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你手下有人可用之后,我让你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密查杨氏宗族上百人。
除我之外,杨氏宗族任何人皆在调查之列,包括我父母往来之人,文姬敢接下这一重任吗?”
这事儿之前没有人秘密告诉她,不可能是对方将事情隐瞒得太好,一点风声都没有走漏。
而是目前这群人碍于对方的身份,所以不想做这个冒头之人,怕得罪人。
这些人之中肯定包括杨秋的许多心腹,包括她信重的人,他们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之人。
毕竟为官之道,从来都是谨慎为先。
更何况,谁能保证自家没点破事,这一告密,万一拔出萝卜带出泥,把自己也给牵连进去了,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杨秋一开始就确定,不会任用目前在昭国安家立业的人来做这个职位,毕竟大家已经盘根错节,联姻固本了。
蔡文姬原本是不合适的,最开始杨秋看重的是蔡文姬的才华,原本给蔡文姬选定的未来官职大约是学宫祭酒,做学术这方面的官位。
但现在杨秋看到了蔡文姬果决的一面。
更何况还有李儒的引导暗示,虽然他不知道杨秋要设立一个新的监察部门,但显然李儒的意思就是让蔡文姬的仕途之路从此开始。
那这一次就如了李儒的意愿,因为杨秋也在蔡文姬的身上看到了潜力。
不过,杨秋的决定让蔡文姬很是震惊,这才步入仕途,大王竟然准备让她做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蔡文姬都感觉自信心不足。
“大王,我并无经验。此事至关重要,若我做得不好,破坏了大王谋划,岂不是给大王添麻烦?”
要让蔡文姬去查间谍,那这事儿还真是需要费一番功夫,但若仅仅是调查贪赃枉法,其实事情却不会很麻烦。
因为马匹记录在账上是怎么减少的,自然是负责之人出了问题,负责之人又是怎么出的问题?那肯定有一群人联系在一起走私,只要找到一个人,后面的人都会很好调查。
“不,你会做好这件事情,有人会教你……”
第136章
长安,这座古老的都城曾经是汉朝最繁华的中心。
当年萧何修建长安宫室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非壮丽无以重威。
那时候的长安在西汉接近两百年的建设下,已经是天下最繁华的地点。
然而王莽篡位之后,长安历经了多次战乱,宫室惨遭焚烧。
此后,光武帝定都洛阳,再无人着力修整长安,于是,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都城渐渐落魄下来。
如今,刘协这位天子迁都至长安,也只能暂且居住在未央宫和长乐宫这里。
曾经汉武帝耗费巨资修建的建章宫、明光宫等诸多宫殿,早已在战火中化为废墟,那些残破之处亦未得到整修。
所以,刘协所居住的皇宫着实有些落魄。
哪怕天子威仪,天子日常所需的东西下面大臣依然供奉,但刘协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洛阳与长安的差距。
这差距不只是人生自由被限制且成为傀儡那么简单。
他更能清楚地察觉到,长安并不属于他。
雍凉之地的人,心中根本不懂忠孝礼仪,关西之人只是将他当成一个傀儡符号,利用他来升官加爵。
他在这里若是继续被软禁下去,迟早要走向死路。
“百官俸禄已半年未曾发放,需十万三千多斛……长安周边流民爆发,有大臣请求开仓赈济,还有大臣说陛下后宫嫔妃太少,询问是否要增加妃嫔……”
说话的人是刘虞之子刘和,他现在是侍中,作为天子近臣时常待在刘协身边。
刘协是很信任这个宗室亲族的,因此,在刘和说完朝廷这几日讨论的大事之后,刘协当着对方的面嗤笑了一声。
“有王司徒主持朝政,再加上董太师在前方护佑长安,最后居然连官吏的俸禄都发不了,真是可笑。
听说西凉军在长安周围抢劫掠夺,嗜杀成性,开仓赈灾,给谁赈灾?让西凉军来抢粮吗?粮仓里面还有粮吗!”
这毫不留情的嗤笑声带着一种冷漠,也带着一种怨愤之情。
刘协当然是有资格怨恨的,他好好一个大汉天子,如今却成为了一个任人欺凌的傀儡,日日被关在这皇宫之中。
朝廷的大权跟他毫无关系,天下的官吏也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就连皇宫中伺候他的人,估计也没有几个真心效忠于他。
身为一个天子却没有丝毫权力,也根本没有丝毫威信,这让刘协怎么可能开心。
刘和作为刘姓宗族子弟,他自然是忠诚于刘协的,但这种忠诚和刘协的想象又有些不同。
在大汉朝接近四百年的历史之中,很多时候都不是天子大权在握,在天子年幼的时候,常常都是太后和外戚执掌天下。
所以这大汉天下的官吏早就习惯有人帮天子执掌权柄,代为管理天下。
偏偏轮到刘协的时候,太后外戚势力全部都完蛋了,所以就变成了权臣执政。
虽然大家对董卓不满,但就算董卓死了,接下来也是另一位大臣代管朝政,能让刘协这个十岁的孩子现在管理天下吗?
开什么玩笑。
至少刘和是很清醒的,他会效忠于刘协,将朝政的事情全部告知于刘协,但并不觉得如今是刘协夺权的时候。
“陛下,如今您年纪尚小,有朝堂的贤明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30-140(第9/17页)
子治理天下,方能使天下迅速安稳。
我刚才所说的几件事,朝廷官员俸禄以及粮仓赈灾之事,陛下如今确实无法插手。
但是增加妃嫔这事,却是陛下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做的,难道陛下想要浪费这样一次机会吗?”
刘和这一番苦口婆心的话一说完,刘协才终于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们大汉朝的传统,那就是扶持外戚势力,增加自己手中的皇权,这是他们老刘家的传统艺能。
虽然他们老刘家最后喜欢过河拆桥,把外戚势力利用完就扔掉,但依然有人前赴后继的想做外戚。
刘和的言下之意就是让他利用这个机会,扶持自己的外戚势力起来,这世上总是有人愿意冒险的,总不可能那群朝堂大臣阻止他那纳妃。
“刘侍中,你以为朕没想过这个办法吗?可是自他们将伏贵人选进来之后,朕便已明白,那些大臣根本不会允许朕联合势力强大的家族。
朕就算同意了选妃,也不过是挑选一些良家子进来罢了。”
当然,伏寿的家族也不算差,至少也是名门出身的贵女,不算是辱没了刘协这位天子。
可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候,伏氏这种经学家族,面对西凉军这种强悍的兵匪,一个经济学家族再有名望,实际上根本无法为他增添什么势力。
反而伏氏家族可以让身边诸多子弟入朝为官,利用外戚的身份获得巨大利益,而刘协却并不能利用伏氏家族收拢皇权。
经历了一年多傀儡生活的刘协已经明白,不掌兵不掌财,他这个天子根本就是个笑话。
“可是陛下,此次不一样。
朝廷财政紧张,朝廷官吏俸禄都难以为继。不管是董太师还是王司徒,现在都很缺钱缺粮。
臣听到风声,据说这一次会从几个巨富商贾家族当中挑选淑女入宫为妃。我估计这些家族会给朝廷贡献钱粮。陛下,这是您的机会!”
刘和此话一说完,刘协的目光突然呆住了,随即,他直接讽刺地笑了起来。
“可笑,他们这是要利用我后宫妃嫔为朝廷换取钱粮吗?
一个天子沦落到如此程度,刘侍中竟然还觉得这是朕的机会?”
至少此刻的刘协觉得,身为高高在上的天子,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已经很屈辱了。
要他再为了钱娘纳妃进来,这跟卖身有什么区别!
听出了天子语气里面的不平和屈辱,刘和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怎么说呢,天子虽然年纪尚小,也算是聪慧,但实在是不懂权势之间的利用平衡。
若是当年的武帝,宣帝,甚至是高祖,面对这种情形肯定不会有丝毫犹豫、屈辱,只会利用自己的魄力迅速将势力归拢于手中。
那是一个天子所拥有的隐忍和魄力,是刘家骨子里面遗传的天生政治冷酷,但是如今这位天子似乎不具备,又或者是年纪太小了。
“陛下,前汉孝宣帝在位时,霍家也曾权势滔天,宣帝入宫之时,身边几乎没有多少心腹势力,但最后依然收回权柄,执掌乾坤。
而在那之前,霍废后也曾备受宠爱……陛下,我多言了。”
说完汉宣帝的故事,刘和直接跪在地上认错,因为这段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说,连孝宣帝当年都能忍,你刘协不能忍吗?
若这种事情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执掌天下,当然,这些话肯定是没直说的。
但有时候实话也不用说出来,至少刘协已经听懂了。
“朕明白了,刘侍中你退下……朕要再想想……”
默然许久之后,刘协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此时他整个人的气势已经颓废了下来。
刘和在旁边看着,心中默默有些叹息。
天子其实没什么问题,就算为此事犹豫不决,那也不至于是什么致命问题。
他们天下人都已经忍受了汉灵帝这样荒唐的君主了,刘协实在是算是一位不错的天子。
可是,当今这个天下,需要能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
而刘协,可惜可惜……
“臣告退!”
刘和在心中思索万千,最后恭敬地告退了出去。
许久之后,刘协将身边所有人都赶走,然后默默跪到了祖宗的牌位面前。
他看着高祖的牌位,看着光武帝的牌位,再看一下自己父亲的牌位,心中不由得在反问自己。
“父亲,你当年选择了我……可是我现在却没有满足你的期望,大汉的天下已经乱了!”
“我真的是大汉的天子吗?若是的话,能不能保佑我接下来将权力夺回来。
我绝不允许汉祚结束在我的手里面……”
“就算付出任何代价,我也要保住汉室。”
几天之后,朝廷明确了要选妃的事情。
尽管刘协现在才十岁,选妃了也是放在后宫当摆设,但这不重要,因为现在大家要的不是传宗接代,而是利益媾和。
居然有几个冤大头巨富商贾愿意给朝廷贡献粮草钱财,就为了成为外戚获得爵位,这种交易谁不愿意做呢?
哪怕是王司徒这种士族出身,此刻也能微笑着说一句。
“天子选妃,其意在传宗接代,确保皇祚永继,亦为使天下安定、万民归心。皇室绵延子嗣意义非凡,此关乎江山社稷之稳固……”
反正绝对不能说,是为了那点钱财给天子后宫塞女人。
毕竟大家都要面子,这层裱糊还是要做一做的。
此时,长安城内一处宅子里面。
贾诩悠闲地喝着美酒,嗑着瓜子,顺便将朝廷选妃的事情告诉了自己正对面坐着的人。
而贾诩正对面坐着的人是荀攸,此人刚刚被贾诩从牢狱里面捞出来不久。
要不是因为有大王那封信,贾诩根本不打算把这人捞出来。
但既然大王都写信了,他就自然把荀攸捞到了自己这处宅子里面。
至于荀攸为什么在监狱里面?因为这家伙看着木讷,实际上艺高人胆大,之前和一群人合谋准备刺杀董卓。
最后失败泄露了,这才关进监狱里面。
“文和先生为何要将此事告知于我?我已是阶下之囚,文和先生若是有什么吩咐,直说就是。”
荀攸被关在监狱里面的时候,他在监狱里面坦然等待死亡。
被贾诩捞出来秘密关在这里之后,荀攸也坦然的在这座宅子里面休息睡觉,完全没有任何不安。
贾诩倒是挺欣赏对方这副临危不乱,宠辱不惊的样子。
难怪大王要招揽这人,确实比那些惊慌失措,脑子空空的酒囊饭袋看着顺眼多了。
“荀公达莫非还不明白,这是该做选择的时候了,我将此事透露于你,难道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这种时候不提前做出选择,不会还在摇摆不定吧?难道你荀公达是大汉忠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