一个简单的地球仪拿了出来。

    这东西原本一开始就打算打开的,只是郭嘉和荀谌见了地图之后问了她太多问题,所以这才一直放置在这里。

    直到现在,她必须要这个东西才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30-140(第2/17页)

    解释接下来的问题。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大王这是根据平子先生所言制作出来的吗?”

    郭嘉好奇的看着这个球体,这上面标注了刚刚平面地图上的国家位置,但从球体上来看,又是另一种感觉了,于是他一边看一边好奇的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平子先生就是张衡,也就是东汉著名的科学家,非常擅长天文,历法,算术,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观测仪,还制作出了水运浑天仪。

    所以杨秋拿出一个地球仪,这也不会太令郭嘉和荀谌感到惊奇,毕竟张衡太出名了,张衡的言论士族们肯定也都知道了解一些。

    至于信不信,那是另一回事,

    但因为有张衡的原因,所以杨秋拿出来的东西倒也不会令人觉得难以置信,因为张衡已经在浑天仪上面记载了南极,北极,二十四节气,黄道赤道等。

    当然,张衡在自己的著作里面已经记载了极其高深的天文观测方法,历法计算方法,不过这种东西一般人看不懂,所以这种真正的科学知识传播的面积也不太大。

    “宇宙之大,浩瀚无穷,张衡先生的见识已经非常高远了,但依然还没有测算出真正的宇宙有多广大。

    奉孝,此前你对我所问,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带你来见了天下地图,又让你知晓我们生活之地是何等样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郭嘉似有所悟,但并不确定自己所想是否就是昭王所意。

    “我曾以为自己已然洞悉这个天下,知晓这世道的规则,参透人心。

    然而大王却让我明白,我所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实在是浅薄得很。

    大王是想告诉我,以过去的见解来看待未来,不过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吗?”

    有这个意思,但也不仅仅只是这个意思。

    “奉孝方才所言之事,必将会发生,盖因天下之人,必定为利益所驱驰。

    然,有一事吾与奉孝之见不同。自三皇五帝以来,历经尧舜禹,继而至夏商周,后有秦朝,先汉已去,今处后汉。试问,自始便是儒家治天下?

    未来必有更适宜之制度,以治天下。天下数万人必择一条于己最为有利之路。奉孝只因处此时代,便自然而然以为如今之制度已然深入人心,觉未来之人必定唯有依循旧制方能保其利益。

    但未来之人,所思所想未必如此。

    奉孝莫非以为,昭国百工崛起之后,吾不会予他们身份待遇提升,不会使其掌握权力?此等人岂会欲归旧制?他们自会为己之利益而争斗。

    故而,有些事情,除非将其尽皆诛灭,否则奉孝所思必定不会发生。”

    第132章

    杨秋离开之后,郭嘉作为客人留宿在了荀谌的府邸之中。

    夜幕降临,荀谌的府邸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府中的灯火摇曳,郭嘉独自坐在屋舍里,面前摆放着几本从荀谌那里借来的关于天文历法的书籍。

    主要是张衡的《灵宪》,还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一些著作。

    这些书籍承载着先人们对宇宙的解释,郭嘉轻轻翻开书页,完全沉醉在了书籍内容之中。

    夜已深沉,窗外的明月高悬,洒下一片银辉。郭嘉却依然在书海中遨游,不知疲倦。

    第二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郭嘉带着浓厚的黑眼皮,以及一双熊猫眼出现在了荀谌的面前。

    他的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友若兄,昭国着实便利,想看什么书,随时都能找到。

    若我还在颍川,这般书籍恐怕得托朋友才能借来一观。

    这些书籍极为深奥,我昨夜简单地看了一遍,只觉知识浩瀚似海洋,恐怕我穷极一生也难以完全领悟这些书籍中的知识。”

    颍川郭氏治学的是小杜律,作为郭家的旁系子弟,郭嘉自然从小学的就是家学,研习律法。

    待到长大之后,颍川学风浓厚,自然会学习其他儒家典籍,也会学习一些兵法策略。

    按照郭嘉未来的人生经历,他应该是比较擅长的是兵家之术,所以在曹魏集团承担的也是军事方面的辅助,而不是跟内政有关。

    因此,在算术、天文历法方面,郭嘉虽然有所接触,但绝对算不上擅长。

    昨天在杨秋展开地图聊了一下天文历法这方面的知识之后,郭嘉就马上借出了相关书籍来借阅。

    毕竟,不管这位昭王说得多么有道理,不管昭王所说的这个世界有多么广大,也不管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球形多么让人惊奇,这都不代表郭嘉信了。

    一个成熟的人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所以郭嘉的做法就是自己先行研究一下先贤著作,看看前人的知识是如何解释这些情况的。

    “大王曾言,纸张发明将改变世间制度。今昭国纸张产量仅可自给自足,欲使天下之人皆如此,则需攻取南方之地。彼处有物制纸更为廉价。”

    话说到这里,荀谌眼神之中带上了一股笑意。

    其实他昨天晚上也没有好好睡一觉。

    “奉孝,其实昨夜我亦取那几本书籍观之。因大王昨日所言天下地图,我亦首次闻之。

    虽此前大王曾述南北天气之差异,但彼时我未深思。不过昨夜略览《周髀算经》后,我方明白。

    难怪大王过去数年如此重视算术之才,原来诸多吾等不解之问题,早于这些算经之中已有解释……”

    两个人对视一眼,都深深看了一下彼此的黑眼圈,同道中人啊。

    于是,荀谌邀请郭嘉去小会客室里面坐下聊天吃早餐,热乎乎的甜粥包子馒头摆放在了餐桌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