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50-16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50-160(第1/19页)

    第151章

    汉朝继承了先秦以来的习惯,根据礼记当中的要求,五天一洗澡三天一洗头。

    所以按照汉朝的规定,官吏五天就要放假回去搞一搞个人卫生问题,给全身做个清洁。

    对于士族来说,休沐日洗澡清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不只是他们的脸面,也是朝廷的脸面。

    毕竟长时间不洗澡沐浴,身上就是臭烘烘的,这种状态面见君主是极其失礼的行为。

    至于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那也是要准备香汤洗澡,所以接风洗尘这词儿不是说说而已,那是真的要认真洗个澡。

    毕竟按照这个时代的条件,远道而来客人那真的是身上全部都是污垢,不去洗个澡去去尘土,真的会浑身发臭。

    郭嘉到达长安之后,当然没有马上去求见杨秋这位昭王,而是在先处理个人卫生问题。

    糜氏在长安早就买下了一座巨大的宅屋,毕竟糜氏是巨富。

    郭嘉就先行借住在了糜家的宅院里面,然后在当天到达之后进行了一场认真细致的沐浴。

    如果是以前,沐浴常见的东西是淘米水,皂角香料之类的东西,当然这是士族豪强才有条件用的沐浴用品,普通人最多用点淘米水。

    但是随着昭国这几年越来越富裕强大,商队通行于各地,昭国发明的沐浴用品也渐渐流行于士族当中,包括关东士族。

    他们虽然嘴上嫌弃昭国,说其是邪魔歪道。

    但在生活当中,不管是昭国这边制造的蜜糖,还是昭国过去这些年发明的一些菜品,又或者琉璃瓷器之类的东西。

    这群人私底下暗暗追捧,甚至在一些珍贵稀有物件上斗出了天价。

    至于冬日御寒的棉衣,用棉花制作的棉被,那更不用说了,只要有钱购买得起的人家,那已经是家家必备。

    而郭嘉现在用的沐浴用品就是昭国近几年发明的香胰子,这种东西有不同的香味选择,去污能力非常高。

    当然还有一种价格更加昂贵的香皂,不过这东西据说产量稀少,一般人暂时还用不起。

    郭嘉洗澡几乎用了三桶水,最开始是将身上的尘土污迹洗干净,后来才开始用香胰子,再后来加上一些香料。

    等到彻底沐浴完毕之后,郭嘉才穿上了昭国这边用棉布制成的亵衣亵裤,再之后再穿上了一身用丝绸制作的外裳。

    毕竟现在是夏季,穿衣主要以轻薄透气为主。

    就这样休整了一天之后,第二日郭嘉才奉上了自己的名帖。

    如果按照正常顺序,郭嘉送上自己的名帖,杨秋估计只能安排到两三天之后见面。

    因为她这边的事情是真的非常多,许多来面见她的人都是提前几天定好。

    但这两天却是有一件特殊的事情,按照杨秋和贾诩的计划,在筛选了几轮人选后,杨秋现在正在每天见一两个美男。

    然后让对方在她面前表演一下弹琴奏乐,而她在一旁认真欣赏,简直就是日日笙歌。

    似乎美人计在这一次快要成功了,得到消息的家族已经在私底下悄悄寻找美男,不放过任何钻营的机会。

    这一日,杨秋照常让对方在她面前弹琴奏乐。

    听到侍卫过来禀报消息,说郭嘉竟然来到长安,并且奉上自己的名帖之后,杨秋就决定马上见人了。

    毕竟美人计的计划还需要持续很多天,今天提前结束而已,完全不会有任何影响。

    因此在郭嘉跟着侍卫在长廊里面行走,慢慢靠近后面会客的堂屋之时,他还听到了一首曲子的尾声,颇有一种情意绵绵的感觉。

    “大王这日子瞧着倒是甚为享受,嘉原本以为大王刚刚夺得长安,政务理应极为繁忙才是,未料到大王倒是颇具闲情逸致。”

    听着郭嘉这带笑的话语,杨秋打趣地笑了起来。

    “奉孝过去这一年想必是游历了诸多地方,如今却又来到长安。

    想必也是想瞧瞧长安的美人,享受长安的美酒,未来久居于长安,不知吾这般猜测是否正确?”

    没错,杨秋这么快面见郭嘉,就是觉得对方心中估计已经下定了决心。

    不然郭嘉不会突然求见于她,而是继续观望四处游历。

    毕竟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招揽了一次没成功,接着又主动求见,最后说自己不愿意来昭国效力,那不是闹着玩儿吗?

    “嘉心中确实已经做出决定,不过在那之前,吾心中有一个疑问,若是不合适,大王不用解答。”

    杨秋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

    “虽然嘉与大王才见过寥寥数次面,但是吾心中甚是清楚,大王乃是天下间意志力最为坚定之人,为了心中大业无畏名声与死亡。

    近几日流传的一些谣言,可是大王有意为之?莫非想要凭借这美人计达成些什么?”

    “奉孝可知晓,当你问出此问题之后,即便你不为吾效力做事,恐怕我近期也不能准许你离开了。

    聪明人有时容易想得过多,但有时恰恰又确实能够猜测到真相,这一回你猜对了。”

    杨秋也不觉得这个计策能够瞒过所有人。

    因为计策有时候本来就不是针对所有人,而是针对那一批想要钻空子的人,只要他们上钩了就行。

    毕竟对他们来说,只要他们有钻空子的想法,这种机会他们就不会想要错过。

    至此,郭嘉猜到了杨秋引蛇出洞的想法。

    不过这事儿暂时和他关系不大,郭嘉既然做出了决定,自然要做出一番大事儿。

    “嘉以往观望天下,常思索天下之弊在何处,那时嘉的朋友们常于私底下讨论,或言天子执政太过崩坏,或言大臣尸位素餐,再或言宦官当政。

    不过嘉实则心中另有想法,原本以为天下之弊在赋税,在人丁,在田产,然嘉过去一年于昭国游历许久后,又回到关东等地,倒是发现了另一条路。

    大王亦知天下弊端所在,然大王行了两条路,除在田产人丁赋税上有所改变,大王一直致力于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驯化优良种子,发展商贾,兴盛教化……

    这些政策皆令昭国获得稳定发展,想必未来关中之地亦会逐渐兴盛起来。

    不过吾觉得大王所行政策还差一仁政,此乃嘉为大王所献之策,还请大王仔细斟酌。”

    说完这话,郭嘉就将自己在纸张上写的献策交给了旁边的侍卫。

    作为一个谋士,现如今昭国没有征战,而是致力于内政治理之上,所以郭嘉暂并不能在军事上献出谋略。

    但要想步入仕途,肯定要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至少要让昭王看到自己的才能。

    所以郭嘉在那封奏书上写下了一封让天下士族痛恨的献策。

    这种建议,要是在关东诸侯那里,郭嘉是不会写出来的。

    因为他知道那些人不会认同也做不到,可是郭嘉已经明白了眼前这位昭王有多大的决心和能力,所以他才敢做出如此惊人的大事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50-160(第2/19页)

    当然,这次献策也是一种试探。

    若是昭王认同他的献策,那么皆大欢喜,君臣和乐,若是昭王不认同,那么郭嘉觉得自己会选择隐居下去。

    杨秋接过对方的奏书之后,她立即展开观看,随即就感受到了对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疯狂感。

    “奉孝,你可真是敢想,这种事情,我在并州和幽州都尚未推行呢。

    你倒说说,你觉得在关中之地,它能够施行得下去吗?”

    郭嘉观望出昭王并没有生气,反而带着一种笑意,看来这种事情对方是认同的,于是郭嘉也说出了自己准备好的话语。

    “嘉自然明白当下的时局尚不适宜推行此种政策,只是有些事宜需提前筹备。

    难道未来大王不想施行此等仁政吗?这于天下而言乃是好事。”

    杨秋当然明白这是好事儿。

    郭嘉今日专门见她,可不是打算随随便便喝杯酒吃顿饭的,他献出此策,就是为了让杨秋看出他的决心和能力。

    而郭嘉献策了啥呢,他给杨秋建议,废除目前通行的卖身契约。

    未来若有人要卖身,按照新的规定来。

    卖身契约上要规定具体是卖身五年十年,又或者是二十年,反正契约要进行重新调整。

    不能再像是以往那样,一个家族能随随便便的藏匿数万人丁,并且这些人都成为这个家族的附庸人口,完全成为一个奴隶。

    而在这封奏书之中,郭嘉举例了现实当中很多藏匿人丁的情况,然后为未来的改革提出了各种建议。

    以后这种卖身契都需要在官府当中登记,而卖身契里面签订的年限时间到了之后,官府要负责检查是否放了其人身自由。

    简而言之,这个政策是要逼迫各大家族释放出自由劳动力,让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自耕农。

    这对政府是有利的,因为会增加赋税人丁。

    但这种事情会得罪天下的利益阶层。

    哪怕是以前的光武帝,也只能下诏令要求天下的世家大族释放奴婢,而不是说以后只签时间限定的卖身契约。

    毕竟在这个时代,奴隶基本是终身制的,被主家买了之后,工资没有,一辈子干到死,随时都可能因为犯点错被主家打死。

    而这天下的世家大族是怎么繁荣起来的,一方面是占据越来越多的田庄财产,另一方面就是吞并越来越多的隐藏人口。

    历朝历代以来,官方上统计的人口都不是真实人口,因为有一部分人口是被藏匿起来的。

    而郭嘉今日做出此等献策,连杨秋都觉得棘手了。

    “奉孝,你当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震惊天下啊。吾自然明白你的深意,此等政策若能施行,必定是仁政无疑。

    至于何时实施,奉孝不妨现在就与吾出门一趟,我带你去瞧瞧一些东西。”

    第152章

    出门之前,杨秋自己换了一身普通的布料衣服,并且让郭嘉也换了一身普通衣服。

    这就是普通葛布麻衣做的衣服,但看着干净整洁,让人会觉得这家大概是个小康的程度,不至于会觉得这人出身不凡。

    而杨秋带郭嘉要去的地方,那是长安城外的一处小山村。

    出城的路途上,两个人是坐在马车里面,到达了山村周围之后,杨秋带着郭嘉单独策马前行。

    闾里聚居的地方,一般来说人群会比较多,平时里面出入有人看守,有专门的里长管理。

    但是杨秋带郭嘉来的这个地方,看着好像有许多栋宅院子。

    然而进入土墙里面之后,这里却人烟稀少,几乎看不到几个人。

    好不容易看到有处住宅院门大开着,杨秋笑着敲了一下门,接着有一个佝偻的老婆子打开了门。

    她看着外面两个穿的干净整洁气度不凡的年轻人,声音下意识地带上了恐惧。

    “贵人可是要做什么?小人家里就一些野菜,什么都没有,求求你们饶了小人,俺家里真的没东西了……”

    眼前的老婆子穿着一身打满了补丁的破烂衣服,看着外人之后的神色充满了紧张害怕。

    而她伸出来的手指满是黑黝黝的泥土,一张脸上的皮肤已经满是沟壑。

    杨秋能够看到对方的年龄才四十岁,如今看着却像是一个佝偻着七十岁老人。

    “婆婆不用害怕,我和我身旁这位朋友路过此地,感到有些口渴,所以想要借些水喝。

    这是十枚铜钱,还请婆婆给个方便。”

    此话说完之后,对方明显松了一口气,但依然不敢接过那十枚铜钱,郭嘉在一旁终于笑着开口了。

    “婆婆,我这里也有五枚铜钱,是不是不够?”

    这一下子,眼前的人没有疑问了。

    她紧张地转过身去家里的水缸里面舀水,想办法将那几个陶碗清洗干净,害怕贵人嫌弃。

    而在这等待的过程之中,郭嘉认真地看向了这处宅院子。

    从这处农家宅院的大小构造来看,这家农户以前应该算是一户殷实的人家,因为这是一个两进的宅院子。

    然而现在却是一副杂草丛生,土墙垮塌的破败样子,很明显没有人在护理这座院子了。

    从刚刚的情形也看得出来,这家似乎没有什么人。

    “是家里人生病死亡了,还是在战场上死了,又或者遭遇了兵灾?”

    郭嘉问出此问,杨秋叹息地开口了,

    “关中之地这两年没有大的瘟疫,反而由于董卓的原因,西凉军军纪败坏,常常劫掠周边乡里之间。

    这里曾经是一处殷实的乡里,毕竟在长安脚下,算得上是温饱,可惜被西凉军几次破坏之后,最后死伤了很多人。”

    这话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